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992663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8.69KB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故答案为:
⑴①经过;
②擦拭;
③对朋友辈的敬称
⑵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
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
“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②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燕策》)
【注】①比:
副词,接连地。
②一旦:
一天。
(1)下列对文中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莫知之”一句中“莫”的意思是“没有,不”。
B.“愿子还而视之”一句中“愿”的意思是“愿意”。
C.“一旦而马价十倍”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这匹马的价钱一天就涨了十倍”。
D.“伯乐乃还而视之”一句中“而”是表示顺承的连词。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隐含的意思是伯乐看马时的仔细。
B.卖骏马者是一个机智聪明、善于解决问题的人。
C.这则寓言说明,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
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盲目迷信“专家”,不加分析地崇拜。
【答案】
(1)B
(2)A
(1)B项,“愿子还而视之”一句中“愿”的意思是“希望”。
故B错误,选B。
(2)“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隐含的意思是伯乐对马的不舍,反复的看,从“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②而马价十倍。
”看出伯乐的动作神态目的是为了表现对马的喜爱重视,以此来抬高马的身价。
故A错误,选A。
故答案为:
⑴B;
⑵A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B项,“愿子还而视之”一句中“愿”的意思是“希望”不是“愿意”。
⑵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从这一动作神态看出伯乐目的是为了表现对马的喜爱重视,以此来抬高马的身价。
【附参考译文】
有个要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待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
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
“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我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于是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①,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②,较明易习者也!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与恶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自臭也。
墨子悲於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孔子曰:
“无友不如己者。
”颜、闵⑤之徒,何可世得,但优於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款狎:
亲近、亲密。
②操履艺能:
品性本领。
③鲍鱼:
咸鱼,气味腥臭。
④肆:
店铺。
⑤颜、闽:
颜回、闵笋都是孔子的弟子。
(1)如下四项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徒”的一些释义。
“颜、闵之徒,何世得”中的“徒”的意思是(
A.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B.门徒,弟子
C.步行
D.只,仅仅
(2)青少年要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在成长的路上少走弯路。
因此,我们应践行上文中所倡导的(
A.学习时与朋友切磋
B.择良友而交
C.交友要善始善终
D.择友要志同道合
【答案】
(1)A
(2)B
(1)“颜、闵之徒,何世得”中的“徒”的意思是“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故选A。
(2)根据“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与恶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自臭也”可知,文段主要谈的是“择良友而交”。
故选B。
⑴A;
⑵B
【点评】⑴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
人在少年时期,思想情操尚未定型,受到与他亲近的朋友熏陶感染,言谈举止,即使并不是有意向对方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相似起来,何况操行技能等明显容易学习的方面呢?
因此,和好人在一起,好像进入种满芝和兰等香草的屋子,时间长了自己就会变得芳香起来;
和坏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出售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发出腥臭。
墨子曾对被染上颜色的素丝发出感叹,说的是就是这个道理啊。
德才兼备的人对于结交朋友必定很谨慎啊!
孔子说:
“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像颜回、闵损那样的贤人,一辈子都难得遇上。
只要比我强,也就足以让我看重他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
(选自《列子》)
(1)解释下面句划线的词语。
(
①阅十余岁________
②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③卒逢暴雨________
④伯牙善鼓琴________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吾于何逃声哉
古义:
________今义:
________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5)“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乙)中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知音的语句是:
“________”;
(甲)中“________”也可谓老河兵堪称是石兽的“知音”。
【答案】
(1)经历(经过);
倒塌;
通“猝”,突然;
擅长或善于
(2)隐藏;
逃跑;
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
(3)D
(4)①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②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5)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当求之于上流。
(或:
遂反溯流逆上矣)
(1)“阅十余岁”翻译为“过了十多年”,“阅”意思是“经过”。
“山门圮于河”翻译为“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圮”意思是“倒塌”。
“卒逢暴雨”翻译为“突然遇上暴雨”,“卒”同“猝”意思是“突然”。
“伯牙善鼓琴”翻译为“伯牙擅长弹琴”,“善”意思是“善于”。
(2)“吾于何逃声哉”翻译为“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所以“逃”的古义是“隐匿”,在现代汉语中“逃”意思是“逃跑”。
“尔辈不能究物理”翻译为“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句中“物理”意思是“事物的道理”,在现代汉语中“物理”是一门学科。
(3)A.代词,指这件事。
B.代词,指石兽。
C.代词,指这件事。
D.助词,的。
故选D。
(3)①“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句中“然则”意思是“既然这样,那么……”,“臆断”意思是“主观判断”。
②“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句中“每”意思是“每次”,“辄”意思是“就”,“穷”意思是“穷尽”。
据此翻译即可。
(4)对于事物的清楚认识建立在对对方的知晓的基础上。
甲文中,老河兵由于经验丰富,所以他认为石兽“遂反溯流逆上矣”,乙文中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的弹琴,而且对他的感情理解的很透彻,“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可见两个人是真正的知音。
据此作答。
⑴①经历(经过);
②倒塌;
③通“猝”,突然;
④擅长或善于。
⑵①隐藏;
逃跑
②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
⑶D
⑷①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②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5)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
当求之于上流。
遂反溯流逆上矣)
⑵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古今意义,注意平时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⑷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
(甲)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
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
”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
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
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
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乙)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
“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
”伯牙内心想着流水。
钟子期又喝彩道:
“好啊!
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
”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
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
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
“好啊,好啊!
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
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5.课外文言文阅读
卖蒜老叟
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有卖蒜叟旁睨而揶揄之①。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做之曰:
“叟能如是乎?
”叟曰:
“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
“老奴能受我打乎?
打死勿怨!
”叟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
“晚生知罪矣。
”提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节选自清
袁枚《子不语·
卷十四·
卖蒜叟》
【注释】①睨:
龊睛斜着看。
揶揄:
出言嘲笑、讽刺。
(1)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句是(
A.睨之久而不去
B.但微颔之
C.有卖蒜叟旁睨而揶揄之
D.奋拳击之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叟能如是乎?
(3)《卖油翁》和本文给我们共同的启示是什么?
(2)老头你能像我这样吗?
(3)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或对待别人要谦虚等。
但一定是两文共同的启示)
(1)B项“之”是语气助词,不译,其他三项“之”均为代词。
(2)在此题中,要注意“叟(老头)、如(像)、是(这样)”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告诉人们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练习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卖蒜叟》一文则通过杨二和卖蒜的老人的故事,告诫人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据此理解,找出共同点作答。
⑴
B
⑵老头你能像我这样吗?
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但一定是两文共同的启示)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⑶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文章的道理,然后谈出阅读启示。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就好像一堵墙一样。
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
杨二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高傲地对老人说:
“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
”老人说:
“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
”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
“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
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
”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
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他)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
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
“晚辈知道错了。
”原来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画蛇添足
楚有桐者,赐其合人卮酒,合人相谓曰:
“数人恢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
“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
“蛇固无足,手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引酒且饮之。
且:
②终亡其酒。
终:
(2)把文中的画线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
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将要;
最终
(2)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3)讽刺那些不顾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引酒且饮之”:
他拿起酒壶将要饮酒。
将要。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终”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最终”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固”:
本来。
“子”:
你。
“安”:
怎么。
“为”:
画。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还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⑴①将要;
②最终
⑵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⑶讽刺那些不顾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文章语义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抓住能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的理解揣摩寓意。
楚国有个祭祀的官员,给手下办事的人一壶酒和酒具。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
“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
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
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
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
“我能够给蛇添上脚!
”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的酒说:
“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7.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
②不蔓不枝________
③香远益清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势态的厌恶。
B.《爱莲说》和《陋室铭》两篇短文在写作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一者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一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美德。
C.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但在本文中,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均有所见。
D.本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答案】
(1)蕃:
多;
蔓:
横生枝蔓;
远:
远播
(2)①我只喜欢莲,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②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
(1)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横生枝蔓。
(2)本题重点词语:
宜:
当。
众:
众多。
(3)C项理解分析错误,“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文体,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本文以议论性文字为主。
⑴①蕃:
多;
②蔓:
横生枝蔓;
③远:
⑵①我只喜欢莲,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②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解析 精品 部编人教版七 年级 下册 文言文 阅读 技巧 习题 训练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