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933547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49.93KB
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格式.docx
《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长安:
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③洛下:
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
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潸(shān),流泪的样子。
涕,眼泪。
⑤东渡:
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
意谓,认为。
⑦居然可知:
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⑧邪(yé
):
同“耶”。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__
(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____(4)元帝异之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具以东渡意告之。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12.[甲][乙]两文都主要以描写来表现人物。
[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湖南常德)
强项令
范晔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宜叩头曰:
“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
“
欲何言?
”宣曰: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
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
“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
能行一令乎?
”帝笑曰:
“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勅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
“桴鼓不鸣董少平。
”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
“董宣廉洁,死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因匿主家
(2)流血被面
(2)使宣叩头谢主(4)年七十四,卒于官
18.下面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后特征为洛阳令B、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C.文叔为白衣时D、妻子对哭
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将何以理天下乎?
(2)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20.“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1.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董宣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贵州贵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2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
之蹴辩已
21.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
22.填空:
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的论证方法。
文段中着
重论述了“”比“”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
(3分)
23.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
四、(四川凉山)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着,徒以有先生也。
1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
安陵君其许寡人其:
以五百里之地易早安陵易:
岂直五百里哉直:
长跪而谢之谢:
16.请在文章里找出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并将其抄写下来。
17.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18.简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9.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五、(四川达州)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0.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通假字
本字
21.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腰白玉之环②江横玉系腰
B.①当余之从师也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①余因得遍观群书②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D.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牡丹江)
(1)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2)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解释下列语录句中加点的词语。
(1)能谤讥于市朝谤:
(2)闻寡人之耳者闻:
1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3.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
14.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七、(连云港)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
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
“朕固不为迁官。
卿若之何?
”普曰: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
赵普传》)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彼竭我盈,故克之B未有其比∕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C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骑千余,卒数万人D久之不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
(1)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2)”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11、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1)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2)两段文字,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
八、(湖北咸宁)
李将军列传(节选)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
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广自请曰:
"
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得一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曰:
急诣部,如书。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
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广未对,大
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广曰: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吾今自上簿。
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
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遂引刀自刭。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
传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谚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今乃得一当单于当:
,其势不屯行屯:
,固自辞于大将军辞:
,军亡导导:
2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自以精兵走之今大将军乃徙令臣以东道
B,为中将军从大将军无老壮皆为垂涕
C,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且广年六十余矣
D,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
译:
2,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25,请概述选文第一段的内容。
答:
26,太史公司马迁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谚语来高度评价李广将军,这一谚语的意思是什么?
你能列举出某一类人物来说明吗?
九、(宁夏)
1.用“|”标出下面画线句子最明显的一处停顿。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
5.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问话的是渔人;
也有人认为问话的是桃源人。
你同意哪种看法?
请以课文为依据说明理由。
6.《曹刿论战》中,曹刿所认同的“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的条件,是指鲁庄公所说的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这三条,还是只指第三条。
说说你的推理。
十、(绥化)
阅读郦道元的《三峡》,回答11——14题。
(共11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阙襄
12、翻译下列语句。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十一、(十堰)
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乎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又安敢毒耶?
19.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③又安敢毒耶()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21.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22.蒋氏的自诉,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分析一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十二、(江西)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
【原文】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
“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
”上问:
“谁也?
“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
“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
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
“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
未知圣朝何如耳?
”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
“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
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
“勿易!
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选自《汉书朱云传》
【白话解释】
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时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
朱云说:
“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
臣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
”成帝问:
“你要斩的是谁呀?
”朱云答道:
”成帝大怒,道:
“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
”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
朱云大呼道:
“微臣我得以和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
”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
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
“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
假如他说的有理,就不可诛杀;
他说的不对,也应该宽容。
臣斗胆以死相争!
”辛庆忌叩头流血。
(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
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
“不要换了!
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直臣。
【注释】【1】匡:
辅助【2】尸位素餐:
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3】厉:
激励,此有警戒之意【4】上:
指汉成帝【5】张禹:
汉成帝的老师【6】将:
拿。
【7】龙逢、比干:
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
【8】辑:
连缀。
【9】旌:
表彰
11、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分)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
124、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廷已易
13、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
14、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分)
15、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请简要谈谈(2分)
十三、(湖南衡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9.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1分)
A.困于心苛政猛于虎也
B.苦其心志帝感其诚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
D.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
20.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在乎山水之间也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还过岳殿东
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
2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
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22.本文主要论述了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经受多方面的艰苦磨砺,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结果或成就的道理,请列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十四、(赤峰)
甲: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
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
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
注释:
1公孙仪:
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2即:
假如。
3下人:
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4)其弟子谏曰(
22.翻译句子。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
(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十五、(湖北仙桃、天门)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
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③。
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④,无得而状。
布席⑤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置⑥,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⑦自别。
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⑧,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试题 汇编 文言文 阅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