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含历年考题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035283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41.11KB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含历年考题文档格式.docx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含历年考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含历年考题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5、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4)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6、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1)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作用的不同,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以生产资料一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叫做不变资本(c)。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i叫做可变资本(v)
(3)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一学根据。
7、简述资本累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1)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从而使社会生产力从封建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获得了迅速发展。
(2)促进了社会化生产的发展,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成为资本积累发展的历史趋势。
8、简述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表现。
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是按照它的价值销售,商品的市场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
随着平均利润的形成,商品不再按价值销售,而是按生产价格销售,商品市场价格转而以生产价格为基础。
生产价格是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之和。
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这表现在:
(1)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
(2)从全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是完全相等的,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
(3)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所引起的。
9、简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
(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有影响作用。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在一年之内,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
反之,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少。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有影响作用。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年剩余价值总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
10、简述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
(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2)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
(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
11、简述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1)这些国家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这是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2)这些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时的客观形势和条件,使得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获得革命的成功。
1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正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1)思想领导方而。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不断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政治领导方面。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在对一社会各项事业进行政治领导的实践中,党要起到政治领导核心的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组织领导方面。
社会主义建设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在执政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系统、有管理、有序地进行。
党领导人民,通过各种组织形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以实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领导。
13、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1)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2)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
(3)人们完全摆脱了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
(4)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14、简述实现共产主义所需的基本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技术基础。
(2)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
(3)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
(4)建立起同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5)消灭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三大差别,造就出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新人。
(6)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自行消亡。
15、简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1)二者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公有制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属劳动者共同所有,并为社会公共的利益服务和使用。
(2)二者的生产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
(3)二者在公有制范围内的产品分配,都按照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实现劳动人民利益的原则进行。
(4)二者都要消灭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之间的本质关系是平等和谐、互助合作的关系。
(5)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
16、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一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
革命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
二者内在地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8、简述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指的是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货币的主要职能有: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19、简述利息的本质和来源。
(1)利息的本质:
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2)利息的来源:
是生产部门的雇伟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0、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1)要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
(2)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3)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21、简述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原理:
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2)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
①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②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意义:
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1)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行动。
2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受条件制约;
在深度上认识有待于深化。
(3)关系:
二者相互依存,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2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丙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
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一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2)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增加,质量和结构会发生变化,劳动力价值的物质内容会不断扩大但是,在一定国家的一定历史时期,必要生活资料是一个可以确定的量。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消费或使用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则形成价值。
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
24、简述垄断利润的来源及其是如何实现的。
(1)垄断利润来自对本国劳动者的剥削、非垄断企业利润、海外利润、再分配收人等,归根到底来目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2)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实现的。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和购买商品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大体可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
2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跟革命政党?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一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26、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的。
它们的区别表现在: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它们的相互联结表现在:
同一性是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矛盾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
27、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1)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对立的,表现在:
第一,现象暴露于事物外部,本质深藏于事物内部。
第二,现象是个别的、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共同的东西。
第三,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
(2)本质和现象又是统一的:
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几面表现本质;
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
28、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及其性质;
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改变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阻碍社会进步的作用
29、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现在:
第一,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
(2)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
3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是如何体现的
在社会主义革命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主要体现在:
(1)思想领导方面。
社会主义一革命要有正确思想的指导,要在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引下进行广泛的思想动员,要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群众,这些任务都要由马克思主义政党来承担。
当革命的形势到来时,必须审时度势,提出符合实际要求的斗争目的,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和行动步骤。
在革命形势发展迅速、变化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要能正确地判断形势,为一卜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指出明确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身就是一个组织严密、有纪律、能战斗的新型政党。
在革命中通过党组织把广大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形成一支宏大的革命队伍,才能同资产阶级的统治进行有效的抗争。
31、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一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32、简述生产力的含义及现代生产里系统的要素。
(1)生产力是人类利用白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2)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四类要素:
第一,独立的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第二,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主要指经济管理、分工协作、预测决策等。
第三,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
第四,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
33、简述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2)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3)在社会经济、政治等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
3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
(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3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在这些国家发展生产力,赶超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2)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3)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峻挑战。
(4)这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36、简述实践和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失败。
37、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是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8、什么是商品经济?
它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第二个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39、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当这个矛盾达到十分尖锐化的程度时,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40、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其具体表现有哪些?
(1)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有:
①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②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
③国际资本的流动大幅增加。
(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具体表现在:
①生产全球化。
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不断加强,并由按部门实行专业化分工发展到按工艺和生产阶段实行专业化分工。
②贸易全球化。
国际间的产业转移、现代高效率大批量生产、对他国产品需求的增加、新的更便捷的贸易方式和国际协调对贸易限制的减少,都促进了贸易的全球化。
③资本全球化。
垄断阶段,资本输出使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形成了全球化的趋势。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3)它的科学性表现为不带任何偏见,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42、为什么说新事物必然能够战胜旧事物?
(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中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43、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为:
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
自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引起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实现优胜劣汰。
4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1)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人,另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杠杆的运用,还可以通过计划的指导,间接地引导私人资本按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方式。
(2)资本主义国家对一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在个别时候、特定情况下,还可能出台某种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直接的干预。
(3)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实现的。
45、简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
(1)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一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2)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
(3)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
46、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7、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第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48、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同意?
(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的特点:
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一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这就是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
所以,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49、简述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区别。
(1)二者表,现的经济关系不同:
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不预付总资本的增增殖程度。
(2)二者的数量不同: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3)剩余价值率清楚地表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交资本,利润率则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50、简述马列主义冠以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1)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主义在国家问题上一个最卓越的思想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人无阶级社会。
(2)无产阶级要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即由无产阶级刘整个社会实行国家领导。
(3)无产阶级专政,也即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紧密结合在甲起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不但是镇压各种敌对势力的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更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自己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
(4)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改造社会、发展生产、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5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11.10)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竟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3)与时俱进就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论述 历年 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