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062288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7.76KB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5实验活动辅助人员;
(废气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各类检验仪器的安全使用,维护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转,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适用于检验科内的各种检验仪器。
3.1本中心检验科人员必须以本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
3.2检验科负责人负责检查和监督。
4.1检验科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
检验科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4.2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
4.3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按规定在检定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
4.4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
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
4.5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
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
电源插座不得超栽使用。
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
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
4.6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
4.7仪器设备使用结束后,必须按日常保养进行检查清理,保持良好状态。
4.8所有仪器设备应加贴唯一性标识及准用、限用、禁用标志。
4.9长期用电设备(如冰箱、培养箱)应定期检查。
4.10因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产生某种危害的仪器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4.11使用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前,必须确认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能正常启用。
实验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洗、消毒。
4.12科内应指定专人对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工作状态。
仪器设备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除湿。
有记录,保持设备清洁干燥。
(例如每年应对生物安全柜进行一次常规检测,须特别关注高效过滤器。
定期对离心机的离心桶和转子进行检查)。
4.13冰箱应定期化冰、清洗,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实验区冰箱内禁止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的物品。
健康监护制度
规范实验室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预防、控制实验室感染。
适用于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检验科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工作的组织实施。
4.1实验室人员体检制度
4.1.1对新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的上岗前体检,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4.1.2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从事相关工作,发生发热、呼吸道感染、开放性损伤、怀孕等或因工作造成疲劳状态免疫耐受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时,需由实验室负责人同意从事相关工作,但不宜再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工作。
4.1.3检验科负责人在批准外来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了解其健康状况,必要是可先行安排进行临时性体检,档案保留。
4.2实验室人员免疫预防制度
4.2.1实验室人员应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免疫接种时,应考虑适应症、禁忌症、过敏反映等情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2.2检验科应制定年度免疫接种计划,报主管领导批准后由检验科组织实施。
免疫接种情况应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生物安全工作内部自查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1、主任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2、科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季度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菌(毒)株、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3、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4、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5、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
6、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解决。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为确保生物安全实验室各类活动记录、资料按要求归档、保存,特制订本制度。
1、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各类活动的记录均应按照本制度执行。
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记录、资料保存不得少于20年。
3、生物安全实验室记录、资料应至少包括:
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记录、生物安全检查记录、健康监护档案、事故报告、分析处理记录、废物处置记录、实验记录、菌(毒)种和样本收集、运输、保存、领用、销毁等记录、生物危害评估记录、生物安全柜现场检测记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等。
4、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原则上不外借。
5、因工作需要复制档案资料者需经批准。
6、超过保存期限的档案资料、记录,应通过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的讨论、鉴定,批准是否实施销毁,销毁应至少两人实施,做好销毁记录。
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1、制定年度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计划,报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2、培训内容:
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
3、每年组织全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样本运送人员、保洁员等)的生物安全培训、考核。
4、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专项生物安全培训。
。
5、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操等。
6、对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颁发相关岗位的上岗证。
7、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8、做好生物安全培训需求和效果的评估工作,为制定年度培训、考核计划提供依据。
9、对新上岗、转岗的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生物安全手册等的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
10、当有关部门新颁发、修订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修改后应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和考核。
13、按照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保存与人员培训、考核相关的记录。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1.目的:
规定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规范发生职业暴露时处理原则、报告和登记流程。
2.范围:
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涉及处理职业暴露的有关人员。
3.职责:
3.1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程序;
3.2实验室负责人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
3.3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试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
3.4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医学应急样品的检查。
4.步骤:
4.1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
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4.1.1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
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4.1.2一般性的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
4.1.3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情况;
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理小组要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
协调医学专家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
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
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4.1.4评估暴露级别
4.1.4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暴露方式;
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
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含有HIV的情况;
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成员以及专家);
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若是,则详细记录治疗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
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4.1.5根据评估结果建议育龄妇女发生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和进行预防性用药期间,是否需要避免或终止妊娠。
4.1.6记录对暴露现场和周围环境防控污染的方法,实施形式,人员、范围,评估防控处理的效果;
总结和评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程序中是否存在不当,发生暴露人员试验操作等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整改措施和实行。
4.2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
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
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一、化学污染
1.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2.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
3.在发生事件后的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二、针刺伤
1.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2.用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
3.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72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4.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5.可疑被HC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并于4-6周后检测HCV的RNA;
6.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
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
三、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
1.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2.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及时到急诊室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
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相关登记表。
四、标本污染
1.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2.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
3.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
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
为了做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特制定本制度。
1、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工作实行责任制,并制定应急预案。
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实验活动应与其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相适应。
3、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批准。
4、菌(毒)株、样本等感染性物质、剧毒物质等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保存清单和领用、销毁记录。
当发生上述物质的遗失、被抢等意外情况时,应启动应急预案。
5、保证生物安全实验室自动烟雾和热量探测及报警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消防器材位于固定位置并能正常使用。
6、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并定期进行火灾紧急事件处置的培训和演练。
7、实验室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线。
8、定期对实验室电气安全、仪器设备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隐患。
9、生物安全实验室应配备常用工具。
从实施设备和生物安全体系方面,分析潜在的不符合因素,采取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实验室实验负责人和各部门的负责人应经常分析可能存在的不符合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实施计划。
化学品安全
目的
消除化学品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和人员健康的威胁,以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
职责
1.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审定和发布各类化学品的材料安全数据单。
2.检验科负责各类化学品的领取、标识和使用等的日常管理工作。
3.工作人员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各种化学药品的性质和用途,安全使用。
化学品安全管理要求
1.按化学品的性质或名称分类保存,定点存放,设专人妥善保管,并做好记录。
2.应按照相关要求在每个化学品储存容器上标明其危害性质和风险性,同时在其使用的各个环节中也应清楚标明。
3.实验室制定切实可行的化学品操作,并按照要求对涉及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之落实到化学品的存放、处理、使用及处置的各个环节。
4.实验室制定切实可行的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措施,以应对危险化学品泄漏和爆炸意外事件的发生。
5.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使用化学品的过程中,应按照相关要求或规程规范操作,即使是在被认为安全的装备或装置中进行,也应按章操作,工作结束后立即洗手。
6.对实验室内所用的每种化学品的废弃和安全处置程序应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有关要求严格进行。
消防安全
目的
切实将防火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消除火灾隐患,制定实验室防火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
办公室制定年度消防计划、对实验室防火工作负责,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各项防火管理规定。
消防安全管理
1.设施要求
1.1实验室建筑应符合防火要求,供电系统要有较大容量且布局合理。
1.2房间、走廊以及过道中应设置显著的火警标志、说明以及紧急疏散标志。
1.3实验室应定期检测消防系统,确保其正常状态。
1.4走廊、流通区域必须足够整洁畅通,且不影响人员流动和灭火设备的移动。
1.5在有潜在火灾危险的实验室区域都备有应急使用的灭火器。
2.对易燃易爆品、化学品的要求
a.实验室尽量减少可燃气体和液体的存放量。
将可燃气体和液体放置在远离热源或打火源之处,避免阳光直射、通风。
须冷藏的可燃液体应存放在防爆的冰箱内。
b.应在适用的排风罩或排风柜中操作可燃气体和液体,严禁附近有产生火花的设备。
c.不相容化学品应隔离存放。
3.对电的要求
a.严禁供电系统负载运行,一旦供电系统负载时,应立即关闭一些不必要的设施设备电源,防止电路超负荷而引发火灾。
b.对供电系统和仪器设备电路系统定期检查、保养,防止电路老化破损,短路引起火灾。
3.定期检查
3.1定期检查实验室火灾警报系统是否正常。
3.2定期检查出口通道是否畅通无阻。
3.3所有的防火设备都有固定的颜色便于识别。
3.4定期检查便携式灭火器是否在检定合格期内,以及是否在指定位置。
4.消防安全培训
4.1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消防指导和培训。
4.2制定减少和避免火情风险的计划。
4.3定期进行失火消防演练及火灾自救演练。
实验活动管理制度
1.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
2.保持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整洁,做到室内布局合理,设备、家具摆放整齐,桌面、仪器无灰尘,地面无尘土,无积水,无纸屑、香烟头等垃圾,墙面、门窗及管道线路,无积灰、蛛网等杂物。
3.本室管理人员要对本室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主要功能与用途以及运转情况心中有数,每年度工作开始和结束时都要对本室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调试,并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4.建立设备、仪器、试剂、材料等帐卡,做到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帐卡相符率达成100%,低值耐用品的帐物相符率达到90%。
5.搞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保持现有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不低于90%。
6.大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专人负责,技术档案完备,提高使用率。
7.辐射、剧毒、易燃易爆物品按危险药品管理规定领用,妥善保管好。
8.实验室仪器一律不外借,特殊情况经实验室主任批准,方可外借。
9.使用仪器要小心谨慎,出现仪器设备的损坏、丢失等按院相关制度予以赔偿。
10.切实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与防范工作,消防器材与设备保持完好、到位,实验室有关人员会使用消防器。
实验完毕,下班前就注意检查电源、水源、气源、门窗是否安全可靠,及时排除各种隐患。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确保废弃物得到适当的处理,保证检验质量、防止交叉污染、防止污染环境,保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职责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知并遵守本制度;
由专职清洁人员负责实验废弃物处理。
适用范围
实验室所有废弃标本、使用过的耗材。
制度细则
1.实验室放置装有垃圾袋的有盖污物桶,并贴有明显标识。
2.每天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并妥善包裹废弃物,送出实验室并作好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记录。
3.不具有传染性的实验室废弃物(如产品包装材料和废纸等办公垃圾),应与传染性废弃物区分开来,作为普通废弃物单独送医院垃圾站统一处理。
4.一次性使用污染物处理程序:
4.1装血液的试管、离心管、吸头等由科室洗涤人员用有效氯浓度0.3
%的爱尔施消毒液充分浸泡(60~120分钟),进行初步消毒处理。
4.2进行初步消毒处理的试管和与受血液污染的棉球、纸片、一次性口罩、帽子等传染性或可疑传染性废弃物一起放入黄色胶袋中,由省无害化处理中心封闭运输至焚烧中心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
5.回收使用污染物处理程序:
5.1每天实验前,在清洗盆中加入半盆有效氯浓度0.3%的爱尔施消毒液,实验中将玻片、离心管、吸管、吸头等回收物品充分浸泡(60~120分钟),进行初步消毒处理。
5.2收集一天的污染物品用流动水冲洗,然后放入洗洁精中煮沸半小时以上。
5.3用刷子擦洗玻片、离心管等,然后用清水冲净,晾干。
5.4把清洗凉干的物品放入硫酸中浸泡24小时以上。
5.5取出物品,再用清水冲净,用烘烤箱烘干方可使用。
6.不再需要的易燃、易爆、剧毒化学物品后应交由院保卫科处理,不能随便丢弃。
引用的文件和表格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记录表。
消毒管理制度
1.操作人员
1.1保持实验室内整齐、清洁、通畅。
1.2实验开始之前0.03%优氯消毒液对台面及地面进行消毒清洁。
1.3各区实验结束后用0.03%优氯消毒液对台面及地面进行清洁。
1.4仪器消毒:
1.4.1每天用75%酒精擦拭生物安全柜。
1.4.2每周用0.03%优氯消毒液擦拭培养箱内部及外部。
再用清
水擦拭一遍。
1.4.3全自动血培养仪每周用清水擦洗外部,每月用棉签沾无水酒精擦拭内部瓶孔。
1.4.4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每周用清水擦洗外部,每月用棉签沾无水酒精擦拭内部支架。
1.4.5
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标本或试剂外溅,应立即滴加0.5%次氯酸钠消毒液,并用卫生纸覆盖半小时,然后移动紫外灯照射消毒30min
1.5
每次实验结束后进行清洁工作。
清洁完毕,做好记录。
2.清洁工人
2.1收集和处理好各区方在室外的废弃物,交医院集中处理。
2.2每周五将工作服交科室集中送院内洗衣中心洗涤。
实验室紧急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为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保护研究人员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保障实验室安全和正常运转,特制定本处理制度。
一、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
分析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
(一)、火灾
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
1、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
2、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
3、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
4、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
(二)、爆炸
爆炸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
1、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进而导致爆炸;
2、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起爆炸。
(三)、中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室 生物 安全管理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