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2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985366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65.22KB
新课标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2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格式.docx
《新课标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2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2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棉之始,农之事;
棉之终,商之事:
其中则工之事。
”在实践中,大生纱厂通过为土布业提供优质机纱而获利丰厚。
由此可见,张謇的实业之路取得一定成效的原因是( )
A.重视农工商业的互动发展
B.采用新技术发展机器织布业
C.以改造小农经济为着力点
D.以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为目的
解析 材料“棉之始,农之事;
其中则工之事”“为土布业提供优质机纱”体现出张謇重视农业、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
材料“为土布业提供优质机纱”说明并不是采用新技术发展机器织布业,故B项错误;
张謇的着力点是发展近代工业,故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外国商品倾销的抵抗,故D项错误。
5.(2019·
湖北武汉联考)1908年初,英美烟草公司借口广东南洋烟草公司生产的“白鹤”商标的颜色与其生产的“玫瑰”商标颜色相近,向香港当局诬陷“南洋”侵权。
香港当局强行将南洋价值巨大的“白鹤”牌香烟焚毁,使其被迫放弃“白鹤”商标。
A.近代民族企业缺少法律保护
B.外国资本极力排挤民族企业
C.民族企业发展缺乏技术支持
D.民族企业发展缺少民众支持
解析 南洋烟草公司被迫放弃“白鹤”商标是因为英美烟草公司的压迫和排挤,并非近代民族企业缺少法律保护,故排除A项。
题干没有体现民族企业发展缺乏技术支持和民众支持的内容,故排除C、D两项。
在英美烟草公司的诬陷以及香港当局的强制压迫下,南洋烟草公司被迫放弃“白鹤”商标。
说明外国资本极力排挤民族企业,故选B项。
6.(2018·
安徽马鞍山质检)据统计,从1904~1908年,每年根据《公司律》正式登记注册的企业公司数量都在50到60家,到1912年,运作的本国企业已有20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等规模,只有750家企业雇工超过100人。
这表明(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B.民族企业发展有较大局限性
C.清政府严格限制企业的规模
D.民族企业发展迎来短暂春天
解析 题干中未提及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排除A、C两项;
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题干中的信息“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等规模”即为其具体体现,故B项正确;
D项发生于民国初年,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段“1904~1912年”,排除。
7.(2018·
甘肃玉门一中质检)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是因为(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答案 C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这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无法得到真正发展,即“没有前途”,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8.(2018·
山西大学附中模块诊断)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的幅度有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14%。
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7%,1936年则增至47%。
这( )
A.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B.反映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C.避免了“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D.改变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布局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在1912~1936年间,我国轻工业产品进口量下降,重工业产品尤其是机器进口上升;
说明当时我国轻工业产品生产规模逐渐扩大,重工业生产也在快速发展;
这些都标志着我国近代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故答案为B项。
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排除A项;
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
这种变化与工业布局无关,排除D项。
9.(2018·
广东汕头质量监测)
表:
华北地区煤矿资本及产量(1943)
资本
关系
额(元)
占华北煤
矿资本(%)
产量(吨)
矿产量(%)
中日合办
130950000
45.11
6554322
32.23
日资独办
159330000
54.89
13779201
67.77
合计
290280000
100
20333523
上表反映出( )
A.中日间经济矛盾日益尖锐
B.日本推行以战养战的侵华策略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D.日资完全控制了中国的煤炭产业
解析 根据所学,抗战期间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日合办”“日资独办”在华北地区煤矿资本及产量的份额,表明日本十分重视对华经济侵略,结合所学,通过经济侵略来继续和扩大对华战争,故B项正确;
根据所学,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故C项错误;
“完全控制了”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10.(2019·
广西梧州摸底)1935年5月24日,中华民国立法院通过增加进口税案,规定海关除征原有附加税5%外,再增10%;
1936年,实业部拟准福建停征莆仙枣业营业税。
上述措施( )
A.客观上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
B.目的在于保证海关税的征收
C.成功抵制了洋货的低价倾销
D.推动了国民政府的税收改革
解析 国民政府大幅提高了关税,限制了外国商品在华销售,客观上保护了民族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
保证海关税的征收只是表象,排除B项;
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关税不能完全自主,所以不能真正抵制洋货的低价倾销,排除C项;
材料只是说到进口税率的变化,没有涉及与税收改革的关系,排除D项。
11.(2019·
河北永年一中月考)“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
“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这表明他受到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A.军阀官僚政府B.外国资本
C.清官府D.地主阶级
解析 由题干中“官僚资本的投资”“成了大老板的伙计”等信息可知民族工业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和打击,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12.(2019·
河南洛阳期末)下图是一幅解放战争时期反映国统区人民生活的漫画,该漫画表明( )
A.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
B.百姓赋税负担沉重
C.社会上囤积居奇严重
D.官场黑暗贪污成风
解析 认真阅读漫画可知,该漫画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这说明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故A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百姓赋税,故B项错误;
囤积居奇不是漫画的主旨,故C项错误;
材料体现不出官场黑暗贪污成风,故D项错误。
[题组二 模拟小题]
13.(2019·
浙江宁波摸底)发昌机器厂创办于1866年,最早是一个手工锻铁作坊,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转变为机器工业,发展迅速。
后因外商企业压迫排挤,1900年被英商吞并。
这反映了( )
A.民族资本主义从兴起到衰落的历史
B.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迅速结束
C.实业救国思潮从理论走向实践
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发昌机器厂的产生、发展和被吞并的过程,从中体现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故D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故排除A项;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故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实业救国的思想,故排除C项。
14.(2019·
江西南昌摸底)1932年,宋裴卿创办了东亚公司,以实业救国作为东亚公司的精神支柱,并写进了厂歌。
该公司所产“抵羊牌”毛线,即取抵制洋货之意,该产品一出现就受到中国老百姓的欢迎,抵羊毛线由此蜚声全国。
这说明宋裴卿( )
A.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
B.冲破了视商业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C.重视企业精神的塑造
D.具有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解析 材料“1932年……实业救国作为东亚公司的精神支柱……抵制洋货之意……受到中国老百姓的欢迎”反映了东亚公司塑造“实业救国”的企业精神,迎合了百姓的心理需求,故C项正确。
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创新,材料并未涉及,故A项错误;
材料也没有反映“实业救国”的企业精神对传统观念的冲击,故B项错误;
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东亚公司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而是说明“实业救国”的企业精神,故D项错误。
15.(2019·
内蒙古呼伦贝尔月考)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
该公司的经营( )
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巩固
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解析 材料所述为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由于官僚资本主义享有种种特权,发展迅速,成为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障碍,使得民营企业发展受到压制,故A项正确。
材料中现象助长了官僚资本发展,故B项错误。
官僚资本发展不利于国民政府经济协调发展,显然不利于国民政府的统治,故C项错误。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1936年,与题干时间相差甚远,故D项错误。
[题组三 高考小题]
16.(2017·
全国卷Ⅲ)1897年,有人指出:
“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根据“1897年”“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D项正确。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是在1898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不再大力扶植官督商办企业,故B项错误;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大大增加,故C项错误。
17.(2016·
全国卷Ⅲ)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解析 本题考查局部抗战时期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图案中的“振我中华”“挽回利权”“抗敌”“十九路军”等信息表明1932年时中国掀起了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故应选D项。
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出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排除A项;
宣传爱国思想并营销商品,这种方式在近代前期已有,体现不出新的营销方式,排除B项;
实业救国思潮早在甲午战后就已经兴起,排除C项。
18.(2015·
全国卷Ⅱ)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
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
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经济政策。
据材料中的“1938年”“平、津、鲁、豫”等信息可知,日本发行的“联银券”“军用票”主要流通于沦陷区而非国统区,故A项错误;
日本发行的“联银券”“军用票”流通于市场,这是日本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是转嫁战争负担的体现,B项正确;
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是通过军事手段和限制物资流出等实现的,C项错误;
“联银券”“军用票”不是物资,不能体现对物资管制的强化,D项错误。
19.(2017·
浙江高考)20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
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
歌词意在( )
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B.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
C.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
D.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
解析 提倡国货抵制洋货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
倡导教育救国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
“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表明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故C项正确;
“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表明中国部分手工业产品优于洋货,不能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故D项错误。
20.(2017·
江苏高考)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
由此可见( )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可知,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高于英国和其他国家,处于优势地位,D项正确。
依据材料无法判断英国的国际地位是否提高,排除A项;
材料没有提及日本在外国对华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只是外国在华投资总额情况,没有涉及其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掌控问题,排除C项。
[题组一 基础大题]
21.(2019·
安徽六安期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到1919年,是山东经济发展一个较重要的时期。
济南、青岛、烟台三埠工业勃兴,欧战以来,尤为蓬勃,设厂数目大为增加。
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行业,如纺纱业、面粉业、火柴业等。
——吕伟俊《民国山东史》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
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
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济南等城市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其快速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答案
(1)主要表现:
设厂数目增加,出现新兴行业。
因素:
辛亥革命的推动(民国的建立;
民国政府推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实业救国;
提倡使用国货);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2)特点:
曲折发展。
(3)作用:
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民主革命和思想解放进程。
解析 第
(1)问,中国济南等城市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设厂数目大为增加。
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行业”分析得出。
推动其快速发展的因素应当联系所学,从辛亥革命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和一战的影响来回答。
第
(2)问,从材料二图片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第(3)问,根据材料中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奠定了物质基础……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题组二 模拟大题]
22.(2019·
江西抚州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荣氏企业创建于19世纪末。
荣氏兄弟渐觉悟到办实业更能致富救国,遂于1902年在无锡兴办茂兴面粉厂,创业初期,荣氏兄弟仅有4台粉磨,但经过努力,1912年粉磨的数量增至18台。
1913年,荣氏集团创办的上海福新面粉厂投入生产。
到1921年,荣氏投资开设的面粉厂累计共有12个,荣氏兄弟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面粉大王”。
荣氏在总结经营思想时,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必诚必信,以谨蜚声商界”。
把提高产品质量,创出优质名牌,赢得客户和消费者的信任,作为企业经营的基点。
早在1900年,荣德生就开始注意选择阅读介绍国外企业经营等方面的书籍。
荣氏兄弟“深知欧美机制工作,日新月异,欲资师道,非从实地考虑不可”,多次派人到日本或分赴欧美“考察机械,为取发之资”。
——编自程丽燕等《传统与现代的互融
——近代中国荣氏企业经久不衰的文化视角》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其中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 (示例一)启示:
民族工业发展要善于抓住历史机遇。
说明:
荣氏企业创建于19世纪末,当时民族危机加深,“实业救国”思想盛行,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这些为荣氏近代面粉业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均有所改善,荣氏兄弟巧抓机遇,扩大业务,使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与扩张。
(示例二)启示:
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充分汲取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还要积极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经验。
荣氏企业的成功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滋养,如强调诚信为本,重视产品质量,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
同时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经营思想、管理经验,积极引进西方先进设备技术,推动了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示例三)启示:
实业家的爱国精神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略。
解析 首先,阅读材料,根据材料信息提取出自己的启示,如根据“荣氏企业创建于19世纪末。
荣氏兄弟渐觉悟到办实业更能致富救国,遂于1902年在无锡兴办茂兴面粉厂,创业初期,荣氏兄弟仅有4台粉磨,但经过努力,1912年粉磨的数量增至18台”“1913年,荣氏集团创办的上海福新面粉厂投入生产。
到1921年,荣氏投资开设的面粉厂累计共有12个,荣氏兄弟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面粉大王’”提炼出启示:
然后结合所学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和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分析说明。
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题组三 高考大题]
23.(2018·
江苏高考)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
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
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
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
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
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
截至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
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
《中国抗日战争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答案
(1)准备:
发展内地军工企业;
改善交通;
增加国防建设费用。
背景:
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举措:
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
实行统制经济政策;
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3)影响:
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
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
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信息“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可知,其准备主要有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等。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从日本侵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等角度分析。
第
(2)问,依据材料二信息“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
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可以得出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等举措。
第(3)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抗日战争、区域开发、工业布局以及民族经济等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考点 训练 23 近代中国 民族 资本主义 曲折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