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 颐和园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078464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7.95KB
导游词 颐和园文档格式.docx
《导游词 颐和园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游词 颐和园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宫廷区又分为,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和以乐寿堂为中心的帝后生活区;
园林区又分为,以万寿山前山中轴线为中心的风景游览区和昆明湖景区。
整个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外游客到北京的必游之地。
颐和园的位置在北京的海淀区,位于北京城的西北方向。
辽金时期这里曾建有金山行宫,山被称为“金山”;
水域被称为“金海”。
元代时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下挖出一个石瓮,于是山改称叫“瓮山”水域改称叫“瓮山泊”。
又因为瓮山泊在元大都西面,而且景色妖娆,所以这里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就出现了“西湖”的美誉。
明代时在瓮山上建了圆静寺,后来陆陆续续出现了“西湖十景”“西湖十寺”等景观。
这为乾隆皇帝营造清漪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在清朝乾隆十四年的冬天,皇帝下旨,开始疏浚西湖。
次年,将“瓮山”改称叫“万寿山”,“西湖”改称叫“昆明湖”,着手大规模兴建清漪园。
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为母祝寿所建,按照一池三山的格局,连续施工15年,建成的规模宏大,风景秀美的皇家园林。
并题诗“何处燕山最畅情,无边风月属昆明”,来表达自己对清漪园的情有独钟。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颐和园经历了“三毁三重建”的坎坷命运。
三次被毁分别是:
第一次被毁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城,皇家园林被大火烧毁,其中就包括清漪园,就是后来的颐和园。
第二次被毁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颐和园被外国列强占领,园中珍宝被洗劫一空。
第三次被毁是在清逊帝溥仪退位以后,颐和园常年无人治理,园中杂草丛生,垃圾遍地。
三次重建分别是:
第一次重建是在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城以后。
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修清漪园,取“颐养冲和”之意,把清漪园改名叫颐和园。
第二次重建是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以后,1902年慈禧回京,动用巨款重修颐和园。
第三次重修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颐和园经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整治,使得颐和园涣然一新。
这次大修陆陆续续一直持续到今天。
1998年,颐和园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那好,现在我就带您走进这颐和园,感受一下“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皇家园林。
在颐和园东宫门外,有一个过街牌楼,东面写着“涵虚”,西面“罨秀”。
意思是说颐和园是山水广阔,捕捉天下秀色于一园的皇家园林景观,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过了涵虚罨秀坊,一路向西,我们可以看到照壁,照壁的正前方就是颐和园的东宫门了。
抬头门匾上写着“颐和园”三个字,据说是光绪皇帝的手书。
“颐和”二字是颐养精神、心平气和的意思。
寓意颐和园是慈禧太后养老的地方。
东宫门面阔五间,中间开三门,门口立有一对铜狮。
上台阶的时候,您注意一下,台阶中间镶嵌着的这块雕刻精美的云龙石,俗称叫龙垫儿。
这块石头可是从圆明园安佑宫废墟上移植过来的。
进入东宫门,我们可以看到仁寿门,仁寿门三个字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
门内立有一块太湖石,这块太湖石的学名叫“寿星石”。
寿星石所在的这个院子是仁寿殿前院落。
院落的四个角还有四块太湖石,象征春、夏、秋、冬。
院子的中间立有一尊神兽,龙头、鹿角、牛蹄、狮尾,浑身火麒麟。
这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祥瑞神兽,有辟邪和分辨善恶的本领,叫铜麒麟。
它是从长春园二宫门前移植过来的,本来是一对,其中一只被英法联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仁寿殿前月台两侧摆放着铜龙、铜凤。
铜龙凤象征龙凤呈祥,实际作用是香炉。
按照礼制龙应该放在内侧,凤应该放在龙的外侧。
可这里龙、凤的摆放位置是凤在内侧,龙在外侧。
为什么这样摆放呢?
因为当时光绪年间,皇帝虽为一国之君,但形同虚设是个傀儡皇帝,说话不算。
真正把持朝政的是慈禧太后。
那象征慈禧的凤就放在了内侧,龙就放在了外侧。
寓意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凤在上,龙在下”。
在铜凤的底座上还刻有“天地一家春”的字样。
“天地一家春”曾经是慈禧在圆明园中,她居住宫殿的名字。
在慈禧垂帘听政以后铸造的陈设上全都被要求刻有“天地一家春”,可见慈禧在当时的权利可谓是一手遮天。
仁寿殿是一座“座西朝东”的大殿,原名叫勤政殿。
重修颐和园以后,取《论语雍也》篇中“知者乐,仁者寿”的典故,改勤政殿为仁寿殿。
也就是说心怀仁德和施行仁政的统治者,能够长寿的意思。
仁寿殿是皇帝在颐和园中举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如皇帝上朝听政、接见外国使节等,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过生日也曾经在这个大殿举行过庆典。
大殿内是按照清朝光绪年间原样摆设的,里面有玻璃屏风、百蝠捧寿图、点翠插瓶、琉璃甪端等。
玻璃屏风是位于宝座的后面,屏风的架子是紫檀木的,顶部雕有九条金龙。
屏心是一面玻璃镜,上面写着226个不同的“寿”字,是专门为慈禧太后定做的寿礼。
百蝠捧寿图位于仁寿殿后面的墙壁上,是缂丝工艺品。
大大的“寿”字写在蝙蝠和彩云中,据说是慈禧太后的手书。
蝙蝠的“蝠”与福气的“福”字同音,在这里是寓意多福多寿。
点翠插屏是乾隆年间制作的玻璃风景台屏,玻璃屏内描绘的洞庭湖胜景是用翠鸟羽毛粘制而成的。
虽经历200余年,天然羽毛的颜色依然鲜艳。
珐琅甪端在地平床上宝座两侧。
甪端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国语言。
放在皇帝宝座旁,象征八方来朝,当今皇帝是圣主明君。
它的实际作用其实是个香炉。
仁寿殿的北侧有口水井,名叫延年井。
开凿于1903年,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
清亡以后,多年废弃不用。
现在看到的是1984年按原样复修过的,上面的“延年井”三个字是当代书法家王遐举题写的。
仁寿殿南侧有两座假山,好似挡住了前面的去路,实际上这是当时的工匠特意设计的“抑景”造景手法。
古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我们穿过假山时,眼前是豁然开朗。
一碧万顷的昆明湖,便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顺东堤向北走,我们进入的这个院落叫玉澜堂。
“玉澜”二字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的诗句“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意思是说湖水清澈潋滟。
玉澜堂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时居住和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
东暖阁是早餐室,西暖阁是寝室。
东耳房是书房,西耳房是厕所。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光绪皇帝被囚禁在这里。
东西配殿里面砌起的高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东配殿叫霞芬室,西配殿叫藕香榭。
原本是穿堂结构。
皇帝每天早上要穿过霞芬室,到仁寿殿去上早朝。
去给慈禧太后请安时,便从藕香榭,穿过“水木自亲”到乐寿堂行礼请安。
可现在,东、西两座配殿内都是屋里砌有高墙,光绪皇帝被困在玉澜堂院内不得随意走动,只有南面的一个门进出,门口还有太监把守。
这里真可以称得上是“天子监狱”。
玉澜堂殿内有“复殿留景”匾和“风篁成韵”匾,还有一块立体感极强,同时采用中西画法画成的围屏。
玉澜堂的后面是宜芸馆。
“芸”是古人放在书房里“驱虫防蛀”的一种香草。
清漪园时期,宜芸馆曾经是乾隆皇帝的书房。
宜芸门两侧廊壁上,镌刻着10块乾隆皇帝临摹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
重建颐和园后,宜芸馆正殿是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的寝宫,西配殿是光绪皇帝的宠妃珍妃居住的地方。
穿过宜芸馆,我们来到当年慈禧太后居住的乐寿堂。
乐寿堂是一三进院落。
前院叫“水木自亲”码头,中院是乐寿堂正殿,后院的东侧是永寿斋,西侧是扬仁风。
每年农历四月到十月间,慈禧太后都会坐船,从水路来颐和园避暑。
自高粱桥畔倚虹堂上船,入颐和园绣漪桥水津门,在水木自亲殿外的码头上岸,进入乐寿堂。
水木自亲码头殿外有一座绿色灯杆,当年灯杆上吊一盏大灯笼,是慈禧太后驻园的信号灯。
这个灯杆叫探海灯杆,又叫水月灯杆。
中院乐寿堂殿前,有铜鹿、铜鹤、铜花瓶,象征“六合太平”。
指是上、下、东、西、南、北6个方向,寓意为天下太平;
有玉兰花、海棠花、牡丹花,象征“玉堂富贵”;
还有一块大石头,学名叫“青芝秀”,俗称叫“败家石”。
乐寿堂殿内有青花大瓷盘;
“百鸟朝凤”和“孔雀开屏”的屏风;
有五彩玻璃的吊灯和供慈禧太后喝茶吃点心,并且还能养鱼用的鱼桌。
正殿上写“慈晖懿祉”。
“慈”是指母亲,“晖”指阳光,“懿”指德行美好,“祉”指福禄。
合起来的意思是说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是夸赞慈禧的话语。
乐寿堂后东侧跨院是永寿斋,当年总管太监李莲英就居住在这里。
西侧的跨院叫扬仁风。
院内北面正中山坡上有一座扇面殿。
大殿的装饰、摆设全都是扇形样式的。
这个小院构思精巧,布局紧凑。
慈禧居住在颐和园时,常在这个院落里休息观鸟。
扬仁风的典故出自《晋书袁宏传》里谢安赠扇的故事。
谢安在袁宏出任东阳郡守走马上任时,送给他一把扇子,鼓励袁宏在做官期间要扬仁义道德之风,以安慰黎明百姓。
由此可见,偌大的颐和园不但风景秀美,而且极富文化内涵。
那当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避暑休息时最多的文化娱乐消遣是什么呢?
这就要说一说,清宫三大戏楼之一得德和园大戏台了。
德和园大戏台位于仁寿殿的北侧,是专供慈禧太后在园内看戏的场所,前后用了3年时间建成,耗费白银71万两。
清末多位著名京剧演员,在这里登台演艺。
如:
谭鑫培、杨月楼、言菊鹏等。
“德和”二字出自《左传》,“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君子听了美好的音乐,就会心地平和,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
大戏楼通高21米,底台宽17米,与故宫的畅音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并称清代三大戏楼。
戏楼共3层,自上而下分别称福、禄、寿三台。
戏台各层地板均可开合,上有天井,下有地井,可满足演出剧目“上天入地”的故事情节。
最下一层寿台底下,还埋有水缸。
这是因为当时没有电声设备,用水缸共鸣的方式,起到放大声音的效果。
大戏楼的北面是颐乐殿,殿内设有宝座,慈禧太后坐在宝座上看戏,也有一说是慈禧坐在西次间临窗的炕床上看戏。
大戏楼两侧是看戏廊。
这里现在是颐和园文物的展室。
大戏楼的背面是扮戏楼,现在也是展室,展出的是慈禧生前用过的汽车和钢琴。
在颐乐殿北面是庆善堂。
是供当时皇后、妃嫔等女眷们看戏和临时休息的地方。
现在庆善堂里挂有一幅慈禧太后的画像,画的作者是美国女画师卡尔。
她为慈禧画了4幅画像,庆善堂里这幅是慈禧和卡尔最满意的一幅。
好,颐和园的宫廷区就给您介绍到这里。
结束语(略)
题二:
颐和园万寿山山前景区(长廊;
中轴线建筑群;
山前东侧之紫气东来城关;
山前西侧之听鹂馆及石舫)
长廊
前山中轴线
后山中轴线
万寿山东脊及紫气东来城关
万寿山西脊及听鹂馆和石舫
(共3021字)
我今天介绍的是以万寿山前山中轴线为中心的风景游览区。
颐和园的万寿山像一只展开翅膀的蝙蝠,昆明湖像一个大的寿桃。
万寿山和昆明湖两个加起来寓意“福山寿海”。
山、湖中间有一条长廊相连。
长廊的设计使得山边、湖畔众多的景点建筑和谐地连接在一起,而且它起到了万寿山和昆明湖景区间巧妙的过度作用,那这条游廊就是著名的颐和园长廊。
它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一条游廊。
又因为长廊上都画有苏式彩绘,共1.4万余幅,彩绘题材众多,在1990年,长廊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当您漫步于长廊内,左右的风景“移步异景”,廊上的彩绘精美别致,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亭又点缀其间,让您根本就感觉不到山水衔接处地势的弯转与起伏。
彩绘内容又多临摹传世名画,或再现江南的山水名景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彩画又点缀其间,让游人看后回味无穷。
在长廊的临水畔,东西各有一组“敞轩式”建筑,东侧叫对鸥舫,西侧叫鱼藻轩。
这里是帝后游览湖区时上下船用的“码头”。
顺着长廊,我们一路前行,这就来到万寿山的中间,“云辉玉宇"
牌楼。
从这里我们要一路向北。
依次会看到,前山的“云辉玉宇"
牌楼;
排云殿院落;
德晖殿;
佛香阁院落;
众香界琉璃牌坊;
智慧海;
后山的四大部洲建筑群;
美丽的苏州街和颐和园的北宫门。
“云辉玉宇"
牌楼位于前山中轴线的最南端。
牌楼的北面写“云辉玉宇”;
南面写“星拱瑶枢”,是一座三间四柱七楼的彩牌楼。
牌楼的北侧就是排云门,门前有一对铜狮,铜狮两侧分别排放着象征“十二生肖”的“排衙石”。
这12块石头相态各异,您要发挥充分的想象力,看看哪个是蛇,哪个是龙。
它们原来是畅春园的遗物,光绪年间移置到这里。
进入排云门,我们可以看到二宫门,上悬“万寿无疆”匾。
这里是每年旧历十月初十,为慈禧太后庆祝生日的地方。
慈禧太后过生日,光绪皇帝、隆裕皇后都要来给慈禧行跪拜礼,并且举行一个仪式,也就是“慈禧庆寿典礼”。
庆寿典礼开始前,要有个准备工作。
皇帝的“拜褥”(磕头时膝盖底下放的垫子),放“祝寿表文”(歌颂慈禧的文章)的桌子,都摆放在二宫门,这个位置。
二品以上的官员站在二宫门与排云门之间;
三品以下的官员站在排云门外。
早上七点以前,光绪皇帝先来二宫门,然后慈禧太后从乐寿堂坐轿子到排云殿,升入宝座,奏“丹陛大乐”,光绪皇帝率文武百官下跪,庆寿典礼正式开始。
庆寿典礼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光绪皇帝率文武百官跪拜【由官员跪读祝寿表文(歌颂慈禧的一篇文章),然后光绪皇帝跪着接过这篇文章,捧着她献给排云殿里的慈禧太后。
再退回二宫门,率文武百官行三跪九叩礼,礼毕,文武百官按顺序退出园外。
】;
第二部分是隆裕皇后率众女眷跪拜【隆裕皇后进排云殿,率妃嫔、公主等女眷行六肃三跪三拜礼。
(一肃是一次肃立。
一跪是跪下和起立各一次。
三跪当然就是各三次。
三叩和九叩的区别也是次数的区别。
)】然后慈禧太后回乐寿堂,庆寿典礼结束。
慈禧太后坐的排云殿,是光绪年间后建的。
明朝时是圆静寺,清朝乾隆皇帝为母祝寿修建清漪园时这里是大报恩延寿寺。
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
“排云”二字出自晋代郭璞《游仙》中的诗句“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寓意这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过了排云殿,我们来到德晖殿。
它是“庆寿典礼”排云殿院落的“尾声”也是佛香阁寺庙建筑群的“序曲”。
那“八面、三层、六角、重檐、攒尖顶”的佛香阁就坐落在高高的台基之上。
底下的基座高21米,佛香阁高36米,内部8根“铁梨木”大柱支撑,好似那佛国仙境。
是光绪年间按乾隆朝时期,原样重建的。
是颐和园的核心建筑。
佛香阁的东跨院未对外开放。
里面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
佛香阁的西侧还有个西跨院,后面是五方阁,前面是宝云阁。
宝云阁就是我们俗称的“铜亭”。
亭式建筑结构,重207吨。
通体铜锡合铸,造型十分的精美。
宝云阁里有个“铜供桌”,据说当年差点让“小日本”给拉回日本国去。
就在天津装船时,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才保住了“铜供桌”,让我们又运回了颐和园。
佛香阁后有个琉璃牌楼,南面写“众香界”,北面写“祇树林”。
“众香”就是佛国的意思,“祇树林”指古印度佛教最初的两个寺院之一“祇园精舍”,释迦摩尼在“祇园精舍”住了25年之久,并在这里讲经说法。
现在祇园或祇树林都泛指佛教寺院。
过了琉璃牌楼,就是智慧海。
乾隆年间建造的一座仿木结构的双层“无梁殿”。
佛殿外墙镶嵌着用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的1008尊琉璃佛像。
遗憾的是大部分被八国联军破坏,如今已经残损不完整了。
“智慧海”一词来自《无量寿经》“如来智慧海,深府无涯底”,意思是说如来佛智慧如海,佛法无边。
智慧海的北面就是后山,后山是一组宗教建筑群,叫四大部洲。
大部分建筑也残破难辨,只有零星建筑幸存。
如香岩宗印之阁;
须弥灵境遗址;
松堂;
琉璃塔等。
香岩宗印之阁建于乾隆年间,仿西藏桑耶寺乌策大殿建造。
【西藏桑耶寺乌策大殿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朗县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哈布日山两侧,距离地区的在地泽当镇38公里,是国家级雅砻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
】它的周围是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四梵塔、日月台等。
整组建筑寓意佛,居住的世界。
须弥灵境建于乾隆年间,仿承德普宁寺大雄宝殿建造。
它是万寿山后山中轴线上的主殿,俗称“后大庙”。
松堂位于四大部洲建筑群最北端,东、西、北三面各建有一座三门四柱七楼的木牌楼。
北面的牌楼上写“慈福”、“慧因”,是20世纪80年代,重新修建的,夹杆石上的浮雕风格具有藏族文化特征。
穿过“慈福”“慧因”牌楼,我们就可以看到苏州街了。
苏州街又叫买卖街,是乾隆年间模仿江南水乡而修建的。
街道两旁有酒馆、当铺、茶楼、药店、戏院等一应俱全,凡是老百姓大街上有的,这里都有。
每当帝后游园时,太监和宫女扮成商贩、市民在街道中来来往往,购买商品时还要讨价还价。
帝后坐在游船上,或漫步在街道中,享受一下凡人的生活,体会一下百姓的乐趣。
不过现如今我们看到的苏州街是九十年代后重建的,原来的被英法联军烧毁了。
苏州街再往北就出北宫门了。
那万寿山的东脊有养云轩;
“紫气东来”城关;
如意庄;
景福阁;
益寿堂;
万寿山的西脊有邵窝殿;
听鹂馆;
画中游;
“河清海晏”石舫等建筑。
其中“紫气东来”城关是东脊上,比较有特点的建筑。
因为穿过城关我们可以来到颐和园中的园中之园“谐趣园”。
城关北额上的题字“紫气东来”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典故是出自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
南侧匾额上写的是“赤诚霞起”。
“赤诚霞起”出自东晋孙绰《游天台山赋》“赤诚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东晋时期的孙绰,善书博学,是曾经参加过王羲之“兰亭修禊”的诗人和书法家。
万寿上西脊上的听鹂馆,现如今是北京城有名的“仿膳饭庄”。
原来是专供帝后听戏的戏台。
建国后重修一新,成了颐和园中接待国内外贵宾的“仿膳饭庄”。
河清海晏舫位于万寿山的西脊,长廊石丈亭西侧水中。
是从湖底砌上来的一个大石船。
乾隆皇帝修建石舫的目的是模仿古人,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百姓是水,君王是船。
好君王受百姓的爱戴,暴君、昏君会被老百姓推翻。
光绪年间重修后,命名“河清海晏”,寓意我大清江山天下太平、安宁祥和的意思。
慈禧曾在这里品茶、观景,同时由于“老佛爷”信佛,还在这里放生。
好,颐和园万寿山景区就给您介绍到这里。
谢谢!
题三:
颐和园昆明湖景区(昆明湖名称含义;
西堤;
东堤;
湖中诸岛)
一池三山的格局;
昆明湖名称及含义
西堤六桥
东堤(文昌阁、耶律楚材祠、昆仑石碑、铜牛、十七孔桥、南湖岛)
湖中诸岛(知春岛、凤凰墩、藻鉴堂、治镜阁)
全国美景仿建园中及寓意造景
(共2353字)
我今天介绍的是昆明湖景区。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
于是中国历代皇帝都派大臣去寻找“东海三仙山”,渴望长生不老。
到了汉代,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城里取“东海三仙山”的典故修了“瑶池三仙山”。
瑶池命名叫昆明池,并且在昆明池操练水军。
为什么要操练水军呢?
因为当时刘彻派使臣前往身毒(今天印度一代),到了昆明国受阻。
刘彻大怒,决定在长安城修建昆明池,以操练水军,好打败昆明国。
汉武帝刘彻在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正如历史连续剧《汉武大帝》所说: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武帝刘彻也因此被称为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也想像汉武帝刘彻那样成为圣主明君,开疆拓土的好皇帝。
于是借刘彻修昆明池的典故,乾隆在自己修建的清漪园中也修湖,叫昆明湖,也操练水军,至于打不打仗,单说。
穿过仁寿殿南侧两座假山,一碧万顷的昆明湖便映入了眼帘。
放眼望去,远处玉泉山上的玉峰塔好似园中,实际这是造园工匠们特意设计的“借景”造园手法,婀娜多姿、形态各异的六座小桥就是颐和园著名的西堤六桥。
它们分别是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
那我讲一个最有代表性的玉带桥。
玉带桥是一座高拱形、单孔石桥。
石料是采用青白石和汉白玉两种石料,整座桥身雕工精美,宛如玉带,横跨于岸边,所以叫玉带桥。
桥上的对联和“玉带桥”三个字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那东堤上依次可以看到的是文昌阁、耶律楚材祠、昆仑石碑、铜牛、十七孔桥和与十七孔桥相连的南湖岛。
文昌阁是东堤最北端的建筑,建在高约10米的方形城关之上,是颐和园6座城关中最大的一座。
【6座城关:
文昌阁、宿云檐、紫气东来城关、寅辉城关、通云城关和千峰彩翠城关】文昌阁内供奉的是铜铸的文昌帝君坐像,以及他的坐骑铜特。
文昌阁与万寿山西侧的“宿云檐”东西相对,一个供奉文昌帝君,一个供奉关羽,左文右武,寓意大清江山文武辅弼。
耶律楚材祠位于文昌阁东北,这里有耶律楚材的祠堂和墓穴。
耶律楚材是元代的第一名相,元初的制度大都出自他手,死后被埋葬在瓮山泊的东侧。
光绪年间这里曾经是颐和园的电灯公所,但民国时期就早已废弃不用了。
文昌阁的南侧,在东堤的岸边上,有块石碑,叫昆仑石碑,实际上昆仑石碑有两块。
一块在铜牛的北面,一块在铜牛的南面。
上面都刻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
诗文的内容是描绘昆明湖东堤的景色,但由于立碑的时间距现在已经久远,上面的字迹都已经模糊不清了。
铜牛是中外游客到颐和园在东堤这个景区照相最多的景点了。
它是防止水患的镇物,上面有乾隆皇帝用篆文书写的《金牛铭》。
把铜牛放在岸边镇水,源于“大禹治水”的典故。
传说大禹每治理完一处水患,便把一只铜牛沉入河底,希望用它镇住水患。
不过大禹是把铜牛沉入河底,从唐朝开始,改把铜牛放在岸边,颐和园的这一只取自的就是放在岸边镇水的典故。
铜牛边上这个巨大的亭子,就是我国古代园林中现存最大的一座观景亭,廓如亭。
它是八面重檐攒尖顶的样式,俗称“八方亭”。
亭前有一长桥,东接廓如亭,西接南湖岛,全长150米,宽8米,仿北京金代卢沟桥修建。
桥上雕有544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小狮子。
桥下有十七个孔,这就是颐和园有名的十七孔桥了。
南湖岛是昆明湖中最大的岛屿。
昆明湖中有5个岛,它们分别是南湖岛;
凤凰墩;
藻鉴堂;
治静阁和知春岛。
南湖岛上有涵虚堂,原名望蟾阁,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效仿乾隆皇帝在昆明湖中检阅水军,曾亲自在涵虚堂大殿内观看“水师学堂”的官兵进行战船阵法的演练。
南湖岛上还有个龙王庙,原名叫广润灵雨祠。
在清朝历史上广润灵雨祠是皇帝“求雨”的地方,香火不断。
现在看到的广润灵雨祠是1986年重修的。
凤凰墩位于昆明湖最南端的水域中,是仿江苏无锡运河中黄埠墩修建的。
凤凰墩上原有一座凤凰楼,它与南湖岛上的龙王庙相对,寓意“龙凤呈祥”。
藻鉴堂位于西堤南面湖泊中,古人把选拔人才称作“藻鉴”,乾隆皇帝以“藻鉴堂”命名,是寓意人才难得。
清漪园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导游词 颐和园 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