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宏观调控的经济描述与工程描述附图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035009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327.04KB
周小川宏观调控的经济描述与工程描述附图Word文档格式.docx
《周小川宏观调控的经济描述与工程描述附图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小川宏观调控的经济描述与工程描述附图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所谓工程描述就是我们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司和上海货币市场,每个小时都在进行日常的操作,有点像工程师做具体的操作。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总行,甚至再往上还有国务院会对这个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一般都是经济性的描述。
所以我们列了一张图来表示经济性的描述是什么样的,比如说这次金融危机大家提出来,货币政策要进行逆周期的调控,不能太过于顺周期。
国务院对货币政策的要求过去一直是科学性、前瞻性和要求性,与此同时也提出了针对性、灵活性的描述。
要防止调控的时候出现超调,我们所说的超调有的人说是反应过度,就是overshooting。
同时有的刺激性政策要适时的退出这一类的语言。
具体而言首先就是调整的方向,另外就是数量,还有就是时间特性,先调快后放慢,还是先调慢后放快。
还有就是在多变量的时候,在多个调控工具的时候,要有效的选择调控工具。
如果有多个调控工具的时候,你在使用的时候要有顺利。
这就涉及到刚才所说的是进行正反馈还是逆反馈,所谓逆周期就是我们所说的逆反馈。
比如说通货膨胀调一个百分点,你的利率是怎么样?
这是比例问题。
时间特性无非就是先快后慢,基本上体现的就是微升的特性。
如果根据累计的曲线慢慢调的话,就是积分的特性。
还有就是识别调节,光是反馈调节是不够的。
经济描述如果过于笼统的话,操作层面会告诉你说,你说的这个意图不清楚,你是不是能够把意图说得更清楚一点?
如果经济描述方面讲了一些好的词语,把优点都要了,副作用不想承担的话,工程方面就会告诉你说,你这个要的太高了,不可操作,不可行。
另外工程方面也会从细节上告诉你对经济系统的识别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有偏差,调控工具的特性是什么样。
所以实际上经济宏观调控系统的利弊得失应该进行比较,这个沟通是非常有用的。
本次全球金融危机提出的最大问题就是经济系统的顺周期性,成为了这次危机的重要原因。
例如评级公司的评级,例如资本市场的顺周期性,特别是杠杆性借贷的顺周期性,例如会计准则所产生的顺周期性。
基本的描述就是要求增加逆周期调节,也就是负反馈调节系统,我们有一个简略的负反馈调节系统。
从左边(PPT)来看,经济学上左边是外输变量,从反馈理论来看,可能有一个输入变量。
右边是一个输出变量,通过系统进行反馈来进行调节。
状态变量有可能不能直接检测到,所以需要用一些可观察的变量来观察我们这个系统的状态。
因此我们说,大家也不断的在改进统计指标,在创新新的指标。
比如说现在大家比较注意观察的PMI,有一些新的指标能够来及时反映这个系统的状态。
这个反馈如果是正反馈,就容易使系统发生振荡和不稳定,负反馈就保持了系统的稳定。
所以我们说,调控首先从对象来讲,我们给出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我们正常的经济波动,假设它是一个正弦坡变动的话,那么经济的调节是和正弦坡正好相反的一个反向的调节,也就是说经济热的时候调控量要减一些,这个道理上来说非常容易,这样的话会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会使状态越来越符合你的要求。
但是与此同时也提出一个挑战,也就是说,假如系统状态的测量有所滞后的话,你想做的是一个负反馈的,是一个逆周期的调节,但是实际上就会出现相位差。
也就是说,你观察到红色的线如果有时间滞后的话,那么你的负反馈可能不是完完全全的负反馈,存在相位上的差别,就会导致调控上的一些问题。
第二种系统有时候会有扰动,状态会发生变化,有一种变化我们叫做脉冲式扰动。
系统有这样的扰动,你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反应?
我们下面这个反应是属于先快后慢的反应,具有比较强的微分特征的反应。
什么是脉冲式的变化?
我们在座有来自美国的客人,美国最近的飓风来了,两天就没有了,这样的就基本上属于脉冲型的变化。
第三种是阶跃型的变化,也就是像一个台阶一样,迈上去就不下来了。
我们在2008年从中国经济来看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经济危机,这种经济危机好像有一点像自由落体,像一个台阶一样的,一下子就下来了。
下来以后延续很长时间,这样就像是一种阶跃型的变化。
而对于这种变化的调节究竟采取什么策略?
我们上面表示的是输入或者是状态,下面是表示的调控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调控措施。
以上我们说的都在假设使用的是单变量,状态变量是一个,操作工具也是一个,这样的话最简化,容易理解。
事后我们还可以把它扩大到多变量,一个相量的状态和相量的调节。
刚才提到了调控的组成部分,最可以借鉴的数量化的办法实际上是来自于这个控制理论。
也就是说,控制理论实际上对于这种调节很早就有非常清晰的数学描述。
这种数学描述就体现为,如果是负反馈调节的话,或者我们说逆周期调节的话,那个调节变量的变化主要是有三个因素:
一是比例因素,就是刚才说的状态变量变化了,调节的工具采用什么样的数量和比例。
二就是是否采用积分的办法,用的是系统的累计变化,累计变化了一段时间以后,用累计的数量来决定调控的力度。
三是微分的,就是这个状态刚一变我就马上反应,强调迅速性,但是收手也快,也就是说一旦系统变化了,我就立刻收一下。
如果用控制系统理论的描述来讲,第一项是状态变量,第二项正好是一个积分的变量,第三项是一个微分的变量。
它们各自都有一个系数,最后加起来,一个是P,一个是I,一个是B,加在一起是比例、积分、微分,这是典型的控制理论的描述。
这三项也可以相加起来,也就是说你调控的结果最后既有比例特性,又有积分特性,又有微分特性。
我们假如说用利率来调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我们用的是CPI,如果用累计CPI,比如现在是11月份,我们看的CPI是从1月份到11月份的累计CPI,这个累计就是一个积分效果。
或者像很多杂志上,像《经济学家》上往往用12个月的累计CPI或者累计平均值,最后变成12个月的累计平均值进行调控,实际上就是用物价的积分特性来调节。
但是大家也知道,既然是累计速度就比较慢,如果我们特别强调对当月的环比CPI进行调控的话,实际上当月的环比是微分概念。
也就是说这一个月物价变了多少,是不是调控工具就要进行调控了?
这表现出微分效果。
这三者之间也可以是混合的,我们说累计效果比较慢,但是系统调节比较有把握,同时系统稳定性好。
快速调节、微分性的调节反应很快,但是不是太稳定,有的时候弄不好还会添乱,但是起效比较快,系统状态能够比较早的恢复到正常。
下面一张图我们讲一下这次应对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的简要数据。
对于中国来讲,这个危机是从外面输入进来的,但是对于美国来讲是内生的,就是自己产生的。
对于中国来讲,就是忽然2008年9月下旬一个台阶就下来了。
我们马上采取的措施是10月份研究,11月上旬正式向全世界宣布采取了一揽子刺激计划,包括把财政政策改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利率、准备金率、财政赤字安排、花销安排整个都跟上了,就反映了一个具有微分特性的迅速调节,就是左边中间这个图(PPT),微分响应这个程度比较大一点。
我们说微分响应的这种控制具体描述来讲叫出手要快,出拳要弱。
但是微分反应也有问题,这个调节会产生过冲,就是刚才说的overshooting,就是系统调节完了以后会有副作用,这个响应出来之后,在另外一个方向过一段时间会反映出来。
所以也强调这种微分性的调节也要及时的加以退出。
所以这个问题在国际上来讲,实际上在2008年12月就开始讨论,在什么状况下应该及时考虑退出的问题。
右边这三个图(PPT)就反映了,假如我们不依靠微分式调节,而更多的采用积分调节的因素的话。
也就是说,要等到问题累计,而且信号非常清楚的时候再逐步开始调控的话,这也是一个策略。
这种策略会是比较稳当,但是话说回来,就是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就是状态变量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时间会花得比较长,有点像右下角这个图,会花很长时间慢慢去趋近这个状态。
上面说的是单变量的反馈调节,但是实际上我们有很多问题都是多变量的。
在面临多面临的情况下,比如说中国的货币政策,我们典型的说法,观察的系统状态变量既有经济增长率,又有通货膨胀率,又有就业,还有国际收支平衡。
我们使用的工具也不是一个,有利率、市场准备金率、央票、回购等这些工具。
在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这个市场就会变得复杂,计算也可能变得复杂。
但是人们所做的努力还是尽量把这种复杂的系统尽量简化,这样的话使得沟通比较容易,另外操作也比较简单。
同时,还有一个指标就是如何检查货币政策的调控是否有效,还有一个评价的函数。
这种货币政策工具箱的变化导致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大家都知道,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现在提出了一些新的变量和工具,例如流动性覆盖率、杠杆率等等内容。
而这些内容中国也是率先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试行,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就确定了使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2011年人民银行也向所有金融界各大银行类的给出了宏观审慎框架的一个初步的计算公式。
这个计算公式在自变量方面包括了若干的状态变量和变化的数据,比如说国民经济增长多少,你自己贷款增长多少,自己的资本充实率现在是多少,现在的流动性指标怎么样。
有了这些指标,就可以通过反馈的形式计算出一些指标性、调控性的目标。
比如说可以算出你今年自己的资本状况怎么样,实际上也就可以大体上算出资产方的盈利大概有多大。
与此同时,这是一个两层的调控,假如说你做的状况又偏离了这种反馈调节状态的话,央行还可以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来给予一种激励机制,希望你能够达到那个调控的状态。
所以应该说,从这个角度解释,宏观审慎调节框架是在过去原有的反馈调节系统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新的观察变量和调控工具,使得它中间同时也是工程化的,也是定量的,有方向的,也有时间特性的,用这种办法来实现经过金融危机以后改进的货币政策调控。
因此我们说,经济的描述和工程的描述之间的沟通,有时候要反复沟通几次,最后实现具体的可操作,然后再去检查操作的结果,这应该说是我们人民银行要做的事。
我想每个机构在自己内部控制的时候可能都有要求,在不同的层次上都有调控的。
我在这里也介绍一下这个调控中间的一些细节是如何产生和应用的。
应该说全球来看,对于中国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当中采取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的调节,可以来讲实现率先复苏,而这个复苏在全球来讲也是很受鼓舞的,也是提振了信心,在全球得到了很明显的赞誉,我觉得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做得还是很突出的。
但是同时我们也确实自己也要认识到,任何一种调控都不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也要服从于系统特性的描述,也可能有过冲,有超调,也会有振荡。
如果振荡我们希望它是一个衰减的振荡,这样的话,这个系统能够比较快的实现稳定。
下面我想说一个问题,就是所谓货币政策的前瞻性。
既然国家总的口号提出货币政策是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我们先说一下前瞻性,可以有两重含义:
一重含义就是说你测不到,举一个工程的例子,做一个热核巨变反映,你不能在中间去测那个温度,所以一定要采取一些间接的办法,最后你得出一个对于它的观察。
那么这个观察有可能时间是滞后的,并不见得能够及时反应。
你把滞后的一组观察变成一个你对于系统状态变量的估计,就是实时的估计,这个事应该说是一种前瞻性的一部分工作。
也就是说,把一些有时间滞后的测度最后转化为把这个时间滞后取消掉,然后观察到系统当前的实际状态,这是一种前瞻性。
我们的很多统计数据都在自觉的使用这种东西,但是我也必须点出来,实际上社会上,以及各种不同的部委和调节机构也经常不自觉的使用非常滞后的观察变量。
这种系统状态的观察变量如果滞后了的话,你就不可避免的导致调控滞后。
另一重含义就是要求我们对系统特性有非常清楚的了解,也就是说,这个经济系统数学模型你非常清楚,不管是金融危机也好,飓风也好,只要外部一变化,这个系统都会变,清清楚楚都能够大致上算出来。
这样的话,我不是根据系统变量已经产生的变化,也就是说物价已经变了,增长率已经下跌了,失业率已经大幅度下跌了,然后我再进行调控。
而是说当出现变化,我就要计算出来可能的经济系统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这个计算的结果还没有检测到,但是我根据这个计算的结果就进行调控。
我认为调控的效果也有滞后性,假如说有些工具调控的效果要滞后两个月,我提前两个月就要开始动作了。
所以这两个数学模型如果都清楚的话,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前馈性调节,这是对调控的数学性模型。
到了经济系统来说,由于验证上非常困难,所以绝大多数都很难绝对科学化进行验证,而只是说根据历史的经验,我们尽可能的把握住调控的数学模型和对象的数学模型。
这两者都是属于前瞻性。
具体的结果有效性怎么来衡量?
我觉得有两个指标。
第一个就是稳定性,比如说你要衡量本世纪以来最近10年怎么样,你要看最终的变量稳定性怎么样。
这个稳定定性也是相互比较的,全球来看,谁稳定性好一点,谁稳定性差一点。
中国希望GDP稳定在8%高一点,这是一种衡量。
这个衡量比较简单,但是也不全面,不太适应外部变量很大的环境,因为外部要不稳定了,你想稳定也稳定不下来。
别的指标的有效性,往往你需要设计一下你的目标,就是你的调控有什么目标,这种目标往往隐含着一种优化的函数。
比如说本次金融危机产生以后,目标是希望以最短的时间实现经济恢复到原有的描述,就是说时间最小化,就是尽可能从2008年9月开始,用半年或者一年使得经济恢复到平稳增长的状况,所以希望时间最小化。
既然希望时间最小化,就要有多分的因素。
我们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最大的差距就是有的国家是使用反应很快的办法,但是另外一些国家有一些是使用非常缓慢的办法,你不要着急,这两个办法相互之间,反应快的说你看你的动作这么慢,没解决问题。
动作快的人说,你那个看着非出副作用不可。
你那么快的话,也没有看准,实际上就是刚才所说的系统特性当中必然有优点也有缺点,相互之间可能也有批评。
还有就是资源最节省的调控方式,我希望是能量最节省的办法,我也希望调控,什么时候达到目标我不管,但是我希望在解决这个过程当中我没有什么浪费。
我浪费最小、成本最低,我看实际上本次金融危机,就是有些国家的调控策略可能存在这种考虑,也包括财政成本的问题,因为有些国家财政状态不好,他也不可能有能力,所以他追求政府使用比较小的力气或者最小的成本来实现经济的复苏。
设定了不同的目标函数以后,就会有不同的调节的宏观调控的策略。
你既然设置了不同的目标的话,你就要用你的目标来衡量你的工作是否有效。
你也不能站在这山还望着那山高,实际上要在调控之前或者调控的过程当中需要描述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东西。
因此我们说,大体上这些沟通在这些年得到了发展,所以也使得宏观调控有了更深化的认识,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做好,还需要做大量的艰苦努力。
我们大致描述了前瞻性问题、有效性问题、超调问题、刺激政策退出问题,以及在具体操作上单变量怎么操作,多变量怎么操作,状态如何识别和如何更好的体现前瞻性的问题。
我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这个题目,希望大家能够进行批评指正,对于我们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够有进一步的帮助和改进。
与此同时,我认为每个单位,不管你站在哪个层次上,都有一个调控的问题,从调控上来讲,不仅在概念描述上要清楚,同时还要变为更好的可操作性。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者:
《财经》综合报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周小川 宏观调控 经济 描述 工程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