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前教育概况.docx
- 文档编号:16919187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82KB
美国学前教育概况.docx
《美国学前教育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学前教育概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国学前教育概况
美国学前教育概况
一、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以追求社会福利为价值取向的发展变革时期(20世纪上半叶)
19世界末20世纪初,在自由竞争思想引领下,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日趋激烈,进步主义运动应运而生,政府因此采取一系列措施抑强扶弱,制定了保护弱势群体的福利政策。
在美国人的社会福利观念里,儿童不仅是值得同情的弱势群体,而且是未来的希望,管理好儿童是改良社会的关键。
1909年白宫首次召开以儿童和青年为主题的会议,使美国儿童福利进入新时期。
政府开始承担起儿童救济和儿童福利的主要责任,并制定出一系列保障儿童权利的法律和福利政策。
1912年联邦政府在劳动部成立了联邦儿童局。
这是一个开展儿童保健、双亲教育以及母亲教育的强有力的组织。
1921年联邦儿童局制定了“母子法”。
这一时期联邦政府强调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而社会学前教育机构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联邦政府颁布了《联邦紧急急救法》,由联邦出资建立覆盖全国的紧急保育学校以满足处在经济困难中的幼儿的营养身体等方面的需要。
直至1938年已经为20万贫困儿童提供免费服务工作,不仅包括有营养的食物,配备各年龄阶段相应的课程和经过短期培训的老师。
这是美国首次实施保育和教育的项目,该项目在经济危机的结束和二战的到来而结束。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对女性的需要,1940年国会通过《兰汉姆法案》,由联邦赠款建立儿童保育中心。
它与紧急保育学校的区别在于,紧急保育学校是针对贫困和失业家庭的儿童,提供两岁到入学前的教育,每日提供半天服务。
而儿童保育中心,是为所有参加军工生产家庭的孩子提供全天的服务,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都能参加。
随着二战的结束,联邦则停止了对儿童保育中心的赞助。
虽然20世纪上半叶美国联邦政府给予学前教育以一定的重视,但是由于这一时期政府关注的焦点对内主要应付经济危机,对外在于投入二战,并且当时的儿童发展的主导理论是:
儿童的发展取决于先天的成熟,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意义不明显。
这些原因都导致了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干预,仅仅是为了满足儿童健康、安全、基本教育之需要,学前教育机构仅仅是社会的福利机构,人们还未意识到学前教育对人自身的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性。
但紧急保育学校和儿童保育中心的建立,促使人们对学前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关心,同时也意味着联邦第一次承认学前儿童的教育和保育是需要公共资金支持的一种责任。
(二)以社会均等和智力开发为宗旨的发展变革时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二战结束后,虽然美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国内矛盾日益加深,以黑人为主导的有色人种开展了争取民权的运动。
美国贫富差距依然很大,贫困的人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在贫困圈里循环。
同时1957年由于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使得美国深感霸主地位受到威胁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美国联邦通过一系列立法,加强了对教育的干预力度,以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确保贫困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学前教育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学者开始关注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影响。
1964年5月美国学者查尔斯E.希尔伯曼发表了一篇提倡早期教育的文章,他建议重组美国的基础教育,为孩子们提供新型的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应该从三岁或四岁开始。
希尔伯曼的文章立刻引起了联邦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
1965年,美国国会要求对贫困儿童实行“开端计划”,对这些处境不利的儿童实行补偿教育。
“开端计划”由五个部分组成:
(1)为儿童看牙治病;
(2)为儿童提供社会服务和家庭教育;(3)加强对志愿服务人员的使用;4)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服务;(5)做好入小学的准备。
由于该计划属于一种“补偿教育”,重在儿童的早期干预、扩大了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以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因而一出台就很受公众欢迎,学前教育机构-开端计划学前班大规模地发展起来,使贫穷的学前儿童与其他同龄人在进入小学时站在了同一起点上。
虽然“开端计划”目标定位在“整个儿童”,但当时的美国人面临着苏联人造卫星挑战的压力,因此把关注重点放在了儿童智力的早期开发,为此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对课程实验进行资助,由当地政府负责设计、实施和评价各种课程模式的有效性。
(三)追求公平与优质的发展变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人的整体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尤其对人的主体性品质,如积极主动性、独立自主性、创造性、责任感、合作的品质等的重视更是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
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通过学者们不断的研究逐渐发展,由原来的重视入学机会均等,扩展到受教育年限的提升、教育过程的平等、重视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以及其他受社会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公平。
因此,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使每位幼儿享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追求教育公平,成为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干预学前教育的主要价值追求。
并且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法案.1981年的《提前开始法》。
1994年克林顿总统颁布的《2000年目标:
美国教育法》。
2001年颁布了《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
这些法律的颁布都是为了促进学前教育质量,尤其是为了确保弱势儿童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一系列立法和资金投入对学前教育进行干预,统一了学前教育目标,各州都遵循相应的条件,申请联邦的资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贯彻联邦政策,确保了学前教育公平和美国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性的提高。
奥巴马总统上任后,更是大力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
1、奥巴马大力改革与发展学前教育的目标是:
普及,公平与高质量。
推动各州普及3~4岁幼儿教育是奥巴马政府大力改革与发展学前教育的首要目标。
普及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是奥巴马政府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美国社会与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除了普及与高质量外,发展公平的学前教育也是奥巴马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目标之一。
除了普及与高质量外,发展公平的学前教育也是奥巴马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目标之一。
2、设立总统直接领导的专门行政领导机构,强化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领导与统筹职责。
奥巴马政府特别设立总统直接领导的专门领导机构———总统早期学习委员会,以高度强化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领导和统筹职责。
3、学前教育拨款力度大且经费单列,健全财政运行机制。
奥巴马政府认为财政投入是保障计划或法案实施的重要条件,《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实施困难正是因为投入没有到位。
因此本次改革尤其注重财政投入及其保障,不仅拨款额度达到历史最高且将经费单列,同时健全了财政运行机制。
4、优先保障弱势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与质量,促进学前教育公平优质发展5、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培训,确保学前教育高质量普及。
二、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种类
美国对幼儿教育的界定方式和中国区别很大,不仅教育对象的年龄不同,教育机构的划分也很不一样。
由于所服务的对象是0~8岁的儿童,美国的早期教育机构既包括对刚出生到3岁前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又包括对三四岁儿童的幼儿园(Preschool)教育以及对5岁儿童的学前班(Kindergarten)教育,还包括对小学1~3年级儿童的学校教育,所涉及的教育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日托中心
美国日托中心的服务对象是出生后2周至4岁的儿童,费用主要由家长承担,有时也由家长的雇主负担一部分或全部。
这类机构对教师的入职要求较低,教师不一定具有教师资格,主要提供保育服务,不太注重幼儿教育的课程,一日活动以游戏为主。
日托中心的服务目的侧重于帮助家长照看孩子,以便家长能安心工作,因此都是全日制的。
(二)儿童保育中心
主要招收从出生至6岁的儿童,以全日制为主,使父母能有机会走出家门去工作,按照父母的经济实力进行收费。
儿童保育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少年儿童保育。
招收出生6个星期至5岁的儿童,为未婚少年父母照看孩子,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高中学习,接受做父母的技能训练。
(2)临时儿童保育。
在短时间内照看6岁以下儿童,使父母能够按时去购物、健身、赴约。
(3)课后儿童保育。
为从幼儿园到小学6年级的儿童提供课后照顾。
(4)雇员儿童保育。
招收出生6个星期至人小学前的儿童,满足职工保育儿童的需要。
(5)营利儿童保育。
招收出生6个星期至入小学1年级的儿童,从赢利的目的出发,来对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
(三)幼儿园
美国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三四岁儿童,相当于中国的幼儿园小班和中班。
教师的入职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具备早期教育或儿童发展专业大专以上的学历,还必须具备教师资格。
由于美国的教师资格证不是自然获得(即师范学生毕业时自动获得教师资格证),而必须在修读完特定的学分和通过名为PRAXIS的教师资格考试后才能获得,所以拥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意味着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由于服务的目的侧重于儿童的教育,而不是儿童托管,因此,许多美国幼儿园都是半日制的,并且不提供早餐和午餐,孩子需要自备餐点。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由于早期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美国各州掀起了“普及幼儿园”运动,目的是通过立法确定州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义务,其核心内容是加强州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为希望接受学前教育的3岁和4岁幼儿提供免费教育。
在“普及幼儿园”运动的影响下,目前美国至少有42个州设立了政府财政拨款的公立幼儿园。
在得克萨斯、康涅狄格和新泽西等州,符合条件的来自于低收入家庭的4岁幼儿可以不用缴纳学杂费;在乔治亚、纽约和俄克拉何马等州,免费的幼儿园面向所有4岁幼儿,其中俄克拉何马州90%的4岁幼儿已接受免费学前教育,乔治亚州70%的4岁幼儿已接受免费学前教育。
还有些州已经将免费的幼儿园下延到了3岁幼儿。
除了这些由州政府拨款设立的幼儿园,美国联邦政府早在1965年开始便通过“国家开端计划”对贫困幼儿提供免费的幼儿园教育了。
(四)学前班
美国的学前班设立在小学里,教育的对象是5岁的幼儿。
作为幼儿园和小学的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虽然处在小学,但针对的对象仍然是幼儿,所以,学前班无论是环境创设、课程设计还是教育方式都无异于幼儿园,这一点有别于中国某些小学当中的那些提前教孩子拼音、识字和算术的“学前班”。
自从1873年圣路易斯的德斯•皮尔斯学校创办了美国公立学校史上的第一个免费的“学前班”,学前一年教育在美国就逐渐成为了一种准义务教育。
也就是说,美国的5岁幼儿,只要家长愿意,全部可以就近接受公立小学当中的免费学前班教育。
(五)小学1~3年级
美国1~3年级的教师和学前班的教师经常会有岗位轮换,因为他们的教师资格证相同,被称为“k-3年级教师资格”。
也就是说,小学1~3年级教师和学前班教师的教育技能是相通的,在对待1~3年级的学生时,教师仍然需要想到那些年幼儿童的认知和学习特征。
例如美国1~2年级的教师不太强调学生单词拼写是否正确,反而会鼓励孩子自己创编单词,将其视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这点也和中国的教育理念大相径庭。
三、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
(一)美国学前教育中教师与家长的会谈
会谈是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与家长交流时最常用的一种沟通形式。
会谈有利于教师与家长的平等对话,自由交谈,详细交流,经验共享。
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教师重视会谈前的准备工作,在会谈中鼓励家长参与,在会谈结束后注重对会谈的评价。
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1、教师与家长会谈的价值
(1)促进双方平等对话
(2)促进双方自由交谈
(3)保证双方详细交流
(4)实现双方经验共享
2、教师与家长会谈的准备
(1)安排会谈时间
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每次持续一到两天。
教师在初步确定会谈时间后会制订一张时间分配表,以15~20分钟为宜,把一天的时间划分成不同的单元,便于家长从中选择合适的时间。
(2)布置会谈环境
为了保证会谈环境的私密性,使会谈双方能自由交流看法,
教师们可以相互协调,保证会谈时可以独立使用某个房间且确定房门能够关上。
避免会谈时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也避免第三方听到会谈内容。
(3)选择会谈材料
为了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儿童,深入认识儿童的发展变化,教师都会注意收集儿童入园以来在各个不同时期创作的书写作品、美术作品以及儿童的阅读书单和评估报告单等,还会收集儿童在各种不同活动中留下的照片、录音带等。
并把这些材料有规律地放在儿童的资料袋里,以便在与家长会谈时可以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地呈现给家长。
为了保证会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也会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家长的兴趣和爱好。
为了保证会谈材料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教师也会提前发放谈话表,了解会谈的真正目的和自己的责任,引导家长把儿童在家里创作的各种作品、读过的图书和喜欢的玩具等带到幼儿园来,与教师交流分享。
3、教师与家长会谈的过程
(1)热烈欢迎家长
要让家长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从而为会谈打下良好的基础。
并且在会谈前,要认真考虑家长的文化背景。
(2)正确谈论儿童
先表扬后批评;重表扬轻批评;多表扬少批评。
因为教师认为儿童的优点要比缺点重要的多。
如果教师不得不指出一下严重的缺点时,则是通过3∶1的比例来进行,即表扬儿童的3个优点后指出儿童的1个缺点。
(3)鼓励家长参与
为了鼓励家长参与其中,教师可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具体形象地向家长说明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件,也可以向家长提出相关问题,以启发家长独立思考,吸引家长参与会谈。
(4)适时的结束会谈
适时结束会谈,可以让家长满意地离开,从而更配合教师之后的工作。
4、教师与家长会谈的评价
总结式评价;反思式评价;反馈式评价。
(二)美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方式、特点
1、职前培训
美国学前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重视普通知识、教育专业与技能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学习与掌握。
近年来美国学前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评价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由强调知识掌握以及学习成果的内部评价转变为强调学生的实践表现与理论运用以及强调学生与儿童相互交往、个性化指导的外部评价。
实践技能的评价由学生的田野经历表现与实习表现组成,其中田野经历是学生每学期被分配在各幼教机构进行实践、观察、调查与反思的经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与儿童、家长、同事、社区机构的互动中获得知识、技能与专业态度。
实习则是学生在校的最终职业准备期,实习生在实习导师的指导下逐步独立地进入实际教学环境,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对学生田野经历与实习表现的评价都极为重视学生展示的各种实践能力,如对儿童个性和发展的理解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和实际教学的能力、与儿童或家长沟通的能力等。
2、新教师的入职培训
一方面大量研究表明新教师在进入真实教育情境时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对新教师的自信心、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等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其职业选择和专业发展;另一方面美国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取消了终生制的教师证书,而改为进阶式的体系,新任职时所取得的幼儿教师执照只是临时证书,有效期只有两至三年时间,由此新教师自身也有迫切的接受继续教育的愿望,以便通过下一阶段的执照考试‘
一般采取以下形式:
教学导师制,又可分为非正式导师制和正式导师制两种形式。
非正式导师是临时性的,由幼教机构指派或由新教师自选。
正式导师则由幼教机构或学区指派,负有明确责任和义务,包括教学示范,对新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家长沟通等方面的指导,使新教师尽快获得有关教学环境的管理知识。
3、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
美国幼儿教师接受的专业发展培训主要有:
第一,教育资源与咨询部门设立的教师专业发展小组提供的培训。
这一小组会配备专业的导师,针对各级各类学前教育从业人员进行各种内容的培训。
第二,学区根据不同的主题设立不同的小组开展培训。
第三,社区大学或四年制大学提供的培训课程,以满足个人导向的专业发展为主,可以为没达到学士学位的在职幼儿教师提供培训和课程,使其最终能达到合格学历要求。
第四,观察与评价模式,即通过现场督察、同行指导和教师评价等方式,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评价人员包括园长或校长、同行等。
第五,探究培训模式,包括教师研究小组、教师调查、教师合作组等,重视在职幼儿教师就自身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开展研究。
由于这种方式能更积极地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走向积极主动的教师专业发展道路,因此,探究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近年来倍受推崇。
四、美国学前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和谐发展的学前教育目标学前教育工作者认为,学前教育机构是儿童初次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的地方,学前教育机构应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化的环境,使儿童能自然地离开家庭,自信地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学习。
学前教育机构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以儿童个体发展的水平为基础,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2、鼓励儿童与别人相互作用,帮助儿童学会友好地与同伴交往,能够相信成人,并能对成人的各种要求做出反应,拥有责任感。
3、帮助儿童理解并尊重他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其他儿童的种族文化。
4、鼓励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需要,学会与人分享和合作。
5、发展儿童的社会性和情感,培养儿童的艺术技能和认知技能。
6、提高儿童肢体动作的准确性、手眼动作的协调性,发展儿童的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
7、培养儿童学习的技能,如前读写算的技能,但不要强迫他们去学习,使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成长速度来进行学习。
8、通过游戏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并帮助儿童对知识经验进行总结、分类;增进儿童的友谊,发展儿童的自尊心、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多样的学前教育途径
丰富多彩的一日活动观察发现,在学前教育机构的一日活动中,儿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生活活动,也有学习活动、游戏活动;既有动脑活动,也有动手活动、动口活动;既有自由活动,也有教师规定的活动;既有个人活动,也有小组活动、大组活动;既有室内活动,也有室外活动等,做到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促进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下面是纽约一托幼机构每日活动安排表:
上午8:
00儿童入园/自选活动9:
30晨间谈话(如日期、天气、故事等)
10:
00区角学习(如艺术、操作、戏剧游戏、积木等)
10:
45早点
10:
45早点11:
00圆圈活动(如音乐、故事、律动)
11:
30室外游戏12:
30午餐下午1:
00文学和故事1:
30休息3:
00安静活动(如七巧板、操作、读书)
3:
45午点4:
00圆圈活动、故事活动(如唱歌、讲故事)
4:
30室外游戏5-6:
00儿童离园
(二)五彩缤纷的区角活动一走进班级,泾渭分明的各个活动区就会展现在眼前。
1、活动区的共性和个性。
几乎在每个班级设立的活动区有电脑区、科学区、图书区、计算区、戏剧游戏区、积木(积塑)区、操作区等;有的班级还设立了家庭区或玩沙区、玩水区、玩球区(打保龄球或篮球)、手工区、绘画区、泥塑区、木工区、实验区、烹调区、劳动区等。
2、活动区的位置和面积。
靠近班级门口的地方一般是动态活动区,如玩沙区、玩水区、玩球区,远离班级门口的地方主要是静态活动区,如图书区、电脑区、计算区。
不同的区域占地面积不同,相对来讲,图书区、积木区、戏剧游戏区、绘画区等占地面积较大,计算区、电脑区、手工区、烹调区等占地面积较小。
3、活动区的材料和陈列。
各个活动区的材料都非常丰富,种类齐全,全部开放,置于低矮处,儿童选用十分便利。
例如,在图书区内,既有录音机、桌椅、沙发,也有多本图书、多付耳机、多个靠垫;在科学区中,既有多种动物模型、标本,也有尺寸不同的烧杯、放大镜;在玩水区里,不但有会沉或浮的物体,而且还有漏斗、水桶;在积木区内,不仅有空心、实心的积木,而且也有形状、颜色不同的积木。
4、活动区的分隔和人数。
图书柜、玩具柜和操作台是常见的分隔物。
不同的活动区对儿童有着不同的吸引力,相比而言,在戏剧游戏区、积木区、玩球区进行活动的儿童人数最多;其次是电脑区、操作区、手工区;再次是科学区、图书区、玩水区、玩沙区。
(三)自由自在的游戏活动
1、游戏的种类及主题。
"游戏自然地走向儿童",在开展各类游戏活动时,教师总是鼓励儿童自己进行选择、做出决定,儿童既可参加"娃娃家"的角色游戏,如带"娃娃"去购物,也可加入"舞蛇"的表演游戏,如使用不同模型的"蛇"作为道具。
2、游戏的材料及构思。
"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材料是儿童游戏的支撑,教师十分尊重儿童对材料的取舍和操作的方式;"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教师注意为儿童创设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保护儿童游戏的积极性,赞赏儿童的不同观点。
例如,在"造大桥"的积木游戏中,有的幼儿提出要先造"桥墩"再架"桥",有的幼儿则提出不需要造"桥墩",直接铺上一块长板就可以造成"大桥"了;有的幼儿提议要用圆柱形的实心积木做"桥墩",有的幼儿却提议应用长方形的空心积木做"桥墩",对于幼儿的这些想法,教师都全盘接受,夸奖他们想象合理,设计奇特,很值得去试一试。
3、游戏的时间及场地。
儿童在上午、下午都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进行游戏,能够尽情尽性地玩耍;游戏场地开阔、安全,室内以地板、地毯为主,室外以木屑、胶粒为主,如果天气允许的话,儿童会有大量的时间在室外游戏场地上度过。
(四)走进社会的实践活动教师注意从儿童的特点和兴趣出发,利用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为儿童的发展寻找契机和突破口。
1、动手活动。
"听过就忘记了,看过就记住了,做过就理解了",这是儿童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真实写照。
教师经常把儿童带到当地的儿童博物馆中去,如"首都儿童博物馆"(CapitalChildrensMuseum)、"曼哈顿儿童博物馆"(ChildrensMuseumofManhattan)、"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BrooklynChildrensMuseum)、波士顿"儿童博物馆"(TheChildrensMuseum),让儿童自已触摸、尝试、探索、发现和游戏,使学习成为一种探险活动,而变得其味无穷、永无止境,儿童的思维更加活跃,想象更为丰富,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
此外,教师还带儿童去"美国历史博物馆"(AmericanHistoryMuseum)中一楼的"动手科学中心"(HandsOnScienceCenter)、二楼的"动手历史屋"(HandsOnHistoryRoom)以及"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HistoryMuseum)里的"发现屋"(DiscoveryRoom),使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探寻科学的奥秘。
2、参观活动。
儿童心理的成熟和发展依赖于已建立的表象的数量和质量。
教师定期带儿童到当地的各种博物馆如科学博物馆(MuseumofScience)、航天博物馆(AirandSpaceMuseum)、邮政博物馆(PostalMuseum)、美国艺术博物馆(AmericanArtMuseum)、美国印地安人博物馆(AmericanIndianMuseum)、非洲艺术博物馆(AfricanArtMuseu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MuseumofArt)、波士顿美术博物馆(MuseumofFineArts,Boston)和历史名胜如华盛顿纪念碑(WashingtonMonument)、林肯纪念堂(LincolnMemorial)以及政府机构如国会大厦(Capitol)、白宫(WhiteHouse)、联合国总部(UnitedNationsHeadquarters)等地去参观,使儿童摄入了量多质优的表象,丰富了对国家发展和世界文化的感性知识,提高了审美能力。
3、其它活动。
儿童的成长是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完成的。
教师有时还带儿童到农场去郊游,到马戏团去看表演,到水族宫去观赏,到公园、街道、广场去散步,以开阔儿童的眼界,增强儿童的体力,陶冶儿童的情感。
参考文献:
【1】王晓英等,20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国 学前教育 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