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流行病学考点总结doc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055492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2.69KB
完整word版流行病学考点总结docWord下载.docx
《完整word版流行病学考点总结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流行病学考点总结doc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说明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15.匹配(配比):
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排出这些因素或特征的干扰。
16.比值比(OR):
就病例对照研究而言,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17.单盲:
指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的分组和所接受处理的情况,但观察者和资料收集分析者知道。
18.双盲:
研究对象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处理措施。
19.筛检:
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它方法,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
阳性者和可疑阳性者,指定就医,以便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方法。
(此概念在七版书上已删去)
20.诊断实验:
指应用各种实验、医疗仪器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检查,以确定或排除疾病的试验方法。
21.真实性(效度、准确性):
指诊断实验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程度。
22.灵敏度(真阳性率):
是由金标准诊断为“有病”的病例中,经诊断试验检测为阳性例数的比例。
23.特异度(真阴性率):
是由金标准诊断为“无病”的病例中,经诊断试验检测为阴性例数的比例。
24.可靠性:
指诊断实验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操作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25.并联试验:
同时做几个试验中只要有任何一项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就可定为阳性。
26.病因:
那些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就是病因,当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中发生该种疾病的几率就会下降。
27.传染病流行病学:
主要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过程及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并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对策与措施.
28.传染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29.传染源: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30.病原携带者:
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31.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32.医源性传播:
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
33.垂直传播:
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
34.人群易感性: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35.疫源地:
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范围。
36.人工自动免疫:
指将利用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到机体内,使之产
生特异性免疫。
37人工被动免疫:
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注入机体,使机体立即获得抗体而受到保护。
38.冷链:
为了保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均在适当的冷藏条件下进行,所需的多环节链式储存、运输设备。
39.观察终点:
指观察对象出现的预期结果,至此不再观察此对象。
40.遗传度:
人体性状或者疾病由基因决定程度,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41.移民流行病学:
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和死
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12年考过的题,七版28页)
42.流行病学实验:
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施加某种干预措
施,对对照组施加对照措施后,随访并比较两组研究人群中所研究结局的差别,以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43.分子流行病学:
应用先进的技术测量生物学标志的分布情况,结合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
法,从分子或基因水平阐明疾病的病因及其相关的致病过程,并研究疾病的防治和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44.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
施。
(人人网河北医大学习吧)
二、填空
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策略(或研究性质)分为:
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
研究。
2.流行病学研究重要的观点:
群体的观点、比较的观点、概率论的观点、疾病病因多因论观点、预防为主的观点。
3.流行病学用途:
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对社区和人群健康
做出诊断、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疾病预防、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4.流行病学三大要素:
原理、方法、应用。
5.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
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6.疾病的三间分布:
地区、时间、人群。
7.描述疾病流行强度常用术语:
散发、流行、暴发。
8.疾病的时间分布变化形式有四种类型:
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
9.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称为患病率。
10.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有两个:
可比性、代表性。
11.队列研究中,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分析常用指标有:
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人群归因危险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12.队列研究的特点为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由因及果的研究、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属于观察性研究。
13.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为:
观察法、设立对照、观察方向由“果”及“因”、不能确证疾病与暴露的因果关系。
14根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的时间及资料获取的方式不同,队列研究可以分为前瞻性、历
史性、双向性三种类型。
15.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病例的要求:
符合严格的诊断标准、符合研究标准、选用确诊
新病例。
16.评价某药的治疗方法,常用指标有:
有效率、治愈率、病死率、生存率。
17.
18
19.
联合诊断试验,串联可以提高特异度,并联可以提高灵敏度。
.诊断实验评价中,受患病率影响的指标是预测值。
形成病因假设的逻辑推理方法(Mill准则)有:
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
,类推法,
排除法。
20.流行病学病因定义为:
那些使疾病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当它们之中的一个或多个不存在时,人群中发生该种疾病的几率就会下降。
21.疾病发生三角模型中三要素是指:
宿主、环境、病因。
22.病因模型有:
三角模型、轮状模型、病因网模型。
23.因果联系方式包括:
单因单果,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
24.如果某病与某可疑病因之间有统计学联系时,还需分析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偏倚,必须
在排除这两者后,才可进行因果推断。
25.因果推断的标准是关联的强度、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特异性、关联的可重复性、剂量反应关系、因素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关联的生物学合理性、实验证据、相似性。
26,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有:
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隐性感染。
27.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
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
28.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9.病原携带者一般分为三类: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
30.病原体经空气传播的三种形式:
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尘埃传播。
31.经水传播的两种方式:
经饮用水传播、经疫水传播。
32.垂直传播的三种方式:
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时引起传播。
33.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是疫源地。
34.疫源地范围大小取决于:
传染源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特点与疫源地特点。
35.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的条件:
传染源被移走或消除了携带状态、进行了终末消毒、经过最长潜伏期,易感者中没有新的感染发生。
36.疫源地消毒分为随时消毒、终末消毒。
37.志愿者偏倚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偏倚选择偏倚。
38.流行病学所说的偏倚一般归纳为:
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39.流行病学实验设计实质上就是针对实验三要素研究对象、处理因素、效应指标,而进
行周密计划和安排。
40.流行病学实验设计的原则:
随机、对照、盲法、重复。
41.医院感染的分类:
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带入感染、交叉感染(人人网河北医大学习吧)
三、大题
1.简述流行病学定义及其基本内涵
定义:
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防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内含:
①研究对象是人群。
②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
疾病、伤害和健康,这是研究对象的深
入。
③研究重点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揭示现象、找出原因=任务)
④流行病学的落脚点是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供措施,目的)
2.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①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病因的研究;
②省力,省钱,出结果快,且易于实施;
③可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研究;
④不仅可以用于病因的探讨,也可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疫苗效果等
缺点:
①不适合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②易发生各种偏倚,特别是回忆偏倚;
③结果的可靠性不如队列研究;
④不能直接计算发病率;
3.请回答不匹配不分层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分析步骤,并将每一步公式及解释写清楚
①暴露与疾病的统计学联系
②关联强度分析
③OR可信区间的计算
(公式参考七版65-67页)
4.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原理,资料分析(公式只列式子)
基本原理:
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
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
照;
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
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
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该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关联。
资料分析:
(1)描述性分析:
描述一般特征,均衡性检验
(2)推断性分析:
分析暴露与疾病的关联,确定关联强度。
①将资料整理成表格形式;
②病例和对照组暴露比例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即回答E和D是否有联系?
③估计暴露因素疾病之间的联系强度;
④结果解释。
可能存在哪些偏倚?
得出什么结论?
不匹配资料分析最基本形式
1:
1配对资料的分析(公式参考书)
(3)分层分析:
把具备某特征的人群分成不同的层次,如分成男性、女性两个层次;
年龄分成20-39岁和40-59岁两个层次,分别分析各层中暴露与疾病的关联,以排除
这些特征因素对病因关联的干扰。
(4)分级分析
(5)多因素分析
5.举例说明如何用三间分布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描述疾病的方法是将流行病学调查或疾病报告登记资料按不同人群、地区和时间的特征进行
分组,并通过计算相关疾病发生和死亡等测量指标来分析比较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
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
(1)地区分布:
可按行政区域,自然地理因素划分。
(2)时间分布:
①短期波动②季节性③周期性④长期趋势或长期变异:
(3)人群分布:
固有特征:
性别、种族、遗传。
动态特征:
年龄、职业、宗教、行为
(4)综合描述:
如移民流行病学
6.疾病呈散发的原因
(1)人群存在者一定的免疫水平。
(2)病例不容易集中的传染病(隐性感染为主)
(3)传播机制不易实现的传染病(感染机会较少)
(4)潜伏期长的传染病
7.队列研究中,常用暴露与疾病联系强度指标有哪些?
写出计算公式。
(
54-56页)
8.队列研究的设计原理
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发生率的差异,研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9.简述队列研究优缺点?
(七版书58页)
10.试验性研究中选择研究对象的原则
①必须使用统一的诊断和排除标准
②被选的对象应该能够从中受益。
③尽可能选择症状和体征明显的研究对象
④尽可能不用孕妇做研究对象。
⑤尽量选择依从者作研究对象。
11.经空气传播三种形式及流行特征
方式:
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尘埃传播
流行特征:
①传播途径易实现,易爆发流行
②冬春季高发
③未免疫预防人群周期性升高
④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
12.简述经饮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①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②除哺乳婴儿外,其余人群均可发病
③如经常被污染,可表现为慢性流行过程
④如一次性严重污染,可出现爆发流行
⑤水源停用或净化后,爆发或流行可平息
13.简述疫源地概念及疫源地被消灭的条件
概念:
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范围。
条件:
传染源被移走或消除了携带状态、进行了终末消毒、经过最长潜伏期,易感者中没有新的感染发生。
14.什么是潜伏期?
潜伏期流行病学意义是什么?
概念:
指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
意义:
①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以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
②根据潜伏期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
③可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
④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⑤潜伏期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15.传染病流行时,针对传染源应采取哪些措施?
①病人: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②病原携带者:
登记,管理,随访
③接触者
检疫对象:
与传染源接触并有受感染可能者
检疫期:
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措施:
留验(隔离观察);
医学观察;
应急接种;
药物预防
④动物传染源:
彻底消灭;
捕杀、焚烧或深埋;
隔离治疗;
预防接种和检疫
16.何谓人群易感性,影响人群易感性的主要因素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有: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
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word 流行病学 考点 总结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