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研究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956683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83.59KB
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研究Word下载.docx
《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研究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它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观摩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它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设在区角内的操作材料、情景及相应的活动所承载的教育功能。
3.主题性区域活动:
根据某一主题的目标和内容,创设相应的区域,它的特点是各个区域之间不是孤立的,应有一定的联系性,并应紧紧围绕主题来创设情境,所提供的材料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
(二)理论支撑:
1.个别化指导教学(IGI):
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个别化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创立,其要点包括教学既有固定的目标,又有变化的目标,确立适当明确的教学目标;
强调教学过程要依据学习者先前的学习水平和动机,然后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大量的教学经验,使学生能够实现目标,并根据学生的个性与需要灵活调整学习内容、形式和途径等。
2.适应性学习环境模式(ALEM):
旨在建立和维持确保大多数学习者学习成功的最佳机会和学校环境,教学计划包括12个标准:
空间和设备设施的安排、创造和实施教材、建立交流的规则程序、管理支持、诊断性测验、记录维持、调控和诊断、陈述和规定、互动的教学、教学活动、激励动机、发展学习者的自我责任。
三、研究对象:
红梅幼儿园全体师生
四、研究时间:
2004年7月至2006年8月
五、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在理论的指导下,创设自然、真实的活动情境,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对研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诊断、提出问题、加以讨论、拟订计划、付诸行动、评价总结,在此基础上再次展开诊断、反馈等一系列步骤,形成一个循环的体系,使课题研究不断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从而解决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个案分析法:
对实验过程中的某些特殊案例进行跟踪观察,分析根据主题所设的区域在其个体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观察法:
在实施过程中,点滴记录不同模式下幼儿的活动状态及老师指导情况,及时指正老师指导的误区,提高幼儿活动的效率。
六、研究目标:
(一)课程目标:
●整合主题背景下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两种活动模式,构建“主题性区域活动”课程新模式。
(二)教师目标:
●以课题为龙头,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使其明确各个区域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达成主题活动的总目标。
●在研究中普遍提高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水平,提高教师对主题下各区域活动的观察、指导、记录和评价的能力。
●形成相对稳定的主题性区域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与材料及指导方法。
●加强个案研究,学会分析幼儿、解读幼儿,提高教师的分析、反思的能力。
●通过研究帮助教师树立整合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用心去发现、去感悟、去思考,最终将教育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育实践。
(三)幼儿目标:
●通过主题性区域活动,建立活动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促进每一个幼儿多元化地、全面性地发展。
●通过丰富的区域环境创设、提供材料、组织活动、有效指导,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
●通过内容安排、情境创设、有策略的指导、高效的评价,让幼儿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并将已有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迁移,不断形成新的经验。
七、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2004年7月至2004年8月):
确定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明确职责。
主要是建立领导和实施组织机构、研究制度等,为课题研究作好制度准备、组织准备。
此阶段由唐静负责。
研究阶段(2004年8月至2006年6月):
研究确定具体的区域活动评价指标,研究制定3至6岁主题性区域活动课程。
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放在学习上,明确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为课题研究作充分的理论准备、思想准备等。
此环节由唐静负责。
确定实验班与指导教师,制订计划、组织实施。
先在大中小班确定三个实验班,进行试点研究。
在此基础上,逐渐向其他班级推广。
此阶段主要研究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建构大中小班“主题性区域活动”课程新方案,继续研究主题性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
通过研究逐步修改完善“主题性区域活动”课程,确立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及区域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
此阶段王丹华、唐静、李玲华共同负责。
总结阶段(2006年7月至2006年8月):
整理资料、撰写报告、汇编成果。
主要是组织教师将两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汇编,提炼出经验心得,达到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向社区推广、向姐妹园推广。
此阶段由王丹华和唐静负责。
八、研究内容:
(一)建构“主题性区域活动”新方案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项活动的总和。
目前幼儿园普遍采用主题式课程,注重集体式教学,而作为集体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区域活动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完善主题课程,关注主题目标下区域的设置、环境的创设,更能促使幼儿自主学习。
3至6岁的孩子对知识的分化程度较低,在他们眼里,世界是一个纷繁多样的整体。
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具体的事物为什么是这样或者是那样,而并不在意这种感受或解释来自哪个领域。
因此,主题性区域活动内容的设置不仅要考虑各个领域,更要注重领域间互补的内在联系。
首先教育目标强调整合,重视对孩子全面发展促进作用的整合,即把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不是片面地发展孩子的某一方面。
既包括横向的儿童体、智、德、美等诸多方面协调统一的发展,也包括纵向的儿童态度、知识、经验、能力等整体和谐。
鉴于我园采用的课题以主题活动为主,因此在构建区域活动方案时仍以主题为线索,紧密围绕主题目标,设计区域活动方案。
例:
大班主题《我们在春天里》课程安排
●主题目标
1、尝试运用观察记录的方法,感知和发现春季的自然变化和动植物的生长,观察了解春天里人们的劳动,感受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2、积极参加郊游、种植活动,会用多种方式充分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经验、经历和情感,丰富对春天的感性经验。
3、在主动参与活动中感知和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
●指导重点
1、利用周围环境资源,带领孩子外出观察、写生、放风筝,观察春天人们的活动。
2、通过画画、做做、讲讲,观察感知春天里人们的活动,并布置到墙面和区角。
3、联系安排踏青活动,鼓励幼儿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户外活动,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并能主动保护公共环境的卫生。
在踏青野营活动中鼓励孩子主动收集资料,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4、继续鼓励幼儿进行饲养、管理自然角活动,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生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主动关心周围事物。
5、结合“清明节”,开展讲革命英雄小故事、扫墓等活动,缅怀革命烈士,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活动安排
周数
语言
数学
科学
艺术
社会
健康
第一周
春天
(诗歌)
快乐的小池塘
(复习7的加减)
挖野菜
柳树姑娘
(歌唱)
准备去远足
春种忙
(心理)
小蝌蚪找妈妈
(故事)
生活中的圆柱体
和球体
风筝
(美工)
去野营
(体育)
第二周
春雨的色彩
(散文)
蝴蝶找花
(8的分合)
一起来种花
春天在哪里
(音乐欣赏)
春天可以干什么
预防感冒
桃树下的小白兔
小树苗
(8的第一、二组加减)
桃树和柳树
(美术)
我与纸板做游戏
第三周
风在哪里
(散文欣赏)
小树穿新衣
(8的第三、四组加减)
做气象记录
采茶
(韵律活动)
春天来到我们班
勤快的小手
快乐的小屋
测量远近
大碗岛的星期天
(美术欣赏)
玩轮胎
●区域活动安排:
区域内容
发展目标
材料投放
建议玩法
春天大调查
初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外出参观、种植、探究、交流等活动,学习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特征,提高幼儿的讲述和绘画能力。
设置“春天大调查”专栏(如:
天气、植物、动物、服装、人们的活动等),提供电脑、图书、废旧画报等。
学习通过上网、视听等途径查找有关春天的内容,并大胆交流自己在春天里的见闻,感受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鼓励幼儿与同伴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春天。
小小气象员
帮助幼儿感知春天多变的天气,初步学习观察记录天气情况。
气象记录表
引导幼儿学习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正确书写各种气象标志,并能大胆与同伴交流。
关
爱
大
自
然
春天的植物
帮助幼儿了解有关春天的各种植物生长情况,并乐意参加各项管理照料。
共同收集各种有关春天的植物,并提供幼儿操作记录纸,将关的调查记录表布置在活动区中。
鼓励幼儿每人种养一盆花草,并贴上种养标记,自己学会照料植物作好观察记录,相互交流认知,建立起一份责任心。
引导幼儿开展挖野菜、拌野菜的系列活动,鼓励幼儿共同分享劳动的喜悦。
收集各种野菜及各种挖野菜的工具,简单的调味料、餐具等
带领幼儿走出活动室,走向大自然。
学习分辨各种野菜,并开展挖野菜、拌野菜的系列活动,然后与弟弟妹妹共同分享劳动的成果。
大眼看春天
主动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积极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眼中的春天,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收集春天的照片,以及相册。
请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绘画或者收集春天里的照片、图片。
让幼儿在学习中不断增添有关主题的绘画内容,引导幼儿自主进行交流介绍自己认识的春天,学习记录春天并大胆交流。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建构春天
(公园、社区和农场)
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根据废旧物品的形状进行设计制作,并尝试用各种工具和辅助材料进行装饰,建构春天的公园、社区和农场。
各种大型废旧纸箱、纸砖以及可乐瓶树、布绒玩具、水彩笔纸等辅助材料
请幼儿共同协作拼建完成,重点制作有关春天景象,然后请幼儿学习轮流做导游进行介绍。
春季环保棋
引导幼儿通过玩棋活动,了解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布置棋盘,棋子、骰子等
幼儿两两结伴进行活动,并进行记录活动结果,比出输赢。
春天的故事
大胆表达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感知春天不同的景色,初步了解春天的各项活动
1、提供图文并茂的故事列车以及空白影集、彩笔、纸
2、各种动物、人类和植物的图片、布置“春天”的背景以及空白影集、彩笔、纸
3、分享阅读的书人手一本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用绘画编排的形式合作制作小图书、或记录在相册里。
请幼儿思考讨论后制作图书,引导幼儿为同伴介绍春天里的故事。
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故事列车帮助孩子们在倾听、讲述、复述、匹配、认读常见字中共同提高。
引导幼儿收集或自编有关于春天里的故事。
打扮春天
(制作桃树柳树、迎春花、自制风筝、风车等)
在观察桃树、柳树等物体外型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粘贴和绘画。
收集各种枯树枝,提供一些粉红色的皱纸、水果包装、胶水、剪刀、吸管等有关幼儿操作材料
幼儿自由选择不同形状的树枝大胆创造,教师帮助幼儿粘贴整理。
请幼儿按照图进行合作捆扎,并装饰绘画。
(二)创设主题性区域活动环境
1.提供“会说话”的区域环境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既不是直接生理成熟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学习的结果,而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而使认知结构不断发生质变的过程”,同时他还要求“环境的创设应该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而洛扎洛夫认为“对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最有效的影响是间接的、含蓄的暗示”,他还表示“教师创设的多元化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进步和提高是起着任何集体教育活动都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
他们所说的多元环境,自然也包含我们今天所说的区域环境的创设。
环境是幼儿的第二任老师,它能给幼儿积极的暗示,说出教师未说的话。
在环境的刺激下,幼儿活动更投入,也更积极。
传统意义上的环境创设要求美观、富有童趣和温馨,而且往往是在开学时老师一手包办,到学期结束时也不会再更换调整,但是在如今主题开展过程中的区域环境创设更要体现它的支持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同时是师生围绕主题内容共同建构的,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为了引领幼儿走进主题中,环境的创设往往紧随主题的步伐,主题开展到哪个阶段,环境就相应创设到哪里,环境一直处于动态的调整中。
一路走来,区域环境中充分体现了主题点点滴滴进行的足迹。
所以,在对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我们努力建立富有多元化、整合性的活动情境,准备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的操作材料。
具体做到:
以主题为背景,创设适宜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主动学习;
以主题为背景,提供多元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满足需求;
以主题为背景,拓展自主空间,让幼儿在自主中感受体验。
利用“会说话的”区域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快乐游戏。
如:
语言区:
第一层次:
在语言区内创设抽拉式的图片架,教师将课堂上使用的小图片进行缩小,绘制成连贯性的图片,孩子们通过抽拉这个长长的图片,就能象小电影一下把这个故事看明白。
(旨在帮助幼儿复习回忆已学习过的文学作品。
)
第二层次:
教师从顶上设立悬挂式缕空型的电视框架,教师根据最近所教的语言内容,提供一张背景图,幼儿则边说故事(诗歌)边进行添画,使语言讲述的过程更富操作性。
(旨在让幼儿进行仿编。
第三层次:
教师制作了四个很大的骰子,骰子的六个面都贴着画,此图画分别表示时间、地点、人物(动物)、事情等内容,由孩子自由投掷,然后将投掷的内容进行创意组合,并将内容连贯地表述出来,创编成功的孩子可以在统计表上记录一颗星。
(旨在鼓励孩子能大胆地创编和表述。
科学区:
主题名称:
我身边的科学
区域材料:
不同质地的条状板、球、小椅子
游戏玩法:
A同一高度下,在不同质地的条状板上,比较哪个球滚得快、远。
B不同高度下,在相同质地的条状板上,比较哪个球滚得快、远。
C不同高度下,在不同质地的条状板上,比较哪个球滚得快、远。
2.创设“多元互动”的主题墙
每一个主题墙的创设,不仅是课程内容的体现、教学活动的反映,更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主题墙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
主题墙是主题内容的核心体现,它承载着展示讲述、分享合作、预生成相结合的功能,更要兼顾到孩子个体差异的特点。
因此我们在创设时,就要体现主题墙多元互动的特点,促使幼儿能与主题墙进行“对话”。
主题墙的形态是丰富多样的,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呈现两种状态:
1.版块式:
教师选取与主题目标紧密联系的内容,设置成若干版块,其中有集体教学的内容、有师生在主题开展前共同收集的资料、有孩子们围绕主题提出的各种问题,有关于主题课程的内容补充……
例如,大班主题活动《动物王国》主题墙一共包含以下几大版块:
●我的问题:
这些都是由孩子们在整个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提出的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小白兔的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
小鸟有翅膀会飞,鸡也有翅膀,可为什么不会飞呢?
……
●恐龙世界:
集体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对恐龙的兴趣依然十分浓厚,为此在区域活动中他们用自己的画笔将画册中、在恐龙园参观时看到的各式各样的恐龙画下来,找来旧画报,把恐龙剪下来,张贴在主题墙上,供大家参观交流。
●保护动物小标志:
这也是科学集体活动的一个延伸。
在与动物有了亲密接触后,孩子们对动物的爱护之情油然而生,他们对伤害小动物的行为感到难过,于是教师就先画了一个“保护动物小标志”,让孩子们去理解如何用简单的画面告诉别人如何对待小动物,孩子们也欣然提笔,把自己对动物的关爱用笔画下来,引领更多的成人、孩子共同参与到保护动物的行列中来。
●动物成语:
这是主题课程中的一个补充活动,孩子们收集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了解故事的内容,并根据故事进行绘画,重点是记忆动物成语、大致了解这个成语说得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如“狐假虎威”、“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守株待兔”……
另外还有一些小的版块,如:
我和动物交朋友、珍稀动物图片展、动物分类等内容。
2.表格式:
为了提高主题墙的教育价值,吸引更多的孩子到主题墙区学习,我们大胆地对主题墙进行了改革,使之更具多元整合性、操作性、讲述交流性、可变性等特点。
新型的主题墙呈现以下特点:
分子栏目,表格框架模式;
内容整合,涉及五大领域;
插卡设计,活动具有操作性;
预成生成,互为补充;
资源共享,构建分享平台。
3.
例,中班主题活动《我眼中的春天》:
根据主题目标,主题墙由“春天的小动物”、“春天的植物”、“春天里的人们”、“春天多变的天气”、“春天的电话”、“蝴蝶找花”、“我设计的风筝”、“春天的节日”、“春天的小问号”等子栏目组成。
每天孩子们都在空白的表格内,根据图文提示进行操作。
对于他们来说,每天主题墙都是崭新的,主题墙的内容都是自己建构的,所以他们也更爱在这里学习、创作。
在这个主题墙中,几乎所有的内容都体现了展示讲述的功能,他们可以自由取拿、插卡、讲解,不必受次数和人员的限制。
主题墙也不再是个体与墙面材料的对话,而更是个体与个体共同与材料的对话,因此在这个主题墙中孩子可以更自如地与同伴合作互动,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它整合了五大领域的内容,使孩子在这个主题墙中能获得对春天相对完整的经验。
并且主题墙中还考虑到了生成内容,如“春天的人们”是大家郊游后的延伸、“青蛙----人类的朋友”则是讲述春天的小动物时孩子们提出了很多关于青蛙的问题,而后增添到主题墙中的,“春天的小问号”是因为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孩子们对春天的很多自然现象产生了许多问题,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春天的知识,因而得以生成出的内容。
(三)区域活动在主题活动中的高效运用
以往的主题活动多以集体教学为主,虽然它突出幼儿的探索与生成,但它要求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学习同样的内容,并以相同的速度与方式进行,多由教师控制活动时间、空间和材料,这样教师很难真正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需要。
但在区域活动中,孩子处于主动地位,他们自主地控制着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材料及玩伴,因此区域活动极大的弥补了集体活动的缺陷。
那么如何将区域活动有机地融入到主题活动中,最大程度地实现主题活动的教育潜力呢?
1.前奏——区域活动中生成新主题
任何活动都不可能完全由教师预设,教师也不可能完全按既定的计划进行,每一个主题更不会在某一个规定时间内戛然而止,它是一个不断生发的过程。
鉴于区域活动的灵活可变性,孩子们常会依据自己的愿意、兴趣、能力等进行活动,他们时常会远离教师预设的轨道进行活动,会在活动中生成出更多的内容,其中不乏教育价值很高的,而教师将之整理挖掘,就会产生新的主题。
大班主题活动《冬天来了》
教师围绕主题目标,设置相应的区域活动:
主题墙“一年四季我知道”、科学区“冬天里的取暖工具”、“冰儿融化了”、表演区“冬天里的服饰展”、数学区“鞋子分类”、体育区“冬天里的运动”等。
其中体育区“冬天里的运动”刚开始投放的是成品器材,吸引了很多小朋友,有的溜冰,有的打棒球,有的跳绳。
当教师将用奶粉罐自制的高跷放进去后,孩子们又纷纷扔掉那些现成的玩具器材,转投到这些废旧材料做成的高跷上,兴致勃勃地玩了起来。
见孩子们这么有兴趣,老师与大家讨论开了:
“你们怎么不去玩绳、溜冰了啊?
”,孩子们表示高跷更好玩,并诧异奶粉罐也可以做玩具。
于是教师就发动所有的小朋友都回家去找一找,把家里的废旧物品带到幼儿园来。
第二天,活动室里一下就冒出了好多废旧物品:
瓶子、盒子、废布条、绒线、铁罐……老师组织幼儿先进行分类,请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制作各种体育器械。
这一下,体育区的材料可丰富了,有废布料做成的小尾巴,有雪碧瓶做成的沙罐,有大纸箱做成的山洞,有油罐做成的小猪推车……孩子们开心地玩着,充分感受到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快乐。
于是在这些共同收集制作玩具的活动中,新的主题就诞生了--“节能我先行”。
2.和声——区域活动融合在主题活动中
以往的教学活动多以集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标,常常忍痛将孩子们创新的“火花”“无情”地湮息,而后又心疼不已。
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活动适宜用集体的形式进行,而有些活动则更适合在区域中开展。
紧密围绕主题目标创设相应的区域,更有助于幼儿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安排适宜自己发展的学习速度,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所以,灵活地运用多种模式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主题目标的最大教育价值。
中班主题活动《动物总动员》
在第二周的《亲亲动物》这一小主题中,孩子们已进行了科学活动《动物,人类的朋友》,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了解到了动物对于有类的帮助,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的本领,人与动物是密不可分的。
于是老师就抛出了一个话题:
如何去保护这些小动物呢?
在分组讨论中,大家都觉得:
不能捕杀珍稀动物,不能用动物的皮毛做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主题 区域 活动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