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医院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939307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5.96KB
论述医院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Word格式.docx
《论述医院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医院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治疗学方面提倡平衡医学理论模式,主体治疗应注意加强整体防卫功能调节和局部防卫功能调节相结合的防卫功能调节法,客体治疗应多种方法并用,既要用药直接作用于致病因子与对症治疗,修补和更换器官,也要补充、调节、代谢人体物质。
医生既要运用高科技医术迅速为病人解除痛苦,也要了解病人的生活环境,以便准确地寻找病因对症下药。
医患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护理也相应地由纯医术护理转向了医术和身心护理相结合,使病人能在愉快、舒适的氛围中尽快恢复健康。
人类不仅注重生命的数量,更注重生命的质量,因而对康复医学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
同时也为预防医学设立了更高的目标,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人类自我保护意识的建立,心理素质的增强,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在健康方面发生的作用甚至比医学科学更重要。
不改善社会环境、心理环境、生态环境,就无法促进心身健康发展;
不注重病因治疗,心理治疗和消除不良社会因素影响,不把这几者结合起来就无法使病人得到全面康复。
从而使得预防医学更多地具有综合性,同时也增强了它的复杂性和难度,进而促使它演变成社会卫生系统的复杂工程。
1946年WHO较全面地给出了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状态”。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人们正是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正确地认识健康和疾病,以整体化、社会化的观点去研究人体的健康和与疾病,既重视生物因素对健康和在疾病中的作用,又关注心理、社会环境对健康和在疾病中的重要影响,把人的生理、心理、病理和社会环境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引起人们对健康和疾病认识观的根本改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对医学服务的需求更高,从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向健康长寿、提高生命质量方向发展。
因此医学已从以疾病为中心、治病为目的,发展为以人群为服务对象,积极参与其中的自我保健意识为手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市场规律的作用将日益强化,医疗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卫生事业必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强调医学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造福于人。
要求从大范围、从整体上研究医德,强调医生和医院站到病人立场上来,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
病人是医院服务的主体,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属,没有病人就没有医院存在的价值,也没有医务人员工作的价值。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变化,无论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怎样变化,而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务工作者时刻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责任和职业宗旨不能变,这是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道德的根本要求。
特别是在当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医疗服务从过去的无偿服务变为有偿服务,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指标直接同个人经济收入挂钩等,这些变化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激励医务人员讲求质量效益。
但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少数医务人员求利行为的负面影响。
如单纯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病人利益,对病人有利而对医务人员少利或无利的事绕道走或敷衍了事。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的医德是首先考虑病人的利益和需要,首先考虑如何以最低的消耗获取最大最好的治疗效果,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减轻社会医疗费用和疾病对病人造成的痛苦,这是当前市场经济形势、社会医疗保险改革和广大群众对医学道德标准的迫切要求。
只有大力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学道德素质,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人负担,扩大服务项目,优化医环境,取得病人的高度信赖和社会的高度信誉,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3突出医院文化以提高医院知名度,获取院前医疗市场
3.1注重医院文化建设与宣传文化建设作为医院内涵发展的灵魂,对内涵制胜战略的实施也可以说是一个强大的“助推器”。
科学先进的办院方针、办院宗旨、医院精神、医德规范、服务理念、管理理念等等,不仅仅是构成医院文化的主要内容,更是推动内涵制胜战略高效实施的无形动力,对医院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医院文化虽然是在医院的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同时也需要医院上下的共同维护与发展、继承与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保证内涵制胜战略的深入发展。
医院文化得到发展的同时,则需进一步在电视报刊、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并不定期至基层单位进行义诊、会诊,开展学术讲座,以扩大医院知名度。
3.2加强医德主体建设医务人员是医德建设的主体,是良好医德的实施者和体现者,在现代医学道德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又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医院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将取决于服务质量和社会信誉。
要从医疗卫生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医务人员的医德建设纳入工作目标,建立和坚持医德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制度。
坚持不懈地开展职业信念、职业责任、职业要求和职业纪律教育,强化严谨、廉洁、高效、优质的职业要求和敬业精神。
要有计划地开展社会医学、社会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行为医学、卫生经济学、公共关系学、人际交流技巧等课程的学习,使广大医务人员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
教育广大医务人员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认真执行各项卫生法规,自觉规范职业行为。
医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受社会经济关系、政治文化关系的制约和影响。
构筑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的医学道德,不仅取决于医务人员的道德自律,还需要社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综合治理,全面整体的、辩证统一地认识和处理当前医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如注重和加强正面宣传教育,铲除“红包”、“回扣”滋生的土壤条件;
加强法制、严肃法纪等。
4医院内部以提高医疗质量,解决患者心身健康问题为首任
从服务层面来讲,应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精湛的医疗技术作保证,也需要良好的人文氛围作铺垫。
切实解决患者存在的心身问题。
4.1完善医院管理学科体系按照能级管理与复杂系统理论,医院管理至少分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两个系统:
即内部管理以职能科室管理为主体,以质量控制与经济运行为核心,稳定性较好;
外部管理以决策层管理为主体,以经营战略管理为核心,由于是不稳定的开放系统,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
从我国医院管理发展的历史来看,内部管理发展较为成熟,建立了成功有效的质量保证系统与运行机制。
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与卫生产业化进程的深入,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行为、支付方式的改变对医院经营管理影响巨大,其经营策略与外部市场政策环境是否协调将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应当成为医院管理者尤其是决策层管理者的管理重心所在。
要求医院决策层管理者由原来惯性的内部稳定系统的管理,拓展到以市场决策为主要内容的外部管理,这也是能级管理的基本要求。
管理工作上,不断深化改革,以人为本求效能。
4.2调整学科布局,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医院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学科,形成优势学科群,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带动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为了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要求管理者不仅应注重本单位科技发展及应用,还要注意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
以人为本、唯才是举、人尽其才是育人用人之道,是实施内涵制胜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应重点做到三个坚持、做好三项工作。
“三个坚持”:
就是坚持在职培训与离职培养并用,坚持引进与聘用并举,坚持使用与保留并重,不管有多么困难、多少困难,要始终围绕如何育人、用人、励人来想问题、做工作。
“三项工作”:
一是培育人才。
既要有针对性地选送中青年外出攻读学位、进修深造,让他们学是所需、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更要始终组织好全院性、全员性的在职培训,深入持久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强化在工作岗位上的锻炼和提高。
二是引聘并举。
要根据各科室的实际需要,按照定编定岗、因岗设人的原则,在尽可能引进所需人才、为部分科室充实骨干或后备人才的同时,积极从地方选聘一批医护人员,并使之尽量成为医院建设需要的预备力量。
三是营造环境。
为人才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硬环境固然重要,但给他们营造一个适宜竞争发展的软环境,使他们有一个充分施展才干的大舞台更为重要。
在职称职务方面实行“三公”考核、依岗竞聘、能上能下政策,为业绩突出者实施表彰、奖励策略等等。
这些都是激励并形成一支支奋发有为团队的有效办法[1]
。
4.3落实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现代医学模式从社会的、心理的、生理的各个方面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使病人得到更全面更有效的诊治,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效果。
要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明确整个过程、每个环节的服务标准,并利用各种形式实时监控、反馈、总结、讲评质量情况。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存线、生命线和发展线。
提高医疗质量,使病人抱病而来,满意而归,既是办院的目的和体现医院实力强弱、水平高低的标志,也是现代医院建设的最终目的。
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控制,严格质量标准,优化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效果,把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医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和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根本,是关系医院生存发展的大事,不能仅靠服务热情态度好,而必须以提高医疗质量和获取良好的服务效果为立院之本。
5患者出院后应对其进行随访及实行三级预防策略
医疗卫生工作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进行的,为社会人群提供保健服务的供求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医院发展的方向。
出院后予患者根据病情制定恰当的随访方案,让患者感到不仅住院期间切实解除了病苦,而且也为其解决了心理、社会诸多因素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
通过患者自身的宣传力度,再吸引其他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接受咨询及相关体检。
科普工作近年已初步受到重视,医生们要把预防保健科普知识交给群众。
预防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要与医疗工作结合。
医院不但要治病,也要把防病保健列入工作日程,积极开展保健科普工作,做到两个普及,一是对群众的普及,二是对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的普及。
医学科普要强调科学性和实用性,讲科普、写科普都要简明通俗,深入浅出,让广大群众听得懂用得上。
综合性医院具有系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可以解决一系列人的健康问题。
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观、“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观,以医院内涵建设为重点,为非健康的社会的人提供优质、全程服务,才能在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促进医院持续发展
(一)、医院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院管理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医院管理者不仅要具有现代管理意识,更重要的是要付之于实践。
在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的指导下,医院管理者必须根据医院自身的优势、劣势、环境的情况变化实施相应的竞争战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
(一)加强医院内涵建设
在经营管理上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据区域卫生总体规划,调整服务结构,强化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以优质服务、适应社会需求的服务,以良好的就医环境赢得患者、群众和社会的信任。
不断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严格实行各项目标管理责任制,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加强经济管理,成本核算,充分利用人、财、物的资源,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
(二)完善正常的补偿机制
我国医疗机构的补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政府补助、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销售的差价收入。
在政府补助和医疗服务收费补偿不足的情况下,药品销售的差价收入对医疗机构确实有其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一些医院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出现开“大处方”、卖贵药、作不必要检查等消极现象,与药品虚高定价、高额回扣在一起,致使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损害了群众利益,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甚至还腐蚀了个别医务人员,损害了医疗行业的形象。
因此,迫切需要全面推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逐步理顺和完善医疗机构的正常补偿机制,明确国家应补偿的部分和医院寻求市场补偿部分,包括合理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鼓励医院通过公平竞争取得补偿。
(三)坚持走科技兴医之路
实施医疗技术开发,以应用研究为主重点开展适宜的先进医学科研技术,推广应用于临床,并结合本院的技术特色,加强重点专科的学科建设,每年要有创新项目,开创新的服务领域和新的市场。
(四)加快培养和引进人才
这是提高医院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基础。
落实培训规划,配备好学科带头人,建设专业结构、技术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技术队伍,健全考核制度、人才激励制度、人才流动制度,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分配制度,发挥人尽其才的作用。
(五)积极适应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医疗保险制度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范医疗市场的基本制度。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将形成医疗供需的多边制约关系。
医院经营必将从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服务项目、手续制度、节约医疗费用等各个方面来适应医疗保险制度和患者的需求。
(六)掌握医疗信息
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各方面的医学科技信息、医疗市场动态、趋势、预测、需求变化,群众对医院提供服务的满意度等,根据信息分析,抓住机遇及时调整医院经营活动,不断增强医院在竞争中的能力,敏锐地发现和开拓新的服务市场,保持在竞争中的优势。
(七)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深入持久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表扬先进,树立典型,“开堵结合,标本兼治”,完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综合治理行业不正之风,以高尚的医德医风为人民健康服务,占领医疗市场。
总之,医院在活力、效率和效益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医院管理者应不断地根据医院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调整医院未来的管理问题,如管理体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等新的举措,在决定管理决策时要积极发挥群体智慧,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改革使医院得到不断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医院管理机制 医院管理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表现的一种形式,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并对医院管理模式起支配作用。
实现医院现代化的前提,必须有现代医院管理意识。
医院管理者必须要有综合性科学管理的意识,才能适应医院内外环境的需要,进行医院现代化建设。
因此,现代医院管理意识在现代医院管理实践中起着导向作用,
应该具备和确定以下几个思想观念。
(一)系统观念
医院是个系统,医院的整体目标分解到科室,科室目标又分解到个人,使每个人的具体目标同全院的整体目标协调起来。
系统观念要求医院是整体有序的运转,指挥系统有效灵活,信息反馈及时、准确。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运行子系统不仅要保持稳态的良性运行,而且还要能根据环境变化,在不影响贯性运行的情况下作出及时调整;
2、支持保障子系统要有计划主动配合运行子系统,为整个医院的正常运转提供有力的后勤保证;
3、扩展子系统则要能根据科技进步,社会需要及医院的条件,加强医学科学的研究和相应的基建、装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管理,使医院工作按计划的目标前进。
(二)市场观念
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医院活动受到社会市场的制约。
医疗所需有设备、材料、办公用品,药品以及交通、能源等,都要以等价交换的方式从社会市场中获取。
因此,医院管理者要根据社会环境变化、捕捉信息,把市场化营运理念贯彻到医院管理当中去,比如成本效益、经济核算、医疗技术发展等环节,进行经营管理。
当然,医疗行业有其特殊性,市场化不等同于惟利是图,而是注重医疗服务的市场需要,所以医院必须同时考虑人道和社会公平问题,履行社会职责,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三)竞争观念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
竞争的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医院功能。
为此,医院必须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科研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扩大服务项目,合理收费,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目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改革正在深化,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医院管理者应清醒的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不仅要引入竞争机制,在协作、支持、学习的同时开展竞争,并要把竞争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轨道,发扬良好医德医风,克服“一切向钱看”的不正之风。
(四)改革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广大人民对医疗的需求,医院管理者必须要有进取精神和不折不挠的韧劲,及时地改革一些不相适应的计划和业务活动,使医院始终充满活力。
目前医改的近期目标主要集中在以体现公平为主的方面,即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控制医疗费用等。
与此同时,城市医院服务态度、服务效率和医疗费用的问题已成为人们抱怨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医改中也应该注意到城市中存在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问题。
(五)服务观念
医院工作的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预防、康复和保健的需求,这就规定了医院的主要功能,是尽可能为人民提供满意的服务。
医院各部门的管理工作,都要为医疗第一线服务,都要服从于保证和提高医疗质量这一中心。
今年,卫生部和国家中药管理局在全国卫生行业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应根据《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
(六)风险观念
医院管理者对医院管理活动,不仅要针对现状搞好医院系统的运行,而且要有战略眼光,着眼于未来。
而未来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往往是不确定的。
医院管理者特别在设计新目标和承担组织各种新任务时,应在科学上分析的基础上,审慎地权衡医院内外各种有利与不利条件,论证能否成功,在作出决策时要冒“风险”,但它决不是投机式的冒险,而是科学诊断的举措,改变以往按步就班,缺乏灵活性。
现代医院的管理者应具备一定的“风险”观念。
尽管我国的医院管理无论从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我们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我国医院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①医院管理模式尚未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重医轻防、医防分离的错误做法仍未从根本上得到纠正;
②医院领导体制上仍存在党政不分、政医不分、领导班子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③医院在人事制度上的“铁饭碗”问题、人才培养和流动问题还存在不少弊端;
④分配体制上“大锅饭”和不体现按劳取酬的问题,少数医院“灰色收入”的问题,严重影响部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⑤医院性质、收费标准和国家主渠道之间的矛盾问题,从理论到实践上都尚未理顺;
⑥经营管理既存在薄弱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不合理收费和看病贵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
⑦行业风气和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⑧在医院管理方面普遍存在医院管理理论落后于管理实践,管理理念又落后于管理理论的状况,医院管理队伍专业化的道路仍然比较遥远;
⑨医疗质量上存在问题较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技术建设方面与国外先进医院的差距较大;
⑩医疗法律尚未完善,在医疗纠纷处理方面存在的法津适用和处理办法的矛盾突出。
现代医院管理意识
(二)我国医院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建国前,我国医院管理模式主要套用美英德等国的模式,特别是教会医院,类似创办医院的教会国家的模式。
2、建国后,我国全面学习苏联,对医院管理完全实行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
院长在党组织领导下具体分管医院业务工作;
经济上实行全额补助,实行低医疗收费标准、低药品价格和低职工工资的“三低”政策;
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医院经费困难,医院条件较差;
病人中公费、劳保病人占大多数。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医院在筹资来源、领导管理体制、财务管理、职工奖金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也就是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使医院从纯福利型转变为体现政府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从政府唯一拨款转变为多渠道多形式办医,从全部为公立或集体医院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医院,从党政不分的领导转变为推行院长负责制或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从不重视职工的责权利转变为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和激励措施,从不重视经营管理转变为重视医院的生产性、经营性和效益性,从单纯医疗服务机构转变为重视扩大预防和区域卫生规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述 医院 管理模式 存在 问题 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