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发病率十年增两倍参考模板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018965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13KB
甲状腺癌发病率十年增两倍参考模板Word格式.docx
《甲状腺癌发病率十年增两倍参考模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状腺癌发病率十年增两倍参考模板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雷海潮表示,甲状腺癌的发病与射线辐射有关。
诸如放射治疗用的放射线、自然界天然的放射源、高压电线的辐射线等是目前甲状腺癌仅有已明确的致病因素。
有研究显示,甲状腺癌的发生还与接触辐射时的年龄有关,儿童期电离辐射接触史是发生甲状腺癌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另外,激素水平及饮食中碘、维生素C、E的摄入量等都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市卫生局称,目前以超声为代表的影像技术,极大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很多患者是在体检中运用甲状腺超声检出的。
目前,90%左右的甲状腺癌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干净的患者无需再进行化疗和放疗,但仍需进行内分泌治疗。
45岁以下非晚期甲状腺癌患者,20年生存率可达到85%-90%。
发病机制
根据目前的研究,某些基因,如trk、met、ret/PTC基因,ras基因,myc基因,TSH受体及gsp基因,RB基因,p53基因,p16基因,nm23基因,Fas/FasL基因,bcl-2基因,血管生成因子,MMPs和FAK,钠/碘同向转运体,Pax8-PPARr1和端粒酶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疾病分类
甲状腺癌一般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低分化型甲状腺癌如髓样癌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还有一些少见的恶性肿瘤,如甲状腺淋巴瘤,甲状腺转移癌及甲状腺鳞癌等。
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比例约为90%,甲状腺滤泡状癌的比例约为5%,甲状腺髓样癌的比例约为4%,其余为甲状腺未分化癌等其他恶性肿瘤。
下面逐一加以介绍。
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表现
1、疾病症状:
通常分化型甲状腺癌以女性多见,女:
男比例约为3:
1,且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常见年龄30-60岁。
症状:
分化型甲状腺癌发展缓慢,病人可发现颈部有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被自己或体检无意中发现,或在B超等检查时发现。
在病变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
体检癌肿多质硬,表面或可光滑,边界或可清楚。
如果癌肿局限在甲状腺体内,则可随吞咽上下活动;
若已侵犯气管或邻近组织,则较为固定。
2、并发症:
包括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咳嗽和咳血,全身骨骼疼痛等。
诊断鉴别
1、辅助检查:
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甲状腺功能检查多正常,但如果是由其他疾病如甲亢或桥本氏甲状腺炎转变而来,则有相应的甲状腺功能异常。
B超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非常有帮助。
分化型甲状腺癌在B超中大多数为实质性肿块,但部分也可为以实质成分为主的混合性肿块。
甲状腺乳头状癌在B超中多呈低或极低回声,实质内多出现微小钙化或砂砾样钙化,其后方不伴声影;
肿块的形态可异常呈垂直位或竖立状,肿块周边血供多丰富。
甲状腺滤泡状癌在B超中多为非常均质的高回声肿块,血供丰富。
而肿块的大小,边界是否清楚,形态是否规则、肿块周边是否有声晕并不是判断肿块是否是恶性的重要指标。
目前,比较主张对B超怀疑恶性的肿块在B超定位下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
此方法可进一步明确肿块的性质。
但由于这一检查最好要在B超定位下进行,且对细胞学诊断的医师有较高要求,因此暂时无法在国内普及。
一般分化型甲状腺癌在同位素扫描中多呈冷/结节。
但现在同位素检查对判断甲状腺肿块的性质意义不大。
如果怀疑分化型甲状腺癌有淋巴结转移或已侵犯周围器官和组织,如气管、食管和神经血管等,则最好行增加CT或磁共振检查来了解淋巴结转移的范围和肿块与气管、食管或神经、血管侵犯的程度,以利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判断是否能手术切除。
2、鉴别诊断:
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应该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硬化性甲状腺炎进行鉴别诊断。
疾病治疗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是最为典型的亲淋巴型肿瘤,无论单侧或双侧癌会首先并主要转移至颈部淋巴结。
据文献报道有20%~90%的乳头状(微小)癌病人在诊断的同时即发现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仅在后期才出现远处血行转移。
而甲状腺滤泡状癌则主要通过血行远处转移至肺、骨、脑和肝等器官,但其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与乳头状癌相似。
颈部淋巴结可分为I-VII区。
I区:
包括颏下和下颌下区的淋巴结;
II区:
颈内静脉上组淋巴结;
III区:
颈内静脉中组淋巴结;
IV区:
颈内静脉下组淋巴结;
V区:
含锁骨上淋巴结以及颈后区所包括的淋巴结;
VI区:
包括气管食管沟、气管前和喉前淋巴结;
VII区:
为位于胸骨上切迹下方的上纵隔淋巴结。
一般II-VI区淋巴结和甲状腺癌转移有关。
通常II-V区淋巴结统称为颈侧区淋巴结,VI区淋巴结又称为中央区淋巴结。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一定规律,中央区多为淋巴结转移的第一站。
一般分化型甲状腺癌先转移至同侧的中央区淋巴结,但个别也可转移至对侧的中央区淋巴结;
随后转移至同侧颈侧区淋巴结;
但也有个别癌肿如位于甲状腺上极的肿瘤会出现跳跃式转移,即首先转移至同侧颈侧区的淋巴结。
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位于甲状腺峡部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它会首先转移至双侧的中央区淋巴结。
B超对发现颈部淋巴结是否有转移非常方便也比较敏感。
由于中央区淋巴结多位于甲状腺后方且直径很小,一般颈部B超难于发现;
但如果B超发现中央区有肿大的淋巴结,排除桥本氏甲状腺炎所致外就要考虑转移可能。
而颈侧区淋巴结相对比较表浅,B超检出率较高。
如果B超发现颈部淋巴结淋巴门结构消失,且出现钙化或液化,同时淋巴结血供丰富,就要高度怀疑有转移。
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良好,彻底的手术切除能达到根治的效果。
即使分化型甲状腺癌出现身体其他部位的转移,也可通过甲状腺切除后行碘131治疗达到缓解疾病的效果,因此,手术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最重要的手段。
由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有50%以上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因此,最新一期我国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指南中建议:
不管术前是否发现中央区淋巴结有问题,都建议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行中央区的淋巴结清扫;
同时,由于颈侧区淋巴结的转移率也达30%,因此,指南建议对于术中冰冻发现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可考虑做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且最好能做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对于甲状腺的切除范围,指南对有放射线接触史或身体其他部位有转移或双侧癌或甲状腺癌侵犯至包膜外或肿瘤直径大于4cm或乳头状癌中的高细胞型、柱状细胞性、弥漫硬化型、岛状细胞性等不良病理亚型或双侧颈部淋巴结有转移者建议施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对于没有放射线接触史或没有身体其他部位转移或没有侵犯甲状腺包膜或肿瘤直径小于1cm或没有不良病理亚型者可以施行患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峡部切除。
对于甲状腺滤泡状癌,指南建议如果术后证实是广泛侵润型伴全身转移的,施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
对于微小侵润型的,建议施行患癌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
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都比较倾向于做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
这一术式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术后残留甲状腺复发而施行第二次手术,避免了施行第二次手术的风险;
而且,术后可以进一步进行碘131治疗,有利于彻底治疗。
同时,甲状腺全切除后,可以通过测定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的水平而及早知晓有无复发。
当然,施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会增加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的风险,会给病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专家观点:
为何国内和国外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甲状腺切除范围存在一定分歧,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和国外医疗体制不同。
国外对于甲状腺手术引起的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不认定为医疗事故,而国内则不同。
因此,国外医生可以相对大胆的为病人施行更彻底的手术,使病人获得更长期的生存,而国内医生相对更小心谨慎,不愿冒太大风险。
个人认为,对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如果双侧甲状腺中只有一侧甲状腺有结节者且这个结节手术中证实为乳头状(微小)癌,可以行该侧甲状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如果是双侧甲状腺均出现结节且术中证实一侧甲状腺是乳头状(微小)癌,由于一侧是癌另一侧甲状腺结节有20%~40%的可能会发展成为恶性结节,因此,可以行双侧甲状腺的全切+患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如果双侧甲状腺均出现结节且术中病理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者,可以行双侧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
对于非微小侵润型甲状腺滤泡状癌,可以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患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湖南机关妇科医院
湖南妇幼保健院
这里提一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是指保留颈部重要组织如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副神经的颈淋巴结清扫术。
目前又提倡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这样可保留颈部皮肤的感觉功能,特别对于生活在寒冷地区的病人,可以预防术后冻伤的发生。
由于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多采用颈部“L”形切口,对病人特别是年轻女性的美观影响较大,因此,一些病人对施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有顾虑。
现在,我们和上海肿瘤医院等单位可以施行颈部低领大弧形切口下的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了颈部功能和外观,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符合现代肿瘤治疗理念。
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特别是有淋巴结转移者,建议术后行碘131治疗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但对于甲状腺残留较多者,由于碘131无法直接杀灭转移灶,同时碘治疗过程中要停用甲状腺素制剂,增加了肿瘤复发和去分化的危险。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病人除了碘治疗外,都建议行甲状腺素制剂(目前国内常用优甲乐)行抑制治疗以预防复发。
根据最新的指南,将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分为高危和低位两组。
高危组包括:
1.年龄<
15岁或>
45岁,2.男性,3..结节直径>
4cm,4.甲状腺外侵犯,5.有放射性暴露史,6.有甲状腺癌相关疾病,7.切缘阳性,8.有远处转移,9.颈部淋巴结广泛转移淋巴结包膜侵犯。
低危组包括:
1.15岁<
年龄<
45岁,2.结节直径<
4cm,3.无放射性暴露史,4.无甲状腺癌相关疾病,5.切缘阴性,6.无远处转移,7.无颈部淋巴结转移,8.无其他侵润性变异。
对于高危人群,指南建议服用甲状腺素制剂使TSH<
0.1mU/L;
对于低危组,0.1<
mU/LTSH<
0.5mU/L;
多年低危组,0.3mU/L<
TSH<
2.0mU/L。
由于抑制TSH可对机体造成一定毒性作用,如快速性心率失常(特别在老年人)、骨质脱钙(特别是在绝经后的女性)、以及甲状腺毒症相关表现。
因此,对于每例病人,都需考虑抑制TSH治疗的利弊。
对于TSH长期抑制的病人,需保证每日摄取一定量的钙(1.2mg/d)和维生素D(1.0U/d)。
疾病预后
分化型甲状腺癌总体10年存活率可达85%。
根据前述的高、低危分期,其20年生存率:
低危约为90%,高危约为61%。
即使有身体其他部位的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0年生存率也可达25%~40%。
饮食及注意事项: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应当忌碘饮食,即包括食用无碘盐和忌食海鲜。
此外,甲状腺癌术后的病人应当避免疲劳和重体力工作,可以适当进行中药调理。
疾病预防
幼年时应避免颈部多次的放射线接触;
同时,目前发现碘、特别是高碘饮食和甲状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因此,建议饮食方面碘要适量,既不要缺碘饮食也不要高碘饮食。
也就是,如果平时食用有碘盐,建议适量进食海鲜,但尽量少吃海带、虾皮、紫菜和淡菜等含碘量高的食物。
如果食用无碘盐,要每周进食适量海鲜以补充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甲状腺癌 发病率 十年 两倍 参考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