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教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025829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33.86KB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教案Word格式.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教案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群落:
同一时间、区域、各种生物、集合
3.个体、种群、物种的关系:
(图)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种群A
物
种群B
出生率>死亡率
♀>♂
个体
种
①出生率≈死亡率
②♀≈♂
出生率<死亡率
♀<♂
板
五、种群特征间的关系:
书
年龄组成
设
一、种群密度
+
预测
计
1.概念
出生率
种群数量
-死亡率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迁入率
种群密度
-迁出率
(1)样方法:
影响
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等距取样
性别比例
(2)标志重捕法
六、种群的空间特征:
计算公式: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首先回顾以前生物课上学习的内容。
必修
1
和必修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了生物(分子水平和
细胞水平),必修3的前三章学习了生物个体对生
命活动的调节。
让学生思考:
①决定和体现生命现象主要是哪两种化合
学生思考讨论:
物?
①核酸和蛋白质。
②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又有哪些?
②人体内环境、神经调节、体液调
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包括人都能够通过自
节、植物激素的调节等。
身生命活动的调节来维持稳态,
完成生长、发育、
繁殖等生命活动。
但是,在自然界中,生物不是
单个存在的。
请学生思考:
③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或其它行为和其
③有关系。
举例:
各种生物集体生
它生物个体之间有没有关系?
请学生举一些例子
活或者相互影响的例子均可。
来说明。
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生物的生存会受
到生活在一起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的影响。
所以,
在研究各种生命现象时,有必要把生活在一起的
各种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推进新课
从第4章开始,我们从各种生物的整体水平
上对生命现象进行学习。
第
4章标题为“种群和
群落”,首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概念。
(板书)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
种群。
(强调种群的几个要素)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
的集合叫生物群落。
思考:
学生讨论思考:
①请学生根据种群的概念举例。
(通过学生回
①举例。
答的正误,再次强调“种群”概念的几个要点)
②不是。
一个池塘中的鱼还分很多
②学生思考:
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是不是一
种,鲤鱼、草鱼、罗非鱼等等。
并
个种群?
为什么?
解释种群的概念。
③在必修2中,学习过“物种”的概念,请
③物种: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
学生回顾。
请学生联系所学内容思考,个体、种
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群、物种的相互关系。
成为一个物种。
思考并讨论。
结合学生对问题3
的回答,与学生一起总结
出三者关系:
备注
将学生从分子和细胞水平、生物个体水平引入种群水平,让学生从已学习的知识点回顾中引起新内容的思考。
加强学生对“种群”概念的理解。
④对于生物个体来说,生命是有限的,但是
④不会。
虽然有个体的死亡,但是
对于一个种群来说,一般会不会因为个体的死亡
还有它的后代在继续延续。
而消失呢?
使学生通过对
⑤在同一个生活区域,是不是只有一个种
⑤不是。
举例。
群?
问题的思考,自然
地过渡到新课程的
结合学生回答,推进本节主要内容。
同一区
学习。
域中往往生活着许多个生物种群,种群内个体之
间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从
而表现出一定的特征。
下面就开始讲解本节主要
内容“种群的特征”。
(板书)
新课详解
种群的第一个特征——种群密度。
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数量上的变化,认识
和把握种群的数量特征很重要。
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掌握种群
1、种群密度的概念(板书、课本)
密度的定义;
体会种群密度的生物
学意义。
我们平时经常听说够某种珍稀动物在全球有
多少只、某种作物的产量是否提高⋯⋯要分析这
些数量上的变化,先要调查种群的数量。
对于一
些珍稀动物,因为数量很少,就很容易通过逐个
计数得到其总体数量。
但是对于数量很大的种群,
引导学生思考
逐个计数就会非常困难,比如要估算一片稻田的
联系课本知识和生
水稻有几株。
活经验,提出各自
请学生思考,可以有什么方法能够估计这样
学生结合预习和日常生活经
认为适合的方法。
的种群数量。
验提出各自的方案。
教师再根据学生的
回答引出系统和正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确方法。
结合学生回答的与样方法相类似的方法讲
解。
·
方法一:
样方法。
(1)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样方法的概念及
学生阅读课本文字材料,了解
步骤。
样方法的概念和步骤。
小组讨论探
(2)学生阅读“探究”部分的资料,小组讨论如
学生要学会小
何进行实际操作。
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对样方法
究样方法的实际操作。
通过教师的
组合作讨论,并且
进行总结。
样方法中提到的“样方”也叫样本,
引导,积极探寻最有效的方法。
能够充分发挥积极
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
性,对样方法的操
集合。
作进行讨论和学
(3)请学生思考,在选择样方的时候,它的位置
习。
应该确定在哪里?
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答样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确定洋房的一个原
确定在哪里都可以。
则:
随机取样。
因为要调查的种群在调查区域内
的分布是随机散布的。
所以取样的关键就是要进行随机取样,能够保证中群众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是一样的。
(4)取样的方法:
取样的方法关系到用调查数据估计的种群密度是否接近真实值,所以取样的方法非常重要。
以下介绍两种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板书绘图)。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判断两种方法适用于怎样布局的
调查对象。
方法二:
标志重捕法。
(1)请学生思考:
如果要估计某一区域中的老鼠数量,能否用样方法?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
密度调查,样方法就不再使用。
就用另一种方法估计——标志重捕法。
(2)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标志重捕法的概念和步骤。
要求学生根据文字材料总结出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
(第一次捕获的个体进行标记后记数为a,重捕个体数为y,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为b,种群个体总数为x)
(3)根据总结的公式,要求学生思考课本中“学科交叉”部分中的材料,运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注意:
计算个体只能取整数)
学习了种群密度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后,进一步学习种群的其他特征,这些特征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影着种群密度。
根据课本东北虎、大熊猫田鼠、蝗虫的材料,让学生通过看课本自学“出生率”和“死亡率”
概念。
①不同的种群其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否相同?
②生物的出生率是有什么决定的?
③前面说过个体与种群的关系,个体的死亡不会引起种群的消失,因为个体在不断地繁殖后代,新个体的出生和个体的死亡对种群的密度有直接的影响。
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五点取样:
调查总体非长条形。
等距取样:
调查总体为长条形。
不能。
老鼠会活动,不像植物一样保持在一个地方。
a/x=b/y
x=ay/b
39/x=15/34
x=88.4
即x≈88(只)
①不同。
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和蚊子、苍蝇等昆虫。
②结合课本:
生物的繁殖能力。
③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得出:
a.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
b.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
c.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少
通过对试验方法的探究,使学生真正掌握样方法的步骤和取样规则。
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并结合学科交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思考总结规律,教师的作用只是做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联系社会:
根据我国人口现状,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通过
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人口密度的影响。
同时,让学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思考思考和讨论,以达
生就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提出自己的见解。
积极发言。
到情感态度目标。
对于许多种群来说,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决
定种群数量以外,迁入率和迁出率叶是决定种群
密度的重要因素。
让学生看课本,了解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概念。
学生根据生活
根据生活常识,举例那些生物中有迁入和迁
候鸟的迁徙、我国很多人从一
常识和一些对我国
出的行为。
个城市向另一个城市迁移。
社会背景的了解,
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内陆边疆地区人
对该部分内容掌握
口密度小,除了历史、经济等因素影响,还有一
比较容易。
个因素就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除了以上的特征,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种
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1、年龄组成
A:
增长型。
幼年个体多,老年个
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年龄组成的概念。
看
体少,种群密度会不断增长。
图4-3,根据三种年龄组成结构预测种群数量的
B:
稳定型。
各个年龄段的个体数
发展趋势,并说出其原因。
目比例适中,种群密度变化不大。
C:
衰退型。
幼年个体少,老年个
体多,种群密度会减小。
2、性别比例
相对简单的
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性别比例的概念,并
知识点,鼓励学生
熟悉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影响作用的实际生活应
自己思考并通过小
用。
组讨论得出结论,
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
(让学生
既激发学生的兴
将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结合起来思考。
)
趣,也培养了学生
①♀>♂
①♀>♂,种群密度增长快
积极思考和小组合
②♀≈♂,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作的学习习惯。
③♀<♂
③♀<♂,种群密度增长慢
补充蜜蜂、蚂蚁等不符合一般性别比例的特
例。
五、种群各种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的各个特征时间相互联系。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作用是怎
学生跟着教师的带领,主动思
样的?
考讨论,同教师一起总结对本节内
根据学生的回答,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
容进行一个总结。
通过学习,请学生举一些常见的与种群密度学生按照生活常识和经验作
相关的实际例子,加深对本节重点内容的掌握。
答。
六、种群的空间特征
种群除了以上研究的几个重要特征,还有其
它一些特征,比如种群分布的空间特征。
(概念)。
请学生看课本中的图,分析水稻、杂草、瓢水稻的分布有一定规律,比较
虫的空间特征有什么区别。
均匀;
杂草是散布的,没有什么规
律;
瓢虫都集中在一起。
根据学生的回答,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即
种群的空间分布有三种类型:
均匀分布、随机分
布、集群分布(板书绘图)。
课
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知识
目标
目能力
标目标
情感
教学媒体
教学内容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3.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个人札记
〖引入〗在第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大家看“问题探讨”,思考讨论准备回答。
〖提示〗1.Nn=2n,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代”。
2.N=2216。
3.细菌数量不会永远按这个公式增长。
可以用实验计数法来验证。
〖问题〗再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力。
〖板书〗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并完成P66图4-4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
〖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不够精确。
〖问题〗在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呢?
〖答并板书〗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学生活动〗阅读P66第三段到第五段。
〖板书〗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
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
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t
Nt=N0λ
〖问题〗“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
〖板书〗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学生活动〗阅读P67并完成“思考与讨论”。
〖提示〗1.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采取
器械捕杀、药物捕杀等措施。
2.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①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
②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
挖造巢穴的场所;
③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旁栏思考题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问题〗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吗?
〖板书〗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学生活动〗阅读P67~P69并完成“探究”。
〖小结〗略。
〖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一、基础题
1.
(1)在食物充足、空间广阔、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等优越条件下,种群可能会呈“J型”增长。
例如,澳大利亚昆
虫学家曾对果园中蓟马种群进行过长达14年的研究,发现
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年份,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表现出季节性
的“J型”增长。
(2)在有限的环境中,如果种群的初始密度
很低,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迅速增长。
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
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因此,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停
止增长,这就是“S型”增长。
例如,栅列藻、小球藻等低等
植物的种群增长,常常具有“S型”增长的特点。
2.
(1)以年份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根据表
中数字画曲线。
(2)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
(3)作为食物的植物被大量吃掉,导致食物匮乏;
自然灾害等。
典型例题
例1(2000年广东卷)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
中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解析种群是指一定时间、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不同的生物不属于同一个种群;
同一时间、空间内的同种个体是一个种群,这些个体不仅包括所有成熟个体,也包括所有幼年、青年、老年等所有个体。
但种群不是同种生物简单的相加,而是具有一系列一个个体所不具备的种群特征。
即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才能成为真正的种群。
本题正确答案是C。
例2(2004年吉林、浙江卷)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判断正确
的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
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
弱
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解析根据题意,种群a随着时间的延续,种群数量
在不断增加,达到K值时趋于平衡,呈现出“S”型
增长曲线。
之所以不能无限增长,主要是种群数量的
不断增加,种内斗争加剧而致。
种群b在前期不断增
长,尚未达到K值就锐减,既不是“S”型、也不是
“J”型增长曲线。
从曲线图分析推出二者不是竞争
关系,因为开始时二者的数量同步增长了时间,排除
竞争可能性;
也不是捕食关系,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
间呈波动的关系,且不同步,相差一个时间段。
从图
中看不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K
a
b
O时间
第3节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5、通过比较种群和群落在不同水平上的研究问题,掌握类比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3、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4、通过学习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等有关内容,学会观察事物,把握评价事物的尺度
(三)情感目标:
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种间关系。
(二)教学难点:
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领会和把握群落的概念,我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说明一个
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
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为进一步说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一些问题,可以
通过剖析池塘生物群落,引出群落结构的话题。
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联系
具体的事例,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和总结,避免直接“下定义,举例
子”的教学方法。
关于“群落的物种组成”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认识到: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
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
认识一个
群落的物种组成,要调查该群落分别有多少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列出它们的名录。
还要进一步搞清群落中各种群的相对数量和比例。
在生态学上,描述一个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是用丰富度来表示。
关于“种间关系”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资料,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对教学目标、情境、资料等环节的精心设
计,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体现
其主体地位,并使学生在有效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科学
素质。
四、课前准备
1、教师:
上网查找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的相关图片和物种资料;
制作课件。
2、学生:
预习课本P75探究活动内容,小组按要求完成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制作取样器、讨论选择采集地点和取样,并在课外完成这一活动;
把取样的结果带回课堂,为课堂上进行物种丰富度的统计做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结合“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
教师:
引导学生讨论:
1.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
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学生:
看图,完成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必修 第四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