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比较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docx
- 文档编号:16921168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013.96KB
文献比较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docx
《文献比较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比较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献比较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文献比较
一、《村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水土保持研究)
【研究对象】
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
【数据来源】
土地利用数据:
全国土地利用第二次调查成果;
社会经济数据:
太仓市统计年鉴(人口、就业、经济收入、产业结构、公共设施等);
支撑政策法规:
《镇规划标准》《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等
【研究方法】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目标值法确定理想值;
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量化指标;
综合指数模型法计算综合集约利用指数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主导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数据可获取性原则;普适性原则
【指标体系】
【权重确定】
【结果分析】
(1)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结构潜力、强度潜力;
(2)总结土地利用现状特点,提出土地集约利用建议
二、《村镇非居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四川省葛仙山镇为例》(经济地理)
【研究对象】
四川省葛仙山镇19个行政村非居住建设用地
【数据来源】
四川省彭州市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葛仙山镇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研究方法】
模糊评价法与模糊识别评价模型计算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采用相对标准;
聚类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类定级
【指标体系】
【权重确定】
根据模糊识别评价模型的隶属度矩阵,指标相对隶属度越小,权重越大的原则,计算出权重矩阵。
【集约度分级】
设m为指标样本集中指标i的最小值,M为指标的最大值或远景规划只,将19个行政村的指标i的特征值从小到大排列,平均分为两类L1,L2,求出两个类的平均值D1、D2,确定m,D1,D2,M即为指标的评价标准特征值。
并参考《四川省彭州市2007年土地利用规划》,对标准值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结果分析】
(1)对19个行政村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分析原因,总结特点;
(2)从空间角度分析葛仙山镇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特点
三、《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对象】
河南省永城市、开封县和长葛市三个村的现在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
【研究方法】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
加权平分求综合分值;
多因素综合法计算土地集约度综合指标值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区域性和针对性原则;数据一致性原则;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相对独立性原则;指标的全面性与典型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指标体系】
【权重确定】
【集约度分级】
参考国家城镇规划标准和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评价指标目标值。
【结果分析】
(1)纵向对各个村规划前后的土地集约利用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影响因素;
(2)横向对三个村规划后的土地集约利用进行比较分析新农村规划中,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积极因素
(3)提出土地集约利用建议
四、《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为例》(中国农学通报)
【研究对象】
以重庆市各区县为评价单元,以各区县内全部农村建设用地为评价对象
【数据来源】
重庆市历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
重庆统计年鉴(1999-2008);
重庆1:
5万坡度图及行政区划图
【研究方法】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
多因素综合加权评分法计算集约利用综合指标值
【指标体系】
【集约度分级】
结合相关的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分级标准,根据重庆市实际情况,在征询了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相关专家意见后,确定总体评价结果分级标准。
【结果分析】
(1)横、纵向描述土地集约利用特点;
(2)根据分级标准对各县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级
(3)提出建议
五、《石家庄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水土保持研究)
【研究对象】
石家庄市17个县(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水平进行综合测算
【数据来源】
2009年石家庄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表;
河北省土地统计年鉴(1999-2008);
石家庄市统计年鉴(2010)
【研究方法】
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指标权重;
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
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计算集约利用综合值;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综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动态发展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指标体系】
【权重确定】
【集约度分级】
根据已有研究基础、综合分值大小和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对石家庄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进行分级,按分值从高到低分为3个等级水平:
I级,集约,F>=0.75;II级,较集约,0.65<=F<0.75;III级,不集约,F<0.65。
【结果分析】
(1)原因分析
(2)集约利用对策
六、《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乐安县南村乡为例》(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对象】
南村乡
【数据来源】
南村乡2008-2012新农村调查、测量数据及规划数据;
南村乡人口变化数据;
南村乡各乡镇2008-2012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南村乡二调数据;实地调查数据
【研究方法】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相对系数评分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加权评分法计算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综合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引导性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相对独立性原则
【指标体系】
【权重确定】
【结果分析】
(1)对比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指标(宅基地比重、人均宅基地面积)的特点和成因;
(2)分析影响农居点集约利用的因素;
(3)提出对策建议
七、《重庆市忠县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研究对象】
重庆市忠县
【数据来源】
忠县统计年鉴(2005、2010年);
忠县2005-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
【研究方法】
数据标准化处理;
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
多因素综合加权评分法计算集约利用综合指标值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层次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
【权重确定】
【集约度分级】
结合忠县实际,并征询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意见后,确定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分级标准。
【结果分析】
比较忠县2004与2009年的土地集约利用值变化,总结特征,提出建议。
八、《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中国农学通报)
【研究对象】
江苏省每个地级市的市辖区作为一个地域单元,共65个地域单元
【数据来源】
2005年江苏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2005年江苏省村镇建设统计年报;
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2006);
江苏省统计年鉴(2006)
【研究方法】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最大-最小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多因素加权求和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
数列平均值划分级别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综合性和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地域性和可比性原则;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
【集约度分级】
采用数列平均值划分级别的方法,对65个地域单元的集约利用分值进行分级。
首先对全省65个地域单元的总分值求平均值(43.9),然后对分值大于43.9的地域单元的总分值求平均值(56.4),最后对分值小于43.9求平均值(33.1),将65个地域单元分为四级。
【结果分析】
(1)用SPSS软件分析江苏省65个地域单元的农居点集约利用评价分值分布频率图;
(2)分析江苏农居点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九、《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情景预测——以四平市为例》(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对象】
四平市各县区农居点
【数据来源】
四平市二调数据;
统计年鉴数据;
走访,实地调查
【研究方法】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均值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多因素综合法计算土地综合集约度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区域性和针对性原则;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兼顾原则;指标的全面性和典型性原则;数据的一致性原则;可比、可量化、可行性原则;前瞻性和指导性原则;
【指标体系】
【权重确定】
【集约度分级】
根据四平市的集约综合值,将2009年四平市各县区农居点集约利用水平分为2级。
【结果分析】
(1)对各县区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分级,并分析原因
(2)运用情景分析法预测2015、2020年的农村居名店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
(3)提出政策建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献 比较 农村建设 用地 集约 利用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