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972058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64.17KB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性;
思虑,谋划。
微斯人: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
“微”是一词多义:
微小;
卑贱;
隐隐;
稍稍。
日昃始食:
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
“始”是一词多义:
开始;
最初。
去之南都:
离开到南都。
“去”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某地去。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要求:
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
①居,处在。
庙堂之高,高高的庙堂之上。
则,就。
江湖之远,僻远的江湖。
②遂,于是。
大通,博通。
旨,要旨。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技巧:
分句;
句子成分;
关联词;
虚词。
①居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则忧其民(就为百姓忧虑),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则忧其君(就为国君忧虑)。
②遂(关联词)/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慷慨)/有志于天下(有兼济天下的抱负)。
(4)本题考查句子分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
这句话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范仲淹把自己的忧和乐和天下人联系在一起,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展现了一种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一种奉献精神。
但是结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范仲淹心中有比较重的忠君思想,这是时代的局限,不值得提倡。
故答案为:
⑴思想感情;
离开;
⑵①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王担忧。
②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
⑶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⑷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有积极意义。
【点评】⑴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
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
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
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⑵本题考查“之”的词义辨析,“之”可当代词,代指人、事、物;
可当结构助词“的”;
还可以作动词解释为“去,往”,有时还可以调节语气,无实义。
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辨析;
⑶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
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
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乙】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改嫁了常山朱氏。
他长大后,知道出身于世代为官的人家,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
不分日夜刻苦学习,整整5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儒家经典的要领,慷慨有兼济天下的抱负。
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阅读《岳阳楼记》,回答下面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连月不开________
②朝晖夕阴________
③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
④日星隐曜________
⑤樯倾楫摧________
⑥把酒临风________
⑦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⑧去国怀乡________
(2)下列各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B.
览物之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临溪而渔/而不知人之乐
D.
不以物喜/以君之力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
(1)放晴;
日光;
有时;
光芒;
倒下;
持、执;
探求;
国都
(2)A
(3)①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课内的文言实词注意平时的背诵积累。
开:
今义多指关的反义词,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放晴”;
晖:
翻译为“日光”;
或:
该词含义比较多,在这里翻译为“有时”;
曜:
日、月、星都叫曜,在这里翻译为“光芒”;
倾:
翻译为“倒下”;
把:
翻译为“持、执”;
求:
今义多翻译为“请求、寻求”,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探求”;
国:
今义多指国家,古义在这里翻译为“国都”。
(2)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
A.一:
均翻译为“全、都”;
B.之:
助词,的情/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而:
表承接/却;
D.以:
因为/凭借;
故选A。
(3)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注意关键词语的翻译:
①以:
因为;
②微:
斯人:
这种人。
⑴放晴;
国都;
⑵
A;
⑶①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
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
(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
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
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
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
(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
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
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
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
秦攻赵,使括代廉颇为将。
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括不可使将。
”王曰:
“何以?
”曰:
“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大王及宗室所赐币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
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
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王以为若其父乎?
父子不同,执心各异。
愿勿遣。
“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括母曰:
“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
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荷担者三夫________
②赵兵果败,括死军覆________
③母置之,吾计已决矣________
④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且焉置土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始龀,跳往助之
王终遣之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5)
【乙】文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
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
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________;
她讨得“无随”的承诺,说明她________。
【答案】
(1)肩负、扛(挑);
覆灭;
放弃,放下不管;
称职
(2)D
(3)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4)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
②他父亲当时做(是)大将,用自己的俸禄供养的食客(谋士)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
(5)考虑问题周到,观察细致入微;
见识深远、处事周密
【解析】【分析】⑴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荷:
hè
,肩负。
称:
chè
n,称职。
⑵A哪里/表示陈述的语气词。
B到,介词/对,向。
C把/因。
D都是代词,代人。
故选D。
⑶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
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意思是:
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
故停顿为: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⑷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注意以下关键词:
汝:
你。
固:
顽固。
彻:
通。
为:
做。
⑸赵奢之妻对丈夫和儿子都非常了解,因此在国王面前支持丈夫,反对儿子。
可知她观察细致入微;
对于赵母的劝说,赵王不听,赵括的母亲说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
赵王说答应不会连累你的。
说明赵母有预见性,想的长远。
故答案为:
⑴①肩负、扛(挑);
②覆灭;
③放弃,放下不管;
④称职。
⑵D;
⑶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⑷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
⑸考虑问题周到,观察细致入微;
见识深远、处事周密。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
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还可以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⑸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答题时应注意,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乙】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
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
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
“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
”赵王问道:
“这是为什么呢?
”赵括的母亲说:
“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
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
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
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
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
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
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
而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买下来(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
国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
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
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
”赵王说:
“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
“国王您最终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大将不称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
”赵王说:
“不会连累你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
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4.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朝服衣冠
朝晖夕阴
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吾妻之美我者
执策而临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
文章末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4)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A
(2)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
(3)C
(4)①从邹忌进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
在与人的交往中,提意见时,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②从齐威王纳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
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解析】【分析】⑴A项均为“早晨”的意思;
B项不同,间:
间或、偶然/间:
参与;
C项不同,孰:
谁/孰:
通“熟”,仔细;
D项不同,之: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之:
代词,指千里马。
⑵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初,刚刚。
若:
好像。
句意是: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
⑶C项有误,文章不注重形体刻画,而是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
⑷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①邹忌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
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
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②本文通过齐人邹忌劝说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只有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纳谏除弊,方能把事情做好。
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
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要胸怀宽广;
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⑴A;
⑵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
⑶C;
⑷①从邹忌进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结合句意解释。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⑷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
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即可。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三闾祠①②
(清)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②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
岁时③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注】①三闾(lǘ)祠:
位于潮南汩罗。
②漠漠:
这里形容荒凉寂寞。
③岁时:
节今。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骈死于糟枥之间________
②是马也________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
④湘兰沅芷年年绿________
(2)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训练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