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一流期刊上发表管理方案计划学研究论文资料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072111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5.60KB
如何在一流期刊上发表管理方案计划学研究论文资料Word下载.docx
《如何在一流期刊上发表管理方案计划学研究论文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一流期刊上发表管理方案计划学研究论文资料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家都知道citation(引用)这个词,在管理学领域中,ASQ这本期刊被引用的频率是最高的。
至于投稿量,AMJ每年收到的投稿有一千篇左右,平均一年发表50-60篇。
ASQ每年收到的投稿有250篇左右,平均一年差不多发表25篇,篇数比AMJ少。
这是由于考虑到ASQ的影响力,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的文章还没达到它的水平,所以就不敢去投了,一般来说,期刊的投稿愈多,找到好文章的机会才越高,反之,就比较少。
而AMJ是美国管理学学会(AcademyofManagement)的期刊,它本着帮助学者提高研究水平的态度,欢迎所有会员与非会员投稿。
所以很多人即使觉得自己的文章没有被接受的希望,也愿意投稿以得到专家的意见进而帮助自己提高文章质量。
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AMR)只发表理论文章,AcademyofManagementAnnals是AOM的新期刊,从2007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次,它的文章引用率已经排在了前五名。
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JAP)是心理学领域的顶尖杂志,但也发表了很多管理的文章。
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则是探讨国际企业管理或比较管理的杂志。
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属于战略管理领域的顶尖期刊。
OrganizationScience这本期刊只有二十年的历史,比较年轻,但水平已很高。
PersonnelPsychology的地位愈来愈高,引用率排在前二十名。
ResearchinOrganizationalBehavior每年出版一本,虽然很多人并不把它看作正式期刊,但它的影响力也很大。
OrganizationalResearchMethods近年进步很快,引用率排在十名以内。
在A-与B+的期刊中,JournalofManagement相当不错。
其他刊登优秀文章的期刊还包括:
JournalofCross-CulturalPsychology、JournalofOrganizationalBehavior、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LeadershipQuarterly、以及OrganizationStudies等,在此我不做一一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这个领域中,若有研究者能在上述的任何一个期刊中发表文章,都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值得大力赞扬。
另外有一个期刊我在此要特别介绍,那就是ManagementandOrganizationReview(MOR)(《组织管理研究》),它是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的会刊,也是一本专门出版与中国管理研究有关的高质量论文的期刊。
该刊物致力于促进全球组织与管理知识的发展,主要出版在如下三个领域内对管理知识有所贡献的创新研究论文:
(1)管理学的基础研究;
(2)国际管理和比较研究;
(3)中国研究,包括中国公司,在中国经营的跨国公司的组织与管理的研究。
这本期刊在2005年成立,经过七年历史,已得到了对中国管理研究感兴趣的广大学者的认同,其文章下载率已达到其他优秀期刊的水平,在2008年就进入社会科学论文检索系统(SSCI)。
它的首次ImpactFactor(2010)是2.806,在SSCI的一百四十本管理期刊中,排名22,如不包含自我引用,排名15。
作为MOR的创刊主编,MOR的快速发展让我很开心。
MOR鼓励论文评审人本着培养和帮助作者提高研究和写作水平的原则,对每一篇论文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因此,无论评审结果如何,评审人会向所有文稿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发展性的反馈意见,这将促使投稿者改进他们的研究和文章。
另外,MOR会为投稿者提供及时的回馈,一般在收到文稿后12周的时间内就会做出评审决定。
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这二十本期刊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大家要做研究就得看文献,但一定要有所选择地看文献,不要什么乱七八糟的文献都看,那是浪费时间!
我建议要看英文文献就去看排在前二十五名的期刊中的文献,其他的不需要去看。
为什么呢?
因为期刊的文章如果没有经过同事审稿、或审查不严格的话,研究的严谨程度就无法确保。
你投稿时,如果所引用的文献都来自那些不知名的期刊,就会降低你文章的说服力。
第二,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有时我们会看到在一个主题上已经发表了几百篇甚至上千篇的文章,你如何知道哪一篇文章是重要的呢?
最可靠的就是看论文登在何种期刊上,这样可以减少很多困扰和时间。
为什么要发表?
之所以要把论文发表在一流期刊上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研究者要向其研究的领域贡献新知识。
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增加新知识,所以研究者的主要责任就是贡献新知识。
为了贡献新知识,我们才做研究、发表论文。
从这个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研究,并把它当作成个人的目标,那么做研究时自然就会关心严谨性了。
第二是研究者要对某个研究领域产生影响力。
只有当研究论文经过审稿程序被发表出来时,影响力才可能产生。
虽然有时一个研究结果可能出错,但当其他研究者注意到并引用该论文时,这项错误的结论就有机会被加以修正、改进。
在某种意义上,这一点牵涉到一些道德上的问题──假如研究者明明知道论文里面有问题,但他的写作技巧非常高,能够写出来说服别人,结果使本应被拒绝的论文发表出来,这在道德上是有瑕疵的。
知识的用处是帮助实践,管理研究的成果很多会进入教科书,假如知识有错,就会误导学生,误导实践。
所以,第一点原因是最根本的:
研究论文必须能够提供新的准确的知识,对知识体系有所贡献。
第三个发表论文的动机是为了成名。
这不是一个坏的动机。
但是,在当前的学术环境中,特别是美国、加拿大(中国也不例外,欧洲可能还好一点)的学术环境中,有一个很不健康的趋向,就是大家把发表论文当成做研究的唯一目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会想办法把本来可以做一篇很好的论文的素材,拆解成两篇、三篇,结果降低了论文的质量,只能投稿到B级或B-级的期刊发表。
像这种论文即使有五篇、十篇、或二十篇,都比不上一篇ASQ或是AMJ的论文。
我在担任AMJ主编的时候就发现即使一些很有名的教授,也有这个陋习:
他们把一篇文章投到我这里,同时又把方法改一改、问题改一改,写成另一篇论文,投到另外一个期刊。
曾有审稿者向我报告这样的问题,我就打电话到另一个期刊,问他们有没有收到这样的一篇文章,他们说有啊!
于是,我和那个期刊的主编,就把这两篇文章都拒绝了。
也许有的人会说,这是为了获得永久聘任与晋升等(tenureandpromotion)的需要。
可是假如研究者的目标只是为了能够获得永久聘任的话,他/她就会争取在短时间内发表很多论文,这样就会导致很多论文愈做愈不好。
譬如说,当有别的研究者问你愿不愿意合作时,为了在短时间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这种人一定会首肯答应,甚至会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然而这样做,研究一定会做得很惨。
因为如果什么题目都做一点,也就是做这种机会式研究(opportunisticresearch),而不是做自己真正有兴趣的题目的研究,研究的累积性一定有限;
而且,只是为了发表,不是为了追求知识,则我们的心理投入(psychologicalinvolvement)就会很少,于是研究做起来没味道、没兴趣。
到最后,做研究就会成为一种苦差事,愈做愈没意思。
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是走快捷方式。
比如说,要验证某个假设的过程很辛苦,好不容易才搜集了100个样本,照理说在考虑研究贡献时,我们仍应该再去搜集更多的样本。
但有时候就会想,既然那么辛苦,就先写好投稿出去吧,这样做就是走快捷方式。
如果研究者自己知道这个文章、这个题目还没有完成,就不应该赶着投出去。
我认为,发表论文只是一个手段,它让研究者有机会告诉同领域的研究者,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做这项研究以及新的发现,可以贡献很多新的知识、建构新的概念。
但千万不要为了发表而发表,否则伤害一定会很大。
发表论文的策略
一、认识对的人
认识对的人主要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如果你和某个期刊的主编是好朋友,那么你的机会可能会高一点,但是,这样的做法可能没有多大用处,因为目前所有的期刊都采用匿名审稿,就算你与主编是好朋友,通常也没有什么帮助;
第二是跟好的人合作,怎么样才叫做“好的人”呢?
这些好的人,是指他/她的条件或是名声比你好、或是他的研究做得比你好。
就跟打球一样,如果找球技跟自己一样或是比自己差的人,自己的球技一定很难有所进步。
所以,一定要与一个技术比自己好一点的人去打球,这样才能进步。
同样的道理,研究者需要找一个研究比自己做得好的人,作为自己的研究伙伴,这是第一步。
如何去寻找研究做得比自己好的人,并形成研究拍档呢?
也许在你周围不容易找到在做研究上有经验的人,不过,这不代表找不到这种人。
一个方法是去参加学术会议,阅读一些期刊(例如:
AMJ、ASQ),认识自己研究领域中的知名学者,并参加学会(如美国管理学会或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所举办的年会。
开会时,经过其他老师的介绍,跟他们谈自己的研究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若是你把写好的草稿给他们看,他们就更加认识你了。
在我们这个研究领域里,年纪大一点的、有经验的教授,都很喜欢培养下一代的年轻人,所以年轻的研究者机会很大。
不像我们这些经验较多的人,如果我寄一篇文章给他们看,他们可能觉得我已经做了快30年的研究了,就不会帮我看。
所以,要懂得找一个有经验的人或在这个研究领域上做得比较好的人,跟他/她一起做研究。
然而,对于一位助理教授而言,你的研究伙伴也不一定全都是教授才好。
那些对你而言最好的研究伙伴,反而是那些较为资深的助理教授或是副教授。
因为这些尚未升到教授职位的研究者大多充满研究热忱,也更能全心地投入研究。
当研究者升到教授以后,通常必须花许多时间去处理无关学术研究的行政事务。
相对而言,投入研究的程度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
还有另外一种好的人,就是那些为了做好的研究的研究者,而不是为了工具性目的的学者。
如果与你共同做研究的伙伴,只是为了某种实质利益的话,他/她会把这种坏习惯带给你,这样就会伤害久远。
这种坏习惯的养成,可能是为了晋升等而去做研究,因此就想早点把论文寄出去、早点发表,即使文章还不够成熟也如此,久而久之就养成做研究不严谨的习惯。
研究做得严谨并不意味着慢工一定出细活,而是指在研究的每个阶段,都要做到严谨。
另外一点是,你是否有很多研究课题?
每一个阶段只做一个研究课题,就会做的好。
做研究也得做研究管理(researchmanagement),就跟项目管理一样:
有的研究大、有的研究小;
有些在外面审稿中、有些在撰写中、有些还在搜集资料、有些正在分析。
如果你同时做五个研究课题,五个都打算在A级期刊上发表,那你的目标就是要达到在做A级期刊的要求。
然而,意外可能发生,比如身体不好、要期中考、家里有事等等,这样就会造成无法兼顾论文质量,导致论文跑到B级期刊。
假如你的目标一开始就设定在B级期刊,那最终会发表到哪里去呢?
可能是更差的期刊。
所以,目标一定要定得高,如果达不到没关系,你起码可以退一步;
如果起步低的话,要上去就很难了。
你的目标就是尽力做,如果做不到A级期刊,至少可以回到B级期刊去──你可以从A级期刊得到一些有用的反馈意见,把文章修正后再投到B级期刊。
二、去好的学校
什么是好学校呢?
有时很多人会误解认为很多研究者研究做得多、做得好是因为他们在好学校的缘故。
其实在名校读书或任教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资源多、名教授也多;
坏处是教学压力大。
名教授通常都忙得不得了,根本没时间和你交谈。
其实,最适合做研究的学校应该是那些教学压力小的学校。
一般而言,做一个学者、一个研究有成就的人,起码需要把一半以上的时间放在研究上。
当然教学也是教授的重要责任,一周的时间里,备一天课,教两天书,但其他两、三天,必须用来做研究。
你不能说:
“等我有空再去做研究”,这样研究就会变成是业余活动了,而变成业余活动的研究,是不太可能做好的。
三、不怨天尤人
请求上帝保佑自己的祈祷可能会有帮助,但是神好像也只愿意帮助自助之人(Godhelpspeoplethosewhohelphimself)。
自己不努力,上帝也帮不上忙。
现在有些人似乎很逃避,一天到晚在想这个制度公不公平,那个谁又在扯谁的后腿,把时间都浪费到这些事情上面去了,那就没有精力做研究。
不管别人如何议论,你要相信审稿制度;
同时,也要对自己有信心。
四、以最好的文章做榜样
要做高质量的研究,必须要懂得阅读与临摹范例研究,遵守科学研究的程序,而不是为了发表而发表。
所谓临摹范例研究,就是从最好的研究中学习。
就此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高质量的论文。
什么是高质量的论文?
其实也有一些即使在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并不是最好的。
最好的文章就是在所有发表的论文当中,再进行第二次审查所挑选出来的论文,这种论文就是得奖论文(awardwinningpapers)。
有几个期刊会有这种得奖论文。
例如,AMJ有一个委员会,委员都是有名的教授,每年审查前一年大约五/六十篇论文,从中挑选做得最好、最精的论文,这就是thebestpaper(最好的文章)。
从1987年开始迄今,已有二十多篇论文获选为得奖论文。
我们已经将这些论文翻译成中文出版(徐淑英、张维迎,2006),第二版是近七年的最佳论文(张一弛,徐淑英,2012),欢迎大家去读一读。
ASQ从1993年开始也有这种论文,但它的选取方式与AMJ不一样:
其委员会是审查五年前发表的论文,并评价这些论文的影响力。
影响力怎么判断呢?
第一就是察看文章被引用的情形,第二就是再重新看这篇文章,相较于五年前的其他文章,这篇文章是不是最好的。
从这些标准来看,ASQ做得比AMJ更好,因为它不但考虑这篇文章是当年最好的,也考虑这是否的确是一篇具有影响力的文章。
除了研究要做得好以外,写作当然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巧。
既然AMJ与ASQ都已挑选出最好的文章,我们就一定要从最好的文章开始,察看这些文章是怎么做出来的(ASQ最佳论文集也翻译出版,见徐淑英、张维迎,2005和张一弛,徐淑英,2012)。
比如说,这篇文章和你想研究的题目很像,你需要仔细地看它怎么样开始、怎样提出问题、如何把文献整合起来、用什么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采取什么方法做的。
你写的时候就可以套上面的句子来写,甚至可以抄其中的句子,但是不能抄得太多,你抄超过五个字以上,就必须说明内容来源。
《组织管理研究》2011年3月发表了一期有关研究论文发表的伦理特刊,讨论了很多这方面的问题,文章可以免费下载,请大家去阅读参考。
投稿常犯错误
投稿被拒的最大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过程(scientificresearchprocess)不够缜密。
这有可能是在研究问题、理论、以及假设(researchquestion,theory,andhypothesis)上做得不好;
也可能是在效度与普适性(validityandgeneralizability)上所有不足。
这些问题是可以预防的。
研究者必须了解几个最好的、常用的研究设计方式,以及它们存在的问题。
在常常出现的文章被拒事件中,90%的失败原因是研究问题问得不好、不够清楚。
别人看你的论文,看了三十几页还不知道重点在哪里。
当问题不清楚、不重要、又问得不完整时,人家看了也提不起兴趣。
如果论文中的概念非常多而混乱,而且文字又不通顺的话,论文的可信度就会降低。
所谓理论,基本上就是指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
所以论文中的概念一定要非常清楚,不能太多,太多太复杂的概念很难操作,也很难控制。
所谓的没有理论的假设(hypothesiswithouttheory)就是指一篇文章有很多的假设,但这些假设后面却没有理论基础,让人看不见假设与假设之间的联系,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另外,研究者要详读文献。
文献没看全的话,审稿者会说这个研究已经有文章发表过了,现在是重复性的研究、没有贡献新的知识,不值得发表。
另外,文献也会告诉你有哪些理论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一个研究里面可能有三到五篇主要的参考文章,而其中最重要的文章,就能对你的研究做一个很好的总结,把你问的问题、这个问题为什么重要、为什么值得关心、过去文献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有哪些?
为什么这些答案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不够好、不够深?
所以你现在做这个研究想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不同的看法、新的想法?
新的想法是由什么理论衍生出来,这个理论又是如何解释的。
这样一来,就可以清清楚楚地把思路构想出来,把整个研究历程浓缩到这一篇论文当中。
这篇论文既然要被审查,就需要引起其他人的兴趣。
文章就必须像放电影一样,从一开始就要很有意思,让人愈读愈有味道。
如果一篇论文读起来乱七八糟,连个主题故事都没有,别人就会想:
读了这篇文章没有什么收获,也没学到什么东西。
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很多结果或说法又错了,其他人就不可能同意你文章的结论。
第二部分的问题与研究方法有关。
第一个问题是研究中的主题与假设在测量或分析层面上,没能相互匹配(levelorunitmeasureddoesnotmatchthathypothesis)。
比如说,我研究领导力,想问领导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那么研究的层面在那里?
是个人、团体、还是企业?
应该是企业层面。
但是,很多人在研究中,只问员工:
“你的主管怎么样?
”,又问员工“企业的文化怎么样?
”所有的衡量,全都是在个人层面,这样就使得研究问题与测量层面不一致。
研究问题是属于企业层面,然而,研究的对象却是个人层面。
因此,是研究者改变了自己的研究问题与概念建构,由企业层面改到了个人层面。
这是一个很大的毛病,很多很好的文章就在这个问题上失败了。
第二个问题与测量也有一点关系,就是测量跟概念不符合,或是一种无效(缺乏效度)的测量(measuresdonotmatchconstructsorinvalidmeasure),这种问题在心理测验中谈论很多,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第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把横截面数据(cross-sectiondata)用来做因果关系的分析。
在做因果关系假设(causalhypothesis)时,假设与理论会影响到研究设计,在很多情况下,使用纵向(longitudinal)的研究设计是很有必要的。
其他的问题还包括控制变量不合适、或模型未做完整界定(Inadequatecontrol,modelunder-specification)等等。
有时也可能是研究设计中控制变量选得不对或做得不好。
假如说以一个简单的回归模式来预测公司效能,你找到一些变数用以预测公司效能,但是,需要控制的变量却可能不对。
在这个例子中,基本的控制变量是什么?
比如产业类别:
在某些产业中,不管做得多糟,这个公司都会赚钱。
所以,在这类研究中,如果没有控制产业类别,结果的可信度就不高。
你是研究的设计者,你就必须仔细思考,有什么其他可能的解释,并将这些解释因素加以考虑、或加以控制。
此外,缺乏抽样计划(nosamplingplan)或是样本仅能提供很微弱的证据(weakjustificationforsample),则属于样本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是共同方法变异(commonmethodvarianceproblem),就是研究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量是来自于同一测量来源,因而会造成虚假相关(spuriouscorrelations),不仅可能隐藏了真实关系,而且会干扰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联系。
另外就是使用单一讯息与回溯性数据(singleinformantandretrospectiverecall)的问题。
例如,到中国大陆做企业绩效研究时,没有好的客观资料可用,一般现成的数据不可靠。
一个人一个人去问还是会有误差,有了误差其他人就就不相信研究结果。
所以,一定要有两、三个不同来源的资料,结果又能聚合(convergence),可信度才能提高。
一篇论文,从前言开始,到理论-问题-假设的提出,构成第一部分;
第二个部分则是研究设计上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解释你的结果。
解释结果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解释。
你的结论根本无法从结果中获得论证,但你却这样解释就是说过头了。
其次,一些粗心的错误,如格式不对、写作技巧太差,都会显出研究者很不认真的态度;
若是连论文里面基本的数据都是错的,那就不只是不认真,而是不专业了。
一篇论文从头到尾,起码会碰到十几项问题,所以,一定要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地校正。
虽然这很费时,但却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我的论文,平均要修改20多次,一般我都会雇佣一个专业的英语编辑来修改文法并且润色,到不能更好的程度,才会投出去。
最后一个是贡献不够的问题(insufficientvalueaddedcontribution),就是这篇研究对现有知识的附加价值不高,没有什么新贡献。
那么,什么才是有价值的研究呢?
简单地说,有价值就是指这个研究为某个领域的问题增加了新知识。
有一个很好的比喻,有人把发表论文比喻为一种对话:
在专业领域的文献里面,有关这类题目也许已发表了很多论文,我们可以把每一篇发表的论文都视为一个谈话,你写一篇文章就是加入一场对话。
当你要插入一项话题,就要看你的话题是否值得别人去倾听?
你加入的这些话题,是否能让别人学到新的东西?
你讲的是否清楚?
是否有意义?
另一方面,你究竟参加哪一个研究主题的对话,这又跟你怎么认定研究问题有关系了。
首先,要了解自己要问什么问题。
假如想要了解有关企业控制的问题,就要先找文献,看有哪些人谈论过这些问题,或写过这些文章,你需要看他们的文献;
接着,就看这些对话是如何进行的。
假如你想研究“控制”,但文章内容却都在关心“文化”的问题,那你的方向就弄错了。
可是,要如何才能问“对的”问题呢?
问题要问得对,重点在哪里?
重点就在你研究的主要构念是什么。
一个研究问题中一般包括好几个构念,到底哪个最重要?
举例来说,在“领导如何影响企业文化或绩效?
”的问题中涉及到三个构念:
领导、文化、绩效,哪一个才是最主要的呢?
有人说:
“我关心企业”,所以最主要的构念是企业;
有人说“我关心文化”,所以文化是主要构念;
也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一流 期刊 发表 管理 方案 计划 研究 论文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