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漫步的傻瓜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093531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52KB
随机漫步的傻瓜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
《随机漫步的傻瓜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机漫步的傻瓜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而我们的思维习惯喜欢归纳,总结出规律用来预测结果。
这本书告诉我们在面对随机性事件的时候,试图通过总结规律来预测未来是不可能的,这么做,就会让我们成为"
随机漫步的傻瓜"
.
作者举了一个火鸡的例子来说明,中国的版本是这样的。
一只老母鸡,好吃好喝的被主人养了三年。
它总结出了1000天的经验:
主人对我很好,每天固定的时间都会伸过手来喂我好吃的。
但第三年过年那一天,即第1001天,一直伸过来喂它的手,却抓住了它的脖子,将它摔死了。
这只老母鸡成为了春节餐桌上的一道菜。
我们中国的股市是否就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呢?
从1989年中国的股票市场开始试点,到现在运营了20多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样本里,我们试图通过总结历史去预测未来的走势,可能会一次次的让预测者成为那只可怜的"
母鸡"
.股票市场本就是一个巨大的随机环境,在历史数据只有20多年的情况下,预测未来根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读到这里,我的收获是,在选择投资中国股市的过程中,听所谓专家的预测,或者通过学习技术图谱去预测股价走势,至少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在随机性面前,好的业绩仅是因为运气吗?
作者举了一个"
打字机前的猴子"
作为例子。
如果把无限多的猴子放在打字机前面,让它们去乱敲,那么其中一只肯定会打出一字不差的《西游记》。
进一步探讨,猴子中的大文豪既已诞生,读者愿意拿毕生的积蓄去赌这只猴子下一次会打出《红楼梦》吗?
如果我们一定要选择一只能打出《红楼梦》的猴子,是选择这只"
大文豪"
猴子,还是另选一只"
潜力"
猴子,或者随机挑选一只?
这个例子当然非常极端。
但是却揭示了一个我们通常的思维方式。
一个人如果没有做对一些事情,那么他可能将来不会有好的表现。
如果一个人的表现优于其他人,那么他将来表现优于其他人的概率就会很高。
但是这个思维方式要有意义,必须考虑以下两个前提:
一、他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充满了随机性?
二、从事这类工作的人数有多少。
如果猴子的数量很少,比如只有100只,那么打出《西游记》的概率就是0.但如果是无限多只呢?
那么打出《西游记》基本是必然的。
按照本书的理论,在充满随机性的环境,参与者的数量非常庞大,历史表现的好坏,不能作为预测下一次表现的依据。
我以基金举例。
截止目前,国内的基金公司一共有121家,基金数量6057只。
基金所处的环境充满随机性,而基金的数量又非常庞大。
因此,某支基金,上一年的业绩大好,是否意味着它今年也会排名靠前?
事实上,基本没有哪支基金可以连续几年都挤进收益榜的前10%.而就算真的有基金连续几年都排名靠前,是否就值得我们押下全部身家?
考虑到基金经理还会频繁跳槽,我们当然不能如此简单的进行判断。
因此,选股票也好,选基金也好,历史的业绩有参考价值,但绝对不能作为重要的唯一标准。
读完本书,我拟定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随机的市场无法预测,不能掌控,所以承认自己不够聪明,不够坚强,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好的策略。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在研究市场上,既然不能战胜,那就要学着去拥抱,让市场不管涨跌都带来财富。
我选择以基金定投作为投资方式,以指数基金和债券基金的组合作为投资标的,通过定期调整指数基金和债券基金的持仓配比来平衡风险,这就是我的学习、思考收获。
1968年,法国掀起学潮,学生在巴黎示威暴动,并大声疾呼:
我们要求自相矛盾的权利。
再深入一点,最好的投资策略其实是不断学习。
我们要不断尝试摆脱过去行为的束缚。
可能过段时间我会完全推翻今天所定下的策略,但不管如何调整,这一定是我深入思考的结果。
2019年2月25日
随机漫步的傻瓜读后感
(二)
人人都是那只猴子
文/McT崂山第二公社&
耕读社王森
所有的事情到底必然性和偶然性哪个更能够左右世界的运行?
我们先来看一个证券市场的例子。
标普500指数30年之间的年化收益率9.5%,但是如果去除50个30年间的最差交易日,则你的年华收益率可以达到18.2%,但如果去除掉30年间50个最好的交易日,则你的年化收益率不超过1%——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意外因素才是主导标普指数30年间的主因。
当古代人们偶然发现彗星来临时,伴随着天灾人祸,因为无法理解随机性,不接受随机性的概念,宗教和象征意义的艺术作品随之出现,人们会认为彗星等自然现象都有其非凡象征的意义,很多宗教和文艺作品不过是混淆了噪音与信号的界限,将不相关的偶然事件当做强关联的因果关系。
非洲某部落,偶尔因为有人抓了抓鼻子就下起了雨,从此用抓鼻子的形式祈雨。
同样,因为央行降息经济繁荣,人们就会赞颂降息这个决定,因为新的CEO上任,公司有了起色,就认为是此人的功绩——这些其实都不完全是因果关系,但是人类不愿意相信偶然性和随机性主导了很多重要事件,都想将其归结于某个意义,某个象征。
如果有无限多的猴子打字机乱摁,只要时间无限长,总有一只猴子会打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叙事诗,或者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你会不会用毕生的积蓄去跟这个幸存者签约下一部作品?
但是现实当中,这个概率下的幸运的猴子并不是猴子的模样,可能是个专家的形象,也可能是某个成功人士,但因为幸存者偏差,大众只注意到了这个幸存者,其他失败的猴子都消失不见。
成功分两种,必然的成功者和幸存者。
对于成功人士的采访,并归纳其共同点,成为很多人学习它们的法宝,但是无论是努力还是节俭,都是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只统计了成功人士,却没有统计所有具有这些美德的人,其成功概率有多大——所以这种归纳并不能说明什么意义,将必要不充分条件当做了充分必要条件。
由此我想到另一本书里的几个故事,为什么加拿大冰球队的队员生日都是上半年?
因为少年队,儿童队的选拔时间是一月份,而半年以上的年龄差距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身体条件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而当一个孩子被送入国家的少年队、儿童队,则其他孩子与其的差距又会进一步拉大。
而纽约的犹太律师的成功,更加复杂。
它可以归因于他们父母是到美国穷苦的第一代移民,大多数是靠服装小作坊发展起来,后来有了自己的服装店甚至服装品牌,父母的经历对孩子有了正面的激励作用;
而第二代犹太移民通过父母的正能量激励,勤奋的学习后进入律师行业,又因为上世纪70年代美国法律的变迁,旧势力的白人律师不愿意做上庭的恶意并购的案子,只愿意做企业的法律顾问,因为在他们看来,上庭那都是有失身份的事情——所以犹太后裔的年轻律师们有了大展身手的舞台,并获得巨大的成功。
为什么盖茨,史蒂夫鲍尔默,乔布斯,埃里克施密特都是1955-1956年生人?
是时代选择了他们,还是他们选择了时代?
他们本身都具有那个时代其他人无法匹敌的对计算机的了解,和那个时代无价的、无限制的上机时间,以及第一代个人计算机浪潮爆发的大背景。
那时的计算机无比昂贵,但盖茨1968年便拥有了24小时上机的条件;
而乔布斯的居所就处于美国硅谷所在地——PalaAlto,惠普的创始人休利特给了乔布斯一些免费的多余的电脑配件,还给了他一份暑期零工。
这就好比,你喜欢时装,而你的邻居就是乔治·
阿玛尼。
而从一些普通人的人生来看,两个家庭的天才孩子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轨迹。
一个蓝领家庭的孩子,天资聪颖,靠奖学金进入名牌大学,但是脾气暴躁,四任父亲没有一个成功范例,有的失踪,有的自杀,还有被谋杀的,跟同学格格不入,入学时成绩是A,而离校时成为F,因为他的母亲不懂如何申报奖学金,从而导致他大学二年级失去奖学金资格,他也因此正式退学,成为蓝领工人,后来自学,到处投稿,却屡屡碰壁,郁郁不得志;
另外一个孩子,中产家庭,因为不满意老师进度太慢,打算用化学品谋杀老师,后来被发现,判了缓刑,但是在面临美国曼哈顿计划首席科学家甄选时,靠个人魅力打动评委,晋升主流社会。
当他们面临困难时,中产家庭的孩子更懂得如何周旋,而中产家庭的父母也更懂得为孩子辩护/争取,中产家庭的孩子,日程满满,周旋于各种课外活动,当孩子成绩不佳时,家长会站在孩子的一边;
而贫困家庭的父母往往惧怕权威,行事消极。
实践的智慧来自家庭,没有实践智慧,孩子的天赋再好也难以施展才华。
所以同样的天才,处在不同的家庭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巴菲特、比尔盖茨、乔布斯,哪个是贫困家庭的孩子?
是天赋重要?
还是际遇重要?
除了幸运的猴子,必然的成功者是不是也附带了人生际遇的偶然因素?
卡内基,1835年生人/洛克菲勒,1839年生人/JP摩根,1837年生人——他们都是在1931-1939年这个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期出生,这个时期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富有的75人当中的14人。
他们2、30岁的壮年时期,正赶上了美国1860-1880年的工业革命,铁路/钢铁/华尔街,蓬勃发展,生逢其时。
不得不说,以上的例子里,每个人都是努力和进取的,没有这些良好的品德,他们很难成功,但是同时他们本身又具有他人无法企及的幸运因素。
成功学只强调勤奋和天赋,没有指出这里面的特殊因素。
成功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但是成功学却通常不会提及,并不是你看了成功者的书,就会获得什么秘籍。
再来说说投资领域。
比如10000个人一起买股票,假设他们都不懂股票,或者干脆说,他们都是猴子:
50%的胜率,那么第一次会有5000人正确,第二次剩下2500人,第三次1250人,第四次625人……经过若干次淘汰后,最后剩下10人,你能说这10个人都是投资大师吗?
现实中,有人就是这么幸运!
传媒和受众们会选择只记住这10个人,认为他们有什么成功的秘籍,而忘记失败的那9990个人才是大多数。
当然,确实有因为水平高而持续大幅盈利的人,但是你很难区分他们之间的区别。
成功也好,悲剧也罢,都是独特的,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有句鸡汤说的很对,你的成功无法复制。
在了解了随机漫步的理论后,你或许会开始思考,这些是不是因为概率随机产生的,也由此,你不会再迷信首富成功学。
当然,若你只是希望过上不错的小日子,你的努力和结果之间应该是可以划等号的,但是更大的梦想,就需要一点点运气和时代因素了。
如同刘嘉玲在让子弹飞里的台词,我要做的是县长夫人,至于谁是县长,我无所谓。
时代和人类社会也会注视着每一个向上攀爬的人:
我要的是进步和发展,至于谁是大佬和成功者,我也无所谓。
努力并且有天赋的人太多了。
塔勒布《黑天鹅》那本书里讲过一个故事:
当一只火鸡被饲养了999天,它心里最感谢的就是饲养它的农夫,但是第1000天,那个感恩节的下午,农夫伸出的手折断了它的脖子,又改变了火鸡的世界观。
只是,死去的火鸡不会说话,这个第1000天的奇点没有被流传下来,流传的都是存活的火鸡对农夫的赞扬。
统计样本的不足,导致了火鸡无法获得正确的认知,而人类、个体、某个事件,其统计样本不会超过其存活的长度,所以,对于未来,结论一定是开放的、,未知的。
现下的真理在时间变迁之后,或许会被某个突发事件证伪。
在证券投资市场,随机性的重要性更加明显。
往往是部分幸运的猴子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用错误的逻辑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又因为同样的错误逻辑,赔进去了更多的钱。
当你赚到一些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不是因为你自己的看法正确才赚到的呢?
还是仅仅是随机性赐予的?
这就牵扯到另外一个投资哲学核心的争议:
到底是通过学习、提高正确率来赚钱,还是接受现实的不可预测性,通过善输达到大赚的坦途?
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
总而言之,作者用了一本书的厚度,轻松而诙谐的解释了索罗斯关于"
反身性定律"
的一部分,解释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和无常。
这其中的区别在于,索罗斯进一步阐述了易错性和人类事件动能之间的互动。
人的认知虽然不一定正确,但是因为共识,可以影响某个市场行情的发展,并因为价格的变动,进一步影响人们的观点,然后人的观点又会进一步影响价格,最终形成价格与大众认知之间的正反馈或者负反馈。
这里要强调一点,无论是塔勒布还是索罗斯,他们的这种怀疑论哲学更适用于投资,因为投资中的一次错误可以让你倾家荡产、悔恨终生,但是做实业,对了一次就终生受益。
所以,无论是塔勒布还是索罗斯,都对如何面对大众和自己的错误进行研究,而企业界都是从如何提高正确率来研究。
艺术作品在特勒布看来就是一种医学专用品,是基于无知的一种情绪的宣泄,但是,人类的本性需要正面激励,需要对未知的未来有美好的期许,角度不同,结论不同。
这两种哲学都对,也都有各自的优点。
成功学也好,企业管理也好,都有自己本身的武断性。
之所以不考虑黑天鹅这种旷古的小概率事件,是因为企业的价值通常不会在现实当中大幅波动,就算是波动也不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
而投资,是基于大概率的、科学的、可持续赌博、并预防小概率的系统性大风险——这种假设就是,一切都有可能是错误的,包括你对自己的认知。
但对于除了投资以外的事情,不太有意义。
因为大多数人都是生活在简单重复的日常,除了投资,不需要考虑太多小概率事件,而且现实当中,很多错误都可以补救,或者反悔。
但是投资里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爆仓了是不可以反悔的。
特勒布和索罗斯的哲学是出世的,而通常意义上的成功学是入世的。
用做实业的执着心态去投资一定会死的很惨,因为执着、死不认错、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是让你倾家荡产的最佳选择。
而用投资的谨小慎微的滑头心态也并不能存活于需要有担当,需要大刀阔斧的实业运营。
但是相互之间可以参考借鉴,比如实业上多想想意外因素,而投机上多思考下投资标地的真实价值。
篇幅有限不再多说,篇尾我用吕秀才智斗姬无命的台词作为结束语:
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我为何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我的出现对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
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
我和宇宙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
宇宙是否有尽头?
时间是否有长短?
过去的时间在哪里消失?
未来的时间又在何处停止?
我在这一刻提出的问题还是你刚才听到的问题吗?
是谁杀了我,而我又杀了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随机 漫步 傻瓜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