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募穴明细表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062769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97.02KB
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募穴明细表文档格式.docx
《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募穴明细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募穴明细表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腑下合穴
下合穴是指手三阳穴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
“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六腑下合穴包括足三阳经的合穴以及手三阳经合于足三阳经的3个腧穴。
共计6个。
六腑下合穴
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能治疗其病变。
《难经.四十五难》说:
“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说明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1).脏会章门:
又为脾募。
脾、胃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故章门可治各种脏病,其中以脾、肝病为主。
2).腑会中脘:
又为胃募。
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
故中脘为主治胃、大肠、小肠病症之主穴。
3).气会膻中:
又为心包募。
主治气机紊乱之症。
4).血会膈俞,本穴是治疗血病之主穴。
具有活血和血、止血理血之功。
5).筋会阳陵泉:
又为合穴。
故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屈伸不利、胁痛、口苦等症。
有舒筋活络,清肝利胆,利关节止痛之功。
6).脉会太渊:
又为肺经原穴,肺朝百脉,主治节,故太渊可治疗脉管疾患。
具有理气、活血通脉之功,多用地治疗心肺疾患。
7).骨会大杼,具有强健筋骨之功,可治一切骨病。
8).髓会绝骨(悬钟)。
脑为髓海,故悬钟是治疗脑病之要穴。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及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8个腧穴。
故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
八脉交会穴在临床应用上十分广泛,临床上应用时常将八穴分为四对:
上下配穴以治疗疾病,即:
内关、公孙;
后涙、申脉;
外关、足临泣;
列缺、照海。
根据八穴阴阳八卦属性相配。
内关及公孙相配以治疗胃、心胸病变为主;
后溪、申脉相配以治疗目内眦、颈项及耳肩等处疾患;
外关及足临泣相配以治疗目外眦、颊、颈、耳后、肩的病变;
列缺、照海主治肺系、咽喉、胸膈的疾病。
八脉交会穴
背俞穴:
脏腑募穴
脏腑经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
六腑病证多限募穴治疗。
五输穴
郄穴
郄,意指气血深聚的空隙处(“郄”是“隙”字的异体)。
郄穴的记载始见于《甲乙经》。
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有一郄穴,阴阳跷脉、阴阳维脉在下肢也各有一郄穴,合称十六郄穴。
近人常把它列作治疗急性病痛和压痛检查的要穴。
十六郄穴表
手太阴肺经--孔最
手三阴手厥阴心包经--郄门
手少阴心经--阴郄
足太阴脾经--地机
足三阴足厥阴肝经--中都
足少阴贤经--水泉
手阳明大肠经--温溜
手三阳手少阳三焦经--会宗
手太阳小肠经--养老
足阳明胃经--梁丘
足三阳足少阳胆经--外丘
足太阳膀胱经--金门
阳维脉--筑宾(足少阴)
奇经阴跷脉--交信(足少阴)
阳维脉--阳交(足少阳)
阳跷脉--附阳(足太阳)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郄穴
英文名称:
xi-cleftpoint
定义:
喻经脉气血深聚之处的特定穴。
应用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
针灸学(二级学科);
针灸学总论(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
十二经各有一个郄穴,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也各有一个郄穴,一共16个郄穴。
除足阳明胃经的梁丘外,都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
临床上郄穴多用于治疗急性病。
概述
临床作用
郄(音隙)穴:
指经脉气血曲折汇聚的孔隙。
经脉气血汇曲折聚之处的腧穴称为‘郄穴’。
穴位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各有一个郄穴,共有16个郄穴。
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
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手太阴肺经的郄穴孔最治咳血,足厥阴肝经的郄穴中都治崩漏。
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颈项痛取足少阳胆经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阳明胃经郄穴梁丘等。
郄穴在临床当中有诊断作用,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虚实的征象。
郄穴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
此外,郄穴亦有诊断作用,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
手三阴
手太阴肺经--孔最
手厥阴心包经--郄门
手少阴心经--阴郄
阴郄
足三阴
足太阴脾经--地机
足厥阴肝经--中都
足少阴肾经--水泉
手三阳
手阳明大肠经--温溜
手少阳三焦经--会宗
手太阳小肠经--养老
足三阳
足阳明胃经--梁丘
足少阳胆经--外丘
足太阳膀胱经--金门
阴维脉--筑宾(足少阴)
阴跷脉--交信(足少阴)
阳维脉--阳交(足少阳)
阳跷脉--附阳(足太阳)
郄穴歌(按传统经气流注路径)
肺孔最大肠温溜
脾胃地机伴梁丘
心阴郄小肠养老
膀胱金门水泉售
心包郄门三焦会(会宗)
肝胆中都及外丘
维脉筑宾阳交穴
二蹻交信跗阳求
【特定穴·
郄穴】
一、含义及概述
经脉气血深聚之处的腧穴,称为郄穴。
郄穴之名及位置首载于《甲乙经》。
大部分在四肢肘膝以下的本经上。
(只有梁丘在膝上)
郄穴共有十六个,十二经各有一个,加上阴蹻、阳蹻、阴维、阳维各有一个,共十六个。
二、临床应用
①多用来治疗本经循行部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
阴经郄穴多用治疗血证,[例如]阳经郄穴多用治疗急性痛证。
[例如]
②用于辅助诊断:
诊断经脉病、脏腑病,循按可在相关郄穴找到反应点。
临床作用
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
郄穴在临床当中有诊断作用,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虚实的征象。
井穴
井穴,五俞穴的一种,穴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
‘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井”为地下出泉;
形容脉气浅小。
全身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
十二井穴
其名称是:
肺--少商
手部井穴
大肠--商阳
心包--中冲
三焦--关冲
心--少冲
小肠--少泽
脾--隐白
胃--厉兑
肝--大敦
胆--(足)窍阴
肾--涌泉
膀胱--至阴
指手指端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病在脏者,取之井;
……’。
12经脉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12经脉
井穴
荥穴
经穴
合穴
原穴
络穴
手太阴肺经
少商穴
鱼际穴
经渠穴
尺泽穴
太渊穴
通里穴
孔最穴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穴
劳宫穴
间使穴
曲泽穴
大陵穴
列缺穴
郄门穴
手少阴心经
少冲穴
少府穴
灵道穴
少海穴
神门穴
内关穴
阴郄穴
足太阴脾经
隐白穴
大都穴
商丘穴
阴陵泉穴
太白穴
大钟穴
地机穴
足厥阴经肝经
大敦穴
行间穴
中封穴
曲泉穴
太冲穴
公孙穴
中都穴
足少阴肾经
涌泉穴
然谷穴
复溜穴
阴谷穴
太溪穴
蠡沟穴
水泉穴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穴
二间穴
阳溪穴
曲池穴
合谷穴
支正穴
温溜穴
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穴
液门穴
支沟穴
天井穴
阳池穴
偏历穴
会宗穴
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穴
前谷穴
阳谷穴
小海穴
腕谷穴
外关穴
养老穴
足阳明胃经
厉兑穴
内庭穴
解溪穴
足三里穴
冲阳穴
飞扬穴
梁丘穴
足少阳胆经
足窍阴穴
侠溪穴
阳辅穴
阳陵泉穴
丘墟穴
丰隆穴
外丘穴
足太阳膀胱经
至阴穴
足通谷穴
昆仑穴
委中穴
京骨穴
光明穴
金门穴
此为阴经的穴,阳经的不是以上的
阴经中输,俞,腧穴,是其经中的原穴
1、井穴是主管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
2、荣穴是主管人体发热的穴位;
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
3、经穴是和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
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4、合穴主治六腑疾病;
5、原穴是正经元气出入的总开关;
在一般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
6、络穴是个十字路口;
7、急病找郄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穴 络穴郄穴 下合穴 八会穴 交会穴 募穴 明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