语文学科指南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112631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04KB
语文学科指南Word下载.docx
《语文学科指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学科指南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设计采集本。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8、按照教材的设计安排口语交际的内容10次以上。
9、写话训练8以上。
内容可遵循教材安排,也可根据本校、本班的活动安排或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写话内容。
三年级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会写2000个左右。
2、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3、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4、学习运用冒号、引号。
5、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谊方面的作用。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7、诵读优秀诗文,领悟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8、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9、分清文章的层次。
10、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万字。
11、能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习作训练16次左右。
学会运用总分;
总分总;
因果等关系的段式结构写一段话。
12、能够修改习作或语言中的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3、按教材安排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12次以上。
能够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想认清教,能够质疑;
能够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能够具体生动的讲述一个故事。
14、认识关联词语。
并能够运用其造句。
四年级
1、累计识字2000个,会使用词典、字典,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
熟练书写正楷字。
2、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3、了解冒号、引号的用法。
4、了解提示语的用法。
5、会改写把字句、被字句、感叹句、反问句、否定句、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改写、双重否定句。
6、会扩句、缩句。
7、认识关联词语、运用关联词语。
8、修改病句。
9、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0、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11、认识文章的表达顺序。
12、能够把握一定的文章表达方法。
13、了解说明文的方法。
14、能够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学习略读的方法。
15、背诵优秀诗文50篇。
课外。
阅读不少于40万字。
16、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17、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18、全学期习作16次。
五年级
1、能够独立识字、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2、能够借助词典,理解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体会冒号、引号、分号的用法。
5、会改写把字句、被字句、感叹句、反问句、否定句、简单的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改写、双重否定句。
6、会写简单的连动句。
会扩句、缩句。
7、认识关联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和填空。
8、比较准确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9、掌握修改病句的几种形式。
10、能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11、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12、能够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13、能够借助词典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14、了解说明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说明文能抓住要点。
课外阅读不少于80万字。
16、能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写真实与写想象兼顾,能写常用的应用文。
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17、全学期习作16次。
六年级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识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
2、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3、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分号、顿号。
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4、了解提示语的4种用法,在具体的习作中能有所运用。
6、会写连动句。
7、认识关联词语、能运用关联词语造句、填空并在习作中准确使用。
8、掌握修改病句的几种形式,在习作中自觉修改语病。
9、比较准确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0、在阅读中能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11、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12、在具体的语境中能够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14、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15、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
16、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相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读书笔记和常用的应用文,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17、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8、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19、全学期习作16次。
20、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1、策划相关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总结。
22、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第二部分:
构建有八小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
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特征
1.教学形式多样化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班级教学形式,既有广为人知的优越性,又有其局限性:
一是刻板地强求在综合智商和智能类型方面有着或大或小差异的各类学生齐步并进,从而造成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
二是主要强调教师的教,往往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为了革除班级教学上述弊端,国外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进行分组教学的研究和实验;
在近几个年代里,适应个性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种个别化教学形式又在西方教育改革的热潮中相继涌现,如:
法国中小学教学革新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国内外研究发现,学生在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中比在班级教学中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独立性更高,教学效果更好。
由此可见,打破教学形式的封闭化,实行教学形式的开放化,借鉴国外种种教学形式的合理成分,根据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弥补班级教学的先天性不足,应是我们今后教学形式改革的重要走向。
2.手段综合化
人类教学手段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目前,人类教学手段的发展已跨入综合化、开放化阶段。
然而,在我国广大的教育落后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手段却还滞留在孤立化、封闭化阶段——只靠一本教科书、一枝粉笔上课!
显而易见,教学手段一日不走上综合化的正轨,语文教学质量就一日不能冲出现时的低谷。
语言、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各有其功能和局限,三者只能相互补充,不能相互代替,更不能相互排斥。
在教学中,如能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就能获得整体最佳效应。
国外研究表明,人对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综合运用语言、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记忆的内容高达65%。
可见教学手段的高度综合化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是:
把普通教具从冷宫中请出来,并配备力所能及的现代化教具,将语文教学手段尽快推上综合化、开放化的轨道。
二、语文教学结构设计原则
教学结构是表现教学内容、显示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组织教学环节。
而教学环节就是教学结构的零部件,教师通过复杂的逻辑组合,编排活动序列,形成完整的教学结构。
在设计教学结构时,必须明确一个目的、体现一个观点、掌握一个性、坚持一个原则。
1.明确一个目的
任何课堂教学结构都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有总的目标和要求,每篇课文又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环节时都要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服务,并使他们处于合理的结构之中,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
2.体现一个观点
语文课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基础工具。
因此,我们在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时应该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语言的实践环节,具体安排听、说、读、写等形式的训练,具体落实教学目标和内容。
3.掌握一个特性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应体现严密的逻辑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结构的基本形式是:
初知大意、深入理解、巩固运用。
这三个基本流程体现了层层深入、步步深化的逻辑层次。
另外在具体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时要讲究逻辑思维,体现逻辑顺序,要根据文章思路选好突破口,抓好线头,埋好线索,编排结构序列。
或“打开闸门”顺流而下;
或根据文章的结构和体裁加以引导;
或以情为线,以事为序;
或以神为凝聚点,以训练为主线,编织知识的网络。
4.坚持一个原则
在设计教学结构时,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课堂教学基本格式,这就是所谓“程式”。
因为这是长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的结晶,如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共同必要的教学环节等,但我们不能把它看成是“固定程式”而因循守旧、一成不变。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遵循继承、发展、创新的原则。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的目的要求,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根据各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不拘一格创造出色彩纷呈的教学结构来。
三、语文“变序型”课堂结构改革
采用“变序型”课堂结构的目的:
一是改变线形、封闭型的教学结构,打破所谓“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初步巩固—→课后作业”的传统教学程序;
二是探求新的思维方式,研究“变序型”结构的特定规律。
“变序型”课堂结构改革,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反常规地处理课堂教学节奏,重新编制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处理,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种教学结构,缩短了学生阅读中自己认识、自己发现的过程,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再发现、再提高的效率。
这种“变序型”结构促使教师把大量工作转移到编制、传递知识信息和学法研究上来,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掌握语文和认识事物的统一规律。
针对语文知识规律,教材特点,教学要求,大致形成以下几种课型:
1.问题教学型
教师钻研教材,挖掘文字教材中教学因素,或用电教手段重新编制知识信息精心设问,用问题引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
有的课文哲理性较强或内蕴意义较深,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按照传统顺序讲读法,又颇费时费力,学生不能直奔重点、突破难点,这时教师把教材中重点或难点,设计成悬念式问题,再引导学生返顾全文、深入探究、步步逼近、破除悬念、解决问题。
这不仅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浓郁的学习兴趣和探求问题的欲望中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加快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双向信息交流和反馈的速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2.一点突破型
教师深入探究教材,找出教材中的关键点(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以这一点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全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课型跨度大,但省时间、收效大,有利于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设计这种课型,教师要注意把握“两种思路”,即教材中作者的思路和学生心理所能承受的理解思路。
做到“两个结合”,即本篇课文教学重点与单元训练目标的结合和语言文字训练与学生思维发展的结合。
教师要善于浓缩课文内容,通过活生生的语言因素,来达到使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发展思维的教学目的。
只有这样,这个“点”,才是体现教和学的思路的“亮点”,才是解决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的“突破点”。
3.逆向型
教师紧扣住课尾点题的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一下子“沉底”,然后围绕中心返顾全文,逐渐“浮”上来,这一“沉”一“浮”的过程,即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这种课型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抓住课文中体现教学目的的语言因素,逆向追溯。
这种课型教学节奏快、跨度大,但学生有一种学习欲望和探究心理的紧迫感,因此,如果组织得当,是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
4.反馈型
有的课文比较浅显,中心较明确,教师可充分利用幻灯、录音等教学手段编制信息传递程序,用视听信息刺激来调动学习的形象思维。
在引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
在学生快节奏大信息量理解课文之后,用省下的时间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种课型不仅仅是个提高信息传递速度的问题过程,从整体上看,更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的优化组合,也是课堂内外,德智体诸种训练目标整体结合的过程。
既可开拓学生视野,又可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5.结合型
我们主要打破单向顺序的传统模式,但不排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顺序型”课堂结构。
这种“顺序型”和“变序型”两者在遵循教学规律、教学原则上有很多相通之处,须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结合型”课堂结构。
有的课文,如科学小品和科学说明文,层次清楚,内容集中,一般可采用“顺序”教学型,在“整体认读—→重点探究—→整体总结”这一教学过程中,进行重点讲解,攻破教学难点,强化教学效果。
但有的常识性课文涉及天文、气象、地质、海洋、生物等知识,学生缺乏直观形象认识。
教师在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后,必须善于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切入”教学重点,对重点内容变序处理,达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有的课文,如写以人为主的记叙文采用并列式情节结构,教师可在“顺序”教学中,对重点内容“变序”处理,使课堂结构做到“常中有变”,起伏跌宕。
这种结构,不仅使课堂节奏有高潮,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特征,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在整体理解课文后,集中力量解决教学重点。
四、识字教学与语言训练模式及其改革
(一)传统“阅读识字教学”及其改革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步。
在识字教学的众多流派中,强调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阅读识字教学”仍居主导地位。
而“集中识字教学”和“注音识字教学”实验者对“阅读识字教学”则持不同程度的否定态度,意在取而代之。
这三种识字教学都有与自身相配套的教材,对教学的任务、过程、进度也都有各自的要求,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同时牵动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变革。
究竟后两种识字教学实验能否取代“阅读识字教学”的地位?
我们可从两方面去考察:
一看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学生掌握的字量是否与发展语言、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相适应;
二看是否面向全体,便于学生认识汉字的特点与规律,更快地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汉字是属于用文字符号表示语言中的词或语素的一种表意文字。
无论是单音节的单纯词,还是双音节的单纯词,都由一个语素组成,其词义与语素义是一致的。
合成词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
作为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又是词或词组构成的。
基于多数汉字具有语素性质这一点,决定了识字教学基本上应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
前人把识字称为“识文断字”,不识文就难以断字,正是意识到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是跟我们今天“阅读识字”的意思相吻合的。
有的同志把“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阅读识字教学”说成是出于某些语言文字特点而不得不采用的办法,并认为“我国自古就用集中识字的方法进行识字教育”,并将《三字经》《千字文》《急就篇》与《百家姓》等统称为“集中识字教材”。
其实,在我国古代供儿童学习的各种教材中,像《百家姓》这样单纯的字书,毕竟是不多的,像《五言杂字》这样的集中识字教材,其流行的范围与时间均很有限,影响并不大。
而大多数的蒙学课本,基本上采用韵语或骈语文体编写,融字词句篇于一体,博采社会、自然、历史、伦理、教育等领域的知识。
如《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蒙求》等,无论从内容或形式上看,都算得上当时社会的综合性儿童读物。
因此,在传统的教育中,“集中识字教学”的地位并不突出,主要还是通过阅读教学来识字的。
解放后,“阅读识字教学’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1987年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要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
”阅读教学“是识字的基本途径”。
1990年初审通过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再次强调了这一决定。
“阅读识字教学”之所以是识字教学的主导性体系,可以说是由汉字性质所决定,也是对传统识字教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识多少字、识哪些字、识字进度怎样安排,也应从小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确定。
“集中识字教学”和“注音识字”实验的倡导者认为,“阅读识字教学”依照课文教学识字,限制了识字量,延缓了儿童识字进度,降低了语文教学质量,拖了各科教学的后腿。
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阅读识字教学”无疑是识字教学的主导性体系,但也有其不足之处。
“集中识字教学”与“注音识字”实验的某些合理部分仍不失其实用价值。
为了完善“阅读识字教学”体系,发挥各识字教学体系的作用,协调彼此间的关系,以利于识字教学的优化,有必要着手如下几项工作:
(1)以国家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标准,结合小学生实际,制定小学教学常用字表及其相应的频度表,作为编写小学教材的用字依据,使“阅读识字教学”更有科学性。
(2)更新“阅读识字教学”观念,广义上把“阅读”概念从单一的语文“阅读”,扩大到各有关学科的“阅读”,各学科教师也要树立“阅读识字教学”的意识。
这样既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在阅读教学中识字的机会,又有利于各个学科的教学。
(3)利用形声字30%的预示能力,分阶段把学生学过的常用字重新组合归类,把“集中识字”作为巩固识字的一种有效手段。
(4)利用汉语拼音的“准文字”职能,明确“拼音代字”的限量与限期,用来解决低年级学生因识字量暂时不足给学习所带来的困难,并借以练熟汉语拼音。
此外,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等识字方法虽不成体系,却是“阅读识字教学”的必要补充,也同样是可以量化的。
五、“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教学程式
(一)集中识字阶段
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识字,阅读和写作也同时起步。
教学实验中,在研究集中识字的方式方法的同时,加强“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要求学生在这一阶段中,除学会课本上的近2500字外,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阅读的途径,利用字典的帮助,再自学1000字左右,课内课外共识字3500个左右。
同时,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自觉的读书习惯,培养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为进行第二阶段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1.打好识字基础。
在儿童入学初较短的时间内教会学生熟练地掌握
汉语拼音,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元功能。
要求学生熟练地认记基本宇的24种笔画名称,7条笔顺规则和26种偏旁部首。
2.结合汉字组字特点,教给识字规律,提高识字能力。
学生学习汉
字基本上是按照“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独体字—→合体字”这样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来学习的。
而集中识字除遵循上述规律外,还利用同音字、形近字的特点,采取基本字带字等多种形式教学生识字。
如学习“方”字后,可带出“芳、房、防、访、放”等一组字。
当学生学会一定数量的汉字后,再教会学生查字典,使学生掌握字典这一识字和理解词义的工具。
3.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采取编顺口溜、猜字谜、画幻灯片等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形象具体的画面或情趣盎然的字谜内容,为学生记忆文字提供方便,帮助他们识字,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4.在教给学生识字的同时,进行发展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按照“教字—→理解字义—→组词—→用词说一句话—→再说一段话”的程序进行训练。
这样把学到的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练习,便于学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使他们学得进、记得牢,巩固了识字,同时进行了说话训练,为学生写作文奠定了基础。
(二)大量阅读阶段
三年级为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兴趣,教给读书方法。
要求学生写生活日记和观察日记,开始进行片断作文训练。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
在阅读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的读书原则,结合班级的实际,充分发挥实验教材内容丰富、知识面宽、规律性强、训练重点明确的优势,具体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过程中本着“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原则,着重于读通、读懂,让学生做到多读、精读、实练。
每教一篇课文,把要求学生读得通顺流利作为基本要求。
把理解词语句式作为铺垫,把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作为目的。
尽量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
注意以精读带略读,让学生把精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略读中去。
同时把读书和思考、练习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从能读、会读到爱读,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与此同时,注意向学生渗透写作知识,培养学生初步写作能力。
(三)分步习作阶段
四、五年级为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自觉读书习惯;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理解和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和书面表达能力。
在书面表达上狠下功夫,要求学生知道自己写什么和怎样才能写得好,达到从读懂到会写和写好的目的。
1.说话训练。
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可以开始对学生进行说话训
练。
从说一句简单的话,到说几句连贯的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在说话中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表述中的语言逻辑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说一段完整的话、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使说话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由说明白到说得漂亮。
2.片断作文训练。
三年级时在学生说话训练的基础上逐渐向书面作
文过渡。
开始可以让学生把口述过的一个完整内容写到作业本上,这便是学生片断作文的雏形,逐渐地直接让学生写片断作文。
如写日出景色、雨后晚霞、人物外貌、动物形态等等。
由于片断作文内容具体,便于描述,给书面命题作文打下了基础,成了由口头作文向书面命题作文过渡的桥梁。
同时要求学生坚持写生活日记和观察日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随时写到日记里著文成章,天长日久培养了学生习作的自觉性。
3.命题作文训练。
四、五年级正式转入命题作文训练。
以记叙文为主,训练学生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能力,通过“审题—→确定中心—→编写提纲—→起草—→修改”的程序进行训练。
由于有说话和片断文做基础,分散了命题作文的难点,减缓了写作坡度,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很快就能上路、改变了学生厌写作文的状况。
教学中要注意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
为了写好一篇作文,学生要搜集同类型的佳作进行反复阅读,从中学习作者的构思方法,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进行仿写练习,文章初稿完成后,要先自读多遍进行修改。
在作文讲评课上,选典型的例文,用大纸抄录供全班同学评改。
评改中要指出文章中好的句子、段落或表现出的突出特点,给予充分肯定。
也要指出文章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评改中充分发扬民主,可以各抒己见展开争论。
在明辨中,使同学们知其然,
且知其所以然,从而促进了自改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进入五年级,由于有了一定的作文基础,要注意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开展自编小报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报刊杂志各种征答活动;
参加税法宣传、环保征文竞赛、讲演比赛;
组织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种作文竞赛活动等。
基于以上分析研究,雁江八小教师通过实践,摸索形成了“三读法”教学模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学科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