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评《再见了亲人》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987038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9.56KB
于永正评《再见了亲人》Word下载.docx
《于永正评《再见了亲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永正评《再见了亲人》Word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伟老师在执教《再见了,亲人》这节课时,有三点独道之处:
(1)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张老师善于发现哪些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呢?
第一,
他开始就问了个问题,从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代表人物身上发现什么共同的性别特点吗?
当时,我的眼前为之一亮。
是啊,她们都是女的,但是为什么送别的人群中女的多呢?
没有青壮年男子呢?
哦,我恍然大悟。
这时,张老师非常自然地水到渠成地介绍了时代背景,这是我没有发现的,没有想到的。
多么自然,水到渠成。
这个背景从这里入手,真是太巧妙了。
第二,
当讲到朝鲜人民是我们志愿军的亲人的时候,课文总体任务完成了。
张老师问了个问题,难道仅仅是朝鲜人民是我们志愿军的亲人吗?
那么,我们志愿军是不是朝鲜人民的亲人?
而且紧接着让学生从课文当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这里真是太妙了,这一招比刚才那一招还妙。
我在教这课时,从来没有想到这一点。
歌德说过: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时用两只眼睛去看,一只眼睛看到书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那么,要通过字面读出文字里包含的东西,这是高层次的读书。
那么,通过字里行间看一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再细看拚了三天三夜的拚,想像当时战争的惨烈场面,更想像出志愿军战士付出的血与生命的代价,那惨烈的战争场面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张老师是个善于发现的人。
[
第三,
课的最后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说亲人仅仅是战争年代有吗?
那和平时期呢?
所以,听张老师的课我最想说的第一点感受,就是张老师是个非常善于发现的人。
我们经常说,把发现留给学生,要想让学生发现,老师必须首先发现。
老师发现了,才能胸有成竹地引导学生去发现。
如果老师都没有发现,又怎么能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呢?
(2)学生朗读得精彩。
这使我想起了9月2日有一位谈永康老师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标题是《语文老师要读占鳌头》。
我很感谢这个专题。
老师要多读书,读占鳌头,在语文课上,学生也应该读占鳌头,以读为主,以读为本。
张老师的课就告诉我们,读好了,什么都在其中。
我们学语文,首先要把握好语言的工具性,工具性永远是第一位的。
前不久,我们学习新课标以后,我们确实又走了些弯路。
现在,专家又呼吁了,资深的专家,真正的专家说:
传授知识,仍然是学校的基本功能。
当然,我们研究怎么传授,知识是不可可缺的,只是传授的方法可以研究。
有的需要讲,张老师不讲130万志愿军战士出国作战,不讲有14万志战士牺牲在了朝鲜国土上,学生怎么会知道呢?
老师要备课,备课时要查有关的资料,当讲之处一定要讲,不讲学生不知道。
老师们,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学语文,首先是要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它的工具性,工具性怎么才叫掌握?
一个是读,一个是背。
上海吴忠豪教授,著名的专家,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他说:
多读、多背,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认的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
语文就是这样,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大量地读,大量地背,还要写,还要用,读写结合,就能够学好语文。
其实学习语文八个字就可以概括了:
大量读写,读写结合。
这是被山东龙口的经验证明了的,被各地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了的。
所以,语文教学要读占鳌头!
我带过两轮学生,第二轮带的学生就很有经验了。
去年暑假师生聚会,我们师生太有感情了。
他们告诉我,当时小学48人,有41人考上大学,其只有五人大专,其它都是本科。
学生优秀的成绩哪来的?
小学六年、中学六年,12年老师功不可没,但小学六年是打基础的。
一学生对我说,回想教过的老师,于老师是最好的老师,中学老师很厉害。
一位学生能与别人对背《三字经》,问道是谁教他的,他说是我上小学三年级时于老师教我的。
我教这些孩子的时候,教他们背诵了大量的古诗文。
我教他们背《三字经》、《百家姓》等,记忆是要锻炼的。
我班小学升初中参加统考,很多孩子写的作文引用的古文的名言,很多改作文的老师看不懂。
我说,这就是文化。
我带孩子们玩都要玩出品味来,我带他们去春游,看到的那些盈联都让他们抄下来,背下来,不懂的我就去请教专家。
所以,处处是教育的资源,要让孩子们成为文化人,有品味的人。
通过今天张老师的课我进一步体会到,我也坚信读占鳌头。
书读好了,语言内化了,就能变成自己的语言。
读是培养语感的需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要读字当头,一切都在其中。
一位刚刚考上北大的学生写信给在校的校友,告诉他们,要想学好语文,上课不要听老师讲。
上课不要听老师讲,我们不是白忙活了吗?
我在想,如果这封信寄到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不知道我们的编辑会不会看中,对这句话,我不是完全赞同,但他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第一,千万不要过高地估计老师的讲,老师的讲的作用是要根据课文的需要,但不要过高地估计讲的作用,因为语文能力说到底不是讲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写出来的。
第二,不要过高地估计的作用,因为吕书湘、张志公先生都说过,他们的语文能力百分之三十得益于课内,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
真的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功夫在课外,在大量的课外阅读。
请我们记住课标的话,老师在课上是组织者、引导者,这是我们在课堂中的定位。
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孩子去读,培养他们的兴趣,让每一个孩子爱读书,爱他们的课本,要读字当头,不仅读好课本,还要读好课外书。
老师们要记住课标中的话: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能力,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我们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本书。
课标这句话,道出了学习语文的真谛。
斯霞老师经常对我说,她教学的时候,第一是要多认字,这是终身受益的,第二就是多读书,多读课外书,第三就是要把课文讲好。
越是大家,越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越是平庸的学者,才越是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话,读他的文章,看了半天不知所云,越读越糊涂。
看了张伟老师的课,给我一个启发,一定要让学生把书读好,得法于课内,激趣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堂要激趣,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真正得益要靠课外。
读好了,一切都在其中了,我给大家范读一段。
我觉得课堂是师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三者对话,适当时候,老师也可以范读。
(于老师范读课文写大娘一段。
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房子,已经炸平了。
)
在房子后面,书上没有逗号,而我在朗读时,在处理这句时,在房子后面加了逗号停顿。
这就需要研究,备课备什么。
在如《只捡儿童多处行》中的一段,一个小姑娘害羞地摆弄着扭扣忸妮地说:
好看,应该这样读。
(范读,我们正在花下,......&
lsquo;
好看,......笑着、推着跑开了。
)老师们,真正地把课文读好,不要写教案(全场笑声、掌声),但我不知你们的校长会不会同意。
这是最好的备课。
语文老师的备课很多是隐性的,看不见的。
有的老师备课在黑板上练习写生字,校长看得见吗?
有的老师一遍一遍地练习把课文读出感情来,在家里做饭时还一遍一遍地读,校长看得见吗?
聪明的校长,高明的校长,应该提倡隐性的、看不见的备课,不要单看教案,教案是会唬人的。
我当初写教案就是为了应付检查,上课时连看都不看。
劳民伤财的事,少做。
(3)张老师的课非常简洁。
郑板桥有句话: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得简单,就是识字、读书,就是朗读、背诵,就是教他们写好作文。
当然,读书是有学问的,不能傻读。
过去,有人把读书叫煮书,意思是第一要把课文读熟。
老师们,没人听课的时候,你关起门来,一个一个地过,每个人都要把书读熟,好的表扬,不好的批评,为什么不行?
现在提倡人文精神,好多老师连话都不敢说了,有人听课专门把老师表扬孩子的话给记下来,反而把老师们束缚住了,老师也不敢批评了,也不敢惩罚了。
老师们,有些专家的话,不要听的(众人鼓掌)。
有的人,说我们又没有宽容,又没有同情心,又没有人文的精神,说了我们一大堆的不是,我说,你来,你到小学来。
我不要你长期这样,就来一个礼拜,五天下来,你要不体罚学生才怪(众笑、鼓掌)。
他们不知道我们小学老师的甘苦啊!
在他们的想像中,小孩子那么可爱,都是天使啊!
是吗?
不见得。
孩子是很关键的。
为什么老在一线的,当初的老式的教育家写的文章我们感觉那么亲切?
比如玛卡连柯,比如苏霍姆林斯基。
为什么学院派理论家们那么尖刻,因为他们没有当过小学老师。
老师们,真正当过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的教育家都体罚过学生。
我在广西做报告时,一位老师递条子上来,问:
于老师,你讲得那么好,请问你体罚过学生吗?
我说,我体罚过,而且不只一次(众笑,鼓掌)。
马卡连柯那么大的教育家都体罚过学生,而且把它写出书来。
我也曾把我体罚学生的事写了出来。
所以,老师们,只要你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到底怎么办,怎么办效果好,就是好办法。
当然,我不主张体罚孩子,我40岁以后觉悟了,修炼成佛了(众笑)。
我非常爱孩子,现在对体罚孩子的事看不惯。
我们要不断反思,不断从自己的经历中反思自己哪些是对的、错的。
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才能不断进步,才能逐渐地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老师们,听了张伟的课,我再补充一点,就是我们要不断思考,走自己的路多学习、多读书,多看报,多实践,多思考,思考出智慧。
今天,广西《小学教学参考》有一篇文章,大标题就是《崇拜思考》。
有一个物理学家,一天深夜看到实验室的灯还亮着,走进去一看,是他的学生。
科学家问:
你晚上干什么?
学生答:
老师,我在做实验。
问:
白天你在干什么?
答:
我白天也在做实验。
科学家大怒:
我问你,一天到晚做实验,你什么时候用来思考?
我还看到一个英国作家写的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他说:
我看到水壶开了,高兴得手舞足蹈,瓦特看到水壶开了,静静地坐在那里思考,造出了一台蒸气机。
老师们,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就有一点差别,不平凡的人善于思考,平凡的人光忙碌了,最终一事无成。
老师们,看了张伟的课,我想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我就谈以上三点,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再见了亲人 永正评 再见 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