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危机重重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992789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3.32KB
中国制造危机重重文档格式.docx
《中国制造危机重重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制造危机重重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中国制造业陷入重重危机之中
在改革开放的风云大潮中,中国制造业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以及中国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等有利条件获得了空前发展,帮助中国经济异军突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虽然目前制造业在经济的比重开始下滑,而服务业的比重开始上升,在今年一季度中,服务业对中国GDP的贡献开始超过制造业,但制造业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
然而今天,中国制造业越走越艰难,好像走到了尽头。
1、外资制造加速撤离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制造业优势明显,外资企业加速入华,帮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外资制造业提供了庞大的就业人口,也是中国外汇的主要提供者,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季度中国出口额约14953.9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7511.2亿美元,占了一半还多,然而在华外资制造业却开始撤离了。
1)、外资制造业掀起返乡潮
自从美国提出‘再工业化’的口号后,部分美国公司掀起返乡潮,如苹果公司、通用电器、福特汽车、惠而浦、Caterpillar、NCR等美国企业纷纷表示要将部分制造搬回美国,而其它非美国公司如韩国三星、日本丰田、欧洲空中客车等公司也表示增加在美国的产能。
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迄今为止包括直接投资和转投资的一共约1000亿美元,是大陆的主要投资者之一,这些资金绝大部分都投向了制造行业,目前中国出口额的约20%由台资企业提供(其中富士康一家就占了6%),这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功不可没。
最近以来,台商(绝大部分是投资大陆台商)纷纷返台投资,从去年12月到今年1月中旬返台投资就突破1300亿,一月底达到1680亿,其中62%为制造业,如台湾大众电脑关闭了苏州工业园的工厂(从苏州工业园撤资的台资企业还有20多家),富士康也停止了郑州工厂的扩建,转而在高雄、新北等地投资。
韩国也是中国的主要投资者之一,截止目前,韩国共在大陆投资企业16235家,但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司报告,很大一部分韩国企业都希望撤离中国回韩国投资人,如2012年山东青岛约23家韩国珠宝加工企业返回韩国全北益山工业区,透过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司搬回韩国的企业也达40至50家。
2)部分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
近年来东南亚崛起,各国政府纷纷向制造业招手,使东南亚日益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最大竞争对手,最近两年东南亚各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已经赶上并超过中国,这些投资主要来于日本、台湾、香港和韩国等地的制造企业。
如运动品牌耐克的主要生产基地已经由中国迁往越南,而另一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则已经于2012年关闭中国苏州的最后一家工厂,全部生产已经转移到印尼和缅甸。
2、制造业倒闭、减产连绵不断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中国制造业发达地区出现了一轮又一轮企业倒闭或减产潮,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中小型企业到大型企业,从传统企业到高新技术企业,从民营企业到外资企业,至今未停。
1)、广东
广东中小企业局2008年曾通报有超过一万五千家中小企业倒闭,倒闭潮造成的数百万农民工不得不踏上返乡之路。
2012年1月至2月,制造业之乡东莞工业增加值下降12.5%,外贸进出口几乎原地踏步。
2)浙江
浙江和广东一样,作为中小型制造业的聚集地经历了一波波倒闭减产潮,温州更是其重灾区,据统计温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88家,截止2012年停产140家,产值较往2011年下降的达2276家,下降面达57%。
而后倒闭潮向长三角腹地转移,规模也呈扩大之势。
如2012年上半年浙北地区的高盛科技、宏昌制革和亿达生物倒闭,引起一时振动,这三家企业都是当地的明星级企业,规模不小,高盛科技在湖州有十多家公司,宏昌制革2011年产值达2.6亿,而亿达是平湖市唯一国家农业龙头企业。
3、经营困难,库存和应收账款上升,利润下滑
没有倒闭的公司经营也非常困难,据浙江省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5月,浙江省工业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利润分别下滑23.8%、18.3%和14.3%。
而大陆物流和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3年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分项指标中,制成品库存指数又回到50点以上的历史新高。
2013年4月公布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降2.6%,继续下行创半年新低,显示上游加工业没有利润,库存积压严重。
综上所述,在中国经营制造业变得越来越困难。
三、制造业危机的原因分析
制造业之所以出现目前的危机有多种原因,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至素,简单分析如下:
(一)内部原因
1、成本上升迅速
近几年来企业经营的成本显著上升,让许多制造业企业难以为继,这些成本包括:
1)劳动力成本显著上升
首先表现在工资的快速上升。
根据十二五规划,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成长13%以上,比如深圳2008年特区内的最低工资为1000元,特区外为900元,2012年涨至1500元,2013年涨至1600元。
华尔街日报报道,2010年大陆城市员工的平均年薪为5560美元,比5年前增长77%,而2010年至2012年每年增长超过20%。
根据世界劳工组织的研究也表明,在过去10年中,大陆工资平均上涨12.6%,增速是亚洲国家最快的。
其次,除了工资上涨外,员工福利也在快速上涨,比如‘五险一金’、体检费、各种津贴和补助也随之上升。
2)土地成本持续攀升。
2012年3季度,大陆主要城市地价总体平均为3093元人民币每平方米,相当于2005年底的2.4倍,并估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大陆商业和住宅价格将继续攀升。
地价上涨将使企业在大陆建厂购地或租用厂房、租用办公室的成本将增加,因而也加重企业的负担。
3)运输、物流成本上升。
因持续不断的膨胀之故,能源价格不断上洚,油价、气价不断攀升,造成物流运输价格上升,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成本。
综上所述,成本的上升使企业加速向外转移,大陆做为世界工厂的优势地位被削弱。
2、人民币持续升值,加重企业负责
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达33%,并且在持续升值中,使大陆逐渐失去制造优势。
中国产品处于价值链的底部,科技含量低、单价低、附加价值低,对汇率变化极其敏感(中国制造不同于日本制造,日本制造处于价值链高端,日元汇率大起大落,虽对日本制造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日本电子产业陷入严重亏损,但对日本整体经济影响不大),因此汇率的不断上升,对中国制造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的获利分别下降3.19%,2.27%和6.18%。
3、劳工荒越来越严重,制造业人力缺乏
自2004年开始的民工荒越来越严重,逐渐从沿海扩展到内地,从小企业扩展到大企业,这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冲击越来越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0岁)为9.37亿,比2012年减少345万,下滑0.6%,虽然数据不大,但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劳动人口的绝对数量首次减少,以后这将成为不可逆转的人口趋势,意味着中国人口经利逐渐丧失和老龄社会的到来。
根据广东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信息显示,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劳动力市场的求人倍率在1:
1.14到1:
1.51之间排徊,就是说每个求职者有1.14-1.51个岗位可以选择。
同时年轻员工的工作稳定性差也是企业头疼的问题,根据清华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外出务工人员在一家企业工作的平均时间为4.2年,而八零后在一家企业工作的平均工作时间为1.5年,九零后则只有0.9年。
因为制造业固有的特点,加上服务业的发展和内地经济的兴起,制造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就是提高工资标准,人力的流失也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2011下半年以来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劳工荒有所缓解,但如果经济触底回升之时,劳工荒势必更加严重。
4、垄断严重
国企垄断是目前中国最令人诟病的经济问题,兴联盈精密电子董事长形容得很到位,赚钱的行业国企在做,其它制造业则在啃骨头。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也是阻碍中国进一步经济改革的保守势力。
据统计到2011年底,仅一百多家央企承担了中国几乎全部石油天然气、乙烯生产,全部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增值服务,发电量的60%以上,电力设备的70%,民航运输周转量的82%,水运货物周转量的89%。
这些国有企业占据了关键性行业,垄断了上游资源,阻止民企进入。
在制造行业情况也大同小异,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500强,其中排前十位的都是储如中石化、上汽、一汽、二汽、兵器装备、航空工业、兵器工业、宝钢、河北钢铁等国有企业,排在前二十位的也只有华为和联想两家民营企业。
也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的垄断现象相当严重,毫无效率的国营企业占据了关键行业。
垄断企业被广受指责,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第一:
垄断国企职工收入远超社会平均水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据统计,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烟草、水电气供应等国有企业职工仅占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收入总额的55%(这还可能不算数量庞大的灰色收入),这巨大的差别拉大了社会的不公平,引发广泛关注。
第二:
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差。
以制造业500强为例,216家国有企业的平均收入利润率为2.65%,低于284家民营企业的3.43%,平均资产利润率为2.65%,低于民营企业的4.84%
,
平均资产周转率为1.00次年,低于民营企业的1.41次/年,
人均营业收入为/168.8万元,低于民营企业的179.9万元;
人均利润为4.0万元,低于民营企业的6.0万元。
从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来看,中国远洋、中国铝业、中冶、鞍钢、马钢、山东钢铁亏损都超过30亿,排名上市公司亏损的前几名,典型的亏损大户,这可是清一色的国有企业啊。
民营企业的经营无疑好过国企,以最为景气的钢铁行业为例,相比中冶、鞍钢、马钢、山东钢铁庞大的亏损额,而民营企业沙钢、日照钢铁都在赢利。
经营绩效一比可知。
第三:
国企通过垄断产生的高额利益,并没有回馈社会,回馈民众。
国企垄断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5、产能过剩加剧
由于政府投资驱动,造成中国产能过剩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毒瘤之一,从传统产业如纺织、玩具到高科技行业如LED、光伏、面板、风能等,从上游资源性行业如水泥、钢铁、煤炭等到下游制造业如汽车、造船、工程机械等,产能过剩正从局部走向整体,反映中国经济的投资型驱动走进了死胡同,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
1)钢铁行业
据工信部《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上半年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大约拥有2700多家钢铁厂,已经拥有大约十亿吨产能,产能过剩1.6亿吨。
另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2012年1—7月,会员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只有7亿元,亏损率高达33.8%,扣除投资收益,行业主营利润净亏损。
再根据2012上市公司报告,在上市前十大亏损企业中,钢铁企业占了5家。
2)汽车
现阶段大陆汽车企业约130多家,数量在各国中位于前茅。
国产汽车品牌达80多个,比美国的47个多了近1倍;
乘用车企业大约有的50多家,是美国的3倍以上。
车企数量众多,意味着竞争激烈、投资分散、业务重叠。
发改委2010年就警告,汽车行业迷恋产业的表面繁荣,竞相投资,很快就会产能过剩。
毕马威发布的《2012年全球汽车产业高管人员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大陆制造闲置产能达600万辆,估计到2016年会高达900万辆。
3)面板
目前世界上面板业在韓、台企业抑制投资、控制产能的前提下,基本维持行业的平衡,但大陆方面扩产态势相当积极。
京东方在北京的8.5代厂投产不久,合肥市的第二条8.5代厂已在建设中,计划于2014年第一季度量产,而在重庆的第三条8.5代厂又开始建设了,计划于2015年2季度量产。
华星光电预计在2013年开始建设第2条8.5代线;
中电熊猫在那6代线之后,正在考虑投资8.5代线,据说已得到南京市政府的支持。
加上韓国三星和LG在大陆的8.5代线投产,届时大陆8.5代线的产能将数倍于需求,产能不过剩才怪。
4)LED
2009年江苏省扬州市开始对购买LED的生产设备MOCVD进行补贴,其它政府也随之跟进,2011年全球约一半的MOCVD设备卖到大陆,而同时LED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据统计在中国从事LED封装的企业达1700家,LED的产能也随之扩大,占全球封装产能的80%。
但另一方面,LED应用市场却没有扩大,产能过剩是必然的。
2012年以来,传出多家LED厂商倒闭,老板跑路。
6、融资困难
中小型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每次宏观调控,收缩银根就有大批的制造中小企业倒下,2008年如此,2011年仍是如此。
据统计2012年有90%以上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制造型企业)表示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其中62.3%的资金周转是通过民间借贷的形式完成。
就是银行同意贷款,也多为短期贷款,并在基准利率上上浮30%-50%,更有甚者通过变相收取管理费、咨询费、额度设立费、风险保证金等,变相增加贷款成本,提高贷款门坎。
要想获得长期发展资金,更是难上加难。
深圳愿景光电子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倒闭,大股东失踪,在之前其财务总监曾多次表示,企业在贷款方面遭遇诸多困难,使公司难以为继。
因为融资困难,使这家资产超过8000万元,员工人数400人,年营业收入超过一亿的高科技民营制造企业轰然倒塌。
诸如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
7、税负过重
中国一共拥有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19种,还有其它附加税、水利基金、教育基金、残疾人保障基金、职工的五险一金等合并起来要占公司营业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2011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一个排行榜指出,‘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这个结论引起广泛的争议,《人民日报》发文竭力否认,只不过辩来辩去也不得不承认中小企业对当前税负偏高。
然而巨额的税收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层出不穷的费,出其不意的罚款等,浙江省人大代表向省长反应说税务局要求企业更换图章,并且在指定地方制作,市场价为30元的图章收费600元。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很难做大做强,也无余力投资,
(二)外部原因
当然中国制造企业陷入困境,除了中国内部原因以外,世界宏观经济形势的走势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1、经济危机的影响
自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美国经济陷入困境,直到现在也未复苏;
稍后爆发的欧债危机更是愈演愈烈,除了德国和北欧数国以外,大部分的欧元区国家都经济下滑,失业居高不下,政局动荡,到今仍迟迟无解;
在日本通货紧缩多年无解,为对抗通缩,安倍上台后实施猛烈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日元狂贬,可能引发货币战争;
去年以来,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也开始下滑,失去往日光彩。
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给中国经济带来诸多干扰,尤其是制造业,外部需求减弱造成订单减少,购买力下滑致使价格更低。
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制造业,包括外国在华投资企业,或关门倒闭,或减产停产,或裁员减薪,都是意料之中的。
这种趋势可以从广交会成交额反应出来。
广交会做中国外贸的指向标,很客观反映中国出口概况和中国制造业的兴衰。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当年11月份104届广交会的成交额只有315.5亿美元,比上届足足降了70多亿美元。
2012年5月的111届广交会成交金额为360.3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4.8%和2.3%;
而2012年11月的112届广交会成交额为326.8亿美元,再次下滑9.3%。
经济危机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中国制造业的春天也不会很快到来。
2、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增多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外贸易的扩大,不可避免地冲击部分国家现有的不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造成这些国家失业率上升,以美、欧为首发达国家及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不是积极的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扩大双边或多边贸易来达到贸易平衡,而是提高贸易保护,千方百计的限制中国产品进口。
1)加大以‘双反’为代表的贸易救济措施
双反(反补贴、反倾销)是美欧等国保护本国企业限制外国产品的重要工具,其中绝大部分的双反都是针对中国企业,根据国家商务部的统计,2011年我国出口产品共遭受6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达59亿美元,而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产品便遭受55起贸易救济调查,涉及金额243亿美元,增长约6倍。
另据统计中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6年成为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如2011年提出中国产晶硅光伏电池的双反调查,比如美国于2012年3月和5月作出反补贴和反倾销裁定,其税率分别达2.9%至4.73%和31.14%至249%,这直接将中国光伏产品逐出美国市场,目前欧盟正在对中国产光伏产品的双反进行调查,可能在近期做出裁决,如果裁决决对中国企业不利,将造成中国光伏行业遭遇灭顶之灾,全面溃败。
2)滥用国家安全,打压中国企业
危害国家安全是美国另一个打压中国产品的理由,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报告指出中国的华为和中兴两企业可能威胁美国国家通信安全,商务部禁止两家中国企业参与美国企业并购,参与网络建设竞标。
美国外资审查委员会也直接以国家安全为由取消中国三一集团在美国俄勒冈的风电项目。
3、各国争相发展或吸引制造业
由于制造业需要庞大的从业人员,便于解决就业问题,同时还能扩大出口,平衡贸易,因此失业率高的国家(如美国等)或拥有众多人口的国家(如印度、东南亚等)都均将制造业作为重要产业而大力支持,再加上传统的制造强国(或地区)日本、韩国、台湾等的竞争,从而对中国制造带来严重挑战,
1)美国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下滑,失业率居高不下,故奥巴马总统上台后,提出‘再工业化’,要重振美国制造业,从而实现出口倍增计划,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如2010年8月推出《制造业促进法案》,将暂停或降低供制造业使用的进口原料关税;
2010年9月推出《创造美国就业及结束外移法案》,规定为从海外回归的企业提供24个月的工资税减免,并为终止向海外转移的工厂或生产企业提供数项补贴,如减税。
美国除了优惠政策刺激外,本身也拥有许多发展制造业的有利条件。
比如:
A、贴近消费市场。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消费规模约为中国的5倍,把制造业搬回美国,有助于制造商领先洞察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加快企业的市场反映速度和创新速度。
B、美国制造规模大,科技含量高。
很多人认为美国制造业早已衰落,中国才是世界工厂。
其实此看法是错误的,美国制造业产值约占世界20%,和中国相当,规模庞大。
同时美国制造已升级为美国创造或美国设计,从波音飞机到可乐饮料,从医药产品到精密仪器,美国制造附加值极高,专利多,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因此对于高技术产品制造有很大吸引力。
C、制造成本稳定。
无容置疑,美国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高得多,但相比于中国快速增长的劳动力成本来讲,美国劳动力成本保持相对稳定,如果考量关税、运费和保险等所有生产成本,美国和中国的制造成本差距越来越小。
D/、能源成本低。
美国在页岩气上的成功,使用石油和天燃气的产量激剧上升,且价格非常便宜,目前美国天燃气价格仅为欧洲的三分之一,日本的五分之一,这对能耗较大的行业将是很大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美国对于科技含量高、生产批量小、时效性高、能耗高的行业很有吸引力,如航空航天、运输设备、新材料、新能源、钢铁、化工、半导体、精密仪器、制药、军工等。
2)台湾地区
台湾是传统的制造业发达地区,尤其是在电子、半导体、精密零件等行业拥有很强优势,同时台湾也是中国大陆制造业最主要的投资者之一。
2012年12月,台湾开始实施《加强推动台商回台投资方案》,欢迎在海外投资2年以上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公司或国际供应链中处于关键地位的公司回台投资,协助解决人力、土地、进口设备等问题解决,并提供专案贷款。
根据计划对海外台商招商目标为2013年为500亿新台币(后提高至1500亿),2014年为2000亿新台币。
招商的结果令人大出意外,截止一月底达到1680亿,其中62%为制造业,原计划到2014年完成的目标,今年一季度前就会完成。
由此可见,台商回台是多么热络。
同时台湾制造业也在加速向东南亚转移,根据台湾经济部统计,2012年1—11月份,台商对大陆投资约为98亿美元,同比下降21%,而对大陆以外地区(主要为东南亚)投资达79亿美元,同比增长1倍多。
台资制造业如果继续返台或南迁东南亚,这对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对中国人员就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3)韩国
再来说说韩国,韩国是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山东、辽宁、天津等地区的主要投资国,截止目前在大陆投资企业达16235家,从2012年开始韩国企业也纷纷迁回韩国。
为吸引在外投资的韩国企业回国投资,2012年韩国出台了《国内投资活成化方案》,给在韩国非首都圈投资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补贴。
同时韩国和美国及欧洲都签了自由贸易协定(FTA),由韩国出口到美国或欧洲等地产品关税大幅下降(甚至取消)。
4)东南亚
东南亚地区一般称之为东盟,是指包括越南、泰国等十个国家组成的联盟,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亿,2012年GDP约2.3万亿美元,东南亚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制造最大的竞争对手。
近几年来,外国对东南亚地区投资快速增加。
联合国《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2011年流入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而中国只增长8%;
据日本财务省报告,日本2011年对东南亚的投资达1.55万亿日元,超过对大陆投资的1万亿日元,比上年增加2.4倍;
据韓国进出口银行统计,2012年前9个月韩国对东南亚的投资达16.63亿美元,超过对大陆投资的13.9亿美元。
在外国投资的刺激下,东南亚制造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跟中国制造形成正面竞争,在中国成本高涨的情况下,东南亚的威胁将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
东南亚地区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制造 危机 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