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040005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33.13KB
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问题探究
(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如何在这一途径中实现文化交流与传播?
(2)通过材料二,你能看出,文化还可以通过什么重要途径传播?
这种途径是如何传播文化的?
(3)我国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的目的是什么?
这表明文化传播可以借助什么重要途径?
答案:
(1)商业贸易。
双方的贸易要取得成功,必须进行沟通和交流,交流前,必须先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传播。
(2)人口迁徙和流动。
人口在迁徙和流动的过程中,带来了外地的先进文化,也将本地的风俗习惯带到外地,从而使文化得到传播。
(3)不断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文化传播还可以借助教育。
知识升华
正确区分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途径
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教育
地位
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意义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特别提醒] 文化传播的途径绝不只局限于以上三个方面,而是无处不在地发生在日常生活中。
典题印证
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之路。
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
这说明( )
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C.教育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D.中外文化在交流传播中逐步趋同
解析:
选A 丝绸之路在进行商业贸易的同时也进行文化交流,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故选A项。
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
1.传媒的发展阶段
它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的内涵
新的传媒不断出现,在现代社会中,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形式被称为大众传媒。
3.大众传媒的重要性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功夫电影《叶问》、《叶问2》和《叶问前传》在海外陆续上映,新一轮“中华武术热”袭来。
提到功夫片,李小龙的名字如雷贯耳,他先让中国功夫名震世界。
之后,成龙、李连杰、元彪、甄子丹等一大批武术巨星频频活跃在各种影视作品中。
华人功夫片的热播激发了海内外观众进一步学习和推广中华武术的热情。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中华武术借助电影形式热遍全球。
(1)海内外观众主要借助什么手段了解到了中华武术?
为什么借助这种手段中华武术能更快地热遍全球?
(2)除了电视、网络等手段外,中华武术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传播?
传播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1)主要借助电视、网络等方式。
电视、网络属于大众传媒,它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功能。
(2)还可以通过口语、报刊、杂志、广播等传播。
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手段。
注意区分文化传播途径和传播手段
(1)区别:
文化传播的途径即文化传播方式、方法,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是文化传播的方式。
文化传播手段是指文化传播媒介,侧重于文化传播的工具,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传播媒介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几个发展阶段。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联系:
任何文化传播的途径都要借助一定的文化传播手段,文化传播手段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文化传播途径,促进了文化传播。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
“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
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
选C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评价网络语言的作用。
网络语言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被主流媒体采用,说明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①④符合题意。
材料并未体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②不符合题意。
网络语言未必都是积极的文化现象,③错误。
1.意义
(1)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特别提醒] 不是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导性文化。
推动本国文化成为世界主流,削弱别国文化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
2.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自从1992年麦当劳在北京王府井开了第一家分店之后,麦当劳已经成为美国文化在中国的象征之一,被中国广大的年轻人所接受;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开设的“孔子学院”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的许多角落。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2)我们应如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当今,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中华文化也不断走向世界。
(2)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为什么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1)利己:
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利人:
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互利:
增强各国了解,增进友谊,利于相互尊重与政治经济文化往来。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本题设问的方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可以考虑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交流的知识。
分析材料,要把握材料的有效信息,可以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也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夯实文化交流的物质基础。
③推动各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传播、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随堂达标训练]
热点一 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外情谊
作为我国开展文化外交的重要窗口和桥梁,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在介绍中华文化、增进理解互信、开展交流合作方面日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如同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丝路文化窗口,不断探索新的合作与发展模式,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外情谊,为实现“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目标做出贡献。
据此回答1~2题。
1.中外文化交流( )
①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④表明应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选D ②错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历史形成的,不是现代形成的,排除;
①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
2.我国已在全球建成了30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到2020年,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总数将达50个。
如果请你为此写一篇新闻稿件,合适的标题是( )
A.传播中华文化 消除文化差异
B.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增强文化渗透力
C.汲取世界文化 提升文化软实力
D.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增强国际影响力
选D 建设海外文化中心,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D项符合题意;
C项说法错误,应是汲取世界优秀文化;
A项“消除文化差异”、B项“文化渗透”均说法错误。
热点二 “首届中拉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举行
2017年11月18日,首届“中拉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在常州举行。
研讨会围绕“中华文明与拉美文明:
交融与互鉴”主题进行交流,旨在为中拉文明对话搭建平台,促进中拉民心相通,夯实中拉关系发展民意基础。
据此回答3~4题。
3.中国与拉丁美洲各国同为历史悠久,在当今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开展中拉文明对话研讨( )
①有利于加强中拉文化交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②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③能够促进中拉文化的融合,消除中拉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表明中华文化成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③
选A ③中的“消除”一词错误;
中华文化不是因为中拉文化交流就成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④表述错误;
中拉文明对话研讨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①②正确,故选A项。
4.从孔子学院的设立到中国文化年的举办,从《媳妇的美好时代》走红非洲到“皖风徽韵美洲行”惊艳美国,中华文化走出去渐入佳境。
假如让你写一篇有关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标题是( )
A.文化传播:
推动世界文化逐步趋向同一
B.文化发展: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文化交流: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D.文化传承:
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选C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项错在“趋向同一”上;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继承的内容,D项与题意不符;
材料说的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框题能力提升(六)]
一、选择题
1.1949年前后的大迁徙,从中国大陆给中国台湾带去了传统文化。
从大陆带来的宗教、民间信仰、宗教礼俗、生活习惯等,已经深入当地生活,成为中国台湾文化最重要的根基。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大陆文化是先进文化,台湾文化是落后文化
④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选A 台湾文化也有自己的特色,③说法错误。
④说法不符合现实。
故选A项。
2.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每年都超过10万人,越来越多的学子学成归国,在教育、科研、高新技术产业、金融、管理等领域立下赫赫“战功”。
这反映了________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 )
A.商业贸易B.人口迁徙
C.教育D.大众传媒
选C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属于教育的范畴,故C项正确。
3.大众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
C.广播、电视的出现
D.网络技术的推广
选B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故选B项。
A、C、D三项观点错误,应排除。
4.“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
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B.“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C.它的出现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D.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选C 手机上网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文化传媒,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A、B、D三项对其认识正确,不合题意,应舍去。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唯一手段,C项观点错误,符合题意。
5.近年来,“G族”异军突起。
G族,泛指4G时代常使用手机上网、阅读、音乐视频等功能的人群。
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手机网等都实现了通过手机网络把中国“两会”传播到全球各地。
这表明( )
①大众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
②大众传媒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B.②③
选C 通过手机网络实现了中国“两会”传播到全球各地,说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④正确,故选C项。
①观点错误明显,②不合题意,均应排除。
6.栩栩如生的剪纸、巧夺天工的刺绣、自由翱翔的风筝、精美绝伦的掐丝……随着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脚步的不断加快,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海外赢得了大批“粉丝”。
①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②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中华传统文化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A.①③B.②④
选D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海外赢得了大批“粉丝”,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交流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②③符合题意。
①表述错误,④不符合事实。
7.中国已成为全球出境旅游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近期出境游市场出现的许多不文明个案,正在触动国民的耻感神经,不仅损害了国家形象,也对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进行了一场质问。
出境旅游( )
①能够领略异国他乡的文化韵味
②需当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③借助文化渗透削弱别国文化的影响
④反映出我国的文化生产力迅速发展
C.①②D.③④
选C 出境旅游可以领略异国他乡的文化韵味,应选①;
出境旅游作为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其旅游者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形象,需要我们当好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应选②。
③表述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8.“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为推广汉语及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而鼓励设立的机构,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4年1月在韩国首尔正式揭牌。
截至2016年4月1日,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
孔子学院的广泛设立,对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加深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政府上述做法的理解。
本题考查了文化交流、传播,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等。
本题属事例型简答题,解答时应注意三点:
一要了解所给事例说明的道理。
二要紧扣设问中的要求来思考问题。
三是答案的组织要从多角度考虑,并做到条理清楚、语言简练。
①我国政府鼓励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表明中国主动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传播中华文化。
②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中华文化介绍到世界各地,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既是政府的职责又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因此,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盘点·
重点知识]
1.是什么——文化交流与传播
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过程
是学习各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是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
是在文化交流基础上,推出新文化的过程
2.为什么——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原因
原因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怎么做——如何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
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与手段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大众传媒
任务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
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反对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
[链接·
社会热点]
孔子学院总部举行2017年“开放日”活动
2017年9月29日,孔子学院总部在京举行2017年“开放日”活动,主题是“我的孔子学院故事”。
孔子学院以打造世界认识中国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为目标,秉承“相互尊重、友好协商、平等互利”的校训,开办13年来,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已设立516所孔子学院和1076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已经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平台,成为全球人民心灵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在中国的世界形象构建和中国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请你思考]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的意义。
[透视镜]
①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孔子学院的开办为加强中外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加深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作出新的贡献。
[命题室]
1.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
从《茉莉花》、《云南映象》走出国门,到动画片《中华小子》热播法国并摘得法国动画大奖;
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到上海城市舞蹈公司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卷起强劲的“中国风”……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越来越热。
这些现象表明( )
A.中华文化能够取代其他民族文化
B.中华文化呈现多国文化的丰富色彩
C.世界各国文化逐渐被中华文化同化
D.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得到广泛传播
选D A项错误,违背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借鉴、融合、学习。
B项错误,中华文化是本民族文化的体现,不是多国文化的体现,世界文化呈现多国文化的丰富色彩。
C项错误,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的文化都是各具特色的文化,它们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故选D项。
2.为了给中国和平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国际环境,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
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目前其在世界许多地区“生根发芽”,并有“茁壮成长”的趋势。
A.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起基础性作用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对政治、经济能产生重大影响
选D 题干是强调中华文化的传播对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影响,故选D项。
题干是指文化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不是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故A项不符合题意。
经济、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故B项错误。
题干没有说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故C项不符合题意。
[课题能力提升(三)]
1.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地理形态最为复杂的民间国际商业要道。
历史上,中国通过茶马古道将茶叶等商品运往众多国家,繁荣了沿途各国的商贸活动和经济,也推动了文化的传播,留下了大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茶马古道申遗步伐。
通过茶马古道申遗我们可以( )
①深入研究中国商业贸易演进历史
②理解文化传播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③赋予古代文化遗址以经济价值
④恢复遗址沿线地区的经济活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选A 本题考查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茶马古道属于商业贸易遗址,因此通过它可以研究商业贸易发展历史,①正确;
茶马古道既是商道也是文化传播之路,②正确;
③违背了申请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错误;
④夸大了申请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
2.在德国柏林举行的欧洲青年古典音乐节上,中国昆曲《牡丹亭》与西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同一场节目中交叉上演,在德国观众中引起极大共鸣。
通过同一时代但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艺作品的对比,人们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相通之处。
中国昆曲《牡丹亭》与西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具有相通之处( )
①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是基于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
③是基于它们都有民族特色与自己的精粹
④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选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政治 人教版 必修 第二 单元 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