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联保互助与信贷融资调研论文修改.doc
- 文档编号:1695074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
- 页数:45
- 大小:427KB
中小企业联保互助与信贷融资调研论文修改.doc
《中小企业联保互助与信贷融资调研论文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联保互助与信贷融资调研论文修改.doc(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材料仅供参考,具体要求以校团委通知为准。
感谢“浙江省中小企业联保互助信贷融资模式调查研究小组”提供此材料!
特此致谢!
中小企业联保互助与信贷融资调查研究
1、调研背景
1.1中小企业资金缺口的危害性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调研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也遇到了全新的资本缺口和债务性缺口的融资障碍,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
在调查的样本中有65.7%的中小企业有过资金紧张的情况。
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两种方式。
目前我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导行是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民生银行。
现行的贷款主要形式是抵押担保,这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普遍较高。
以一年期贷款为例,中小企业实际支付的利率在9%左右,约高出银行贷款利率的40%以上。
因此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较为困难,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极为突出和集中,新的融资渠道将成为一种解决资金缺口的补充机制。
浙江银监局对265家小企业做过一次样本调查。
今年一季度,小企业授信户数比年初减少11664户,下降3.3%;小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0.06亿元,仅为去年全年增量的8.6%。
同样地处长三角的江苏省,中小企业也遭遇资金寒流。
今年一季度,工行、中行、建行的江苏省分行贷款投放分别为131亿元、103亿元和68亿元,仅相当于去年同期投放量的50%、50%和30%左右。
贷款满足率不足30%,资金缺口高达70%.
据发改委一份材料表明,我国每年都有约30%左右的中小企倒闭,其中有超过60%是由于资金缺口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的。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导致超过2000万工人解聘。
根据温州市中小企业促进会的统计,目前温州共计有30多万家中小企业,可能有20%左右的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况。
正在经历危机的不仅仅是温州,在长三角的一些轻工制造业也比较发达的地区,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温州的打火机企业在一年的时间里倒闭了八九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企业无法承受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巨大压力。
价格不断向上攀升的不仅是原材料,还有劳动力成本。
今年开始执行的新的《劳动合同法》,严格执行的话,作为企业会增加15%甚至20%的成本。
事实上,除了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以外,对于众多以出口为主的温州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同样很大。
温州的中小企业,它大部分是有外向型的,它有产品出口,通过直接出口或者外贸公司出口,那么通过人民币升值,实际上他们的利润空间就大幅度减少,加上出口退税政策的改变使得温州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加上银根紧缩的影响,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形式更加严峻。
据有关部门粗略估算,存款准备金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温州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收缩流动性资金就近24亿元,按照75%的存贷比计算,可用于信贷的资金便减少18亿元。
去年至今年共1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从9%提高至17.5%,如此估算就有150亿元左右的资金供给受到影响,相比大企业,经受不住市场多变风险的中小企业资金供给自然受到了更加显著的影响。
另外,今年股市低迷、国外资金严格限制进入,民间信资金成本提高,部分中小企业的断裂。
而同时,目前全球有超过10万亿美元的资本长期在市场和民间游荡,其中约有3万亿的资本闲置浪费。
一边是大量企业因缺少资金而倒闭,另一边有数万亿的闲置资本在市场游荡,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是投融资方信息不对称所致。
1.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1.2.1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状况
目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
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000多家,而且大都是国有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
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即将出台企业债券管理新条例,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将有所放宽,原先对项目的限制将有所松动,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不在众券商备选企业之列。
职工集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
由于企业在开办初期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职工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
入股是改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大多数已经占总资产的10%。
1.2.2信用歧视
中央为了搞活企业,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针政策,要求银行部门要重点支持大企业,确保大企业的信贷,对中小企业就不重视,在确保大企业的基础上才予以考虑,造成了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导致银行在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不平等。
缺乏对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重视。
据统计,1998年工、农、中、建四家银行新增贷款20.85亿元,其中非国有经济贷款仅新增1亿多元,中长期贷款几乎为零。
随着各国有商业银行提出业务向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部分机构存在“重大轻小”的倾向,个别银行有诸如一定数额以下或注册资本金100万以下企业不贷的规定,恰恰断掉了贷款需求以“急、频、少、繁”为主要特点的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
1.2.3缺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
就中小企业自身来讲,一方面,固定资产较少,不足以抵押,贷款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屡有逃费、悬空银行债务现象发生,损害了自身的信用度。
同时,企业也深感办理抵押环节多、收费多,如在土地房产抵押评估和登记手续中,评估包括申请、实地勘测、限价估算等,登记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土地他向权利登记等,极为繁琐。
1.2.4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的歧视
长期以来,在政府和银行方面,都存在这样的观念,认为大型企业都是国有的,贷款给他们是国家对国家的企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而中小企业大多数是非国有的企业,效益不稳定,贷款回收不好,信誉差,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所以银行一般对中小企业贷款十分慎重,条件较为苛刻。
尽管现在比以前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这种现象。
1.2.5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经济中涌现出一批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本来应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己任。
但在实际中,这些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上与国有金融机构有趋同的趋势,不能真正面向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信贷歧视现象。
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中小企业却不予支持。
就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原因而言,学术界基本达成共识,信息不对称、抵押资产与担保不足、信用缺失是主要因素。
这导致授信方银行的交易成本高、风险大,银行普遍表现出“惜贷”现象。
尽管近年来,政府再三呼吁各大国有银行要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并允许贷款利率上调30%,但总体看,收效甚微。
而同时,目前全球有超过10万亿美元的资本长期在市场和民间游荡,其中约有3万亿的资本闲置浪费。
一边是大量企业因缺少资金而倒闭,另一边有数万亿的闲置资本在市场游荡,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是投融资方信息不对称所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古训在浙江等集群经济发达地区应验了。
当地集群中小企业为了突破融资困境,开始团结起来,在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的组织下,成立非营利性担保机构,号召企业在信贷融资方面采取关联策略,实施“联保互组”等集体行动,克服单体企业势单力薄的融资劣势,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种创新性的融资实践是如何产生的,其运作机制是什么,它具有普遍推广意义吗,这些问题激发着我们的研究兴趣与热情。
1.3联保互助融资成为解决融资难的制胜法宝
所谓集群式融资,通俗地可以理解为运用集群优势进行企业融资。
即以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或靠近为前提的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集群,充分利用集群优势融资的共生融资模式。
合作融资就是在民间商会或焦点企业的组织下,一群产业关联、相互了解且有融资需要的中小企业按照自愿加入、民主管理、互助互利的原则建立信用合作组,统一向外界融资的合作金融制度,是产业和空间集聚优势应用于融资活动的结果。
可以说,企业融资行为与银行、金融中介、社会其他相关竞争主体经济行为之间是互补并立关系。
在以下集群式融资论述中,中小企业在企业、金融中介机构、知识生产机构等相关联机构组成的产业集群中融资,既可以保留单个独立企业所具有的融资优势,又突出表现出融资信用优势、融资方式优势、融资风险分散优势,并且集群式融资优势有其深刻的内在产生机理,这对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意义重大。
1.3.1融资信用优势
集群式融资可以突破单一企业融资的信用局限,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1)信息共享与信用优势。
金融交易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交易,它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的暂时分离或有条件让渡,交易建立的基础是出资者对筹资者的信用和偿还能力以及对投资项目的收益性等信息的了解程度。
地理位置集中性、信息共享性是集群的重要特征之一。
集群中成员在信息共享环境中都有树立良好融资声誉的倾向。
所以,集群融资是实现信用与信息匹配的有效机制。
(2)分工合作与信用优势。
集群内主体本质上是一个分工合作体系。
企业和其他机构间分工合作关系是建立在供应链与价值链基础之上,更重要的是这种关系的维持、发展与延伸的基础是信用链的建立。
将这一集群内经济主体微观供产销领域的共生体制扩展到融资领域,能提高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上的谈判能力或市场地位。
(3)社会惩戒机制与信用优势。
社会惩戒机制指集群内如果企业A同企业B进行交易时出现欺骗行为,那么,对企业A的惩罚将不再由企业B单独进行,而是一种“社会实施机制”,即因为公共信息的迅速传播,企业A在其产业集群上下的链条上信誉等级下降,对企业A构成市场风险。
同时其竞争对手会很快通过公共信息将其失信行为传播开来,不利于企业A未来合作收益。
于是,在这样的融资环境中,中小企业只有选择守信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1.3.2融资风险分散优势
中小金融机构、担保机构是集群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集群式融资中往往能充分利用人缘与地缘优势,充分了解贷款者所从事的经营活动、财富状况、社会关系甚至人品等。
这些信息都有助于度量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信用能力、违约的社会成本与心理成本等。
虽然我国整体上没有充分利用包括个人、企业、金融或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力量来共同构筑一个有机的风险投资体系,但是集群环境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民间风险投资基金间具有共兴衰的区位、经济竞争优势。
信用评级类中介机构虽然不分担融资风险但具有较高风险评估能力,能防范和化解融资风险。
中小金融机构可以作为中小企业的财务代理人,可与委托人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1.3.3集群式融资方式优势
融资方面的文献经常涉及融资方式与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强调企业的主观能动作用,即企业通过何种渠道与来源及资金构成比例来取得资金。
而融资渠道则强调一种客观存在,表明资金的来源与通道。
实践表明,凡是产业集群发展得比较好的地区,都有比较畅通的融资渠道,这为企业主动安排各种融资提供了充足的客观资金渠道。
同时集群式融资使中小企业的传统融资方式难度变小,也有益于催生融资方式的创新。
一方面,由于地缘的关系,产业集群内部的中小企业主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的程度很深,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下降,减少了相互之间因信用差产生的融资风险,使客观存在的融资渠道有效的为企业融资需要服务[4]。
此外,集群企业区域品牌优势及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使银行易于了解集群内中小企业的信誉、财务状况等,贷款成本得到降低,从而提高银行向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对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来说,融资方式的创新也多种多样。
如在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集群内,中小企业在与大企业合作中可以获得多重利益,包括利用其精、专、特优势获取工艺分包的合作收益,带来的直接收益增长可以直接作为内部自有资本融资。
另外,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间资产、技术等资金占用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企业 联保 互助 信贷 融资 调研 论文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