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输生产统计的主要指标.docx
- 文档编号:16917713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1.96KB
公路运输生产统计的主要指标.docx
《公路运输生产统计的主要指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运输生产统计的主要指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运输生产统计的主要指标
公路运输生产统计的主要指标
一、运输生产
1、客运量
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
计算单位:
人。
统计原则:
在计算客运量时,不管旅客行程的长短或客票票价多少,每位乘客均按一人计算;不足购票年龄免购客票的儿童不计算客运量。
2、旅客周转量
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每位旅客与其相应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计算单位:
人公里。
计算公式:
旅客周转量(人公里)=∑(运送的每位旅客×该旅客运送距离)
3、货运量
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货物重量。
计算单位:
吨。
4.货物周转量
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每批货物重量与其相应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计算单位:
吨公里。
计算公式:
货物周转量(吨公里)=∑(每批货物重量×该批货物的运送距离)
5、集装箱运量
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运送集装箱的实际数量。
计算方法:
(1)按集装箱的实际箱数计算。
计算单位:
箱。
(2)按折算系数折合为20英尺集装箱的数量计算。
计算单位:
TEU。
一般按运输过程分为直达集装箱运量和中转集装箱运量:
直达箱运量是指集装箱货物由货源地经过公路运输,途中不发生集装箱的装卸、堆存、中转及箱内货物的拆拼作业,而直接运抵收货人所指定卸货地点的集装箱数量。
中转箱运量是指集装箱运输途中发生集装箱的装卸、堆存、中转或箱内货物的拆拼作业,而不能直接运抵收货人所指定卸货地点的集装箱数量。
6.集装箱周转量
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每个集装箱与其相应运送距离乘积之和。
计算公式:
(1)按集装箱的实际箱计算。
计算单位:
箱公里。
集装箱周转量(箱公里)=∑(每个集装箱×该箱运送里程)
(2)按集装箱折合的20英尺集装箱计算。
计算单位:
TEU公里。
集装箱周转量(TEU公里)=∑(每个集装箱折合的TEU数量×该箱运送距离)
7、集装箱货运量
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运送集装箱的实际重量,包括集装箱箱体的重量与
内装载货物的重量。
计算单位:
吨。
8、集装箱货物周转量
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每个集装箱货运量与其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计算单位:
吨公里。
计算公式:
集装箱货物周转量(吨公里)=∑(每个集装箱货运量×该箱运送距离)
9、换算周转量
是指车辆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综合产量指标。
计算单位:
换算吨公里。
计算方法:
以运输车辆所完成的周转量,按一定比例换算成同一计算单位后加总求得。
公路客货周转量的换算系数为10人公里=1吨公里。
10、旅客平均运距
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旅客的平均距离。
计算单位:
公里。
计算公式:
旅客平均运距(公里)=旅客周转量÷客运量
11、货物平均运距
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货物的平均距离。
计算单位:
公里。
计算公式:
货物平均运距(公里)=货物周转量÷货运量
12、运输密度
指报告期内,某一行政区划内的公路或某一运输线路(区段)平均每一公里所承担的换算周转量,亦称换算密度。
以反映运输能力的利用程度和运输工作强度。
计算单位:
吨公里/公里。
计算公式:
运输密度(吨公里/公里)=换算周转量(吨公里)÷营业线路长度(公里)。
二、汽车运用情况的统计指标
(一)车日统计
车日指标是从动态方面反映汽车运输企业保有车辆数量的指标。
一辆车在运输企业保有一日,即为一个车日。
由于汽车在运输企业可能处于运输生产过程中的各个不同环节,如运行环节,待客货环节,修理和保养环节,或等待保养和修理环节等等,因而可以有不同的车日指标以反映车辆的运用状态。
1、总车日
指报告期内每天在用营运车辆的累计数。
计算单位:
车日。
计算方法:
一辆营运车辆,不管其技术状况是否完好,每保有一天即计为一个车日。
在报告期内,营运车辆无增减变化时,总车日为营运车数乘上报告期日历日数。
营运车辆发生增减变化时。
新增车辆以落籍并取得有关证件之日起开始计算;报废车辆自批准之日起不再计算。
计算公式:
总车日=∑(每辆在用车辆×相应在用车日)
如:
某企业报告期有汽车500辆,全部投入营运,报告期日历日数为30天,报告期内未发生车辆增减、调出、调入变化。
企业每辆车在这一报告期就是30个总车日,500辆在报告期共计30×500=15000总车日。
在报告期若发生车辆的增减变化,可根据规定按各辆车分别计算总车日,再汇总成为报告单位的报告期的总车日数。
车辆数指标可以反映一个时点公路运输的规模或生产能力,它在报告期内经常是有增减变化的,而总车日指标则消除了车辆变动对车辆数量的影响,若将时点数(车辆数)变为一个时期数(车日数)指标,可用车辆在企业保存天数之和反映企业对车辆使用的水平或规模。
总车日指标是企业编制运输计划的依据。
也是计算汽车运用情况的基础。
2、完好车日
指报告期内总车日中,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完好,不需要进行修理或维护即可参加运输的车日。
包括实际出车工作及由于各种非技术性原因而停驶的车日。
计算单位:
车日。
计算公式:
完好车日=总车日-非完好车日
3、非完好车日
指报告期内总车日中,因技术状况不好不能出车的车辆所占的车日。
包括正在进行或等待进行维护、修理的车辆及待报废车辆所占的车日。
计算单位:
车日。
4、工作车日
指报告期内完好车日中,实际出车工作的车日。
计算单位:
车日。
计算方法:
一辆营运汽车,只要当天出过车(以签发路单为依据),不管其出车时间长短,出车班次多少和完成运输量多少,也不管是否发生过保养、修理、停驶或中途抛锚等情况,均计为一个工作车日。
为装货、调车和其他营运性工作而出车,应计为工作车日,为进行试车未发生营运性活动而出车的,不算工作车日。
5、停驶车日
指报告期内完好车日中未出车工作的车日。
计算单位:
车日。
一般是因为无客、无货,燃料供应中断,缺司机,缺轮胎,路线阻障,以及风、雨、雪等气象因素及其他原因而未能出车工作的车辆所占车日。
工作车日与停驶车日之和为完好车日。
(二)车吨(客)位日统计
1、总车吨(客)位日
指报告期内每天实际在用营运载货车辆标记吨位的累计数。
计算单位:
车吨位日。
计算公式:
总车吨位日(车吨位日)=∑(每辆车的总车日×标记吨位)
如:
某企业4月1日有标记吨位为4吨的解放CA-10B货车200辆,则4月1日该企业有200×4=800车吨位日。
若4月该企业未发生车辆及吨位的增减变化,则该企业4月份有200×30×4=24000车吨位日。
汽车的车吨(客)位日是在总车日的基础上消除了车辆变动的影响,又消除了车辆吨(客)位大小对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
它反映了可供使用的以每日吨(客)位为计量单位的生产能力,使得总车吨(客)位日描述的各企业的生产能力在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以及据此计算的设备效率指标具有更广泛的可比性。
2、平均车数
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所拥有的车辆数。
计算单位:
辆。
计算公式:
平均车数(辆)=总车日÷日历天数
如:
某企业4月1日有车500辆,4月11日调入10辆车,并于11日办理了手续,4月20日报废2辆车,当天即办理手续没有参加运输。
以后至月末未发生车辆增减变化。
则该企业4月份平均车辆数为:
总车日数=500×30+10×20-2×10=15180(车日)
平均车数=15180÷30=506(辆)
3、平均总吨位
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所拥有的载货车辆的总吨位。
计算单位:
吨位。
计算公式:
平均总吨位(吨位)=总车吨位日÷日历天数
如:
某企业4月1日有车200辆,其中150辆为4吨解放牌汽车,50辆为5吨东风牌汽车,4月11日购入50辆标记吨位为5吨的东风车辆,同时报废10辆标记吨位为4吨的解放牌汽车。
直至月末再未发生车辆增减变化,则4月份的平均总吨位和平均吨位如下:
总车吨日=4×150×30+5×50×30+5×50×20—4×10×20
=29700(车吨日)
平均总吨位=29700÷30=990(吨)
在求平均吨位时,需求出平均车数。
本例平均车数为226.7辆,故平均吨位=990÷226.7=4.37(吨)
4、平均总客位
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所拥有的载客车辆的总客位。
计算单位:
客位。
计算公式:
平均总客位(客位)=总车客位日÷日历天数
(三)行程统计
公路运输企业运用汽车实现货物(或旅客)在空间上的位移,是车辆载有货物(或旅客)行驶一定距离(按公里计算的里程)的结果。
汽车运行里程的长短,是反映运输能力使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1、总行程(总车公里)
指报告期内车辆在实际工作中所行驶的总里程数,不包括为进行保养、修理而进出保修厂及试车的里程。
计算单位:
车公里。
汽车的行驶里程,应根据行车路单上的行程记录或实际行程统计。
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因故绕道或进行循环运输,出车后未到达装、卸货地点,因故返回,其行程均按实际行驶里程计算。
总行程是重车行程和空车行程之和。
2、载运行程(重车行程)
指报告期内总行程中车辆载有客、货(不论是否满载)的行驶里程。
计算单位:
车公里。
3、空驶行程(空车行程)
指报告期内车辆总行程中空车行驶的里程。
包括回空和调车等无载运行的里程。
计算单位:
车公里。
4、总行程载货量
指报告期内在用载货车辆的总行程载运能力。
计算单位:
吨位公里。
计算公式:
总行程载货量(吨位公里)=∑(单车总行程×标记吨位)
5、总行程载客量
指报告期内在用载客车辆的总行程载运能力。
计算单位:
客位公里。
计算公式:
总行程载客量(客位公里)=∑(单车总行程×标记客位)
总行程载重量表示在汽(挂)车全部行驶里程中可能实现的最大运输能力。
即车辆在规定技术条件下按标记吨(客)位运行可能完成的最大运输工作量。
6、载运行程载货量(重车行程载货量)
指报告期内在用载货车辆的载运行程载运能力。
计算单位:
吨位公里。
计算公式:
载运行程载货量(吨位公里)=∑(单车载运行程×标记吨位)
7、载运行程载客量(重车行程载客量)
指报告期内在用载客车辆的载运行程载客能力。
计算单位:
客位公里。
计算公式:
载运行程载客量(客位公里)=∑(单车载运行程×标记客位)
在运输生产过程中车辆空驶往往是为了维持运输生产过程的不可避免的环节。
重车行程载重量就是表明车辆在运行中扣除空驶因素后的最大运输能力。
在计算总行程载重量和重车行程载重量时,在行程一定的条件下,与车辆的标记吨(客)位的大小有关。
因此,在车辆标记吨(客)位相同的情况下,可用总车公里与标记吨(客)位相乘求出,但在由标记吨(客)位不同的车辆组成的单位,其总行程载重量、重车行程载重量,则应按不同标记吨(客)位分别乘以总行程和重车行程,然后再相加求和。
如:
某运输企业报告期有CA-10B车40辆,标记吨位为4吨,完成总行程240000公里,其中200000公里为重车里程,另有东风牌汽车10辆,标记吨位为5吨,完成总行程70000公里,其中60000公里为重车公里。
则该企业的总行程载重量及重车行程载重量为:
总行程载重量=∑(总行程×标记吨(客)位)=240000×4+70000×5
=1310000吨位公里
重车行程载重量=∑(重驶行程×标记吨(客)位)=200000×4+60000×5=1100000吨位公里
反映运输能力使用情况的上述指标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四)车辆的时间利用统计
1、完好率
指报告期内完好车日在总车日中所占比重。
计算单位:
%。
车辆完好率表明在报告期内,技术状况良好可随时出车进行运输工作的车辆的情况,是反映车辆的技术状况、车辆管理、运用和修理、保养工作质量的指标。
计算公式:
完好率(%)=完好车日÷总车日×100%=(总车日-非完好车日)÷总车日×100%=(工作车日+停驶车日)÷总车日×100%
2、非完好率
指报告期内非完好车日在总车日中所占的比重。
计算单位:
%。
计算方法:
非完好率(%)=非完好车日÷总车日×100%=1-完好率
3、工作率
指报告期内工作车日在完好车日中所占的比重,用以反映车辆的利用程度。
计算单位:
%。
计算公式:
工作率(%)=工作车日÷完好车日×100%=(完好车日-停驶车日)÷完好车日×100%
车辆工作车日与车辆停驶车日之和为车辆完好车日。
可见,工作率增加必须提高完好率和减少停驶车日。
对工作车日的时间利用情况还可以用以下统计指标来反映。
4、平均每车出车时间
指汽车平均每一个工作车日的出车时间。
计算单位:
小时。
计算公式:
平均每车出车时间(小时)=总出车时数÷工作车日数
由于车辆只要当天出过车参加营运性运输,不管出车时间长短,即计一个工作车日。
所以必须设置平均每日出车时间这一指标,才能进一步说明车辆时间的利用程度。
平均每日出车时间可看作车辆工作率指标的一个辅助指标,它受企业工作制度和车辆运行组织工作水平的影响。
5、出车时间利用系数
指在出车时间中车辆运行时间所占的比重。
计算公式:
出车时间利用系数=运行时间÷出车时间
式中,运行时间和出车时间,可以是一定时期内的运行时间和出车时间总数,也可以是平均每个工作车日的运行时间和出车时间。
在车辆的出车时间内,包括车辆运行时间和车辆停歇时间。
车辆停歇时间指车辆装卸货物及等待装卸货物(或旅客上、下车及等待上、下车)的时间、技术业务作业时间以及其他停歇时间。
提高出车时间利用系数必须压缩各种停歇时间,特别是要消除不必要的停歇时间,如车辆运行中排除机械故障时间和驾驶员不遵守作业制度任意延长休息时间等。
(五)汽车运行速度性能利用统计
1、技术速度
是指车辆在运行时间内平均每小时行驶的里程。
计算单位:
(公里/小时)
计算公式:
技术速度(公里/小时)=总行程÷运行小时数
技术速度实际上是车辆的行驶速度。
汽车动力性能,道路条件(如路面、宽度、坡度、弯道、视线等),所运货物的特征,行车密度,车辆载重量等客观因素以及车辆保修质量和驾驶员的熟练程度等都对技术速度有影响。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必须在许可的条件下提高技术速度。
2、营运速度
是指车辆在出车时间内,平均每小时行驶里程。
计算单位:
(公里/小时)
计算公式:
营运速度(公里/小时)=总行程÷出车时间
营运速度的大小不仅受技术速度的影响,还取决于运输组织工作好坏、运输距离大小和装卸停歇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的技术速度下,营运速度与出车时间利用系数成正比。
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为:
营运速度=技术速度×出车时间利用系数
3、平均车日行程
指报告期内平均每一个工作车日车辆所行驶的里程,是车辆速度性能利用与出车时间利用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单位:
车公里。
计算公式:
平均车日行程(车公里)=总行程÷工作车日=营运速度×平均每日出车时间=技术速度×出车时间利用系数×平均每日出车时间
(六)里程利用程度统计
1、里程利用率
指报告期内载运行程在总行程中所占的比重。
计算单位:
%。
计算公式:
里程利用率(%)=载运行程÷总行程×100%
提高里程利用率是提高车辆运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影响里程利用率的因素很多,诸如货源、客源的充足程度及其在空间和时间分布情况,运输组织工作质量,车库与货场的空间布局等都对行程利用率有明显的影响。
2、空驶率
指报告期内空驶行程在总行程中所占的比重。
计算单位:
%。
计算公式:
空驶率(%)=空驶行程÷总行程×100%
(七)车辆载重能力利用程度统计
1、吨位利用率
指报告期内载货汽车自载换算周转量与其载运行程载货量的比值,用以反映载运行程载货量利用程度。
计算单位:
%。
计算公式:
吨位利用率(%)=自载换算周转量÷载运行程载货量×100%
2、客位利用率
指报告期内载客汽车自载换算周转量与其载运行程载客量的比值,用以反映载运行程载客量利用程度。
计算单位:
%。
计算公式:
客位利用率(%)=自载换算周转量÷载运行程载客量×100%
在计算货车的吨位利用率时,附载旅客所完成的旅客周转量人公里应换算为吨公里。
在计算客车的客位利用率时,附载货物所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吨公里应换算成人公里。
例:
某运输企业报告期有10辆货车,标记吨位为4吨,报告期共完成货物周转量9.6万吨公里,并因带客完成旅客周转量4万人公里。
总行程4万公里,其中3万公里为重车行程。
旅客周转量按10人公里折1吨公里计算,则重车载重量利用率为:
(9.6+4÷10)÷(3×4)×100%=83.3%
吨(客)位利用率是表明车辆的装载能力的利用程度指标。
影响这一指标的主要因素有:
货物的特征,如体积、形状、包装情况、特殊要求等;起点站的货源和客源情况以及沿线客货源补充程度;车辆的型式:
货物装车的技术;运输组织工作水平;车辆的技术状况,道路条件等。
3、实载率
指报告期内车辆自载换算周转量占其总行程载货(客)量的比重,用以反映总行程载货(客)量利用程度。
计算单位:
%。
计算公式:
实载率(%)=自载换算周转量÷总行程载货(客)量×100%=里程利用率×吨(客)位利用率
(八)车辆牵引能力利用程度统计
为了充分发挥车辆牵引能力,在组织汽车运输生产过程中,常用主车拖带挂车,以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输消耗。
1、拖运率
指报告期内挂车完成的换算周转量占自载及拖载换算周转量的比重,用以反映拖载运输水平。
计算单位:
%。
计算公式:
拖运率(%)=拖载换算周转量÷自载及拖载换算周转量×100%
(九)车辆运输能力综合利用统计
车辆运输能力的综合利用指标反映的是运输设备在单位工作时间内能生产出多少什么样“产品”。
这种以单位日历时间或报告期单位设备来计算的“产量”,能充分地反映设备的综合利用程度。
汽车运输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是汽车及其吨(客)位,因此一辆汽车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产量就是其运输能力利用的综合指标——单车产量和车吨(客)位产量。
1、自载换算周转量
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自载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按规定比例折算的周转量。
计算单位:
吨(人)公里。
计算方法:
将载货汽车或载客汽车自载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按10人公里=1吨公里的比例换算成同一计算单位后加总。
2、自载及拖载换算周转量
指报告期内运输车辆自载和挂车拖载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按规定比例折算的周转量。
计算单位:
吨(人)公里。
计算方法:
同自载换算周转量
3、单车产量
是指在报告期平均每辆车所完成的换算周转量。
计算单位:
吨公里。
在一定的条件下,单车产量的高低与运输企业完成的周转量多少有关。
周转量完成的多少与企业车辆在时间、速度、行程、载重量以及货物(旅客)运送的平均距离有关。
所以,单车产量集中地反映了车辆在时间、速度、行程、载重量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效率。
在计算单车产量时,不仅要对主车、挂车分别进行计算,还应对主车、挂车进行综合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
分别计算:
汽(挂)车单车产量(吨公里)=汽(挂)车完成的换算周转量÷汽(挂)车平均车数
主、挂车综合计算时,采用下式:
单车产量(吨公里)=汽车和挂车完成的换算周转量÷汽车平均车数
4、车吨(客)位产量
是指报告期平均每个吨(客)位所完成的换算周转量。
车吨(客)位产量,可按主车、挂车分别进行计算,也可以按主车、挂车综合计算。
计算公式:
汽(挂)车车吨(客)位产量(吨公里)=汽(挂)车完成的换算周转量÷汽(挂)车平均总吨(客)位(分别计算)
车吨(客)位产量(吨公里)=汽车和挂车完成的换算周转量÷汽车平均总吨(客)位(综合计算)
以上各项指标构成了车辆运用情况的指标体系。
三、公路运输车辆燃油消耗情况统计指标
1、燃油消耗量
指报告期内运输生产车辆消耗的燃油数量,分为汽油、柴油消耗量。
计算单位:
公升,千克。
2、百车公里燃油消耗量
指报告期内公路运输车辆每行驶百公里的平均燃油消耗量。
计算单位:
升/百公里。
计算公式:
百车公里燃油消耗量(升/百公里)=燃油总消耗量÷总行程×100
3、百吨公里燃油消耗量
指报告期内公路运输车辆每完成百吨公里换算周转量的平均燃油消耗数量。
计算单位:
升/百吨公里。
计算公式:
百吨公里燃油消耗量(升/百吨公里)=燃油总消耗量÷总换算周转量×100
公共汽车标台换算系数表
级别
1
2
3
4
5
6
7
车长范围(米)
>5-7
>7-10
>10-13
>13-16
>16-18
>18
双层
换算系数
0.7
1.0
1.3
1.7
2.0
2.5
1.9
无法取得国际标准集装箱实际重量时,按以下吨外计算:
45英尺、40英尺——空箱自重为4吨,重箱自重与货物18吨。
20英尺——空箱自重2.3吨,重箱自重与货物14吨。
珠海市交通局综合运输科
2004年12月3日星期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路运输 生产 统计 主要 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