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081549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64KB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docx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可以决定行为,行为可以决定习惯,习惯可以决定性格,性格也就决定了命运。
”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在幼儿园加强对孩子的“好习惯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工作。
我们嘉陵幼儿园根据未来人才发展的需求,本着“育人为本、养成为先”的教育理念,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重视营造健康、快乐、积极的教育环境。
我园是地处县城的公办幼儿园,习惯养成的的培养虽然不是新的问题,但目前我园一是独生子女增多,这些幼儿倍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处在“独”的成长环境中,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
二是外来务工、留守的幼儿增多,这些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这部分的幼儿缺乏良好的细心的教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
这些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因此我们拟以本课题为突破口,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幼儿习惯的现状,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幼儿良好习惯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未来一代新人应具备的素质。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而现实中“三教”的脱节又使养成教育面临困难。
因此,我们着重探索适合幼儿各种良好习惯形成的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幼儿习惯上出现的问题。
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明确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内容,并进行分类研究;
2、明确幼儿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及矫正策略;
3、探索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4、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重点抓住两大方面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1、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2、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
内容的确定:
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有代表性的、普遍性的习惯筛选出来。
1、自理能力方面重点培养以下几个内容:
进餐(不挑食,安静就餐,保洁,不剩饭,餐后擦嘴漱口)、
饮水(使用自己的杯子,自己喝水,将杯子放回原处)、
睡眠(自己穿脱衣服,按时入睡、按时起床,保持正确睡姿)、
入厕(主动入厕,主动遵守入厕秩序,正确脱提裤子)、
盥洗(饭前便后洗手,洗手方法正确,使用自己的毛巾)、
整洁(整理自己的物品,将各种物品摆放整齐)等。
2、文明礼仪方面主要培养以下几个内容:
语言(见人主动问好,能使用文明用语)、
行为(无推打拥挤现象,不随地吐痰,不抢东西、不随手扔东西)、
举止(不抠鼻子,不挤眼睛,正确走路,不咬指甲)、
仪态(坐姿、站姿、行走姿势正确)、
合作意识(喜欢交流,乐于助人,乐意分享,诚实,知道谦让,愿与同伴游戏)等。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科研方法,力求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实效性。
1.文献法:
收集国内外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借鉴其研究成果,针对我园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调查不同教养环境方式对幼儿不同个性的影响。
3.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分析我园目前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实验研究。
把教师搜集、观察、调查到的信息,运用到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作出分析、评价。
4.观察法:
观察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加以分析、研究。
5.经验总结法:
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及时形成阶段性总结。
对课题分阶段实施情况定期分析总结并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学习心得、论文交流、经验介绍等。
七、课题的研究成果
(一)更新理念,家园树立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教师是幼儿园工作的基层实施者,是幼儿园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教师的教育观念指导和影响着她们的教育工作。
为了让教师们真正规范地落实“把养成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去”,我们制定了《幼儿园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标准》,然后再通过教研活动“养成教育专题研讨”指导教师教育观念和引导方式,同时,我们对教师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念培训,使我们每一位老师做一个爱孩子、尊重孩子、懂得赏识和引导孩子的优秀教师。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单方面努力所能成就之事。
因此,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
我们一方面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幼儿园习惯培养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
另一方面,帮助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抓住时机,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正确概念。
首先让幼儿了解什么是良好的习惯,明白哪些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采用示范、讲解的方法,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
如:
知道站队时不能拥挤,不能大声喧哗;
玩玩具时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而且玩完之后会把玩具摆放整齐;
不能撕书,不破坏幼儿园的东西。
再如:
中班幼儿知道良好的入厕习惯的要求是:
知道及时入厕;
自觉排队入厕,不打闹,不逗留,文明入厕;
大小便后能及时冲厕,便后整理好衣裤再出厕所。
幼儿学习知道了正确的习惯要求后,偶尔有那个小朋友忘记了,别的小朋友都会提醒他改正。
(三)创设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1、结合儿歌、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在常规活动中,进餐、洗手、入厕、穿脱衣裤是最重要的项目,在培养和训练孩子时,我们创编一些朗朗上口,易读易懂的儿歌,如《洗手歌》、《吃饭歌》、《叠衣服》等儿歌,孩子们学会了儿歌,在进行活动时,背一背儿歌,动作要领就掌握了。
在幼儿洗手时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练习:
“卷起衣袖淋湿手,拿起肥皂搓搓手,手心手心搓一搓,手背手背洗一洗,清水冲,脏水流,洗完小手甩三下,再用毛巾擦干净。
”又如:
小班幼儿不爱吃青菜的人数较多,因此在吃青菜前,教师以故事、儿歌等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青菜,了解吃青菜的好处,孩子们都喜爱小动物,当老师说:
我们一起来做小白兔,尝尝青菜时,大多数孩子都愿意尝试着把以前不爱吃的青菜吃掉。
针对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出现的语言、行为、举止、仪态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不良习惯,我们搜集了大量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故事,或者教师与幼儿共同创编、续编故事。
例如:
为帮助幼儿学习和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我来帮你好吗”等,我们通过故事《买礼貌》使幼儿懂得讲文明有礼貌的重要性,使幼儿知道当你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如何表达你的感激,因为“谢谢”两个字很神奇,能使做好事的人产生一种继续做好事的愿望,也会使接受帮助的人不忘别人的恩情。
2、创设主题活动促进养成良好习惯。
小班年段我们把重点放在常规和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同时针对各班幼儿的情况进行情感教育、礼貌教育,教孩子学会互相帮助,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生活和学习氛围。
各班根据幼儿的特点,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通过“找朋友”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毛巾和杯子;
“谁是大老虎”培养幼儿自己吃饭;
“能干小宝贝”学习简单的自理技能;
“帮玩具宝宝找家”学习收拾玩具。
老师们从生活的点滴开始,耐心、细心的教育并不断重复、引导。
中班年段重点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让幼儿了解父母、长辈的职业与自己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提出每天为家人做一件事,并且在“养成教育评比栏”对幼儿进行评比;
引导幼儿体验“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大班年段将养成教育与主题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主题《我是中国人》重点培养幼儿从小爱家,爱祖国、爱幼儿园、爱身边的人,并有初步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
主题《我是大班小朋友》:
开展“大带小”的活动,培养幼儿爱护小弟弟、小妹妹,并会主动帮助小弟弟、小妹妹,体验帮助他人后的快乐。
同时也可以增强幼儿团结、协商、合作的意识。
“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谦让与分享;
团结起来力量大,合作成功真好;
知道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和公共秩序;
知道做个守信用的孩子等等这些良好品质,都可以在各种主题活动中得到训练和培养。
通过“礼仪儿歌比赛”的活动,从班里评选出“文明用语小宝贝”、“文明学习小宝贝”、“关爱老人小宝贝”等,促进了幼儿道德价值的内化,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要。
3、区域活动为幼儿的练习提供便利条件。
做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在游戏中他们是最开心的、最快乐的,他们喜欢边说边玩,因此在区域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的锻炼。
为了培养小班幼儿正确使用餐具的习惯,教师引导幼儿玩“喂宝宝”等娃娃家的游戏。
在中班,我们设置了“娃娃服装店”,幼儿在游戏中给游戏伙伴穿衣服,脱衣服,拉拉链,挂衣服,叠衣服,整理衣服等等的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乐此不疲反复练习,从而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自我服务意识加强了。
惯。
4、抓住时机,注重随机鼓励和表扬。
心理学家指出:
“愉快的情绪能促进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
”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保持。
陈鹤琴先生指出:
“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为此在班级依据幼儿参与的各种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无论幼儿在某些内容中表现出点滴的进步就进行及时的表扬,让大家向他学习。
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培养习惯的动力,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
表扬与奖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
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可以轻轻地说一声:
“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
”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
那么,地上的玩具就会被拣的干干净净了。
也可以对他们说:
“我看看谁的动作最最快!
”他们也会把玩具收拾了
(四)优化教育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我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中心,在室内教育环境与室外教育环境中大胆尝试、精心设计,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为幼儿们营造了一个轻松、生动、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利用氛围塑造幼儿性格,具有极强的渗透性。
首先,我们从精神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
通过表演《小猫和小弟》、《小猪变干净了》等故事去感染幼儿,让他们在看看、听听中知道讲卫生光荣的道理;
通过演唱一些歌曲让小朋友知道大家都有一双手,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其次,我们从物质环境入手,结合“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在活动室为幼儿创设了能力区角、娃娃家,配置了供幼儿练习系鞋带、穿衣服用的物品等,使幼儿从中受到了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良好的环境并不仅仅是美观,而应是看幼儿是否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推动幼儿的发展,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环境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创设能满足幼儿操作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情感的体验,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
好孩子、好习惯"
的主题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
而针对大班孩子礼仪习惯不好的现象,我们在墙上设计《礼仪棋》,幼儿通过在反复玩棋的过程中了解到哪些习惯是好的,该学的,哪些习惯是不好的,不该学的。
环境教育法既要注重物质环境的感染又强调精神环境的熏陶,还要注意创设与幼儿年龄想适应的环境。
教师把材料分层次地投放到角区中,幼儿通过区角“拼拼摆摆”活动,进行归类整理,养成玩具玩完后要放回原处、摆整齐的好习惯。
教师每天用微笑、点头亲切的态度表示对幼儿的友好,给幼儿以温馨和谐的氛围,渐渐的幼儿就会从教师行为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学会一些表示友好的语言、动作和方式。
(五)家园共育,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为了形成家园共育的教育合力,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让家长成为幼儿行为教育的榜样
我们利用家长会和《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了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讲解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方法等,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
家长必须行为正确,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我们定期向每位家长发放行为习惯教育方面的文章、《家园共育手册》,帮助家长端正与更新家教观念,树立使孩子多元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使幼儿在离园后的各种行为习惯也能得到持续性的培养和巩固。
2、让家长成为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课外教师
(1)进行家访,与家长互相交流幼儿在园和在家中的情况。
(2)召开参与式家长会,将家长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好方法集中上来,指导其他家长在家教中有目的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开展优秀家庭介绍经验活动,用实际例子现身说法介绍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经验,以点带面。
(4)问题答疑:
设立小信箱,针对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困惑答疑。
3、让家长成为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者
在教育中,我们常常会出现此类问题:
幼儿在园很有礼貌,各方面习惯都很好,可是一回家,其表现与在幼儿园判若两人,这主要是家园教育不一致造成的。
我们培养幼儿,不仅仅是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的习惯教育,在家庭里、社会上也要有好的表现。
为此,老师与家长经常交流与沟通,请家长及时反馈幼儿在家的情况,成为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检查者和监督者,配合教师一起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
八、课题的研究成效
自课题申报开始,我们认真制定研究方案,注重研究过程,在每个环节中我们都是认真准备、仔细分析、不断总结,积极改进,使本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实用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通过课题的研究,帮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在《纲要》和《指南》的指导下,我们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通过观察、交流、讨论、游戏、示范、表扬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现在,幼儿从最开始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要老师帮忙到现在的自己独立照顾自己的生活,不仅不再需要老师的帮助,有时还能主动照顾同伴、让热情地帮老师干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们的进步明显。
有的孩子在家中养成的一些坏习惯如:
不能按时睡觉、挑食、不会自己吃饭的毛病通过我们的努力,得到了改正。
良好的习惯,保证了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的抗病能力增强了,我班的出勤率是非常高的。
我们的教育引导也促进了孩子们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他们热情活泼、积极好学,展现了良好的班级风貌。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全体教师深刻认识到“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树立了“为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
在教学实践中,能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并将养成教育贯穿一日活动的始终。
(2)教师主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增强。
在科研活动中,我们主动学习有关的理论。
如《纲要》和《指南》中有关健康教育的内容及要求。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有目的的认真观察幼儿的表现,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思考设计各种教育活动,主动提高研究活动的质量。
(3)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水平。
在研究中,为了提高研究的质量,我们通过研究制定了教师及家长调查问卷、大中小班幼儿习惯养成测评表,经过分析形成了分析报告。
根据各年龄阶段的调查分析制定培养计划、方案、总结、撰写教学随笔、论文等多种方式,使自己在观察、记录、评价、指导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
3、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家长的育儿水平,更新了家长旧的教育观念。
《纲要》中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通过发放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家长会、调查表、致家长信、早晚入园、离园时间的交流等多这种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班级的教育中来,我们和家长像朋友一样交往,共同建立互信、互动的模式,使教育的效率最大化。
这一年来,我们的科研活动进展顺利,并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信任。
九、课题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1、幼儿的一些习惯还没有形成主动意识。
如天气寒冷时,幼儿每次入厕完毕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会主动的整理内衣,总需要教师提醒,有时还需留出专门的时间进行整理,影响了下一个活动的进行。
2、个别家长的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更新。
由于有的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配合我们的工作,孩子的一些习惯培养完全交给我们,导致一些好习惯得不到练习和巩固。
有的孩子由爷爷奶奶带,老人对孩子的溺爱让我们的教育很无力。
我们意识到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探索。
研究中我们还意识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带来的个体发展不均衡,如何缩短这种差异及如何巩固以形成的良好生活习惯,这仍然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我们会继续探索家长工作的新途径,帮助家长更新观念,提高教育的技巧;
研究如何将幼儿养成的好习惯形成主动意识的方法;
并将研究获得的经验运用到全园教育工作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成果,使幼儿在生活习惯方面能有一个整体质的转变。
附录:
表1、课题组人员名单
表2、课题研究成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 良好习惯 养成 实践 研究 课题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