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937762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6.70KB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
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
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
4.(2010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期中)继2009年夏天出现日全食之后,2010年1月15日出现的日环食再次点燃了人们的“追日”热情。
实际上,太阳、地球、月亮都在运动,但是大自然却呈现给人们的是月亮从静止的太阳下经过,从而掩盖了太阳的光辉。
日食的形成能够印证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运动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5.(2010浙江宁波云龙中学期中)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坛经》记载:
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知识点二:
运动是有规律的
6.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看其是否是物质运动过程中________联系
A.固有的、现象间的、稳定的
B.客观的、经常出现的
C.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D.客观的、现象间的、必然的
7.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日出东方
C.新陈代谢
D.万有引力
8.(2010浙江淳安中学返校考试)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说明
A.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C.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9.(2010浙江台州中学期中)胡锦涛主席指出:
科技界应加强对自然灾害孕育、发生、发展等规律的研究,为科学预测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这说明
A.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们只能去研究、不能去创造
B.社会发展在社会基本规律运动的不断解决中实现
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D.科学技术能发明和利用规律,是防灾减灾的关键
能力点一:
10.2010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广西等五省出现罕见的持续严重干旱,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生产和农业。
气候的变化令人防不胜防,体现出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事物都在运动和变化中 ④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最近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地球已经进入震动模式。
”频繁发生的地震灾害也让部分公众产生恐慌情绪。
有关专家指出:
“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
”“震动”是地球的常态。
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
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2010浙江宁波云龙中学期中)航天员翟志刚在“神舟”七号飞船外以每秒7.8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太空漫步”,由此成为“走”得最快的中国人。
按此计算,他的“第一步”迈出了9165千米。
但是我们通过电视画面可以看到,翟志刚与飞船之间的相对距离是稳定的。
①运动和静止是一回事 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3.庄子说: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从哲学观点看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 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 ③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 ④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4.(2010北京昌平一中期中)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
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 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 ③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 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动论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5.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
“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运用所学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能力点二:
16.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
“沙进人退”趋势如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将不复存在。
上述材料说明
①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变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2010浙江淳安中学返校考试)开源节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智慧。
正是这种智慧,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努力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这种智慧的哲学依据是
A.人类能使客观规律主观化
B.人类能认识和改造规律
C.人类能使自然规律社会化
D.人类对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的把握
18.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当地时间2010年3月20日午夜、4月14日,冰岛的一座火山两度喷发;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14点34分,智利发生8.8级地震;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7.3级地震。
辨题:
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
答案
基础巩固
1.D 2.C 3.A 4.C 5.A 6.C
7.B 8.A 9.C
能力提升
10.A 根据“气候变化”可选出③,根据“防不胜防”可选出①②,④的说法否定了相对静止的存在,故本题选A项。
11.A “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体现①;
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体现②;
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排除④。
故本题选A项。
12.A “翟志刚以每秒7.8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太空漫步’”体现了事物是运动的,“翟志刚与飞船之间的相对距离是稳定的”体现了事物是静止的,可见②③④的说法正确体现了题意。
①的说法混淆了运动和静止的区别。
13.C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意思是说生就是死,死就是生。
据此可选出C项。
14.C ②的观点明显与题中的“不动”相悖。
用排除法,选C项。
15.答案: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强调了运动变化,因而是正确的。
(2)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是绝对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
克拉底鲁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否认静止的存在,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我们在肯定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要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解析:
本题实质是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组织答案时,要分别运用相关哲理说明这两人的观点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
16.A 题干材料所述现象是人们无视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遭到其惩罚的结果,故选A项。
④的说法与运动的绝对性相悖。
17.D 题意旨在说明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还能在此基础上使之为人类服务,故选D项。
A、B、C三项的说法都是对规律客观性的违背。
拓展探究
18.答案:
(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无法抗拒自然灾害的发生。
(3)但人可以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如提前预报、灾前预防、灾后抢救)。
(4)因而人在自然灾害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规律的关系问题,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这给人一种假象:
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但事实是人完全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 认识 运动 把握 规律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