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990666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358.64KB
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
【答案】A
【分析】
转化a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比如过滤可以将固体物质和溶于水中的物质分开。
故选A.
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Fe2O3(Fe)——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
B.CO(CO2)——先通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后通过浓硫酸
C.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烘干
D.NaCl(Na2CO3)——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答案】B
【解析】除杂的要求①所用试剂只能将杂质除掉,不能把想保留的成分反应掉,②除杂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符合除杂要求;
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和水,而一氧化碳不反应,能除杂;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要求;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但是氯化钙过量,引入氯化钙杂质。
选B
4.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
【解析】A.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pH等于7,溶液呈中性。
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使溶液的酸性变弱,溶液pH变大,但是始终呈酸性,不会出现pH等于7或pH大于7;
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
随酸的加入,pH不断减小,刚好完全反应pH等于7;
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pH小于7;
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开始,随食盐的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先反应完,但是铁比同质量的锌生成氢气多。
选D
点睛:
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CD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试题分析:
A选项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
B选项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
C选项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不能说明对应关系,因为没有具体说明金属的量;
D选项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酸碱盐反应时先发生酸碱中和,然后碱盐反应产生沉淀,故答案选择C
考点:
酸碱盐、金属的性质、催化剂
6.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为一种单质,D为碳酸钙
B.可能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C.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H的浓溶液具有挥发性
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推断D是碳酸钙;
根据C和D可以相互转化,则C为二氧化碳;
根据A既可以转化成B,又可以转化成C,A既可能是碳,也可能是氧气,但由于题中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本题中这种元素只能是氧元素才能推出合理结论,因此A是氧气,B是一氧化碳;
根据D是碳酸钙,E、F均可以转化为碳酸钙,则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或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
根据D、E、F都可以和G、H反应,且G可以转化为H,在初中阶段可以推知G、H都是酸,且G是含氧酸,H不一定是含氧酸,在初中阶段可以推断H是盐酸,则G是稀硫酸。
因为稀硫酸和粉末状的碳酸钙能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在不断搅拌时稀硫酸和块状碳酸钙也是能反应的),稀硫酸和可溶性碳酸盐、氢氧化钙都能反应,而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能生成盐酸,所以推断G是稀硫酸合理。
A、根据题意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分析可知A是氧气,是单质。
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D是碳酸钙。
选项A正确;
B、根据分析,题中反应可能有化合反应如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能有分解反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但不可能发生置换反应,因为氧气转变成二氧化碳、氧气转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转变成二氧化碳都不可能是置换反应,选项B不正确;
C、因为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也可能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所以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选项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H是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选项D正确。
故选B。
7.将Mg和Ag的混合物放入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预测其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和滤液的组成成分如下,其中不合理的是()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含有2种固体
B.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可能含有3种固体
C.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最多含有2种溶质
D.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则滤液中至少含有1种溶质
将Mg和Ag的混合物放入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镁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镁再与硝酸锌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锌。
A、若滤液为蓝色,则硝酸铜未完全反应,镁已经完全反应,故滤渣中只含有铜、银两种固体,不符合题意;
B、若滤液为无色,则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可能是镁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这时滤渣中含有铜、银,也可能镁置换了部分硝酸锌或恰好和硝酸锌完全反应,这时滤渣中含有锌、银、铜,也可能镁过量,这时滤渣中含有镁、铜、银、锌,故滤渣中可能含有三种固体,不符合题意;
C、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滤渣中含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能是镁置换了部分硝酸锌,这时滤渣中含有铜、银、锌,滤液中含有硝酸镁、硝酸锌,也可能镁恰好与硝酸锌完全反应,或镁过量,这时滤液中只含硝酸镁,故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最多含有2种溶质,不符合题意;
D、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则滤渣中不含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故滤渣中一定不含锌、镁,可能是镁置换了部分硝酸铜,这时滤液中含有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锌,也可能镁恰好和硝酸铜完全反应,这时滤液中含有硝酸锌、硝酸镁,故至少含有2种溶质,符合题意。
本题涉及到了优先反应原则,当金属与几种盐的混合溶液反应时,金属中最活泼的金属优先置换出最不活泼的金属。
8.有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18.6g,加入10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14.2g,将其蒸干得到固体28.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为
A.46:
3B.46:
11C.23:
3D.23:
6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稀硫酸,
,
,溶液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8.6g+100g-114.2g=4.4g,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到了二氧化碳中,原固体混合物中的钠元素全部转化到了硫酸钠中,最后蒸干得到的固体即是硫酸钠的质量,故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原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故原固体混合物中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为:
9.2g:
1.2g=23:
3。
故选C。
9.中考复习阶段,小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
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②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③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有甲烷、氢气和氧气;
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
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
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⑤⑥D.②④⑤
【解析】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合理;
②催化剂一定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的反应中加快反应速度,有的反应中减慢反应速度,不合理;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合理;
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合理。
故选A。
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下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AB.BC.CD.D
A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汞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
B、碳和氧气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碳不能通过反应转化成氧气;
C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D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
熟练掌握常见化学方程式,掌握物质间的转化方法。
11.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质量分数为14%的硫酸溶液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蓝色溶液屮加入W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到干燥的固体混合物仍是W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的取值范围是W≥8gB.加入氧化铜的质量是10g
C.最后得到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是19.7%D.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07g
解法一:
设原先氧化铜的质量为m,则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x,生成硫酸铜的质量y。
CuO+H2SO4═CuSO4+H2O
80
98
160
m
x
y
x=
y=2m
设加入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为a;
与剩余稀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b,同时放出氢气质量为c。
Fe+CuSO4═FeSO4+Cu固体质量增加
56
160
64
64-56=8
2m
a
a=0.1m
Fe+H2SO4═FeSO4+H2↑
5698
b14g-
c
b=8-0.7m
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即与硫酸反应消耗铁的质量等于与硫酸铜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即:
a=b,0.1m=8-0.7m,解得m=10g,b=1g。
由于b=1g,所以有:
c≈0.04g
由题意可知,硫酸最终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设硫酸亚铁的质量为z。
H2SO4
~FeSO4
98
152
100g×
14%z
Z=
加入铁粉的质量W=
×
100%=8g;
最后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19.73%
解法二:
根据加入铁粉后,固体质量相等,则说明反应消耗铁粉的量等于析出金属铜的质量。
反应过程中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H2SO4
H2SO4、CuSO4
FeSO4
则存在关系式:
H2SO4~Fe~FeSO4
9856152
100g×
14%xw
解得x=8g,w=21.7g,则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铜的质量为8g÷
=10g,则A、B项正确。
设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y,生成硫酸铜的质量z。
8098160
10gyz
解得y=12.25g,z=20g,则剩余H2SO4的质量为100g×
14%-12.25g=1.75g
设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
Fe+H2SO4═FeSO4+H2↑
982
1.75gm
解得m=0.036g,则D项错误。
则最后所得硫酸亚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9.7%,C项正确。
分析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要使加入的铁粉和得到的固体质量相等必须使硫酸消耗多余的Fe,且消耗铁粉的质量与置换出铜固体增加的质量相等。
12.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
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是
A.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
B.5.6克氧化钙和氧化锌
C.10克碳酸镁和碳酸氢钠
D.10克镁粉和铜粉
天平左侧的烧杯中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解得x=4.4g
此时左侧烧杯增加的质量为:
10g-4.4g=5.6g。
所以为了保持平衡,右侧烧杯也需要增重5.6g。
由于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所以若想在加入10g碳酸盐的混合物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也是4.4g,必须是两种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大于100,一个小于100。
A、通过分析可知,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8,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两者都大于100。
A错误;
B、氧化钙和氧化锌会和盐酸反应,但是不会生成任何气体。
其反应方程式为:
CaO+2HCl=CaCl2+H2O、ZnO+2HCl=ZnCl2+H2O,所以加入的固体的质量就是天平右盘增加的质量,即5.6g。
B正确;
C、通过分析可知,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碳酸氢钠84,两者都小于100,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大于4.4g,天平无法保持平衡。
C错误;
D、由于镁和盐酸能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
假设该金属全部都是镁,设生成氢气的质量是x。
解得x=0.83g。
则不管镁、铜以何种比例混合,右盘增加的质量一定大于5.6g,天平不能保持平衡。
D错误。
13.下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品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均为40%
C.升温均可使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将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t2℃,可析出40g甲
【解析】A、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错误;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均为40g,错误;
C、升温可以是甲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乙升温还是饱和溶液,因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错误;
D、将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t2℃,可析出40g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在t3℃时,是80g,在t2℃时是40g,正确。
14.有一个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三种物质CaCO3、CaO和CO2的质量比例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CaO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C.CO2是生成物
D.反应中CaO和CaCO3的质量比为1:
【解析】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质量都减小了,是反应物,碳酸钙的质量增大了,是生成物,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正确;
B、氧化钙在反应中不是催化剂,是反应物,错误;
C、该反应中二氧化碳是反应物,错误;
D、反应中CaO和CaCO,的质量比为56:
100,错误;
15.如表除杂的方法和试剂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的杂质
所选试剂和方法
A
HCl
加入适量Ba(OH)2溶解、过滤
B
KCl
KClO3
加入二氧化锰、加热
C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CaCl2溶液
Ca(OH)2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除杂的原则是只除杂,不引杂。
A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
B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酸钾能被除掉,但是会混入二氧化锰杂质,引杂;
C铜是不活泼金属,和盐酸不反应,氧化铜是金属氧化物,和盐酸反应生成易溶的氯化铜和水,过滤,得固体铜;
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会在氯化钙溶液中引入杂质。
选C
16.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
X
Y
Z
CO2
Na2CO3
CaCO3
NaNO3
NaCl
BaCl2
Mg
MgO
MgCl2
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
B、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但硝酸钠不能转化为碳酸钠,故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
C、HCl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
D、Mg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
17.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和氧化铁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稀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120g。
再向其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示数为27.2g。
则下列相关计算中,不正确的是()。
A.原固体中金属元素质量为13.6gB.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9.2%
C.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NaCl58.5gD.实验中消耗的氢氧化钠质量为32g
根据MgO、Fe2O3和酸反应及与碱反应的关系,找出增量,以MgO为例:
设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氢氧根的质量为y,实验中消耗的氢氧化钠质量为z,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NaCl的质量为m,则:
x=29.2%
y=13.6g
z=32g
m=46.8g
原固体中金属元素质量为27.2g-13.6g=13.6g,故选C。
18.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KNO3(NaCl):
蒸发结晶后,洗涤干燥
B.NaCl溶液(Na2SO4):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N2(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KCl溶液(K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解析】A.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迅速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较小,除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时,应降温结晶。
B.NaCl溶液(Na2SO4):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溶液中只有氯化钠;
C.N2(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气体只剩氮气;
D.KCl溶液(K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水,溶液中只有氯化钾,符合除杂要求;
选A
除杂的原则:
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9.现有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样品6g,加入到盛有73g质量分数为19%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2g气体。
則原镁条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8%B.60%C.76%D.84%
【解析】表面被氧化的镁条其成分有氧化镁和镁,其中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样品6g,加入到盛有73g质量分数为19%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反应后镁元素都以氯化镁的形式存在;
由氯化镁的化学式MgCl2-可得镁元素与氯元素的关系式如下:
Mg---2Cl-MgCl2-2HCl,Mg----2HCl,设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x,Mg---2HCl
2473
x73g×
19%
x=4.56g則原镁条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6g÷
6g×
100%=76%
利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计算使计算题变得简单。
20.下列各组内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存在不能一步转化的是()
A.
B.
C.
D.
【解析】根据题意,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