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031565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0.42KB
植物生物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植物生物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物学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上表皮b、下表皮c、上表皮和下表皮
3.双子叶植物茎中的维管形成层来源于()。
a、束内b、束间c、束内和束间
4.在茎的次生结构中靠()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a、气孔b、皮孔c、细胞间隙
5.裸子植物种子的胚乳是()。
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
五、填图(0.5*10=5分)
六、简答题(4*5=20分)
1.植物根是如何进行次生生长的(增粗)(4分)
2.什么是物种?
(3分)
3.为什么说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
(4分)
4.为什么要学习植物生物学?
5.试述用大蒜根尖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操作过程,指出关键环节。
(6分)
七、问答题(20分)
1.写出30种自己熟悉的经济植物,指出它所属的门、纲或科。
(其中:
孢子植物5种,每门1种;
裸子植物5种,每纲1种;
双子叶植物15,每个科2种;
单子叶植物5种,每科1种
2.什么是双受精,试述的双受精过程及结果。
(10分)
八、列表比较比下列各题(20分)
1.比较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生活史的异同点(9分)
2.比较次生射线(维管射线)与髓射线(初生射线)的区别(7分)
3.比较c3植物与c4植物的区别(4分)
【篇二:
植物生物学试题库答案】
t>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和细胞学说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单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
细胞学说是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en,m.j.和动物学家schwann,t.二人于1938~1939年间提出的。
细胞学说认为,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所有的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
卵和精子都是细胞;
一个细胞可分裂而形成组织。
细胞学说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了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单位的思想,从理论上确立了细胞在整个生物界的地位,把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有机体统一了起来。
2.原生质和原生质体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
原生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原生质体是生活细胞内全部具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也即原生质体由原生质所构成。
原生质体一般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原生质体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
原生质体一词有时指去了壁的植物细胞。
3.细胞器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称为细胞器。
如各种质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微管等。
4.组织:
在个体发育上,具有相同来源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叫组织。
5.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
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
6.细胞分化多细胞有机体内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称为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表现在内部生理变化和形态外貌变化两个方面。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植物中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和效率。
因此,分化是进化的表现。
7.染色质和染色体当细胞固定染色后,核质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部分,称为染色质。
染色质是细胞中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在电子显微镜下染色质显出一些交织成网状的细丝。
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而变粗变短,成为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粗线状或棒状体,此即染色体。
8.纹孔在细胞壁的形成过程中,局部不进行次生增厚,从而形成薄壁的凹陷区域,此区域称为纹孔。
9.传递细胞传递细胞是一些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胞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
10.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从一次分裂结束到另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叫做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11.穿孔指细胞壁局部溶解消失而形成的直正相通的孔洞。
二、判断与改错
判断:
1.-2.+3.+4.+5.+6.+7.-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29.+
改错:
1.将“组织”改为“细胞”;
7.将“蛋白质”改为“水”。
8.将“一切植物”改为“除细菌、真菌和蓝藻以外的一切植物”。
9.本题可改为“植物细胞壁可分成三层:
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但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具次生壁”。
11.本题改为“胞质运动是胞基质在细胞内作有规则的持续的流动,可朝一个方向作循环流动,也可有不同的流动方向”。
13.将“每一纺锤丝都”改为“染色体牵丝”。
15.将“g1”改为“s”。
16.将“核分裂、胞质分裂”改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
或将本题改为“有丝分裂包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步骤”。
17.将“细胞”改为“减数”,同时将“分裂后期”改为“后期Ⅰ”。
19.删去“生活”二字,因所观察的细胞须经固定染色等处理。
20.将“微丝”改为“微管”。
21.将“表皮”改为“周皮”。
22.将“水生植物”改为“旱生的肉质植物”。
23.将“筛管分子”改为“管胞”或“石细胞”等。
28.将“均由?
?
”改为“或因部分细胞解体后而形成,或因细胞中层溶解,细胞相互分开而形成,或这二种方式相结合而形成”。
1.选择、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2.细胞壁、原生质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3.细胞壁、质体、液泡4.白色体、有色体、叶绿体5.蛋白质合成6.造油体,造粉体7.初生壁、胞间层8.具中央大液泡9.纺锤丝10.前期Ⅰ的偶线、粗线11.导管、穿、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孔纹12.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13.形成层、木栓形成层14.表皮、周皮15.简单、复合16.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或基本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17.次、侧生(或次生)、木栓、木栓形成层、栓内层18.运输水分、支持19.薄壁(或基本、或贮藏)、机械(或厚壁)20.保护、分生、薄壁、分泌、输导、同化或薄壁机械,机械21.1665,虎克22.旋转、回旋23.同化薄壁组织、贮藏薄壁组织、贮水薄壁组织、吸收薄壁组织、通气薄壁组织24.蛋白质、核酸25.木化、栓化、角化、矿化26.石细胞团27.肾形、哑铃形28.单纹孔,具缘纹孔,半具缘纹孔
四、选择填空
1.c2.a3.c、e、f、i、j,a、b、k,d、g、h、l4.a5.b6.c7.a8.b9.c10.a
11.d12.b13.b14.a15.a16.c17.c18.b19.d20.d21.b22.b23.b24.d
25.a26.a27.a28.d29.a30.b31.b32.a33.b34.c35.b36.a37.a
五、问答题
1.答:
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出的细胞结构称为超微结构。
用电镜观察,可看到叶绿体的外表有双层膜包被,内部有由单层膜围成的圆盘状的类囊体,类囊体平行地相叠,形成一个个柱状体单位,称为基粒。
在基粒之间,有基粒间膜(基质片层)相联系。
除了这些以外的其余部分是没有一定结构的基质。
2.答:
组成分生组织的细胞,除有持续分裂能力为其主要特点外,
一般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相对较大,细胞质浓厚。
通常缺少后含物,一般没有液泡和质体的分化,或只有极小的前液泡和前质体存在。
分生组织的上述细胞学特征也会出现一些变化,如形成层细胞原生质体高度液泡化;
木栓形成层细胞中可以出现少量叶绿体;
某些裸子植物中,其顶端分生组织的局部细胞可能出现厚壁特征。
3.答:
有丝分裂是一种最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导致植物的生长,而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核分裂一次,每一子细胞有着和母细胞同样的遗传性。
因此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保证了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潜能,保持了细胞遗传的稳定性。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二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的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在以后发生有性生殖时,二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的染色体重新恢复到亲本的数目。
这样周而复始,使每一物种的遗传性具相对的稳定性。
此为减数分裂具有的重要生物学意义的第一个方面。
其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产生了遗传物质的重组,丰富了植物遗传的变异性。
4.答:
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二类。
裸子植物木质部一般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担负了输导与支持双重功能。
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专营输导功能,木纤维专营支持功能,所以被子植物木质部分化程度更高。
而且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粗大,因此输水效率更高,被子植物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被子植物韧皮部含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分子连接成纵行的长管,适于长、短距离运输有机养分,筛管的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密切相关。
裸子植物的韧皮部无筛管、伴胞,而具筛胞,筛胞与筛管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筛胞细的胞壁上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也无p—蛋白体,而且不象筛管那样由许多筛管分子连成纵行的长管,而是由筛胞聚集成群。
显然,筛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类型。
所以裸子植物的输导组织比被子植物的简单、原始,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第三章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
第一节根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
一、名词解释
1.定根和不定根凡有一定生长部位的根,称为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种。
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因其着生位置不固定,故称不定根。
2.直根系和须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直根系,如松、棉、油菜等植物的根系。
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分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的根系,称须根系,如禾本科植物稻、麦的根系。
3.木质部脊在根的横切面上,初生木质部整个轮廓呈辐射状,原生木质部构成辐射状的棱角,即木质部脊。
每种植物的根中,木质部脊是相对稳定的。
植物解剖学上依根内木质部脊数的不同,把根分别划为二原型,三原型等。
4.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平周分裂即切向分裂,是细胞分裂产生的新壁与器官表面最近处切线相平行,子细胞的新壁为切向壁。
平周分裂使器官加厚。
垂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壁垂直于器官的表面。
狭义的垂周分裂一般指径向分裂,新壁为径向壁。
分裂的结果使器官增粗。
广义的垂周分裂还包括横向分裂。
横向分裂产生的新壁为横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伸长。
5.初生生长、初生组织和初生结构项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三个阶段产生各种成熟组织。
这整个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
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处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由初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即初生结构,如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
6.凯氏带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凯氏带。
凯氏带在根内是一个对水分和溶质运输有着重要作用的结构。
凯氏带是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的。
7.通道细胞单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大多五面增厚,只有少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具凯氏带,但壁不增厚,这些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通道细胞起着皮层与维管柱间物质交流的作用。
8.内起源发生于器官内部组织的方式称为内起源或内生源。
如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
9.根瘤与菌根根瘤和菌根是种子植物与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现象。
根瘤是豆科(或豆目)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植物(如桤木属、木麻黄属等)根部的瘤状突起。
它是由于土壤中根瘤细菌侵入根的皮层中,引起细胞分裂和生长而形成的。
根瘤细菌具有固氮作用,与具根瘤植物有着共生关系。
菌根是某些土壤中的真菌与种子植物根形成的共生结合体。
由于菌丝侵入的情况不同分为外生菌根(菌丝分布于根细胞的间隙,并在根表面形成套状结构)和内生菌根(菌丝侵入根细胞内)。
菌根和种子植物的共生关系是:
真菌将所吸收的水分、无机盐类和转化的有机物质,供给种子植物,而种子植物把它所制造和储藏的有机养料供给真菌。
10.不活动中心根的顶端分生组织的最前端的一细胞分裂活动较弱的区域,称不活动中心。
不活动中心的细胞中,合成核酸、蛋白质的速率很低,细胞核、核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较小,线粒体也少。
11.共质体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将原生质连接成的整体。
1.+2.+3.-4.-5.+6.-7.-8.-.-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
3.次生结构中无皮层存在。
4.本句改为:
“不定根是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
不定根的起源可以是外生源,也可以是内生源。
”7.本句可改为:
“植物学上又把主根叫初生根,主根上生出的侧根叫次生根”。
8.删去“伸长区和”8.本句可改为:
“成熟区具根毛部分吸收力很强,失去根毛的成熟区部分主要是进行输导和支持的功能”。
9.可将“逐渐长长”改为“保持一定长度”。
10.将“故为‘六原型’”改为“有三个木质部脊,故为三原型”。
11.将“中柱鞘”改为“内皮层”。
12.本句改为:
“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发育成熟的方式均为外始式”。
13.本句可改为:
“根毛是根表皮细胞向外的突起,侧根是中柱鞘细胞分裂产生的”。
14.将“即总是发生于原生木质部与原生韧皮部之间的地方”改为“如在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的根上,侧根发生在对着初生韧皮部或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在三原型的根上,侧根是正对着初生木质部发生的。
”18.本
句可改为“木栓形成层最早产生于中柱鞘部分,以后新木栓形成层逐渐内移,可深达次生韧皮部的外方。
”20.可将“寄生”改为“与植物共生”。
22.本句可改为“根瘤主要见于豆科植物的根上,桤木、杨梅、苏铁、罗汉松等非豆科植物的根上也具有根瘤”。
23.将“细菌”改为“真菌”。
三、填空
1.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
2.胚根、中柱鞘3.吸收作用,固着、输导、合成、储藏、繁殖4.主根、侧根5.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毛区)6.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原形成层,表皮、皮层、维管柱。
7.分生区细胞分裂、伸长区细胞显著地沿根的长轴方向延伸8.成熟区、初生结构、表皮、皮层、维管柱。
9.豆科植物根、根瘤菌10.外皮层11.五、马蹄12.外始、原生韧皮部、后生韧皮部13.轴向、径向14.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15.中柱鞘、内、初生木质部16.维管射线、木射线、韧皮射线、横向运输17.形成层、次生维管组织、木栓形成层、周皮18.根表皮、无下端19.深
1.b2.c3.b4.b5.c6.d7.c8.a9.c10.b11.d12.c13.c14.c15.d
16.d17.a18.d19.a20.c21.a22.d23.a24.a25.d26.a27.a28.c
第二节叶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
参考答案
1.完全叶具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完全叶。
例如月季、豌豆等植物的叶。
2.叶枕植物学上所称的叶枕,一般是指植物叶柄或叶片基部显著突出或较扁的膨大部分,如含羞草复叶的总叶柄、初级羽片,以及小叶基部等的膨大部分。
叶枕是一种能使叶进行运动的结构。
3.复叶每一叶柄上有两个以上的叶片叫做复叶。
复叶的叶柄称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小叶柄。
由于叶片排列方式不同,复叶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三类。
4.单身复叶单身复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复叶。
其复叶中也有一个叶轴,但只有一个叶片,叶轴与小叶之间具有关节。
如柑、橙等植物的叶。
单身复叶可能是三出复叶中的两个侧生小叶退化,仅留一顶生小叶所形成。
5.叶序叶在茎上都有一定规律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叶序基本上有三种类型,即互生、对生和轮生。
6.叶镶嵌叶在茎上的排列,不论是哪种叶序,相邻两节的叶,总是不相重叠而成镶嵌状态,这种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的排列方式而不重叠的现象,称为叶镶嵌。
7.异形叶性同一株植物上的叶,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同一植株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出现不同形状的叶。
这种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状叶的现象,称为异形叶性。
如水毛莨的气生叶扁平广阔;
而沉水叶细裂成丝状。
8.泡状细胞禾本科植物和其它单子叶植物叶的上表皮上具一些特殊的大型含水细胞,有较大的液泡,无叶绿素或有少量的叶绿素,径向细胞壁薄,外壁较厚,称为泡状细胞。
泡状细胞通常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的部位,在叶上排成若干纵行,在横切面上,泡状细胞排成扇形。
9.离层在植物落叶前,叶柄基部或靠近基部的部分,有一个区域内的薄壁组织细胞开始分裂,产生一群小形细胞,以后这群细胞的外层细胞壁胶化,细胞成为游离状态,使叶易从茎上脱落,这个区域称为离层。
10.叶隙:
叶迹从茎的维管柱上分出向外弯曲后,维管柱在叶迹的上方出现一个空隙,并由薄壁组织填充,该区域称为叶隙。
11.“花环”结构:
玉米等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发达,内含多数较大叶绿体,外侧紧密毗连着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
2.本句应改为:
“等面叶是指叶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或叶上下面都同样地具有栅栏组织。
”4.本句应改为:
“单叶的叶柄基部有腋芽,而复叶小叶柄基部则无腋芽”。
5.“水生植物”改为“旱生植物”。
6.本句应改为:
“落叶树是指寒冷或干旱
季节到来时,叶同时枯死脱落的树种;
常绿树是指春、夏季时,新叶发生后老叶才逐渐脱落,终年常绿的树种。
”8.“叶迹”改为“叶痕”。
9.本句改为:
“叶一般正面颜色深,是因为这类叶为异面叶,近上表皮为栅栏组织,近下表皮为海绵组织,和海绵组织相比栅栏组织含叶绿体较多,而且排列紧凑”。
14.稗草无叶舌,叶耳15.改为:
c3植物叶的光合效率低,c4植物叶的光合效率高。
1.光合作用、蒸腾作用2.叶片、叶柄、托叶3.形状、叶尖、叶基、叶缘4.叶脉、输导、支持、脉序、平行脉、网状脉、叉状脉5.羽状复叶、掌状复叶、三出复叶6.二7.互生叶序、对生叶序、轮生叶序8.交互9.顶端、边缘、居间10.表皮、叶肉、叶脉11.副卫细胞、无规则型、不等型、平列型、横切型12.气孔、保卫、叶尖、叶缘13.c3,高14.离区、离层、保护层15.阳地、阴地、耐荫
1.c2.b3.c4.b5.d6.c7.c8.a9.c10.c11.b12.a13.d14.e15.a
16.c17.c18.d19.e20.b21.c22.a23.d24.a25.b26.a27.d28.c29.d
叶的形态构造不仅与它的生理机能相适应,而且也与它所处的外界条件(即生态条件)相适应。
(1分)旱生植物的叶片对旱生条件的适应通常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
(1)叶面积缩小,叶片小而厚;
(2)机械组织发达;
(3)栅栏组织多层,分布在叶的两面;
(4)海绵组织和胞间隙不发达;
(5)叶肉细胞壁内褶;
(6)叶脉分布密;
另一种是:
(1)叶片肥厚,有发达的贮水薄壁组织;
(2)细胞液浓度高,保水能力强。
叶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是进行光合作用。
叶的光合作用是在叶表皮以下的叶肉细胞内进行。
光合作用需要光能。
叶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利于日光透过。
日光为叶肉细胞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气孔与叶的功能密切相关。
气孔既是叶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又是水分蒸腾的通道。
叶下表面避开日光直射,温度较上表面为低,因而气孔多位于下表皮,以利于减少水分的蒸腾。
其次当光线很强时,叶上表面气孔关闭,叶下表面气孔仍开张,以进行气体交换,促进光合作用,使植物能更充分利用光能。
所以气孔多分布于叶下表皮上。
由于气孔的功能是控制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
沉水植物叶在水中无法进行蒸腾作用,溶于水中的气体也不适应于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若沉水叶具有气孔,叶中通气组织内的气体还可能通过气孔而散失,所以一般来说气孔对于沉水植物的叶无生物学意义。
松针叶小,表皮壁厚,气孔内陷,叶肉细胞壁向内褶叠,具树脂道,内皮层显著,维管束排列于叶的中心部分等,都是松属针叶的特点,也表明了它是具有能适应低温和干旱的形态结构。
5.被子植物叶较大,因而具有较大的受光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同时也使蒸腾作用加强。
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由根部吸收,并通过根、茎木质部运输至叶。
叶片具很强的蒸腾作用,木质部的运输能力也相应很强,因为被子植物木质部中运输水分的结构主要是导管。
导管由导管分子组成。
管胞是大多数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输水分子,管胞之间通过纹孔传递水分,且管径较小,输水效率较低。
而导管分子之间靠穿孔直接沟通,管径一般较管胞粗大,所以具较高的输水效率。
导管高效率的输导能力与叶片很强的蒸腾作用相适应,所以被子植物茎内有导管与其具较大的叶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第三节茎
1.芽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即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
芽有各种类型。
如按其着生位置分为定芽(包括顶芽和腋芽)和不定芽;
按芽鳞的有无分为鳞芽和裸芽;
按其性质分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
按其生理状态分为活动芽与休眠芽。
2.芽鳞痕鳞芽开展时,外围的芽鳞片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称为芽鳞痕。
芽鳞痕的形状和数目因植物而异,是识别植物和进行植物分类的依据之一。
3.藤本植物有缠绕茎和攀援茎的植物统称藤本植物。
依茎的性状,藤本植物分为木质藤本(如葡萄、忍冬)和草质藤本(如菜豆、旱金莲)。
【篇三:
植物生物学试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生物学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