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901987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97
- 大小:125.80KB
普通心理学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普通心理学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人的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并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二、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正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所说:
“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
(一)心理学的起源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有两大源头:
一是自古流传的哲学;
一是兴起于19世纪的生物学与生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最早是由希腊语中的psykhe(灵魂)和logos(学问)两个词组成的,意思是研究灵魂的学问。
人类很早就试图对灵魂做出解释和说明,这些解释和说明形成了最初的心理学思想。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认为,人们的灵魂具有不可分的原子结构,这些原子是圆球形的,可以四面滚动,所以灵魂是物质的、能动的。
而柏拉图(Platon)却认为,灵魂与物质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不是万物产生了理念,而是理念产生了万物。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灵魂论》一书,反对柏拉图的二元论,是人类文明史上较早的有关心理现象研究的专著。
在这部著作中,他把人的灵魂看作是生活的动力和生命的原理,是身体存在的形式。
认为灵魂支配身体活动,有自己的活动规律。
他把灵魂可以分为植物的、动物的和人类的三种。
植物只有滋长的灵魂,动物有感性的灵魂,只有人才具有高级的理性灵魂。
他还对感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类似、对比、接近等记忆的原理。
中国古代祖先中也不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例如,荀子就提出了“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的命题。
范缜更明确地指出:
“形者,神之质;
神者,形之用。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总之,他们都认为先有身体后有心理,物质和心理密不可分,身体是心理的基础,心理是身体的功能。
人类古代这些哲学先辈们的研究,虽然论及了一些心理学中的重要问题,但因历史的局限,并未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9世纪中后期,随着生物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加深了对自身的认识,并逐渐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直接引入到人的心理的研究。
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W.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至此,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冯特也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者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有人曾这样比喻,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而生物学是媒人。
经生物学的媒介作用,哲学与生理学结合孕育出了科学心理学这一“新生儿”,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之后,理论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应用也十分广泛。
今天,在普通心理学这个主干的基础上,已经派生出许许多多的分支,形成一个分支繁茂的心理科学结构体系。
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人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它既对各个分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概括,又是各个分支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的分支包括四个方面:
1、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分支:
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
2、研究不同主体心理活动规律的分支:
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3、研究不同社会实践领域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分支:
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数学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
4、研究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的分支:
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实验心理学等。
这里简单介绍一些与教育关系密切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1、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psychology)
2、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psychology)
3、教育社会心理学(educationalsocialpsychology)
4、教学心理学(instructionalpsychology)
5、学校心理学(schoolpsychology)
心理学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心理科学结构体系的逐步形成上,还体现在心理学流派的异彩纷呈上。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见表1-1):
表1-1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时间
心理学流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19世
纪
末
20世
初
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
铁钦纳(E.B.Titchener)
主张实验内省法(即实验的自我观察法)
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士(W.James)
杜威(J.Dewey)
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不仅研究心理的主观方面,而且重视心理的客观方面——外显行为的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J.B.Watson)
认为心理学必须是关于行为的科学,强调对行为的训练和强化(reinforcement)。
这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流派。
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M.Wertheimer)考夫卡(K.Koffka)
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精神分析心理学
弗洛伊德(S.Freud)
如果说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重视意识经验的研究,行为主义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那么精神分析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20世纪50年代以来
认知心理学
皮亚杰(J.Piaget)
模拟人脑、主张认知加工。
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认为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
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A.H.Maslow)
被视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
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强调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二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帮助。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心理学是指导人生的法宝
对于个人来说,心理学是指导人生的法宝。
它能教人聪明,使你观察敏锐,记忆力增强,善于思考;
它告诉你怎样培养丰富的情感;
如何锻炼坚强的意志;
如何培养能力以及怎样塑造健全的人格。
心理学是个人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个人要适应生活、努力成材,心理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在现代社会里,只有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的人,才可称为真正的健康者。
而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今后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心理学是了解学生的工具
学习心理学理论,还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
通过心理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还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
例如,根据两性在心理上的差异,既能够形成对待男女生的正确态度,又能够因材施教。
这对于指导未来的教育实践工作,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学习心理学理论知识,掌握帮助和提高学生心理调适的基本技能,能够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因此,心理学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学科,心理学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心理学是教育的理论依据之一;
另一方面,教育也是促进心理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动力来源。
例如,第一个智力量表,就是心理学家比奈(Binet)接受法国教育部门的委托用来鉴别哪些儿童应当进入低能班而创制出来的。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由于心理现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客观性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
二、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一)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它是心理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实验法有两种形式:
1、实验室实验法
这是指在实验室里利用一定的设施,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通常多用于研究心理过程和某些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实验室实验法,便于严格控制各种因素,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
实验所得结果不仅准确而且还能进行重复验证,具有较高的信度。
但由于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进行的,被试的主观态度和情绪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结果。
2、自然实验法
这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自然实验法比较接近人的生活实际,易于实施,并有实验法的主动性和观察法的自然性等优点,所以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研究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大量课题中。
(二)观察法
观察法有两种形式:
1、自然观察法
这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研究者通过观察被试在自然情境中的表情、动作、行为和言语等外部表现,以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必要时也可采用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进行。
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要较系统地、长期地进行,对观察的具体情境和被试的各种表现要作详细的记录,对系统观察获得的材料要能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使其具有理论认识的价值。
但自然观察法存在以下的缺陷:
在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按严格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
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结果难以精确分析;
由于未对条件加以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的研究对象,而要研究的对象却没有出现;
观察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影响。
2、自我观察法
人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也能进行观察和分析,这通常叫做自我观察法。
人在实践中的认识活动,自我体验,动机的意识,或对某些心理特点和行为的感受与评价等等,都可以进行自我观察和分析。
这是由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而采用的一种可行的、也是必要的特殊方法。
不过,自我观察时需要按照客观的指标,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观察技能,才能更有效地实施。
自我观察法和自然观察法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验证。
如研究者对其他被试进行客观观察时,必要时亦可要求被试本人做出自我观察的口头陈述,以进行比较验证,这样更能提高观察研究的效果。
(三)调查法
调查法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可分为口头调查(访谈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两种。
1、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根据提前准备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口头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的调查方法。
要使访谈法富有成效,首先应创造坦率和信任的良好气氛,使被调查者愿意接受访谈;
同时,研究者应有良好的准备和训练,尽量使谈话标准化,记录指标保持一致。
访谈法的优点是:
研究者可以直接控制访谈进程,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考察被调查者对问题回答的真实程度,并可以根据被调查者的反应即时提出临时应变的问题等等。
访谈法的缺点是:
比较浪费时间,调查的数量有限,并且对研究者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
2、问卷法
问卷法是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问题表格和相应内容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以搜集资料的方法。
在调查中,为了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可用不记名的方式。
问卷法的优点是:
简便易行;
可以同时向许多人搜集同类型的资料。
缺点是:
问题的设计有一定难度;
发放的问卷难以全部收回。
(四)测验法
这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目前,心理测验有很多种,根据目的的不同,可分为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
(五)其他方法
1、个案分析法
这是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系统的了解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如同卵双生子女研究、儿童早期环境研究等。
2、作品分析法
这是根据被试者的作品,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如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日记、作文、图画等来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思考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3、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4、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心理现象是每个人在活动中都能切身经历到的最熟悉的现象。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进行的。
但是,“心理究竟是什么?
”对这一问题,自古以来许多思想家曾进行不懈的探索,并提出过许多不同的看法。
科学的心理观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第一节心理是脑的机能
在中国古代,由于科学水平的局限,人们长期以为心脏是心理的器官。
所以,直到今天人们仍然习惯把人的精神活动称为心理活动。
汉字中有关精神活动的字也大多带“心”字,如想、思、悲、怒、念等。
后来,随着解剖学、生理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才逐步认识到心理活动与心脏没有关系,却与脑的状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医学经验的积累,人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当人的头部受到损伤时,精神活动就不正常,而人的心脏有病时,对心理活动的影响却不大。
例如,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首先发现了大脑左半球额下回损伤,会使人失去说话的能力,称“失语症”(aphasia)。
此后,人们又陆续发现,大脑额中回后部损伤,会导致人不会写字,称“失写症”(agraphia);
大脑角回损伤,会导致人看不懂文字,称“失读症”(alexia),等等。
这些发现都进一步明确了心理机能直接依赖于人脑,脑才是心理的器官。
一、脑是心理的主要器官
虽然脑是心理的器官,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但它离不开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孤立的大脑无法单独起作用;
同时低级部位也离不开大脑的控制和调节。
因此,学习脑的结构和功能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看一下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元
神经元(neuron)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具有两个最主要的特性,即兴奋性与传导性。
前一特性,指由感受器或另一神经元传来神经冲动之后,立即会引起神经元的兴奋;
后一特性,指将神经冲动迅速传至相邻的另一神经元,以完成其神经传动功能。
神经元的兴奋性具有一种很特殊的现象,即当刺激强度未达到某一程度时,即无神经冲动的发生。
但当刺激强度达至某种程度而能引起冲动时,该神经冲动立即达到最大强度;
此后刺激的强度纵使再继续加强或减弱,对已引起的冲动强度不再发生影响。
这种现象称之为全有全无律(all-or-nonelaw)。
2、神经系统
人的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按其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周围神经系统分布在人的全身。
其中分布在头部的叫脑神经,共12对;
分布在四肢和躯干的称脊神经,共31对;
同内脏、腺体器官相联系的还有植物神经系统(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周围神经主要起传递信息和神经冲动的作用,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种。
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主要是传递信息,即把感觉器官得到的信息,向中枢神经部位传递;
传出神经(又称运动神经)主要是神经冲动,即把来自中枢部位的神经冲动向效应器官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脑组成。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共分31个节,每节有一对脊神经发出。
它是低级反射中枢,是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在感觉传入和运动传出时起联络作用。
(二)脑的结构与功能
脑由脑干、小脑、大脑组成。
延脑、桥脑、中脑、间脑统称脑干。
延脑是脑的低级部位,是调节循环、呼吸、吞咽、呕吐等功能的基本生命中枢。
桥脑是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之间传递信息的必经之路,它对人的睡眠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中脑与姿势和随意运动有关。
间脑主要分丘脑、下丘脑两部分。
丘脑是大脑皮层下的感觉中枢,对控制睡眠和觉醒有重要意义,它是传入神经的转换总站;
下丘脑是植物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是内脏活动与情绪反射的中枢,对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有重要意义,它是植物神经的转换总站。
小脑是协助大脑保持身体平衡和协调动作的中枢。
大脑是脑的高级部位,是人类思维、意识及智慧活动的器官。
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其功能是不对称的,大脑左半球的功能有:
右手触觉、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
大脑右半球的功能有:
左手触觉、感知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艺术和幻想等。
在大脑两半球底部连接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称为“胼胝体”(corpuscallosum)。
胼胝体损伤的人,大脑两半球不能沟通,因而又被称为“裂脑人”。
(三)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system)由多种内分泌腺所构成。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化学物质,称为激素(hormone),直接渗透到血液之中。
各种不同的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是不同的。
内分泌系统能通过各种渠道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实现对生理和心理的调节,维持生命有机体的正常活动。
通常,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冲动的传导来实现的。
其特点是:
调节作用快而精确,作用范围比较小。
而体液调节是通过激素渗透到血液来实现的,其特点是:
调节作用缓慢但时间持久,作用范围广泛。
综上所述,大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
但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以及感觉器官、内脏器官、内分泌系统,甚至经络系统等,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参考资料2-1:
动物心理发展的基本阶段
1、感觉阶段,这是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如蜘蛛靠振动来获取信号,蚂蚁、蜜蜂则借助气味来获取信息。
2、知觉阶段,这是低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如鱼可以利用视觉和嗅觉来获取食物。
3、思维萌芽阶段,这是高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如大猩猩会把箱子叠在一起以便摘到屋顶的香蕉。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这也是心理现象的基本产生方式。
(一)反射和反射弧
反射(reflex)就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的具体程序是:
刺激→感觉器官→感觉神经→中枢(脑和脊髓)→运动神经→效应器官(肌肉和腺体等)→反应。
例如,强光作用于眼睛这个感觉器官,由视神经传入脑中枢,经分析综合觉得难受,然后支配相应的运动神经传递到眼球虹膜,做出缩小瞳孔的反应。
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reflexarc)。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心理作为脑的反射机能,做出反应后并不意味着反射的终止,反应本身及其所产生的结果,又会作为一个新的信息引起一定的神经冲动而返回大脑,这叫做反馈。
大脑根据反馈的信息再对反应行为进行必要的校正,使反应行为逐步精确,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可见,反射的结构不是一个简单的反射弧,而是一个复杂的、环形回路的反射环。
(二)反射的种类
反射是多种多样的,有简单的,有复杂的;
有先天的,有后天的。
俄罗斯心理学家巴甫洛夫(I.P.Pavlov)按照产生条件的不同把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这是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来,斯金纳(B.F.Skinner)又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reflex,即UCR)是不学而能、生来就会的从遗传获得的反射活动。
如眨眼、吮吸、膝跳、呕吐等反射活动。
无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固定的联系,引起反射的刺激是非条件刺激,不需要后天的学习和训练。
这类反射活动在中枢神经的低级部位也可以实现。
最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有:
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性反射等。
这些是维持有机体的生存,排除危险,避免伤害,种族延续所需要的反射活动。
因此,无条件反射也称为本能的或种族的反射。
2、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conditionedreflex,即CR)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训练和学习所形成的反射活动。
它的神经通路是暂时接通的。
巴甫洛夫用狗做了条件反射的实验。
狗吃食物(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stimulus,即UCS)时,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无条件反射;
响起铃声时,不会引起唾液分泌。
但如果每次给狗食物以前都响起铃声,这样结合多次之后,只要铃声一响,狗就会出现唾液分泌现象。
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的铃声,由于多次与食物结合,也具有了引起唾液分泌的作用,即铃声已成了喂食的信号,铃声已由无关刺激转化为信号刺激即条件刺激(conditionedstimulus,即CS),这种反射就是条件反射。
3、操作性条件反射
上述的条件反射理论是巴甫洛夫及其学派的观点,一般被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
它对揭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人类习得的所有行为并非都是建立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
为此,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于20世纪40年代又提出了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相对应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主要以白鼠、鸽子等动物为其研究对象。
他把动物放进一个特制的实验箱内(又称斯金纳箱),箱内装有一个杠杆。
只要动物碰压到这个杠杆,就会有一粒食丸弹落出来让动物食用。
开始,把一只饥饿的白鼠放在实验箱内,在东碰西撞的自由活动中,白鼠偶然会碰到杠杆,每碰到一次就会得到一粒食丸。
在多次偶然地获得食丸之后,白鼠就会越来越多地去碰压那个杠杆,以获得食丸。
如此反复强化,最后,每次一把它放到箱内,它就会立即去碰压杠杆。
这表明白鼠最终学会了准确地碰压杠杆以获取食物的方法,即建立起了碰压杠杆的行为与食丸之间的暂时神经联系,从而形成条件反射。
斯金纳把这种必须通过自己的活动或本身的操作行为才能得到逐渐强化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conditionedreflex)。
在这种反射中,动物的行为就是为获得食物而进行的一种操作,白鼠或鸽子碰压杠杆的操作行为是获得食物的工具。
因而,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
4、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 心理学 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