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 维生素矿物质与中医五行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912294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9.47KB
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 维生素矿物质与中医五行Word文档格式.docx
《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 维生素矿物质与中医五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 维生素矿物质与中医五行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几年来,有人对各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湿热未尽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胆虚型、肝肾阴虚型、正虚血瘀型)患者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并与健康人对照,发现除正虚血瘀型组外,各型铁含量均有增高,尤以湿热未尽型含量最高。
血清铁含量与健康人比较有显着意义。
各型锌的含量降低,特别是血清锌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或极显着性差异,且随慢性肝炎,由实转虚的病情发展,锌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与此相反,铜含量则有升高倾向。
元素与中医药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宝,已有许多人研究了元素与中医的"
症"
之间,元素与中药药性之间的关系,已取得不少令人关注的结果。
元素与中药之间的关系研究范围主要包括:
1中药理论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2.中医辩证施治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3.中药理论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4.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疗效、作用机制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5.中药制剂、中药生产、中药质量等与微量元素的关系等。
研究的目的发掘中医药和微量元素的关系及其规律性,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诊治工作。
在研究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微量元素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检测技术为手段,根据系统论的原则,结合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发扬中医中药的特点,结合临床实际研究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一、辨证施治与微量元素平衡
传统中医认为中药治病是"
祛病扶正"
"
调节阴阳平衡"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某些病"
同体内某些微量元素过量或缺乏有关。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类,是人体相应的发生生理或病理的反映,“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合行论》。
日全食时,阴虚病人会头昏、耳鸣、气促、怕冷等症状加重,对正常人无影响。
从微量元素研究可知,虚症病人血清铁、硫两种元素的含量,日食后比日食前明显提高。
人体内所需的微量元素在中药中均存在,不同中药又富含不同的微量元素,且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就为用中药调节人体微量元素平衡继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提供了可能。
辩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所谓的辩证,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概括为某种性质的症。
施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施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是对辩证是否正确的检验。
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的研究,最早是从虚症开始的,研究表明,虚症病例的血清、全血等样品中锌含量明显降低;
同时阴虚与阳虚者体内微量元素的也不同:
阴虚者铜含量上升、锌含量下降,锌铜比下降比阳虚厉害。
黄献平等观察78例心脏病患者后发现,血清锌、铜、铁、钙含量的变化与心病气血辩证有一定关系,锌锰含量的下降以及铜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冠心病气虚症形成的生化基础。
同时周庆伟发现肺气虚症患者微量元素代谢紊乱。
研究发现,辩证施治本身还蕴藏着微量元素的微观辨证,不同的症,就有不同的元素的缺乏或过剩,不同证的元素分布,就有与此相适应的治疗药物。
如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中医永昆布、海藻等富碘中药;
属于血虚的缺铁性贫血,用四物汤治疗,主药当归含铁量为方中之最。
“损者益之,虚者补之”,对各种虚症,则给以相应的补益药。
应该注意,中药对于机体的作用是复杂的,补虚作用不是简单的微量元素的补充,可能主要是通过调整机体的正与邪、阴与阳,气、血、津液及经络和脏腑的平衡,以及调节微量元素代谢、效价和活性来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率,维持体内各种微量元素的浓度平衡。
中药素有“一锅汤”的特点,微量元素在中药中以及在人体内主要是与有机成分形成配合物,从而发挥复杂的生理生化作用,中药的药效应当是金属元素与有机成分的综合效应。
因此,在运用中药治疗疾病时,应强调整体效应,不要把中药的疗效仅仅归属于某种元素含量的高低,将中药的治疗简单的看作“多退少补”。
㈠、中药性、味及药效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中医用药除讲究阴、阳、虚、实外,还特别注意用药的性、味之别,注意中药的归径等,只有考虑了上述因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中药的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和升降浮沉、归经等。
从中药微量元素的角度研究中药的性、味已有许多报道,胡育筑采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115味中药的药性成功地进行了模式识别,揭示了中药药效同微量元素间的相关关系;
中药治病是依中药的性能的阴阳,来纠正机体的阴阳失调的。
秦俊法等利用计算机处理,探讨了药物阴阳与微量元素的关系,结果发现:
⑴热药中锰(Mn)含量高而铁、铜、锌含量最低,温药中锌含量最高,锶含量最低;
热药和温药中锶和锌有相反的含量,前者锌低而锶高,后者锌高而锶低。
寒、凉药中铁含量高而锰含量低,凉药中钾的量最高。
⑵辛药中锰含量高,钴含量低;
酸味药中锰含量低,锶含量高;
酸味药和咸味药中铁、铜、锌含量趋势相反,前者最低,后者最高。
同时咸味药中镍含量最高。
⑶归肺经药物中锰含量最低,归肝经药中铁、铜含量最高,归肾经者镍含量最高。
⑷补血药中铁、锌含量较高,补阳药中锰、锌较高,补阴药中铁、铜较低而钴较高。
“归经”是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中药的有效成分与微量元素密切相关。
柴立等提出了微量元素的“归径”假说,认为微量元素也是中药的有效成分,“归径”是通过微量元素的迁移、密集和亲和运动来进行的。
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配体的密集和亲和作用,就是中药的“归径”。
13味补肾药中含锌、锰及其配合物较高,提出补肾药物是通过锌、锰“归径”而达到补肾目的的设想。
归肝经药物中富含铁、锌、铜等,这与相关脏器中富含这些微量元素的规律相吻合。
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竟环等曾对120味中草药进行研究,发现中药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水平是决定植物类中药四性(寒、热、温、凉)的主要因素之一。
他们测定了120种中药的每一味药中的42种元素,将每个元素最高和最低含量分为十个等级,并找出均值线,发现温热药的无机元素含量高于均值,而寒凉药则低于均值线。
陈和利等分析了176味中药的功效与四种微量元素Fe、Mn、Zn、Cu的关系,得出收涩、温里、芳香、化湿、补阳作用的中药中含Mn量较高,而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阴者含Zn量高(见表1),如牛黄中Zn含量(524μg/g)居中药之首,而其具有清热解毒和平肝熄风作用,也许与其含Zn量有关。
除此之外,中药的一药多效可能与其所含的某种微量元素有关,且元素含量比例不同,功效也有差异,并呈规律性变化。
铁含量多而锰含量少时,有补阴、化痰、理气作用;
反之,有收涩、芳香化湿、温里等功效;
若锌含量大于锰、铁含量时,有平肝、熄风等作用。
因此可以看出中药功效除与微量元素有关外,还与微量元素的含量比有关。
表1微量元素与药性的关系
元素含量多时含量少时Fe补阴、理气、祛风湿、化痰收涩、芳香、化湿、温里、平肝、熄风Mn收涩、芳香、化湿、温里、补阳补阴、平肝、熄火、化痰、理气Zn平肝、熄风、补血、活血、止咳、平喘温里、收涩、补阳、止血
方达世等对50味补益药微量元素含量研究后分析认为,补气药中锶、锌、锰、铁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补血药中铁含量较高,滋阴药物中锌、锰、铜、铝含量高,而补肾壮阳药中锌的含量尤为突出。
刘亚明等也发现,补肾补阳药皆富含Zn、Mn。
而防止冠心病、高血压中药中富含铜,缺铜是引起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揭示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中药辨证施治与微量元素的研究开拓了中药药效研究新领域,探索了中医用药的科学根据,奠定了微量元素在中药研究中的地位。
有人认为温肾助阳药物中锌、锰、铁、钙、镁含量高等与中医“肾”关系密切的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的含量丰富有关。
㈡中药地道性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中医用药十分讲究药材的地道性,同生物一样,植物中微量元素对其生长各环节影响也十分重要,然而植物所需的无机离子其本身不能合成,只有通过生长的环境特别是从土壤中吸收。
中药中微量元素的量由二个因素决定:
一是主动因素,不同种属植物对生命微量元素含量的要求或比例要求都不同,这可作为鉴定药用植物种属的依据。
另一个是被动因素,由道南平衡引起的植物同环境微量元素的交换,米积雯等从自身遗传和环境等方面论述了植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
中药地道性与微量元素的研究为保证中医用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找到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另外,用药部位和采收季节都直接影响用药质量,“凡药体性,分根生、梢降、中守。
当归一物全备,头补血上行,身养血中守,梢破血下行”《药品化义》,经测定,当归头、身、尾各部所含微量元素有差异,当归头含铜、锌最高,尾含铁最多。
中药的炮制目的是增强药效、降低毒性、改变和缓和药性、增加用药安全性,也就是达到增“益”减“害”的目的。
在炮制过程中,中药的化学成分和含量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包括微量元素的含量、化合物的结构、溶解度、有毒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等。
微量元素的变化主要是微量元素的增、减、失或者增减同时发生,因而影响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如许多矿物药经加工、研磨、水费处理后,可溶性的的有害元素溶于水并弃之,降低了有害元素的含量。
如当归饮片酒制后铜、镍含量增加,土制后铁、镍、铜、锰、锌的含量增加,炒碳后钙、镍含量增加,三种炮制法均使铅含量大大下降。
㈢中药微量元素与有机组分之间的关系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有机成分(有机配体)、无机成分(微量元素)、配合物及其他更高级的结合形式,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处于平衡之中。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曹治权指出应该在系统论和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医药的微量元素进行全面研究,再综合分析以确定元素与药效,药理之间的关系。
虽然中药微量元素不仅影响药效,有些甚至直接参与或协同作用,但应注意中药药效是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用有机组分说明中药效用而不考虑金属离子的作用或只考虑应用无机成分评价中药质量及效用显然都是不全面的。
有人提出了中药有效成分的配位化学学说:
①中药的有效成分可以是其中某种或几种有机物,也可以是其中的微量元素,更可能是它们之间形成的缔合物或配合物。
②不仅单味中药各种不同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增强药物的药效,减少副反应,在复方中这种情况更为普遍。
③利用中药有机成分与微量元素之间可产生协同作用的性质,可人为的是某些中药改性,可合成活性更高,毒性更小的新药,也可利用微量元素强化已有复方,提高原方的疗效。
④配位化学原理可用来解释中药在体内的作用过程,对于中药单方以及复方的研究有指导意义,也对于研究中药理论、了解中药在体内的作用机制、指导中医用药开辟新途径。
对于中药的有效成分研究,不但要看到有机成分和微量元素的各自作用,更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与药理学研究结合起来,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研究。
近年的研究表明,中药的有机成分与金属离子结合后,会提高甚至产生一些新的作用。
以中药黄芩为例:
其主要成分黄芩甙与明矾的产物黄芩甙铝兼有黄芩甙的清热解毒和铝的收敛止泻作用;
黄芩甙锌比黄芩甙有更强的抗过敏活性;
黄芩甙铜配合物比黄芩甙具有更强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阻止膜脂质过氧化反应。
中医的辨证施治
一、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
中医的辨证有邦(zhongyidebianzhengyoubang)遒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等,邦遒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脏腑辨证是基础,是临床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
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的研究,最早工作从虚症开始的。
凡是虚症患者,血清,全血和头发,指甲等不同样品中,锌的含量明显降低。
血瘀症患者血清铁,铜,锰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铜最为显着,说明了不同实证与虚症和微量元素之间存在某种特征性的关系。
1、微量元素与心病:
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炎,为心气虚症,心血虚症,心脉瘀阻症。
患者中锌铜含量低于正常人,铁含量下降,可能冠心病是气虚形成的生化基础之一,作为中医辨证参考。
2、微量元素与肺气虚症:
肺气虚症患者血清锌铁数值降低,铜升高,红细胞中锌铁高,铜低,尿中锌高,铜铁低。
肺气虚症患者存在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与免疫防卫功能有关。
3、微量元素与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患者的体内血清锌,和铜含量轿低,存在与微量元素锌,铜,镁,铁等的代谢异常,这些变化作为虚症的辅助检查项木
4、微量元素与肝病:
(_wei1liang4yuan2su4yu3gan1bing4_)患者铁,锌,锰低于正常人,铜高于正常人。
5、微量元素与肾虚:
男性肾阳不足,不育症状与体内缺锌,缺锰有关,因搭寤含锌锰的温肾阳中药有一定的疗效。
6、微量元素与消渴:
糖尿病在中医称为消渴,发现患者血清锌,铁水平温降,血清铜升高,说明微量元素的变化与糖尿病的轻重变化及中医的演变有关。
二、微量元素与中医调治:
中药对机体的作用是复杂的,中药的补虚作用不是简单的微量元素的补充,可能主要是通过调整机体的正与邪,阴与阳,气血津液以及经络和脏腑的平衡,以及调节微量元素的代谢,效价和活性来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率,维持体内各种微量元素的平衡。
在使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应当加强整体观念,辨证治疗为原则,不要把中医复杂的辨证,中药的疗效,仅仅归属于某个元素的高低,把中药的治疗简单看成多退少补,应当看到微量元素的应用仅仅是一个方面,要特别注意指标,相互关系。
中药的微量元素分析
一、有效化学成分的配位(yi1_you3xiao4hua4xue2cheng2fen1de0pei4wei4)化学学说:
一直沿用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临床和药理实验结果,把研究重点放在中药和有机化合物以及有效单体的分离,提取和分析上,从中选出副作用小,疗效高的成分,作为研制新药的基础,并解释中药的部分药理作用。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有机成分,无机成分,配位化合物,以及更高级结合形态的成分,这些成分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相互补充,处于平衡之中。
中药有效成分的配位化学学说的要点包括:
1、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是其中某种或几种有机物,也可以是其中的微量元素,但更可能是它们之间形成的络合物和配合物。
2、不仅在单味中药各种不同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的疗效,减少副作用。
3、利用中药有机成分与微量元素协同作用这一点,合成活性更高,毒性更低的药物。
4、配位化学原理有助于解释中药在体内的作用过程。
不仅对中药复方或单方有指导意义,而且开辟了中药的新途径。
二、微量元素与中药理论:
1、微量元素与中药性能的关系:
中药药性理论分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及归经等。
热药中锰含量最高,而铁,铜,锌最低,热药中的锶最高,锌最低,温药中锌最高,锶最低;
寒凉药中铁高,锰低。
辛味药锰高,钴低,酸味药锰低,锶高。
归肺经药中锰含量低,归肝经药中铁,铜最高,归肾经药中镍最高。
补血药中铁,锌含量轿高,补阳药中锰,锌轿高,补阴药中铁,铜轿低而钴轿高。
2、微量元素与中药质量管理:
微量元素与地道药材及栽培环镜的关系,山西,四川,烟台黄芪,烟台黄芪中钼含量为高;
地道党参中铁,锰,钴,铜的含量高于非地道党参;
中国柴胡为柴胡的正品,中国柴胡含钙含量轿高。
中药地道药形成与地质环镜,土壤背景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研究证明,药用植物的生长需要一些必需的微量元素外,有些药物还选择性吸收人体必需的有益的微量元素。
药用部位,中药炮制与微量元素的关系,炮制即药物的加工,目的增强药效,减少毒性,增加用药的安全性。
因此,从微量元素的角度来看,炮制的目的是要达到降低有害微量元素,提高微量元素的功效,保证中药炮制品的质辆中药微量元素的分析研究,为改良炮制工艺和方法提供了科学的发展。
当然,不能把中药的炮制原理都归结为微量元素的变化。
中医食疗
食疗,是食物疗法的简称,食疗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成分,食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医食同源,药食同用。
《本草纲木中记载的食疗药物则有400多种,每一种食物除营养价值外,具有和药物一样的化学成分和性味功能。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365种药,一半以上既是药物又(zhong3yao4_yi1ban4yi3shang4ji4shi4yao4wu4you4)是食物。
一直以来,饮食疗法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也同样受到沃代人的青睐。
现在,世界上不少有识学者主张返璞归真,提出天然的疗法,中国的中医食疗方兴未艾。
中国中医食疗的适应症主要有内伤杂症如血虚,脾失健运等。
热性病后造成的阴液不足及疾病的预防等等,以微量元素的角度看,不外乎是元素的摄取不足或丧失过多或有害元素的过多。
中医的食疗来自阴阳五行学说,依据是前人的经验方。
微量元素食疗,是在掌握了微量元素科学理论和大量的分析测试基础上,结合食物的相生相克关系,既注意到食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又考虑到该食物的有机活性成分,并按中医辨证,使用“君、臣、佐、使”四个层次安排食物。
应用微量元素食疗在一些疾病如心脑血管,肝病,癌症等方面的防治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当然,很多情况下食疗是不能代替药物疗法的。
如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吸收,利用或代谢等等环节有异常时,则是需要药物治疗。
中医离我们似乎很远但其实很近。
比如,前段时间,一部分有识之士谈到关于中医体检的话题。
中医也能体检?
或许你看上去觉得很新奇,但事实却是肯定的。
通过中医的一套望闻问切的操作,能对一个人的体质状态做出一个基本判断,从而为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和疾病预防提供相应的参考,中医学里叫做“治未病”。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健康和疾病看起来非常复杂,但中医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状态可以高度概括为“两个字,三句话”。
这两个字是“阴阳”,三句话就是:
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调和;
人体一切疾病都是因为“阴阳失调”;
我们一切治疗目的都是为了“平衡阴阳”。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一些基本体质状态和自己的体质属性做分析。
中医大致把人的体质分成三类:
第一类:
阳性体质。
这样的人一般身体较为壮实,胃口好,有时甚至食欲亢进,手脚一年四季都比较热,睡眠好,容易打呼噜。
舌头平时都比较红,摸摸脉,感觉脉跳得比较有力,小便颜色容易偏黄,大便比较干燥,有时颜色有点发黑。
这样一类人,中医认为是阳有余而阴不足。
第二类:
阴性体质。
常见的有身体较瘦弱,食欲比较差,外界条件稍有变化就没有胃口。
手脚经常发凉,冬季更加明显。
睡眠质量不高,容易做梦。
平时舌头偏白,有时候舌头四周有齿痕。
小便清长,大便常为稀便。
摸摸脉感觉脉搏跳动比较细弱。
对这类人中医认为阴有余而阳不足。
第三类:
界于第一和第二类之间,我们称之为平性体质。
这样的群体只占少数,更多的人分布在第一类和第二类中。
根据中医“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基本原理,我们在做出这样大致的分类之后,就要在生活习惯上做相对应的调整,尽量追求一种“阴阳调和”的状态,才能常保健康,延年益寿。
针对第一类人,中医一般建议清淡饮食,尽量少吃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多吃水果和蔬菜。
如果大便长期干涩,还可以少量地吃点大黄片,保持胃肠道的畅通,减少各种湿热邪毒对身体的侵害。
此类人基本不需要冬令膏方进补。
即便是吃膏方,也应该多用一点清利之品。
第二类人群,我们就建议他多吃温性食品。
比如羊肉、牛肉、狗肉等。
可以适当地吃点辣椒等。
水果可选择橘子、栗子以及干果类。
平时要加强运动锻炼,冬天应当吃点偏于温补的膏方。
第三类群体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但阴阳的平衡是动态的,也可能由于突发事件的打击,过度的身体和脑力透支或疾病、创伤等,就改变这种阴阳调和的格局,朝着阳性体质或阴性体质发展,需要我们及时地加以纠正。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说: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基本的的中医知识,判别自身的身体的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经常处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亚健康“中医体检”悄然兴起
中医体检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人体阴阳平衡、五脏相生相克的原理,从宏观和整体上来把握人身体状况的一种新的体检项目。
在体检过程中,首先要求患者填写一份科学的体质辨识调查问卷,将问卷结果与中华中医药学会确定的、由国家级名中医王琦创立的“人的体质九种辨识标准”进行对照,再辅助以传统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来综合确定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当前的机能状态。
然后针对患者体质类型,从均衡饮食,合理运动,药膳食疗、膏方、针灸、经络养生、四季进补注意事宜、健康习惯等各方面,医生给出正确有效的康复指导意见。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真正健康的人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剩余的75%则全部处于亚健康状态。
拖着疲惫不适的身体,手持无异常指标的化验单,越来越多的人面对一种窘境:
治病无门。
近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作为调理亚健康状态的基础,中医体检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关注。
上周,记者分别在国家“治未病”试点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和沈阳市中医院养生馆了解到,在沈阳,正悄然兴起一股中医体检热,亚健康人群通过舌诊脉诊面诊等中医手法体质辨识,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质调理已经成为新的养生捷径。
我省已经有2家中医体检中心
20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
“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
”为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更大程度维护百姓的健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2008年开始,启动了“治未病”健康工程,提出了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
到目前,我国已先后确定4批共103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涵盖了30个省区市和部队系统,涉及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防保健机构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记者从辽宁省中医管理局了解到,目前我省已经有3家单位成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分别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一批)、沈阳市皇姑区亚明社区(第三批)、沈阳市中医院(第三批)。
现在省市两所医院都下设了治未病中心,可以进行中医体质检查,而亚明社区则负责向社区老百姓宣传养生保健与预防疾病的中医常识。
治未病:
防患于未然
辽宁中医治未病中心主任、全国优秀临床人才刘文华告诉记者,未病主要包括三层含义:
首先,“未病”为“无病”,即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人,也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状态。
其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 维生素矿物质与中医五行 微量元素 中医 辨证 施治 维生素 矿物质 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