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语文上911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982737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51
- 大小:51.69KB
五年语文上911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五年语文上911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语文上911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累计75节月日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基础知识,能会应用。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体会文中的表达顺序。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难点:
体会情趣的意义,体会文中的表达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内容,那四时究竟有什么情趣呢?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熟读体会了解内容
1、指名读文。
注意要读的通顺,有感情。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三、自学探究,合作交流
1、文章写了四时是什么?
你是如何来理解的?
2、自学探究
3、汇报交流。
4、四时的情趣怎样?
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四时”的情趣有什么不同。
春天怎样来写的?
运用了什么方法?
夏天写了什么?
秋天呢?
冬天呢?
5、结合每一个自然段开头一句,体会课文的表达顺序。
四、拓展运用
1、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说一说。
2、课文中所说的“四时的情趣”与你生活中的体验有什么不同或不一样的地方?
请你说说并写写你的“四时的请趣”。
3、学生动笔去写。
4、交流
五、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感受?
作业:
六、作业:
书上所描写的“四时”情趣”和你平时的感受一样吗?
写一写你心中的“四时情趣”。
板书设计
四时的情趣
春天破晓微云
夏天夜里流萤
秋天傍晚夕阳雁群
冬天早晨下霜
教学反思:
9-2黄昏
1、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的内容。
2、能运用自学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热爱大自然,体会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
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习联想和想象。
累计76节月日
2、初步读文,了解文章内容。
自学探究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读文,了解文章内容。
黄昏是迷人的,黄昏是美丽的,那么在作者的眼里,黄昏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昏》,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述的呢?
(板书课题)
二、初步了解,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文,说说文章的内容。
3、学习生字新词。
1)你学到了哪些生字?
你是怎样来学习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同学间互相读文,交流看法。
4、指名读文,说说文章的内容。
三、自学探究,了解内容
1、分段来读文。
2、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
3、说说你对文章有什么看法?
4、交流汇报
四、小结
1、熟读课文。
2、你有什么收获?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
累计77节月日
一、复习导入
1、上节我们学习了文章的内容和基础知识,这节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2、复习字词。
3、朗读课文。
二、理解内容掌握方法
1、说一说你在学习课文时有哪些想法?
2、文章中都写了什么内容?
3、你认为文章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4、文中的破折号有什么用处?
三、思考与交流
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写了黄昏时的哪些景物?
2、作者看到了这些景物后展开了哪些联想?
用文中的语言来举例说明。
3、从课文描写的景物和想象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中的重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5、交流汇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与运用
读了课文之后,你一定受到很多启示,请你也来观察黄昏时周围的景物,并展开联想。
9——2黄昏
海浪花白鸥
夕阳烧红了
黄昏
风宣言
夜
二次备课
第十单元奥妙世界
本板块收纳了《野草》、《琥珀》、《荔枝图序》三篇文章。
《野草》引用了两个故事来说明草的力量最大,同时告诉我们,生命力是世间最顽强最神奇的力量。
《琥珀》一文向读者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
要认真领会科学家的推理猜想方式。
《荔枝图序》是一篇咏物小品,是作者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注意学习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事物。
学习介绍事物的顺序。
并努力将介绍性文章写的生动、有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事物。
4、学习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事物。
5、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学习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事物。
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10——1野草
1、注重语言积累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理解生物学家和解剖学者是怎样感受到种子力量的伟大。
累计78节月日
1、注重语言积累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理解生物学家和解剖学者是怎样感受到种子力量的伟大
一、导课
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并背诵跟小草有关的名诗句,哪位同学愿意背给大家听听?
能谈谈你对这个诗句的理解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散文,看看我们还能读懂怎样美丽的生命。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野草的种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课文中的确有几个难读、难写的字,谁发现了?
3、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中描写种子力大的例子?
4、交流
5、学习生字新词。
三、朗读课文感知作品的内容
1、自由朗读、体会作品的内涵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品的象征意义
3、品读课文,体会作品优美的语言。
四、交流汇报
交流收集的材料,说说时代背景。
五、小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启示
累79节月日
1、注重语言积累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的内容。
采用读——品——悟——议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
一、情境导入朗读课文,感知作品的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感悟哲理
1、体会“小草”、“盆花”的象征意义
2、作者为什么赞颂小草?
三、品析
“种子的力大”
1、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课文用哪些例子来证明“种子的力”力大无比?
2、请从两个事例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事例读一读,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一下,把你的感受简单标记在书上。
把你的感受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3、交流阅读感受,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4、这顽强不屈得生命力真让人肃然起敬,你想不想会野草说点什么?
带着我们的敬意和赞叹通过读表达出来。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把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意思表达出来。
作者最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学习了这篇文章,感受了顽强的生命力,你都想到了谁?
2、练笔。
再来读野草,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写一些
(1)假如你是悲观的种子,飘落在石缝里,此时,你遇到了野草,它跟你说?
(2)假如你是小小的山花,花圃里的玫瑰嘲笑你不艳丽时,你怎么说?
(3)假如你是沃土中的一株矮松,你会羡慕石缝间的松柏吗?
为什么?
第三课时
累80节月日
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
一、引入,激发兴趣。
1、自古以来,小草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你还知道哪些诗句?
是啊,小草不仅装点大地,它那顽强的精神更让人钦佩不已。
二、聚焦重点,深入悟读。
(一)聚焦种子的力大
1、种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①交流(刚才同学们都在认真批注,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收获)。
②生交流,师点拨。
2、交流汇报,板书力大。
(二)聚焦“生命力”读出精神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感受一下它的生长历程。
1、这种力如此之大,文中用了三个动词分别是什么?
2、“透、钻、挺”是什么意思?
说明什么?
(齐读感受带动词的句子,感受几个动词的作用)。
3、面对如此硬的环境,小草是怎样生长的呢?
4、这种力决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生命力(生齐说)。
夏衍称它是怎样一种力呢?
指名读。
(三)聚焦“感悟”情感升华
出示资料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0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相待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则异常嚣张。
在暂时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情绪。
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
1、从这些图片和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说。
2、看到这你想说点什么?
补充句子:
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一粒种子的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广大中华民众志成城、。
①指名补充。
②引读句子。
三、小结
在如此恶劣的战争环境下,我们的作家以小草的精神象征我们奋起抵抗,保卫祖国的民众们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多么地值得我们崇敬,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
作为和平年代的我们,生活中有这样像野草精神的人吗?
四、练笔:
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写
板书设计
野草(力大)——广大抗日民众
↓
顽强不屈
不可抗拒
能屈能伸
10——2琥珀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等词语。
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4、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5、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累81节月日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展开合理想象,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认识琥珀。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学生自学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
(3)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
(4)全班齐读。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思考课文讲了琥珀的哪些内容?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集体交流。
三、结合预习,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
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
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
②化石的形成。
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
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
四、作业
2、写生字新词。
累82节月日
1、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块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琥珀,同学们提的问题还有一个没有解决:
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出示)
二、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
学习琥珀样子部分
2、图文对照,认识琥珀的样子。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
3、思考:
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4、演示多媒体课件,进行讨论。
(1)松树林。
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
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
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赶巧蜘蛛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才能积成球。
三、练习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
四、延伸
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
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五、作业
2、听写生字。
累83节月日
1、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4、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玻确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注意讲全四个条件。
松脂球形成后,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请学习下面的部分。
二、理解“化石形成过程”这部分。
1.默读课文。
2.思考:
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
1)时间长。
3)松树腐烂
2)陆沉水漫。
4)泥沙掩埋。
三、有感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发现过程。
要读出孩子的高兴,父亲的惊喜。
为什么令人惊喜?
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
四、默读第四部分。
思考:
这块瑰油是什么样的?
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理解: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拓展:
当解说员
这一个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我想:
假如我们班有同学被招聘上了,那该有多棒啊!
同学们想试试吗?
1、(出示)招聘广告:
北京自然博物馆招聘优秀解说员,应聘内容:
以“琥珀”为题材,运用优美语言,按一定顺序向参观者解说琥珀。
学生练习。
汇报。
2、假如你是馆长,你会招聘谁?
10——3荔枝图序
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对文言文有初步的感悟。
3、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4、体会文中用打比方的方法描写事物。
5、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句式的特点。
6、领略荔枝的独特风采,培养文言语感。
理清课文层次,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荔枝的特点。
体会句式的特点,学习用打比方的方法描写事物。
累84节月日
4、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5、领略荔枝的独特风采,培养文言语感。
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荔枝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兴趣
1、荔枝是人们爱吃的水果之一。
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讽刺这一现象的。
北宋著名诗人苏轼曾这样写道: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可见荔枝的鲜美可口。
2、同学们都吃过荔枝吧?
谁来介绍一下荔枝呢?
(指名学生介绍荔枝并作评价。
)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荔枝的文章。
(板书课题,作者)
二、介绍作者作品
1.首先指名学生介绍作者,注意结合注释内容。
2.教师补充介绍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唐代大诗人。
曾官居太子少傅,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标画疑难字词,注意停顿。
三、初学课文
1.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懂疑难字词。
2.给下列加点的宇注音:
帷盖缯 绡 醴 酪
3.学生齐读课文。
4.理解有关重点词语、句子。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华如橘,春荣;
实如丹,夏熟
大略如彼此,其实过之
命工吏图而书之
5.学生散读课文,教师随堂巡视,掌握自读的情况,
6.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是一篇序言,作者写序的目的是什么?
(2)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介绍了荔枝的哪些方面的情况?
7.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教师注意巡堂做个别指导。
四、总结由学生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累85节月日
1、理解课文内容。
2、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文中用打比方的方法描写事物。
4、体会句式的特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荔枝的特点。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来了解更多有关荔枝的知识?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⑴本文是作者为荔枝图作序,其目的是什么?
在原文中有答案吗?
“盖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最后一段)
⑵齐读最后一段,并请一名同学串译成现代汉语。
2.复习字词
⑴通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帷wé
i枇杷pīpa缯zēng绡xiāo瓤rá
ng醴lǐ酪là
o
⑵四人一小组,试译课文,将不明白的字词句举手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老师巡视
辅导。
华:
huá
花
叶如桂,冬青:
叶子好象桂树的叶子,冬天也绿。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大略像上面说的那些东西,其实超过了那些东西。
3.齐读课文。
四人小组讨论,本文围绕荔枝介绍了哪些知识?
讨论出说明顺序。
(明确:
介绍了荔枝的产地、形状、树叶、花、果实及果实的朵、核、壳、膜、瓤肉、浆液、荔枝的保鲜)
顺序:
由外到内,介绍果实的具体情况。
由整体到句,从树的形状。
4.本文说明重点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以果实为说明重点,具体介绍果实的内外形态及保鲜不易的特点,突出重点,
且可以层次清楚的介绍荔枝)
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911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