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实验研究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073539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36.45KB
实验七 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实验研究Word格式.docx
《实验七 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实验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七 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实验研究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说明理想运放具有下列三大特征
(1)运放的“+”端与“-”端电位相等,通常称为“虚短路”。
(2)运放输入端电流为零,即其输入电阻为无穷大。
(3)运放的输出电阻为零。
以上三个重要的性质是分析所有具有运放网络的重要依据。
要使运放工作,还须接有正、负直流工作电源(称双电源),有的运放可用单电源工作。
2、理想运放的电路模型是一个受控源—电压控制电压源(即VCVS),如图8-1(b)所示,在它的外部接入不同的电路元件,可构成四种基本受控源电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各种模拟运算或模拟变换。
3、所谓受控源,是指其电源的输出电压或电流是受电路另一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所控制的。
当受控源的电压(或电流)与控制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成正比时,则该受控源为线性的。
根据控制变量与输出变量的不同可分为四类受控源:
即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电流控制电压源(CCVS)、电流控制电流源(CCCS)。
电路符号如图8-2所示。
理想受控源的控制支路中只有一个独立变量(电压或电流),另一个变量为零,即从输入口看理想受控源或是短路(即输入电阻Ri=0,因而u1=0)或是开路(即输入电导Gi=0,因而输入电流i1=0),从输出口看,理想受控源或是一个理想电压源或是一个理想电流源。
图6-2
4、受控源的控制端与受控端的关系称为转移函数
四种受控源转移函数参量的定义如下
(1)压控电压源(VCVS)
U2=f(U1)μ=U2/U1称为转移电压比(或电压增益)。
(2)压控电流源(VCCS)
I2=f(U1)gm=I2/U1称为转移电导。
(3)流控电压源(CCVS)
U2=f(I1)rm=U2/I1称为转移电阻。
(4)流控电流源(CCCS)
I2=f(I1)α=I2/I1称为转移电流比(或电流增益)。
5、用运放构成四种类型基本受控源的线路原理分析
(1)压控电压源(VCVS)如图8-3所示
图6-3
由于运放的虚短路特性,有
up=un=u1i2=
又因运放内阻为∞有i1=i2
因此u2=i1R1+i2R2=i2(R1+R2)=
(R1+R2)=(1+
)u1
即运放的输出电压u2只受输入电压u1的控制与负载RL大小无关,电路模型如图9-2(a)所示。
转移电压比μ=
μ为无量纲,又称为电压放大系数。
这里的输入、输出有公共接地点,这种联接方式称为共地联接。
(2)压控电流源(VCCS)将图8-3的R1看成一个负载电阻RL,如图8-4所示,即成为压控电流源VCCS。
图6-4
此时,运放的输出电流
iL=iR=
即运放的输出电流iL只受输入电压u1的控制,与负载RL大小无关。
电路模型如图8-2(b)所示。
转移电导
(S)
这里的输入、输出无公共接地点,这种联接方式称为浮地联接。
(3)流控电压源(CCVS)如图9-5所示
由于运放的“+”端接地,所以up=0,“-”端电压un也为零,此时运放的“-”端称为虚地点。
显然,流过电阻R的电流i1就等于网络的输入电流iS。
此时,运放的输出电压u2=-i1R=-iSR,即输出电压u2只受输入电流iS的控制,与负载RL大小无关,电路模型如图8-2(c)所示。
转移电阻
(Ω)
此电路为共地联接。
图6-5
(4)流控电流源(CCCS)如图8-6所示:
图6-6
ua=-i2R2=-i1R1
iL=i1+i2=i1+
i1=(1+
)i1=(1+
)iS
即输出电流iL只受输入电流iS的控制,与负载RL大小无关。
电路模型如图8-2(d)所示
转移电流比α=
α为无量纲,又称为电流放大系数。
此电路为浮地联接。
三、实验设备
序号
名称
型号与规格
数量
备注
1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0~10V
2
可调直流恒流源
0~200mA
3
直流数字电压表
4
直流数字毫安表
四、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中受控源全部采用直流电源激励,对于交流电源或其它电源激励,实验结果是一样的。
1.测量受控源VCVS的转移特性U2=f(U1)及负载特性U2=f(IL)
实验线路如图8-7。
U1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RL为可调电阻箱。
图6-7
(1)固定RL=2KΩ,调节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U1,使其在0~6V范围内取值,测量U1及相应的U2值,绘制U2=f(U1)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压比μ。
测量值
U1(V)
U2(V)
实验计算值
μ
理论计算值
(2)保持U1=2V,令RL阻值从1KΩ增至∞,测量U2及IL,绘制U2=f(IL)曲线。
RL(KΩ)
IL(mA)
2.测量受控源VCCS的转移特性IL=f(U1)及负载特性IL=f(U2)
实验线路如图8-8
图6-8
(1)固定RL=2KΩ,调节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U1,使其在0~5V范围内取值。
测量U1及相应的IL,绘制IL=f(U1)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导gm。
gm(S)
(2)保持U1=2V,令RL从0增至5KΩ,测量相应的IL及U2,绘制IL=f(U2)曲线。
IL(mA)
U2(V)
3、测量受控源CCVS的转移特性U2=f(IS)及负载特性U2=f(IL)
实验线路如图8-9。
IS为可调直流恒流源,RL为可调电阻箱。
图6-9
(1)固定RL=2KΩ,调节直流恒流源输出电流IS,使其在0~0.8mA范围内取值,测量IS及相应的U2值,绘制U2=f(IS)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阻rm。
IS(mA)
rm(KΩ)
(2)保持IS=0.3mA,令RL从1KΩ增至∞,测量U2及IL值,绘制负载特性曲线U2=f(IL)。
4.测量受控源CCCS的转移特性IL=f(IS)及负载特性IL=f(U2)
实验线路如图9-10。
图6-10
(1)固定RL=2KΩ,调节直流恒流源输出电流IS,使其在0~0.8mA范围内取值,测量IS及相应的IL值,绘制IL=f(IS)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流比α。
α
(2)保持IS=0.3mA,令RL从0增至4KΩ,测量IL及U2值,绘制负载特性曲线IL=f(U2)曲线。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注意运放的输出端不能与地短接,输入电压不得超过10V。
2.在用恒流源供电的实验中,不要使恒流源负载开路。
六、预习思考题
1.参阅有关运算放大器和受控源的基本理论。
2.受控源与独立源相比有何异同点?
3.试比较四种受控源的代号、电路模型,控制量与被控制量之间的关系。
4.四种受控源中的μ、gm、rm和α的意义是什么?
如何测得?
5.若令受控源的控制量极性反向,试问其输出量极性是否发生变化?
6.受控源的输出特性是否适于交流信号。
七、实验报告
1.对有关的预习思考题作必要的回答。
2.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分别绘出四种受控源的转移特性和负载特性曲线,并求出相应的转移参量。
3.对实验的结果作出合理地分析和结论,总结对四类受控源的认识和理解。
4.心得体会及其它。
注:
不同类型的受控源可以进行级联以形成等效的另一类型的受控源。
如受控源CCVS与VCCS进行适当的联接可组成CCCS或VCVS。
如图8-11及图8-12所示,为由CCVS及VCCS级联后组成的CCCS及VCCS电路联接图。
图6-11
图6-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七 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实验研究 实验 受控 VCVSVCCSCCVSCCCS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