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973545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45.06KB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说教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1,学情分析
在学这节课前,学生已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能力,并对路程、速度与时间有了初步的感知,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我特从以下三个角度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难点是根据它们三者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内容都是在学生都很熟悉的一种运动——跑步中去展开,从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分析综合法,经验归纳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三,说教学程序
新课标指出:
“数学的学习主要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科学自主的探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很好地实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去展开教学。
(一)在趣问中引入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教育心理学认为:
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因此,这节课一开始我就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去吸引学生,并引起他们的思考。
老爷爷那么老,小孩子又那么小,他们到底谁快呢?
在同学们的回答中可能出现三种不同的答案,从而也使他们都意识到在数学中,在有数据的情况下能够比较快慢.接着我出示小陆和他爷爷跑步的生活情境。
师:
在这里我们只知道老爷爷3分钟跑了360米,小陆4分钟跑了400米,你们会比较他们的快慢吗?
你有什么办法?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交流他们的方法。
在同学们的回答中发现了几种不同的比较方法,然后在学生的评价中发现,比较他们在一分钟内所跑的路程这个方法最简单。
从而我就引出了速度这个名词,并让学生自己说对它的理解,然后我再纠正、解释。
最后在一些生活资料中去加深对速度的理解。
(二)在探索中发现
同学们对路程,速度与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头脑中也模糊地意识到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那么它们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在这一环节我先请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根据同学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都可以准确地判断这三个问题,并体会到路程、速度与时间是存在有关系的。
接着我再先后出示了三个生活情境,利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探究三者的关系。
这个探究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所以我给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最后在学生的交流评价中,他们自己归纳总结出了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速度=路程÷
时间时间=路程÷
速度路程=速度×
时间
最后再在另一个生活情境中去加深理解。
(三)在合作中体验
学习数学知识,主要是为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这一环节我准备了一个跟学生非常贴近的生活问题。
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生活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请同学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去解决,让他们把刚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到生活中来,并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讨论中我让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作好详细的记录,最后在代表们的汇报中,我们得到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分别从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不同的角度去比较。
(四)在小结中感悟
在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准备了一首很轻快了歌曲,让学生在一个很轻松的气氛中回忆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师:
在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啊?
谁来说说?
在音乐声中学生尽情地谈感受和体会,然后我再作一个小结。
我们不但要认真学习,我们还要向小陆的爷爷学习,要热爱运动,热爱生命!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二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第一课时。
一、说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2、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它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把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课设计理念为:
1、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学法:
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交流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说什么是平行线?
2、画一组平行线。
[设计意图: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扩展新知作好铺垫。
]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这幅校园情景图中,哪儿用到了四边形呢?
(小组讨论交流)
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三)认识特征,明确关系。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根据这一要求,我有序地安排了七个层次探究活动。
1、画四边形。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图中观察到很多四边形。
在你们的生活中观察到的可能不只是这些,下面请同学们把刚才观察到的四边形或在其他地方观察到的四边形,画在你们的图画纸上,好吗?
通过看、想、画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
2、作品展示。
(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3、作品分类。
(为了叙述方便,将作品编上序号)
(1)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
说出它们的名称。
(3)请小组合作把这些四边形分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4)根据学生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并随机板书:
平行四边形梯形)
4、观察图形。
(1)想一想: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同学间互相交流、讨论)
(2)交流小结
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一般的四边形:
没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思考、探究、质疑,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5、验证结论。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72页,找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引导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验证刚才观察到的结论。
(2)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做的?
你的方法和他一样吗?
(3)检验自己画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揭示概念。
同学们的猜想通过验证是正确的,请看大屏幕。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掌握图形的特征,还有机地进行了教材的重组,引导学生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5)练习。
(出示课件:
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哪些是梯形?
)
及时反馈,既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内化新知,体验成功之乐,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调控教学进度,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生活中的应用。
(1)说一说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数学源于生活,联系身边的实物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生活服务,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7、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请说一下你的理由。
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结果。
(2)教师归纳: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请学生说一说图示的含义。
(4)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弄清四边形间的关系。
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共同解决问题。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现有教学用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图形间的关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
(四)引导看书,巩固练习。
1、自由看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学生经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反馈练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到,再引导学生将以前所学的零碎的、不完整的、模糊的信息通过看书讨论,进行整理归纳,使之上升为理性的、完整的真知,学生能清晰明了地正确理解、掌握新的知识。
2、做一做:
用小棒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通过分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水平,在知识上还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认识,可谓是“一石三鸟”。
3、课件出示:
剪一剪,P733
教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渗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分割和图形拼组的知识,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五)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小结全课:
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3、教师评价。
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
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六)布置作业,拓展应用。
1、巧巧手
(1)P745
(2)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图形吗?
将基础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应用要求,让学生思维有发展的空间,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机会,鼓励学生创新,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2、火眼金睛——试一试你的好眼力P7612
这道思维训练题,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有序的思考能力。
四、板书设计(略)
五、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为背景,通过探索卡通人物的秘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动脑,动眼,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益、有效。
在教学中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竖式的形成、经历、计算的过程。
如145×
12先参照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格式写出竖式,这里应让学生形成习惯,数位夺得数写在上面,数位少的数写在下面,便于计算;
再考虑,计算顺序即145×
2,后算十位即145x×
1,并正确写出积的位置,然后计算两个积的和,最后还应检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能力目标: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五、教学准备:
课件(卡通图片、口算题、水果图片)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铺垫:
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四位朋友,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课件出示)谈话:
原来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他们每一位都带来了一个问题。
1、首先出示胖墩墩的咖啡猫带来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
44×
1578×
325×
144238×
6)
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笔算过程。
[设计意图: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抑制到兴奋,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所以开始我创设了卡通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复习了旧知识,也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桥梁,可谓一举两得。
]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咖啡猫的问题咱们轻而易举的解决了,接着来看:
孙悟空带来了什么秘密?
这样引入新课:
将课本例1、改为: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又想去蟠桃园偷桃子持,蟠桃园有145棵桃树,每棵桃树上有12个桃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1)鼓励学生自己列出算式,比较算式的特点,引出课题。
激励他们自己尝试列出竖式计算。
(2)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
(3)全班交流反馈。
(4)归纳算法。
先小组内讨论,再师生总结。
这一个环节,我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进而探讨出笔算的基本方法。
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即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展示交流
接下来看看可爱的米老鼠给我们出了什么问题?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教材中只举了少数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初步发明各种计数符号等,直观形象的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并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的历史,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
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
为此,在教学“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学生自己完成数位顺序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法和教法上谈谈:
四、学法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
五、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
因此,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
(一)、情境创设
1、教师提问: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么多年的数学了,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
其实啊,我们跟数已经成了老朋友了。
但是你们有过这样的疑问吗:
‘这些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
2、教师应和学生的回答情况出示准备好的小石子、绳子和木板,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
如何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
又如何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引出数学一一对应思想。
3、了解古代一些数字符号——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等。
4、教师简单介绍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故事。
(二)、呈现新课
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
(1)、教师边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边在黑板上写数字1,2,3,4,5,…,10,…,68,…,105,…说明这些就是所谓的自然数,最后说明“0”也是自然数。
(教师: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数物体个数,如:
今天早上老师吃了1个苹果;
医生叮嘱小明饭后吃2粒感冒药;
每天上午我们有3节课;
奥运会每4年开一次;
一只手有5个手指;
今年妈妈给小强过10周岁生日;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这些数我们就叫做自然数;
而“0”则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2)、请同学们例举更多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数,加深对自然数的印象。
(3)、请小组讨论研究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教师适当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自然数每相邻的两个数中,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多1;
最小的自然数是0;
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十进制计数法
(1)、师提问:
“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到万级为止的数,但是,还有比亿更大的数存在着,(出示数位顺序表):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推,将已学过的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扩展到“千亿”。
教师在计数器上现场贴上亿级的数位。
(教师向学生说明:
还有比千亿更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为顺序表后面用“…”,表示后面还有其他数位。
(2)、教师提问:
“那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呢?
”
(3)、小组讨论: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请同学们自己得出结论: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最后,教师给出“十进制计数法”的名称,在黑板上板书。
(三)、课堂总结
1、教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
”教师请同学们接下去说完整:
“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
2、全体回忆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自然数每相邻的两个数中,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多1;
3、全体回忆十进制计数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亿以上数的认识》说课稿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的第九课时。
2、教材分析:
教材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亿以上数的认识。
通过地球不堪人口之重负的拟人素材,生动地引入世界人口的总数,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了解到地球上人口太多了,如不控制将要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渗透有关人口知识和环境保护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及写法。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写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四 年级 上册 说课稿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