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927049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82
- 大小:80.82KB
大象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大象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象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表演让我们叹为观止。
其实这些杂技表演正是应用重心低于支点的原理。
走钢丝的演员为了不使自己的身体很大幅度的左摇右晃,手里往往都要拿一根长长的杆子,这样相当于延长了手臂的作用,也就是使身体的重心尽量保持在小幅范围的晃动。
另外这根杆子不是被举起来的,而是尽量放低,这样身体的重心就下移了,重心低于支点时才更为稳定。
4.实验演示,引出研究目标:
倒立的小丑。
瞧,有一位冒险小子,它也想来学走钢丝,它想先学着让自己倒立在钢丝上不摔下来。
(出示课题:
《倒立的小丑》)
(实验方法:
请两位同学拉直棉线,把小丑模型头部朝下,并把小丑模型头部开口的地方放在棉线上,上下调整棉线高低,小丑就可以倒立着走钢丝了。
但小丑在棉线上摇摇晃晃,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可能。
)
二、提出问题
1.关于这个“倒立的小丑”,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小丑为什么能倒立在棉线上?
怎样制作倒立的小丑?
预设3:
怎样才能让小丑更不容易从钢丝(棉线)上掉下来?
预设4:
小丑的头部为什么要开一个口?
预设5:
怎样才能让小丑在棉线上自由滑动?
2.挑选出课堂上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1)提问:
哪些问题是科学问题?
哪些问题是在课堂上能够探究出答案?
(2)讲解:
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科学问题,并且问题难度不能超出我们现有的研究能力。
(3)交流:
挑选出课堂上能够探究出答案的科学问题,并汇总。
(4)记录:
挑选一个在课堂上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并写下来。
三、猜想假设
(1)讲解:
假设要有依据,可以从问题发生的条件或原因等角度思考。
例如:
如果……,那么……
(2)针对我们挑选出的科学问题,说一说自己的假设,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
(1)针对假设,从材料超市中选取实验材料。
(2)写出实验步骤(用文字或图画的方法)。
(3)针对假设做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得出结论
根据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给小丑的手掌对称的地方各贴上一样多的环形磁铁,小丑更稳固。
(2)延长小丑的手臂,小丑更稳固。
六、总结
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可以用实验来验证,猜想和假设不一定正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七、拓展
你还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关于加强重心达到稳定目的的例子吗?
不倒翁、落地扇厚重的底座……
【教学反思】
播放一段马戏团里小丑走钢丝的精彩演出的录像视频,小丑们幽默风趣又技艺高超的演出,把学生们深深地吸引住了。
他们看得津津有味,时而捧腹大笑,时而发出惊呼。
成功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
视频播放完了,学生仍沉浸在刚才看到的精彩演出中,要趁热打铁地提问:
“小丑怎样走钢丝?
”让学生梳理出小丑走钢丝的技巧,为后面研究“倒立的小丑”作基础铺垫。
在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前教师要讲解小丑走钢丝时手拿长杆子的原因,也就是降低重心更稳固的原理,有助于学生提出有依据的猜测。
第一单元
小小气象员
1测量气温
【教学分析】
《测量气温》是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的起始课,学生通过认识了解气温计,并学习使用气温计来测定气温的方法,分析一天中气温的变化,体会初步的数据处理。
教材第一部分用学生讨论图引入主题——气温。
关于气温你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科学素养。
第二部分活动分为观察和测量两个环节:
观察用于测定气温的工具——气温计,从气温计的结构、功能、单位、量程、刻度等了解如何使用气温计。
认识了气温计以后,学习如何正确地识读气温计,并通过测量气温的活动巩固。
第三部分为表达交流,学习初步统计数据的方法,将测量数据表绘制成图形,说明一天中白天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本节课教学环节、活动都较多,期间还有长达一天的气温记录,还第一次出现了简单的数据分析,学生第一次需要绘制图表来处理数据,容量相对较大。
学生已经对于气温计不陌生,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过体验,但是有关气温计的具体结构、功能、单位量程等等都没有明确的概念。
同时,本节课是上科学课以来第一次出现测量数据并记录,第一次出现用图表的方式处理数据,这都是学生所没有经历过的。
综上,记录时间长、学生不熟悉,故本节课用两个课时来完成。
由于本节课需要记录户外气温数据,因此教师需要提前考虑好室外测温场地的选址,以及雨天的预备方案。
1.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
2.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学习正确的识读温度计
3.学习使用气温计测量不同时段的气温,观察并测量有效的数据资料
4.能够根据数据资料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5.激发学生了解天气问题的好奇心、求知欲
材料准备:
每组:
气温计
活动场地:
操场阴凉通风处
1.引入
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天热吗?
生1:
热,出了一身的汗,当然热。
生2:
我看了天气预报,今天的气温有三十多度,非常热。
三十多度指的是今天的?
生:
气温。
2.提出问题
嗯,气温就是空气的冷热程度。
那关于气温你都知道什么?
你又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我知道气温可以用温度计测出来。
我想知道怎么来看温度计。
生3:
我想知道经常听到的摄氏度和度是不是一样的呢?
原来大家都对温度计都很感兴趣呀,那我们这节课就先来看看温度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怎么用。
3.观察
温度计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玻璃管、玻璃泡、液柱、背板、刻度和单位。
它们都在哪儿呢?
我们比一比谁能自己仔仔细细地观察温度计,并且找到它们,接受挑战吗?
接受!
好,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温度计可以用来观察,每人一张的记录单上印有温度计的示意图。
找到这几个结构,并且标注在图上的小朋友就是挑战成功啦!
注意:
温度计一定要轻拿轻放,如果有发现破裂的,要立即向老师报告,明白了吗?
明白!
(学生开始观察活动,教师巡视,基本完成后收回温度计)
有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他的发现吗?
(上台为大家介绍)我发现了背板是固定温度计的塑料板。
玻璃泡和玻璃管是连在一起的,中间有红色的液体就是液柱。
液柱是可以变化的,用手轻轻捂住玻璃泡,液柱就会升高。
刻度在温度计的一边,像尺子一样。
测量单位在最上面,好像有一个符号,但我不知道这个符号怎么念。
说的真全面,还把自己的小发现和大家分享了,真棒!
还有谁要补充吗?
这个小符号谁认识?
这个符号就是度,但是它的大名叫摄氏度,我是看书知道的。
你知道的真多!
表扬你!
左上角一个小圈,右边一个大写的C,这就是摄氏度的符号。
我还发现温度计的刻度和尺子不太一样,尺子的都是从零开始的。
温度计的刻度0在中间,前后都有数字。
生4:
我知道!
0以下就是零下多少多少度了,天气预报里常常这么讲。
大家太厉害了!
是的,零的上面是零上某某摄氏度,但是我们一般可以省略“零上”不说,零以下就是零下某某摄氏度了,“零下”不能省略的。
全班同学这么快就完成老师的挑战了,那我再出两个附加题考考大家,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注意了,最上面和最下面的温度要怎么念呢?
这个温度计最高可以测到40摄氏度,最低可以测到零下50摄氏度。
真聪明,直接看最上和最下的温度数,就是这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那每一个小格子又代表什么呢?
每一个小格子是1摄氏度,因为刚好10个小格子是10摄氏度!
算得真快,很棒!
温度计有很多种,其中专门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也叫气温计。
全面认识了温度计以后,我们用气温计去测测现在的气温吧。
4.活动
测量之前老师有一个小提示,我们在读气温计的读数的时候,眼睛要平视红色的液面部分,才能读得准,明白了吗?
测量气温时,一般要选在室外没有阳光直射而且通风的地方,你们觉得学校哪里符合?
操场的大树下面。
你们觉得可以吗?
可以!
好,我们每个小组拿一个气温计,5分钟的时间去测量今天的气温,一定要等气温计的液柱稳定了才可以读数的哦!
把你们测量后的数据记录下来。
还要注意安全!
(生测量当天气温)
今天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今天的气温是31摄氏度,好热。
你们同意吗?
我们测的是30摄氏度。
诶?
怎么不一样呢?
可能是测的地方不太一样,温度有一点点差异,也有可能是有人读数的时候没有平视。
说的真好!
这个小任务完成了,我们来个有挑战性的!
你想知道一天中什么时候最热吗?
打开记录册,明天带上你们的气温计,分别在5个不同的时间去同一个地点测一测校园的气温,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
(《测量气温》总共用了两个课时,以下为第2课时)
上节课后大家都测了白天时校园中的气温了吗?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他的观察记录呢?
我早上8点测的气温是26摄氏度,上午10点测的是28摄氏度,中午12点是30摄氏度,下午2点是32摄氏度,下午4点又回到了29摄氏度。
我早上8点测的气温是26摄氏度,上午10点测的是29摄氏度,中午12点是30摄氏度,下午2点是33摄氏度,下午4点又回到了30摄氏度。
他们两个测的数据基本上一样,但是有些小小的差异,这是有可能出现的。
听过他们的数据后,有谁能飞快地告诉我,校园中白天的气温是怎么变化的吗?
……忘记他们说的数字了,但我记得好像下午2点时气温最高。
当我们听到或者看到一串数字的时候,我们很难听一遍或者看一遍就能知道这些数字代表了什么样的变化规律,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些数字变成更好看的图表,这样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它们的变化规律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如何把数字变成柱状图。
(分发空白格子图)柱状图其实就是给数字换一种表示方法,不写数字,把数字数成小格子,一个个地摞起来,比如:
8点测到的气温是26度,我们就在8点的上方涂黑26个小格子来代表26摄氏度;
十点的上方呢?
我测的十点是28摄氏度,涂28个格子。
非常好,要根据自己的测量数据去制图。
我们比一比谁做的图最清晰。
(学生绘图)
5.表达交流
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做的柱状图呢?
这是我画的柱状图,我按照老师的要求把小格子都涂黑了,但是我发现这样不好看出是多少度,每次看都要再数格子,所以我在每个柱子的上面还标注了数字补充。
我涂格子的时候发现好累,所以我是用铅笔圈出了最外围的样子,我觉得也不影响,这样方便简单,很省时。
我发现看柱状图的时候只需要瞄一眼就能知道大致的变化规律了,比表格好看多了,我很喜欢柱状图。
我看到教材上有用线画成的图,所以我把我柱状图最上方的线条连起来了,我觉得我也会做这样画线的图了!
大家太棒了!
画出了很多专属于自己的柱状图,那谁能结合自己的图表说一说,我们校园里白天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吗?
从8点开始不断地上升,到了下午2点时是最热的,然后气温又慢慢降下来了。
说的真清晰!
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我有一点不同意,只是因为你两点去测了气温是最高的,可能最高的气温是1点的时候呢?
但是那会儿我们又没有测气温。
那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他刚才的说法呢?
我认为应该说两点左右气温可能最高,这样比较合理。
掌声送给他!
他不但关注到了数据的变化,还关注到了每个时间段内的变化,太棒了!
说的话也十分的严谨,真厉害!
我们由于要上课,很难隔一点点时间就去测量一下气温的,所以,我们来看看科学家们的数据,他们有许多高级的仪器可以帮助他们测量得更细致、更精确。
看这幅图,是我们市昨天24小时的气温变化图。
怎么不是柱状图?
谁能看懂?
它和柱状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这个图没有柱,但是有像刚才那个同学在柱状图上连的线,我们想象一下线条的下面有柱子就可以啦!
这种图就叫折线图,你可真厉害,都自己学会看折线图了!
其他同学听懂了吗?
谁能说说昨天我们市的气温是怎么变化的?
先降低,然后升高,然后降低。
我补充,是从0点开始降低到5点,然后升高到14点,然后一直降低到0点。
嗯嗯,你加入了气温随时间的变化,很棒!
那你们觉得看这样的图和我们之前记录数据的表格比你更喜欢哪个呢?
我喜欢图,很好看。
我喜欢表格,好写不费事。
如果让我记录数据我喜欢表格,但是如果问我怎么变化的,我喜欢图更多。
各类的图表是帮助我们分析数据的好帮手,今天我们认识了柱状图,以后我们还会认识更多能够帮助我们分析数据的好朋友的!
本课教学中,我能够把握住本课的重难点:
认识气温计和对数据进行绘图分析上。
在引入环节,通过收集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完成单元探究目标。
在认识气温计的过程中,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让学生通过发现式的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听讲,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观察时的注意力也有明显提升。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因为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绘图,所以花了大量时间,一步步地教学生绘制柱状图,踏踏实实地做好基本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总结点评】
本课教学中,教师能够准确的把握住学生的学情,在充分了解学生已知的部分后,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发现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同时,本课时是小学科学阶段第一次出现数据记录表、数据分析图,教师极具耐心的为第一次尝试的学生给足时间,做足功夫,强化了数据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几个非常重要的学生能力,从多角度鼓励学生分析、辨别几种数据处理的方式,极大的为之后的有关数据的处理打下良好基础。
2辨认风向
本节是第一单元第二课,在研究过天气中的气温后,紧接着研究天气中也十分重要的风。
教材第一部分用学生讨论,讨论的是如何判定风向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入主题:
风。
第二部分是提出问题:
关于风你有哪些已经知道的?
还有哪些想知道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将自己有关风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第三部分是阅读,本节是首次通过阅读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新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了解到风向的定义以及如何判断风向。
第四部分是制作,在阅读了如何判断风向后,我们需要一个小工具来帮助我们判断,因为只靠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并不准确,第四部分以步骤图的形式向学生仔细介绍了风向标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第五部分是用自己做好的小小风向标实际观测试一试,通过使用工具和记录单,像上一课一样观测并记录下自己观测的结果。
学生对于风的感知是很深刻的,但是都停留在感觉上,没有对于风的具体的描述,特别是关于风的方向上,引导学生关注风除了大小不同方向来源也很重要。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语文的学习,阅读能力大大进步,通过简单地阅读进行学习并没有什么障碍,而且能够锻炼学生在资料中寻找关键点的能力,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本节课由于需要记录户外风向数据,需要教师提前考虑好室外宽阔场地的选址,以及下雨预备方案。
(1)了解风吹来的方向是风向,能够辨认方向来表示风向
(2)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
(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风向标的制作
(4)知道可以用风向来描述风
(5)通过动手制作工具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的能力
(1)材料准备:
剪刀、铅笔、吸管、硬纸板、大头针、指南针
(2)活动场地:
操场上较开阔的地方
同学们,今天有风吗?
有人有注意到吗?
今天没有风,如果有风会凉快很多
今天有风,只是风很小
看来大家看法还不太一样,那关于风你都知道什么?
还有没有什么想知道的,有关风的问题吗?
我想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
我想知道风是从哪儿来的?
我想知道风的大小怎么判断。
3.阅读
我们都知道风的大小有很明显的差别,那你们知道风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吗?
如何来辨认风的方向呢?
风从哪儿吹来的,就是什么风
不对吧,是风吹到哪里去才是什么什么风
他们谁说得对呢?
我们去查查资料找找答案吧,请打开科学书阅读有关风向的内容
(学生阅读)
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到底什么是风向?
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比如说,风从北边吹来就是北风
很好,说得很清晰!
4.制作
那大家想不想亲自测一测今天的风向呢?
自己感觉是不准的,有没有测风向的工具可以用的吗?
你说得很对,观测天气现象很多都要借助工具,但是今天的工具我们自己来动手做——简易风向标。
需要以下的材料,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怎么做呢?
请仔细观看微课视频。
(播放制作风向标微课视频)
学会了吗?
学会了!
好,在开始之前老师还要提醒大家使用剪刀注意安全,大头针很尖更要注意安全。
好吗?
好
(学生制作简易风向标,做好后归还工具)
谁做好啦来跟大家分享以下自己的制作小经验?
我在用大头针扎吸管的时候觉得很不好扎,于是我用橡皮垫着就好多了
我在剪吸管的时候不知道该剪多深,所以我先剪了硬纸板,然后再根据硬纸板的大小去剪了吸管,我觉得这个步骤更好用。
我发现我的风向标扎了针以后不怎么转得动,我觉得可能是大头针磨到了吸管,所以我用铅笔头把针孔扩大了一些,现在好多了!
5.活动
做好了自己的小工具,我们可以去操场上测一测风向啦,两个小提示:
测定风向时,要多测几次,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最多的风向作为观察结果;
大家要保管好自己的风向标,里面有危险的大头针,不可以丢在操场上。
10分钟的观测时间,记得要带上记录册记录你观测的结果哦!
(学生下楼测定风向)
我们分享以下大家测定风向的结果吧?
谁愿意来?
我测定是操场上早上11点半时的风向是东南风,风向标箭头刚好指的是东南方
我测定是在前门处早上11点半时的风向是东风,风向标箭头刚好指的是东方
嗯嗯,看来不同的地方的风向还不尽相同呢
我们这节课了解了什么是风向,制作了简易风向标,并用它测定了校园里不同地方的风向,下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风。
本课中我以探究目标为引导,学生提出了许多有关风的问题后,用阅读的方式寻找自己的答案,这也是在低段科学中未出现过的教学方式,通过鼓励学生从阅读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在制作的部分,由于工序比较复杂,我特选择了用微课视频的方式提醒学生关注到几个容易出错的地方,并通过简单的改进实验材料打印风标和风尾来减少学生失败的概率,同时也为课堂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本课是一节充满着动手趣味的课,通过自己制作用于检测风向大小的工具来测量本节课新学的风向。
本节课有两个第一次:
第一次用阅读的方式学习新知识;
第一次用自己制作的工具进行观测。
这两个部分教师都处理得很好,一方面大胆的放手锻炼学生,一方面自己从小细节帮助学生减少阻碍和困难,让学生在动手制作和动脑测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
3判断风力大小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三课继上一课研究风的方向后,继续讨论风力的大小。
教材第一部分引入对话从上一课的提出问题中选取了有关风的大小的问题作为本节课重点研究,紧接着一段有关风力大小的阅读,阅读中明确了什么是风力,什么是风力等级,以及测量风力等级的工具,和根据户外物体的状态估测风力大小的风力级别对照表。
明确风力和风力等级后,和上一课类似,第二部分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风力计,通过使用自制工具和记录单,观测并记录下自己观测的结果。
学生对于风的大小是有明确的感知的,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够根据户外的一些物体的状态来判断风力的大小,但是对于科学上对于风力的划分没有概念,也少有利用过工具具体测量风力大小的。
本节课由于需要记录户外风力大小数据,需要教师提前考虑好室外宽阔场地的选址,以及下雨预备方案。
(1)了解风表现出力量的大小是风力,能够根据简单现象估测风力大小
(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风力计的制作
(4)知道可以用风力大小来描述风
直尺、乒乓球、量角器、棉线、透明胶带、黑笔、剪刀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风向的问题,关于风我们还提了哪些问题?
风的大小怎么判断?
我觉得风的大小可以看外面的树来判断
那到底风的大小是以什么来判断的呢?
我们来一起看看。
2.阅读
仔细阅读教材上有关风力的阅读。
好,到底风的大小是用什么来判断的呢?
风力的大小是以户外物体的状态来看的,每种状态对应一种风力
不是,风力的大小是要风力计测算出来的,但是在没有风力计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判断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
说得真好,那谁可以来介绍一下具体的风力等级吗?
阅读里有一个对照表的口诀………………
那我来考考大家,看看谁能最快告诉我对应的风力等级好吗?
轻风拂脸面?
红旗飘摇?
纸片乱飞?
风吹树枝断?
(教师与学生互动游戏作答)
在科学上一共分出了18级来区分风力的等级,但是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需要这么细的等级来这么精确的区分风力,所以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建议的风力计,只要可以判断得出微风、中风和小风就可以啦。
3.制作
仔细观看微课视频,看一看如何制作简易风力计
(观看微课)
看懂了吗?
量角器上微风、中风、大风的范围可以直接从打印好的纸上剪下来粘上。
看懂了。
提醒大家使用剪刀注意安全,保持桌面地面整洁。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活动
大家都已经做好自己的简易风力计了,我们去试一试吧!
在操场上测量风力,判断一下今天风力的大小是多少?
请注意,观测时间10分钟,请大家按时回教室。
(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象 出版社 三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