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专题复习10 精品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058724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12.36KB
届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专题复习10 精品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专题复习10 精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专题复习10 精品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材通过活动课文用两张景观图对比了内蒙古的温带草原牧场和青藏地区的高寒牧场。
放牧的方式由过去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逐渐走向定居放牧方式。
广阔的温带草原使这里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牧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其产品不仅供应本地需要,而且还支援外省市并出口国外,参与国际市场。
优良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等。
青藏地区主要是高寒牧场,牧场主要分布在西藏和青海,优良畜种主要有牦牛、藏绵羊。
除了牧业生产,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各具特色。
西北地区夏季气温相当高,日照时间长,但天然降水少,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农耕必须依靠灌溉,因此,在有河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农作物都生长良好,形成许多农业区:
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都是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而形成的灌溉农业区;
甘肃的河西走廊是利用祁连山地的冰雪融水灌溉农田;
新疆各盆地边缘的绿洲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进行灌溉而形成绿洲农业。
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特色是河谷农业。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色是地势高、气候寒,自然条件恶劣,高原上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只有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水热条件组合相对较好,适宜发展种植业生产。
因此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形成了河谷农业生产。
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和小麦。
教材通过阅读材料进一步说明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从东部向西部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
3.明确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干旱的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识到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4.通过阅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分析出其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而形成的其他地理特征。
5.明确西北和青藏地区分布的我国主要的牧区。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从第一节直接引入,进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学习2.对比与东部的两个区域的景观差异,从宏观认识到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的不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到过哪些地方,并让学生描述区域特征,引入新课、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干旱的西北地区】
1.通过读图体现出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
收集一些能够表现西北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图片,再加上教材中提供的三幅景观图像:
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由风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使学生感受到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
引导学生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从中可以看出西北地区东部主要是广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西部则是雄伟的高山和巨大的内陆盆地相间分布。
利用西北地形图上的比例尺,可以量算出西北地区是全国东西跨经度最广的地区。
引导学生探究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利用“中国地形图”分别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喀什到最近的海洋的直线距离,体会出本区距离海洋遥远的特点,推导出对降水的影响。
利用教材中的图5.15可以看出,西北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50~400毫米之间,影响了这里的地表形态,造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由于气候比较干旱,我国90%以上的沙漠、戈壁分布在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活动1体现了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彼此影响的。
2.区域内部干旱程度不同,存在很大差异。
通过继续研究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可以发现,由于西北地区东西跨度较大,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
与西北地区的中部和西部相比,东部距海洋较近,降水量相对较多,自然景观表现为草原;
往西,距海洋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景观由草原过渡为荒漠草原;
再往西,距海洋的距离更远,降水量更加稀少,自然景观由荒漠草原过渡为沙漠。
让学生观察景观图,更形象地看出西北地区的东西差异,完成活动2。
这样我们不仅知道了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的明显差异,而且学会了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了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高寒的青藏地区】
1.“高”是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
首先,引导学生从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观察、分析青藏地区的地形特色。
青藏高原不仅海拔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而且在青藏高原上分布有许多高大的山脉。
引导学生从海拔高和多高山两个方面认识青藏高原“高”的自然特征。
第二,再从地形图下面的两张景观图,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这一点。
第三,通过开展活动,利用教材中的图5.18拉萨的气温年变化和图5.19成都的气温年变化,比较两地的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
同时再次复习气温曲线图的阅读方法。
2.“寒”是青藏高原另一个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它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地势特征有密切的联系。
学生继续阅读青藏高原的地形图。
引导学生复习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让学生通过计算深刻理解海拔高度对气候的影响,从理论上解释上面的活动,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认识到拉萨和成都的气温差异。
由于气候寒冷,青藏地区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川分布广泛。
这样又加剧了寒冷的程度。
从中分析出自然界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3.从高寒的区域自然特征方面,解释青藏地区的许多自然现象。
青藏高原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这是因为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很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
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光能资源。
青藏高原是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可以给学生补充关于三江源的资料。
【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承转: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条件会对这些区域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影响。
1.教材中的图5.21提供了许多信息:
首先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两个区域的地形特征,引导学生对比、归纳、总结。
在这里将前面两个框题的有关内容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知识框架,对比出两个区域在地形方面的特色。
联系前面学到的西北地区从东向西的自然景观的差异,联想到对牧业生产的影响。
2.或者从活动课文中的景观图入手,先从感性上了解牧场的差异,然后再通过读图分析原因。
第二,观察图5.21中草地的分布地区,很容易从图中看出以草地为主的地区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认识到我国牧业生产的分布地区。
第三,观察不同牧区的主要畜牧品种,细心的同学观察出不同动物的特点。
例如,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动物,被称为“高原之舟”,它的毛厚而长,可以卧雪御寒,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
牦牛的肉质好,乳可制酥油,皮能制皮衣、帐篷和绳索,绒可制毡,牛粪可作燃料。
牦牛是藏民不可缺少的牲畜。
2.牧民的生活要与自然环境和牧业生产相协调,体现了良好的人地关系。
通过对牧民的传统民居──蒙古包的认识,明确民居与牧区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关系。
3.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河谷农业是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有特色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从图5.21中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在图中找到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观察这些地区有什么特点?
分布规律是什么?
这些地区面积较小,分散分布。
它们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这些地区往往出现在有河流灌溉的地区、山麓地带(河西走廊、天山等),另外还有河流的谷地。
提出问题:
为什么分布在这些地区?
与学生一同分析原因,突出区域特色。
[课堂小结]略
[课堂练习]略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和青藏学案设计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较,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二、预习内容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地处我国第级阶梯,地形以和为主。
东部高原以和
景观为主;
西部盆地以景观为主,只有盆地有星星点点的。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而且对湿润气流阻隔,形成为主的气候特征。
3.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主要是由的差异引起的。
4.西北地区的河流稀少,以为主,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二、高寒的青藏地区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山脉以西,山以北,山和山以南的西南地区。
2.青藏高原平均海拔米以上,有“”之称。
3.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和。
三、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1.西北和青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牧场各具特色。
内蒙古主要是牧场,新疆主要是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牧场。
2.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和,新疆的,青藏的和,宁夏的,都是著名的畜种。
3.在西北地区的、、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和高山,发展了。
4.在青藏地区的、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5.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和,由于那里
长、大,作物单产很高。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
1.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人们生产与生活的主要差异
地区
牧场类型
优良畜种
农业特色
主耍农业区
代表民居
西北地区
温带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
三河马、三河牛、细毛羊、滩羊
灌溉农业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蒙古包、毡房等
青藏地区
高寒牧场
牦牛、藏绵羊
河谷农业
藏南谷地、湟水谷地
帐篷、
雕房等
探究二:
2.为什么干旱是西北地区的突出自然特征?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东西距离很长,区内高原面积广大,有大兴安岭等山脉与东部平原相隔,这种位置和地形决定了从海洋上来的夏季风基本上不能到达这里,而且越往西,距离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
所以,气候干旱是西北地区的突出自然特征
探究三:
3.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
青藏地区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有利于发展耕作业,作物的生长周期长;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充分积累。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检测
1.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平原、山地为主B.以丘陵、高原为主C.以山地、丘陵为主D.以高原、盆地为主
2.西北地区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太阳辐射强
B.距海洋远,山岭阻隔使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C.海拔高,空气稀薄D.季风不能到达
3.西北地区的植被,从东向西大体为()
A.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B.荒漠一荒漠草原一草原
C.荒漠草原一荒漠一森林D.森林一草原一荒漠草原
4.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以耕作业为主B.以林业为主C.以畜牧业为主D.以渔业为主
5.下列优良畜种中,不属于四大牧区优良品种的是()
A.三河牛B.藏绵羊C.滩羊D.新疆细毛羊
6.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C.光照条件B.水源条
件D.科技条件
7.下列地区,以灌溉农业为主的是()
A.东北平原B.江汉平原C.宁夏平原D.鄱阳湖平
8.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面实行“草原禁牧”,提倡牲畜“圈养”,其主要目的是()
A.在该地区大面积发展经济作物B.保护草场,防止沙化
C.退牧还草D.限制畜牧业的发展
9.读图2—4,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
图2—4
(1)图中甲地所在地
形区是。
适宜在该地形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选择填空)。
(4分)
A.春小麦、亚麻、甜菜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D.油菜、茶叶、春小麦,
(2)图中乙地所在地形区是。
请描述该地形区上植被的分布规律。
(3)图中乙地位于中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地区。
该地区在国土整治中的主要问题是,请解释其成因。
(14分)
(4)图中山脉丙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它是
(选择填空)。
(4分)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国土整治与开发的分析能力。
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断,甲地为东北平原,乙地为内蒙古高原,丙山脉为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位于西北地区,该地区在国土整治中的主要问题是荒漠化。
答题时注意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荒漠化的成因。
【参考答案】
(本题共26分)
(1)东北平原(2分)A(2分)
(2)内蒙古高原(2分)自东向西,从草原依次过渡为荒漠草原、荒漠(2分)(3)西北(2分)荒漠化(2、分)自然因素。
干旱、多大风的气候;
地表有疏松的沙质沉积物(4分)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6分)(4)BC(4分)
(五)课后检测
一、选择题(60分)
1.人口在400万以上且主要分布在我国湿润地区的少数民族有
①壮族、土家族②满族、维吾尔族③苗族、彝族④回族、蒙古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塔中油田、小浪底水利枢纽、三峡大坝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依次是
A.新、豫、川
B.新、豫、鄂C.青、晋、川D.新、晋、鄂
3.能沿途欣赏著名园林艺术与水乡特色和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地理景观,经过古代渡口与现代水利枢纽的内河航线是
图1
A.长江航线B.珠江航线C.大运河航线D.松花江航线
4.如图1所
示,甲地
形区是:
A.青藏高原B.柴达木盆地C.四川盆D.塔里木盆地
5.位于我国非季风区的航天基地是
A.西昌B.太原C.酒泉D.敦煌
图3①、②、③为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据图回答8-9题
6.关于界线①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①界线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①线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C.①线以南一月平均温大于0℃
D.①线南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7.关于界线②、③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为内外流域界线,③为森林与草场界线
B.②为季风界线,③为第二、三级阶梯(地形)界线
图3
C.②为森林土与非森林土界线,③为东、中部经济带界线
D.②为400毫米年降水量界线,③为农牧业界线
8.治沙和防洪并举的治理黄河的主要手段是
A.造林种草B.加固大堤C.修筑梯田D.修建水库
9.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特点是
A.水力资源丰富B.含沙量大C.有冰期D.流量小
读“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图5,回答10-12
图5
10.解放后建成的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干线主要有
①川藏②青藏③新藏④滇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1.青藏铁路修建中会遇到多年冻土问题,是因为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B.海拔高,气温低C.冰川影响大D.纬度高,气温低
12.2006年7月1日铁路通车后,若乘火车由北京至拉萨,沿途依次出现的地理事物排列正确的是
A.铁路线和城市:
北京京九线商丘陇海线兰洲兰青线西宁格尔木青藏线拉萨
B.旅游景点:
长城龙门石窟秦陵兵马俑敦煌石窟
C.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一半干旱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地区湿润区
D.地形区:
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受干旱影响的地区较广,其中以西北地区的干旱、华北地区的春旱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最为突出。
回答13~14题
13.
关于我国上述地区干旱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是造成上述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
B.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是形成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
C.气旋是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的主要原因
D.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是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
14.为缓解干旱对农业的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可行的是:
①大规模进行海水淡化②采取人工措施,加快西部
高山冰川的融化速度③修建水库,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④推广节水技术,增加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
A.③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B.地处迎风坡
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D.多锋面、气旋活动
16.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B.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是地形
如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17-19题。
17.图中原过渡带和可能变化地区说明该地区
土地利用的情形是
A.农业用地向牧业用地转变
B.牧业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牧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18.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2003年春,汉城、平壤的沙尘暴天气
B.2000年冬季,该地区遭受雪灾袭击,灾情严重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黄河流域地区的洪涝灾害
19.该地区为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A.开发该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B.增大牧场牲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C.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作物覆盖率D.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
20.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将是本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两大国之间的“领土政治不再占主导地位”,重新开放乃堆拉山口,使两个毗邻地区同时得到发展,必将成为一个带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发动机”
材料二甲乙丙三图
甲乙丙
⑴甲图中代表孟买的是______(填号码),乙图中代表该市气温的曲线是__(填号码)。
⑵印度半岛东北部和东西两侧沿海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评价印度发展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条件。
(3)交通是制约我国西南和印度东北发展的“瓶颈”,若通过乃堆拉山口修建连接丙图②③
的铁路大通道,请分析其不利区位因素。
⑷.将孟买打造成一个像中国上海那样的国际大都市是印度人的梦想,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比分析两大城市共同的区位特征。
26.
(1)②②
(2)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有利条件:
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雨季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②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阔;
③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⑤人口稠密,劳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⑥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不利条件:
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都很大,旱涝灾害多
(3)地形起伏大,施工条件复杂;
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
投资大,建设成本高;
跨越不同国家,需要政治上的互信等
(4)①都是两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经济基础雄厚;
②都是两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便于对外联
系和交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专题复习10 精品 高考 地理 世界 专题 复习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