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977014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0.89KB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时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4、证书目标
能够获取食品检验工高级工或助理食品安全师职业技能或资格证书。
三、设计思路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检验科学与技术系本科各个相关专业的基础专业知识,根据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设计注重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在内容上承接实践课程,对知识目标描述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目标动词,对能力的描述使用了“掌握、运用、知道”等目标动词,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本着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主要内容说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四大平衡及四大滴定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熟悉仪器分析测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了解元素化学的性质与应用,并且能熟练运用基本原理,结合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分析方法,针对当前各专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状况,授课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与最新成果,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工类或进化学类各专业的第一门必修基础课,是为实现教学内容整合和结构优化而设置的一门新课程,是课程体系改革的产物,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两大基础课之优势和特点于一身。
课程教学上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同时,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课时分配表
序号
单元内容
学时分配
备注
1
第一章化学计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6
2
第二章分散体系
4
3
第三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
第四章酸碱平衡
8
5
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
第六章氧化还原平衡
7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解离平衡
第八章滴定分析法
9
第九章物质结构基础
10
第十章仪器分析法选介
总学时
64
2.单元设计
第一章
第一章化学计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学时
理论
实践
一体化
学习目标:
了解化学中的计量;
掌握误差的产生、表示与减免方法;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置信度与置信区间以及可疑值的取舍。
1.知识目标:
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掌握置信度与置信区间的概念;
掌握可疑值的取舍方法。
2.能力目标:
能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熟练运用,同时进行的有效的数据处理。
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方法
化学中的计量关系误差的分类与表示偏差的概念与表示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有效数字与运算规则测定结果的数据处理
讲授法
教学地点
校内多媒体教室
教学及参考资料
第一版
练习与习题建议
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
后习题
权重分配
备注:
第二章
分散体系
掌握溶液的概念和浓度表达、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了解溶胶的性质、胶团结构、稳定性和聚沉等内容。
1.知识目标:
掌握溶液的有关概念及浓度表达;
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
了解溶胶的性质、胶团结构、稳定性和聚沉;
2.能力目标:
能够准确计算溶液浓度并准确表达溶液组成。
溶液的概念
溶液组成的量度(重点)
稀溶液的依数性(难点)
胶体的性质、胶团结构、稳定性和聚沉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版练习与习题建议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习题权重分配
%
第三章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掌握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的相关含义及定律;
掌所化学热力学中的重要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热化学和吉布斯自由能;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平衡的移动的有关知识。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论;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掌握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相关含义及定律;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了解化学热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掌握熵的概念及热力学第二、三定律掌握吉布斯自由能的相关知识掌握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平衡移动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初步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推导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重点)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相关含义及定律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表达方式(难点)化学平衡的移动(难点)
化学热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版
热力学第一定律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重点)
熵的概念及热力学第二、三定律(重点)吉布斯自由能(难点)
练习与习题建议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习题权重分配
第四章
酸碱平衡
掌握酸碱理论、酸碱溶液的电离平衡和pH的计算;
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pH的计算及
制备方法;
了解常见酸碱定体系的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熟悉酸碱定法的应用。
掌握酸碱理论、酸碱溶液的电离平衡和酸碱溶液中pH的计算;
掌握缓冲原理、缓冲溶液的组成、pH的计算及制备方法;
利用酸碱平衡的移动解释相应的溶液现象;
了解常见酸碱平衡在酸碱定法的应用。
能够准确进行酸碱溶液及缓冲溶液pH的计算。
电解质分类
电离度和电离常数(重点)
酸碱理论(重点)
酸碱平衡(难点)
酸碱溶液中的pH计算(重点)酸碱平衡的移动
缓冲溶液及pH计算(难点)
酸碱滴定的应用
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
理解多相离子平衡,了解沉淀溶解过程中的相关概念,掌握溶解度与溶度积之间的换算;
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掌握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和分步沉淀及应用等。
理解多相离子平衡
掌握溶解度与溶度积之间的换算
掌握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和分步沉淀;
掌握沉淀平衡理论及应用。
能够根据溶度积规则进行沉淀生成与溶解、分步沉淀和沉淀转化的相关运算。
沉淀溶解平衡的几个概念
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重点)沉淀的生成与溶解(难点)分步沉淀和沉淀转化(难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版
练习与习题建议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习题
第八早
氧化还原平衡
掌握质子平衡条件与利用质子条件进行化学反应式的配平;
掌握原电池及电池符号、电池反应的书写与转换;
氧化还原平衡与的相关概念;
掌握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原电池电动势的关系。
掌握电极电势的概念、应用及影响因素;
掌握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原电池电动势的关系;
熟悉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特点、主要方法和实际应用。
熟练运用氧化数法和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能够运用能斯特方程求算电极电势。
氧化数及氧化还原反应
质子平衡条件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重点)
原电池
电极电势及标准电极电势(重点)
原电池电动势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关系(难点)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难点)
电极电势的应用(重点)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解离平衡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单元、定义、命名;
了解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掌握配位平衡和配位平衡的移动。
知识目标: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单元、定义、命名及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掌握配位平衡和配位平配的移动;
配合物的定义
配合物的组成配合物的命名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重点)配位平衡(难点)
配位平衡的移动(难点)配位滴定法及应用
第八章
滴定分析法
了解分析方法的分类及疋里分析的一般程序;
掌握误差的分类和概念;
掌握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概念;
掌握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及数据处理方法;
熟悉滴定分析的有关知识。
能够准确进行误差、偏差的计算和有效数字运算;
能够进行滴定分析法算。
分析方法的分类及疋里分析的一般程序
误差的分类
准确度和精密度(重点)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及可疑值取舍(难点)
滴定分析法(难点)
第九章
物质结构基础
学习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排布情况,兀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了解原子结构基础的相关理论掌握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及排布掌握元素的周期性
了解分子结构基础的相关理论了解晶体结构基础的相关理论
原子结构基础的相关理论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及排布(重点)(难点)
兀素的周期性(重点)
分子结构基础的相关理论(难点)
晶体结构基础的相关理论
第十章
仪器分析法选介
了解简单的仪器分析法,掌握分光光度法
了解简单的仪器分析法
掌握分光光度法
能力目标: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仪器分析法简介
分光光度法原理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及使用分光光度计的应用
五、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建议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宜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加强生动和形象化教学,可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及其他信息化设备,增加活泼性、趣味性和知识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加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2.师资条件要求
本课程主讲教师需要具备化学、仪器分析以及食品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并具有深厚的化学理论知识。
3.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对教学环境和条件的要求:
配备多媒体教学相关设施。
4.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使用教材:
《无机及分析化学》,陈建余、张胜建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参考书: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2版
六、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须举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期中成绩算入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包含出勤、作业、课堂表现、期中成绩,各占10%、20%、30%、40%,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
七、编制依据
该课程标准是以依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调研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而编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机 分析化学 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