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标准版.docx
- 文档编号:1710274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51
- 大小:47.81KB
体育课程标准版.docx
《体育课程标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课程标准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课程标准版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课程标准修订组从2007年4月开始启动至2010年8月完成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
在此期间,修订组多次组织了由部分或全体成员参加的各种座谈会和规模不等的调查研究,广泛搜集了报刊杂志、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网站等各类媒体上的大量有关信息,并召开了10次由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参加的工作会议,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分析,高度负责、字斟句酌地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和文字进行修改和补充,2008年5月已基本完成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2010年1月部分成员对08修订稿再次作了文字上的润色和一些内容的修改,2010年8月底全体成员又一次对《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认真修改,并最终形成此送审稿。
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原则
根据对多方面的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确定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修订原则如下: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是得到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热烈拥护的(见《十年回顾报告》)。
因此,《课程标准(实验稿)》在修订时必须继续坚持《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指导思想、课程理念和框架结构等。
当然,由于少数教师对一些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概念,可能在理解上会发生偏差或认识不到位,在修订时需要进一步明晰有关论述,努力帮助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新课程。
2.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由于《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较大差异,《课程标准》不是过去教学大纲的延续或翻版,而是具有引领性和方向性的指导性文件。
这既完全符合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的精神,也符合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和城乡差异很大的实际情况,同时也顺应了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大趋势。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
用“大一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标准,不能解决各地、各校复杂的实际问题。
虽然一些教师还习惯于过去那种按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的方式,但经过几年的实验,大多数体育教师已经能够较好地根据《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和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创编教学方法,从而产生出许多富有创意、颇有特色、卓有成效的体育课。
《课程标准》是国家性的指导性文件,不可能、也不应该过多地涉及过于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应由《课程标准解读》、《教学指南》、《质量标准》、教材、教学指导用书等资料来解决,同时一线教师也应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需要,深入地进行思考和再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帮助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上出受学生欢迎、使学生满意的体育课。
但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课程标准》对教学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在修订时将针对一线教师的需要,适当增加对课程内容的具体描述,以有利于教师更准确、深入地理解《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
3.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实验稿)》
《课程标准(实验稿)》是2001年制订的,已进行了近10年的实验,修订时将根据实验区教师和教研员以及专家所提出的、针对《课程标准》本身的意见表述,在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正确建议基础上,深入地进行了分析、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二、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修订的说明
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对《课程标准(实验稿)》主要作了以下方面的修改:
(1)对《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部分,从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的角度,进行了相应内容的修改。
(1)对原有五个学习领域进行调整,主要是将原有“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合而为一,最终形成四个学习方面,分别是:
(1)运动参与;
(2)运动技能;(3)身体健康;(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对“具体目标”的陈述方式进行适当调整,一方面将“具体目标”改为“分目标”,这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科课程标准统一格式的需要;另一方面把对每个学习方面的阐释性文字列在“分目标”之前,并对阐释文字进行了必要的修改。
(3)除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充实之外,在“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方面也作了较大调整:
一是取消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陈述,改为按水平学段进行分类描述;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内容目标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评价。
(4)在对“体能”的评价中,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
(5)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6)为了使所有学科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部分的格式统一,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重新调整和适当地增加了对评价建议的描述,并在附录中增加了一些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评价案例,以加强指导,拓展教师的思路。
(8)对教学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作了较大的文字修改,主要是取消了一些过于具体的描述,以便更简明扼要地对一些重要的问题和关系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和案例,同时增加了对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建议和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指导意见。
三、未采纳的意见和理由
主要未被采纳的意见主要有以下两点:
1.部分专家建议在“内容标准”中按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运动技术(分为必修的基本内容和选择内容)、身体素质与锻炼方法,重新进行划分和列举,同时建议在初中阶段按年级确定内容并规定教学时数。
经过反复研究,我们没有采纳这个意见,主要理由是:
(1)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区之间差异很大,即使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也存在较大差异;
(2)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发育分化程度很大;(3)运动项目之间并不存在内在的联系性;(4)学生在体育基础、教育经历和运动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也很大。
因此,作为国家的《课程标准》,不宜过分具体地规定全国统一必修的教学内容,更不宜严格按年级规定统一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时数。
2.部分专家还建议在《课程标准》中提供地方实施方案及水平、年级、单元教学计划的案例。
我们认为,这些内容还是放到《课程标准解读》里比较合适,《课程标准》应以阐明原则性、共同性的重要问题为宜。
四、建议
1.建议将《课程标准》的名称《全日制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统一改为《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目前,全世界主要国家普遍在小学阶段开设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方面的课程,并编写出版了相应的教材。
鉴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小学阶段健康教育的严峻现实和迫切需要,建议在小学阶段编写“健康教育教材”。
3.鉴于现行课程和教材培训方式无法承担对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建议专门对小学体育教师、特别是农村体育老师的培训工作予以特别安排。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组
2010年8月30日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类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新的威胁。
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标准》)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为指导,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订的。
《标准》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可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标准》提出了课程的性质和理念,规定了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和要求。
《标准》是编写教材,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实施体育教学和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方法和健康素养的课程。
本课程强调学生要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进行运动技术学习和体育锻炼的课程。
本课程强调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综合性,是以体育学习为主,同时融合部分保健、卫生、安全、救护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本课程强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的整合和体现,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丰富学生的运动情感和体验,重视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
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能,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体验运动乐趣,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要把学生的身心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课程要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三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内容标准,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育 课程 标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