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实务培训》模块四主题讨论贴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撒谎她的父母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106237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89KB
《班级管理实务培训》模块四主题讨论贴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撒谎她的父母文档格式.docx
《《班级管理实务培训》模块四主题讨论贴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撒谎她的父母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实务培训》模块四主题讨论贴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撒谎她的父母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女孩捡到了十万元钱,失主还写了一封大大的表扬信贴在校园内,校长还在全体师生大会上表扬了她,并让她做升旗手。
我听到这里,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这么大的事却闻所未闻?
我立即展开调查,结果后两件事均纯属捏造。
这个故事让我不得不思考:
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撒谎?
她在心理、情感、品德等方面需要我们为人师者、为人父母怎样的帮助?
她的家长为什么对自己的孩子如此缺乏了解,学校、老师又应承担怎样的教育责任?
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了解与合作为什么如此苍白、无力?
进而我又深入思考,引出更深层面的反思:
1、目前家校合作的缺漏及根源在哪里?
2、在目前的教育状态下是否能产生具有实质意义上的家校合作?
该怎样合作?
3、家校合作于学校、于家庭、于学生乃至整个社会有何影响和意义?
一、分析家校合作的现状,探索其内在根源
认识上的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
教师认识上的误区
作为家校合作主体之一的教师在认识上存在严重的误区。
笔者归纳了一下有这样几种认识偏颇的类型:
①“经验老道型”。
这类教师大多已工作多年,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已形成一套自己的经验体系,见过的家长多,经历的事情也多。
这本是一种极可贵的教育资源,但却不能合理地应用,而把这种教育资源视为一种“教育资本”,动不动就打电话带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话里藏话地讽刺、挖苦、训斥学生家长,使学生家长无地自容,觉得很没面子,又碍于教师的面子不好发作,便把气撒在孩子身上,于是学生家长在教师办公室打孩子、揪耳朵的现象屡见不鲜。
或许我们可以嗤之以鼻:
这家长什么素质?
且看这现象背后的根源是教师教育的“失策”,与家长不能很好的沟通与合作,这既是能力的欠缺,更是认识的偏差。
②“不管不问型”
这类教师自感工作压力大,身心疲倦,不愿意多与家长沟通与交流,觉得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
学校的工作、会议、业务学习、备课、改作业、辅导已忙得不亦乐乎,谁还有精神去管学校以外的事。
很多教师常年不跟家长联系,除了一年两次的家长会和开学报名时与家长照个面,其他能省则省。
跟家长谈那么多干吗?
只要不出安全责任事故,太太平平、相安无事就阿弥陀佛了。
还有人去搞什么家访?
八成是精力太过旺盛了。
追其根源,不得不承认,我们许多老师,包括我们自身何尝没有这样思想的影子,教师沉重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
当然,重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崇尚乐业奉献的精神也是社会、学校所需做的。
我们不得不疾呼,要给教师减负,让他们从繁重的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在适合的空间去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
③“温顺迁就型”
这类老师大都是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没有树立起自己在家长、学生面前的威信,常感到工作被动,于是面对家长的横加指责和不合理要求常常温顺迁就。
究其根源,我认为是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特别是对于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师范生急需这方面的指导。
与家长沟通、交流、合作是一门学问,很讲究技巧和方法,不能只凭一股热情就能把事做好,需要学习《心理学》、《人际交往学》以及合作的技巧与方法等。
这就向我们的学校提出了一个有关教师专业技术培训的新课题,如何与家长沟通与合作,如何使家校合作产生最佳的效果,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在此方面还是一项空白。
误区之二:
家长认识上的误区
家长普遍存在缺乏与学校合作的意识,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我只要提供孩子的衣食住行,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接受教育的,老要找我们家长,还要学校干什么。
还有的家长习惯于听从教师的安排,老师叫带家长了,认为肯定是出问题了,如果老师不与家长联系,那肯定是太平无事。
家长畏惧与教师合作,认为自己缺乏教育的知识与方法,不敢向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有些家长与教师接触几次不太和谐,干脆采取回避的态度。
误区之三:
学校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校方始终独居合作的主体,家长方只在从属地位,学校习惯于布置和指挥,学校搞的一系列活动:
诸如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对学校的宣传、学校以及班级工作的布置,教师业务水平、执教能力的展示,我们常常忽视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指导、建议,以及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领。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应以平等中的首席角色出现,家校合作的第一主体是学校但也不应忘了第二主体的客观存在和内在需求,而家校合作的根本指向是——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内容简单,形式单调以及不容乐观的虚假繁荣
家校合作本应是多方面、多渠道、立体交错、互为促进的合作形式,目前普遍存在内容上的简单和形式上的单调。
家长往往关注于学生的学业成绩,但学生作为一个个体的正在发展中的人的诸多发展需求,如品德、情感、态度、能力等许多因素关心程度不够。
学校往往迎合家长的心理需求,在一学期难得一、两次的家长会和对外开放日中,展示的主要还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往往成为语、数、外等主科老师的试卷分析会。
家长与学校老师的交往渠道比较单一,缺乏互动性,不能及时发现、反馈、共同研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诸多教育问题。
在新课改的大旗下,许多学校也加强了和家长的合作,但不容乐观的是存在诸多虚假的表面繁荣,笔者列举一、二。
1、家长学校的“遍地开花”
家长学校是目前比较时髦和普遍的一种家校合作形式,学校在固定的时间把家长请到学校听取专家(大部分情况下是有经验的老师)的讲座,但这项工程缺乏计划性,面对不同年龄、文化层次和学习需求的家长,执教教师一本书可以讲几期家长培训班,讲的大多也是经验之谈,不能充分满足家长求知的渴望。
最大的弊端是:
讲者与听者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使问题不能深化和充分展开。
建议加强目的性和计划性,特别是提高讲师与家长的互动,解家长心中之疑,辩家长心中之惑,议家教中的热点话题。
使家长学校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2、家访记录“补呀补”
家访记录是学校每学期必检查的一项内容。
一般规定,一学期教师对该班学生的家访次数不少于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一个班60人为例,也就是一学期要跑40个人家,平均每个月要家访10次,这对于既要集体备课又要批改作业,还要补差、参加教研活动、政治学习的教师来讲,是一个难以完成的数字。
于是只能是私下里补“家访记录”,这几乎成为每学期期末班主任的“必修课”。
哀哉!
何至如此,是由于现行的评价、督导制度导致。
3、“家长请您来打分”
许多学校在对教师的评价上引进家长参评,如家长开放日教师上课,听课的家长对教师品评量分。
诚然,这其中不缺乏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见解的家长,但家长关注的目光更多的是停留在自家孩子身上。
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这堂课老师提我们家孩子发了几次言?
老师对我们家孩子的态度怎样?
对课的整体设计、教师的把握以及折射出来的先进理念,并不能完全洞悉。
所以笔者认为不宜让家长给教师的课打分,可以让他们以书面形式留下宝贵的意见,用评分的形式量化教师的课堂行为,恐怕仍需专业水平才可以。
还有部分学校在学期末让家长综合评价教师的德、能、勤、绩诸方面,由于保密起见,让家长把评价表密封投入校长信箱,然后一一打开、核对、计分,如此周密、严谨,反倒搞得教师与家长、教师与校方关系有些不自然。
其实很多情况下,大家可以开诚布公的谈一谈,家长们也更愿意直接地向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而非曲曲折折地由校方向教师提出。
在网络信息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家校e”也悄然产生,如果运作的好,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学校因提供更多、更广、更便捷的与家长对话、交流、合作的平台,让家校合作能走得更宽、更深、更好。
三、家校合作的实践与发展
㈠、民主、温馨、和谐的合作氛围的营造
2002年2月,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谈话》指出: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支持教育”。
90年代我国政府颁布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规定:
“要使90%儿童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
要发展社会教育,进而建立起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创造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和家庭环境。
作为合作主导方的学校,应善于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创设浓厚的合作氛围。
通过制度的建立、体制的保障,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学习有关政策、法规、教育理论和教育案例等,首先从思想上、观念上转变,将合作内化为合作双方的内需。
㈡、科学、民主、富有创造性的合作。
1、合作目标的确立。
既然是合作,首先应确立合作的目标,针对目前家校合作的缺乏计划性和延续性,笔者认为应首先确立合作的总体目标:
建立家长与学校之间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着眼于合力塑造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密切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化,在孩子成长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同时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育儿技巧,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学校还应根据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学期制定每学期的家校合作计划,使整个家校合作能够有序地螺旋性递进。
2、合作内容的选样
针对目前家校合作的实际情况和薄弱方面,笔者认为以下合作内容可涉引起关注。
①、合作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家校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创设健康、文明、乐观、向上的德育育人环境,以高尚的师德形象和正直的父母形象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始终受到正面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
及时发现思想错位的苗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成长与实践中不断提高孩子思想道德水平。
②、合作建设学习型家庭
社会倡导创建学习型组织,学校可指导“学习型家庭”的建设。
其中包括完成“亲子阅读计划”,每个家庭每天固定有一段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时间等。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读书沙龙、故事会、演讲会等活动。
③、合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下的一门全新的活动课程,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家长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综合实践活动的许多内容诸如收集信息、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和实践、社区服务等都是在校外完成的,如果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无疑会事半功倍。
④、合作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强体魄
家校合作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学校可以指导家长制订家庭锻炼计划,可以组织一些亲子、师生趣味运动会,让家长及孩子们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还可以组织一些如“祝您健康”知识竞赛等。
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要引起家校的关注,学校可以针对此开设一些心理教育的讲座,用板报、手抄报、宣传单等形式组织家长们学习。
⑤、合作进行劳技、家政教育
在科技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劳动技术依然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特别是一些家政服务、自我服务技能等,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培养。
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一些如“巧手小厨师”、“妙手小裁缝”、“家庭才艺大展示”、“我的钮扣钉得棒”、“我的衣服穿得快”等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情操并能够充满热情地投入时间和精力练习这些劳动技能。
⑥、合作进行安全救护教育
孩子年龄小,抵抗外界灾难的能力差,所以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安全救护教育活动。
如怎样面对陌生人?
遇到歹徒怎么办?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失火了怎么办?
溺水了如何自救?
如何在地震中逃生……。
这些情境看似智者多虑,杞人忧天,但一万次的生存教育只是为了万分之一可能发生的那一次灾难,学校和家长都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孩子进行生存教育。
⑦、合作进行审美塑美教育
人生的童年时代就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如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美好的童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所以家校合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孩子们学会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
可以通过各种形成的教育活动以及美好事物、事情的熏陶和感染,让孩子们从小就努力做一个心灵美的人,永远带给别人美好的东西。
当然家校合作的范畴远远不止这些,我所列举的只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方面,生活中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断发现新的合作内容。
3、合作方式多样化,注重实效性
①、变“家长学校”为“家校合作研讨班”
改变的不仅是一个名称,更重要的是改变“家长学校”那种学校一言堂、说了算的“家长制作风”,以更科学、民主的方式进行深入、广泛的合作。
学校作为组织方,可以邀请专家、有经验的教师、有丰富育儿经验的学生家长等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互动式、主题化、系列化的研究、讨论。
②、变“家长会”为“家校联系会”
建议改变期中、期末考试后开家长会的惯例,而在开学初举行一次家长会,将本学期学校、班级的教育教学计划、要求等向家长汇报并征求家长的意见,让学期之初家校合作就具有一定的计划性。
在学期的过程中,也可就一些共性的问题分批地开一些小型的家校联系会,比一个个带家长到学校来更富有实效。
③、变“学校对家长开放日”为“学校开放日”、“家庭开放日”、“社区开放日”。
让家长走进学校、深入课堂、参与活动,让学校、教师参与家庭活动、社区活动,在参与中共同发展。
在开放的课堂、家庭生活与社区活动中,让孩子的身心更加愉快,让家校双方得到更多的交流与沟通。
④、设立家长园地
在学校或教室的某一个角落设立一个家长园地,可张贴一些家教方面的资料、图片等。
也可以介绍一些家长与孩子共同看的节目,刊登一些学生的绘画或写作作品,报道一些家长和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活动、生活等。
⑤、家校联系卡
学校可以制作一些印有校园风貌的卡片,教师定期向学生家长发放。
内容可以是对学生良好行为的表扬,可以是对学校、班级工作的介绍,也可以是对特殊情况的反馈,如一次慰问、一份祝贺、一声问候等。
家长也可以在联系卡上写上对学校、教师的建议和希望,或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等。
⑥、家访
不得不提起家访这一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
教师抽出一定时间到学生家里访问,仍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交流和互动方式。
教师应对家访有一定的计划性,包括制定路线,确定家访时间和家访内容以及事先与家长做好联系等。
总之在教师精力许可的情况下多做家访仍是一个好方法。
⑦、家校联谊会。
学校可组织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加的联谊会,展示各自的才艺,吐露大家的心扉。
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体验各自的角色,使今后的家校合作工作更加完美。
以上是我对家校合作的一些粗浅的反思与探索,写到这里我不由又想起文章开头的那个小故事,愿故事中的学校与家长都能重视孩子的心灵世界,加强联系、沟通与合作。
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来自家庭的合作,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民族的未来。
常常想起同事讲的那个外国小故事:
一对夫妇抱着婴儿下了飞机,工作人员仔细观察了婴儿,认为孩子的营养不够,并再三询问孩子是否是这对夫妇的,当证实了夫妇确系孩子的父母后,郑重地请他们留下详细的地址。
以后每星期这对夫妇都能收到政府寄来的用于增补孩子营养的费用,理由是孩子不仅是家庭的一员,也是国家的公民。
让我们记住2000年美国政府在《教育法》中提出的要求吧:
“每一所学校在促进儿童的社会情感和智力成长方面,都要加强学生家长的介入和参与,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
愿我们中国的教育也能得到一点启发,愿我们的家校合作一路走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班级管理实务培训 班级 管理 实务 培训 模块 主题 讨论 这个 小女孩 为什么 撒谎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