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智慧校园建设从理念到实践.pptx
- 文档编号:1711005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PPTX
- 页数:73
- 大小:12.02MB
华中师大智慧校园建设从理念到实践.pptx
《华中师大智慧校园建设从理念到实践.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师大智慧校园建设从理念到实践.ppt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办公室2015年9月24日,智慧校园建设:
从理念到实践,一、智慧校园建设与高校教育发展二、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举措三、智慧校园建设的初步成果四、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汇报内容,CONTENTS,一、智慧校园建设与高校教育发展二、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举措三、智慧校园建设的初步成果四、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一、智慧校园建设与高校教育发展,1.1智慧校园建设的时代特征,信息化是什么?
(1)信息化是一种革命。
信息化,首先是一种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的革命,不同于农业技术革命,也不同于工业技术革命。
农业社会的技术革命,以农具的铁铜技术为特征;而工业社会的技术革命,以制造业的大规模生产流水线技术为特征。
而信息技术的革命,以是人类对物体和物体的运行进行数据化及其存储、传输、复用技术为特征,这种技术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体力所及、智力所及和生存空间所及。
(2)信息化是一种历程。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而言,信息化是一种时间长度。
至少从当前,信息化依然是一场没有完成的革命。
之所以说没有完成,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创新及新的信息技术的新应用,每天都在发生,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机制依然充满活力,还远没有达到顶峰。
(3)信息化是一种机制。
“化”的含义,不仅意味着信息化是一种时间长度,更体现了信息化的机制特征,即信息化技术与产业结合,就会形成“两化融合”、“工业4.0”、“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物联网”、“智能家俱”、“虚拟货币”、“E-learning”、“MOOCs”等等;信息化技术与治理结合,就会形成“电子政务”、ERP、CRM、SCM、PM、GIS“网络与信息国家安全”、“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数字地球”等等;信息化技术与社会结合,就会形成“信息社会”、“网络社区”、“虚拟社会”等等;正是信息化的机制特征,使得信息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使得信息化的存在已经“化”到个体的人和整体的人类的方方面面。
(4)信息化是一种关系。
从技术的角度,信息化的生产力属性是确定的,可以说,现代化生产的技术特征中,信息技术已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函数;但为什么说,信息化也是一种生产关系呢?
这是因为信息化也在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社会、文化、法律、意识形态等领域刻划上了新的记号,反映了信息化的人与人关系的新特征,这是区别于传统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所不同的特性。
信息化改变了什么?
(1)改变了生产资料-消费物品的形态。
信息化的量化技术使得人类的生产品和消费品无不与数据相关,数据的过程就是新形态的形成过程。
(2)重构了生产-需求模式,也再造了组织制度。
包括一个社区、一间工厂,一间学校,一个国家。
(3)颠覆了人类社交方式。
这个过程推进了更深程度的全球化,也使得更深程度的个性化与碎片化的进程处于不可逆。
智慧校园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四个未来之决定未来经济的12大技术(核心是智慧化,麦肯锡),一、智慧校园建设与高校教育发展,一、智慧校园建设与高校教育发展,智慧校园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四个未来之中国制造2025(对工业、对教育两个层面的“爆想”),产品智能化:
智能产品是把制造技术、专用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集成在产品,使产品具有更高的性能、更丰富的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制造过程智能化:
关键是信息集成,贯穿制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端对端信息集成。
企业内部现场信息与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之间的纵向信息集成;企业与供应商、用户等企业之间的横向信息集成。
经营模式智能化:
即个性化定制,产品采用模块化,可通过差异化的定制参数,组合形成个性化产品。
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由新科技所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简单说,就是互联网经济。
互联网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连接”。
经济活动中要素间更紧密的“连接”方式的变化正在改变经济活动的格局。
在由网络搭建的全球市场竞争平台上,企业的优劣势被无情地放大,优者更优、劣者更劣。
用户对你认可还是否定都在瞬间完成,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品牌的美誉度。
互联网赋予了用户更大的力量,对于组织治理而言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网络使你无法自满,它使距离消亡到零,传统的连续性被打破,传统结构消亡。
不更新观念,无异于自我抛弃。
新经济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影响不一样:
B2C类企业影响最直接,B2B类企业较为间接。
一、智慧校园建设与高校教育发展,智慧校园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四个未来之互联网+(对经济、对教育两个层面的“爆想”),综合美国新媒体联盟、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地平线报告等,近五年对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新兴、主流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可以预测和描述如下。
一、智慧校园建设与高校教育发展,智慧校园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四个未来之主流教育与科研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挑战:
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变革,DIVERSITY,个性化、差异化、信息化、国际化,21世纪的学生,一、智慧校园建设与高校教育发展,1.2智慧校园建设的大学需求,一、智慧校园建设与高校教育发展,国际科研信息化的发展态势,2011年NSF发布面向21世纪科学与工程网络基础设施框架(CIF21)2011年英国发布英国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战略愿景研究报告2011年欧盟“地平线2020”战略计划,大数据关键技术和基础设施优先支持领域2012年NSF发布先进的科研与工程网络基础设施(ACI)2012年奥巴马政府正式提出了“大数据研究与开发倡议”,一、智慧校园建设与高校教育发展,科研平台,BERKELEYLAB,科研平台有明显的公共服务特征,其建设目的是支撑和带动一批相关学科的发展,是实现原始理论创新、重大技术突破的物质条件之一。
国家能源研究科学计算中心NERSC,一、智慧校园建设与高校教育发展,信息化时代现代巨型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更扁平化,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压缩管理层级,扩大管理的幅度,改变职能导向下层次过多、效率较低的弊端。
一、智慧校园建设与高校教育发展,MIT是BPR(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的简称)思想的发源地,是首个在实践中推动BPR的大学,20世纪50年代,管理业务实现数据处理自动化,20世纪60年代,将单机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到具体的管理业务中,20世纪70年代,使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1993年11月,MIT启动BPR工程:
经过长达5年零3个月的再造运动,MIT宣称:
“再造结束了,变化仍在继续”;”大学管理模式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彻底变革”。
一、智慧校园建设与高校教育发展,1.3智慧校园建设的内涵、特征与战略定位,一、智慧校园建设与高校教育发展,物联网技术专家突出智慧校园的智能感知功能;教育技术学专家侧重智慧学习环境与智慧课堂等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专家则强化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
Minerva大学、UniversityNow,2U等一些新兴高等教育形态的横空出世,打破校园围墙,大学形态能够依据人的需求随时、随地而变。
在UniversityNow的平台中,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每一门课程的个性化知识图谱;在Minerva大学,老师能够及时跟踪学生学习进程,及时反馈大大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智慧校园”已经不只是理念。
智慧的校园信息化系统,应当涵盖便捷的办公模式、泛在的育人模式、时尚的娱乐模式和实时的科研模式。
(鲁东明),智慧校园离不开资源与应用。
数宇校园是实现智慧校园的基础,智慧校园应该具备如下基本要素:
1.感知层:
对学校的人员、设备、资源的全而感知;2.网络层:
各类网络的互联互通,所有感知信息的实时传递;3.数据层:
数据的全而集成和智能分析;4.应用层:
智能决策、按需服务、灵活应对。
(宓泳),一、智慧校园建设与高校教育发展,让知识在校园中更智慧的分享。
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原则是全而地促进教学、促进科研、促进管理、促进服务。
这一原则决定了下一阶段智慧校园发展的定位,要让信息化真正成为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蒋东兴),智慧校园是教育发展的高级形态,更是学校建设的理想目标,而信息化无疑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任友群),智慧校园总体应用框架(左图)和智慧校园体系框架(右图),一、智慧校园建设与高校教育发展,以数据整合与利用为核心。
在DT(DataTechnology,数据技术)时代,数据将更充分流动与透明,每一个个体的数据对于他人而言都是有价值的;从IT(InformationTechnology,信息技术)到DT,体现以学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核心地位。
以“云网端开放式与一体化推进”为基础。
云”是指云计算、大数据;“网”是指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的关联;“端”即指各类终端及其具体应用。
以“业务创新与协同”为目标。
智慧校园如同人脑的分工网络,业务分工协作所产生成果的质量、效率以指数级的方式获得提升。
一、智慧校园建设与高校教育发展,智慧校园建设的战略定位,是促进高校事业和高校信息化回归至“以人为本。
具体特征为(胡钦太):
1.具备对现实中人、物、环境等因素特征、习惯的感知能力,并能依据建立的模型智能地预测一般规律与发展趋势。
2.以高速多业务网络体系支持各类消息、数据、信息的实时传递,最大程度上消除时空限制。
3.实现信息化平台的整合与集约化利用,体现资源的良好组织与优化存储。
4.基于“大数据”理念的资源挖掘与资源推荐,实现智能化的决策、管理与控制。
5.构建开放的、多维度的学习与科研空间,具备支持多模式、跨时空、跨情境的学习科研环境。
6.信息化应用体现面向最终用户的个性化、综合化与社会化,信息化应用真正与社会整体信息化应用环境实现融合。
一、智慧校园建设与高校教育发展二、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举措三、智慧校园建设的初步成果四、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学校发展战略共识(2011年,咸宁,学校发展战略研讨会),信息化,国际化,一体两翼,体用结合,大学职能本体,二、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举措,2.1注重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成为教育发展创新的倍增器、教育变革的转换器、教育融合的助推器,推动两个上水平:
学术上水平和管理上水平;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定位:
战略单元,纲举目张,战略(目标),一个核心(重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两个抓手(突破),应用驱动、体制创新,三个转型(路径),架构一体化、核心业务信息化、服务智能化,五个融合(方法),理念与进程、业务与技术、业务队伍与技术队伍、数据与流程、标准与评估,二、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举措,统筹信息化建设资源,面向师生服务,融合学校业务域,智慧校园便利、高效、智能,从学校整体工作入手,服务各个业务域,从用户角度,以人为本,全生命周期、全覆盖、智能化服务(刘臻),围绕学校业务域,对信息化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化”的五个迭代融合与持续优化,业务的项目化、协同化项目的流程化流程的价值化、柔性化价值的数据化数据的智能化、共享化,二、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举措,2.1注重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二、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举措,2.1注重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信息化”,不是信息技术本身,而在于“化”,“化”的直接内涵就是“应用”和“融合”;直接成效就是“变革”和“创新”。
以理念创新为先导,坚持育人为本,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着重推进信息技术与学校工作的全面深度融合创新,使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全国高校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引领者。
四个一,二、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举措,2.1注重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二、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举措,2.2注重应用驱动与深度融合,新瓶酿新酒,模式创新,方法变革,内容创新,评价创新,2.2.1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教育教学过程才是教育信息化,新瓶装旧酒,教材电子化,工具辅助,建机房,工具更新,二、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举措,2.2注重应用驱动与深度融合,构建学校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云平台,二、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举措,2.2注重应用驱动与深度融合,2.2.1推进建设数字化的教学和学习资源,自建方式,自建数字化资源课程达600多门(其中必修课300多门),有效应用课程课堂1000多个;其中国家级精品视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中师大 智慧 校园 建设 理念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