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888521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03.54KB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
《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十堰市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中没有显示出接近原料产地,故③错误;
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故工业区布局在盛行风向的垂直郊外,污染轻,④正确。
综上所述,C项正确。
【3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城市水面面积扩大了,可以调节气温和湿度,可以提高城市的蓄洪和防洪能力,故①③正确,D项正确;
我国南方地区,土地盐碱化不严重,故②错误;
无法降低水土流失面积,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D项正确。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
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增加
C.地表径流量增加D.降水量增加
5.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 ③延长径流集聚时间 ④解决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答案】4.A5.C
本题组考查水循环的基础知识及灵活应用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图中关键信息,比如绿化带和渗水道路,结合到水循环的关键缓解分析答题。
【4题详解】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尤其是雨季地表径流大增,对蒸发量和降水量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市区容易出现热岛和雨岛效应,但影响程度不大,本题结合材料,最优选项应为D,其余选项错误。
【5题详解】
读图可知,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渗水路面,下渗量增加,补充了地下水资源;
增加了绿化带,可以延长径流汇聚的时间,同时地表径流减少,可以减少对土壤的侵蚀;
城市洪灾主要考虑城市排水系统是否完善,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可以缓解城市洪灾,但也不能根本解决城市洪灾;
图中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缺水问题,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铁路的修建可促使沿线城市的诞生和兴盛,又可抑制另一些城市的发展。
例如,石家庄原本不过是一个小村庄,由于京汉、石德、石太铁路线在这里相交,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800万。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按我国的城市等级划分标准,石家庄属于()
A.小城市B.中等城市C.大城市D.特大城市
7.随着石家庄城市等级的提升,关于它的服务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少
B.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服务种类越多
C.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
D.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服务种类越少
【答案】6.D7.C
试题分析:
因为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所以按我国的城市等级划分标准,石家庄属于特大城市。
关于城市服务功能的叙述,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
正确答案选A。
【考点定位】我国的城市等级划分标准及城市服务功能。
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
下图为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演变过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经济快速发展B.自然灾害频发
C.城市问题突出D.国家人口政策
9.由图示信息可推测,最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
A.停滞增长B.缓慢增长C.快速增长D.持续下降
【答案】8.D9.C
【8题详解】
读图,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
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主要原因可能是国家人口政策,D对;
经济快速发展,差距缩小,A错;
自然灾害不会导致城市水平下降,B错;
城市问题不会导致城市人口比重下降,C错.
【9题详解】
由图示信息可推测,最近10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世界城市化水平差距缩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超过世界城市化水平,所以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长,C对。
【考点定位】城市化
【知识拓展】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正常的城市化进程都会经历从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的过程。
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大城市中心市区郊区人口向外迁移,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出现了与城市化相反的人口流动的现象。
逆城市化也称城市中心空洞化。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面对浑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城镇暂住、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如美国、西欧的一些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具体表现在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迅速发展;
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回答下列各题。
10.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②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B.基础设施落后
C.严格的户籍制度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
【答案】10.D11.D
【10题详解】
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20世纪末由于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导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
改革开放前,广东省的工业基础薄弱,导致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
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广东省外资企业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故本题选D。
【11题详解】
辽宁省的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广东省的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它们的产业结构都有待进一步调整,故本题选D。
读“我国1982-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1982-2007年,我国()
A.城市人口正逐渐减少
B.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
C.城市化水平增速缓慢
D.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相反
13.图示信息显示,1982-2007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土地资源浪费严重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城市人口过快增长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答案】12.B13.A
【12题详解】
从“我国1982~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中可以看出,1982~2007年我国城市人口年增长率虽然有波动,但始终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口始终在增加,故答案A错误,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并不是完全相反,故答案D错误,从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年增长率来看,城市化水平增速一直较快,故答案C错误,分析图中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平均增长幅度可以看出,城市面积总体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B正确,故答案选B。
【13题详解】
分析图中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平均增长幅度可以看出,1982~2007年城市面积总体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因此在此期间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故答案选A。
下图为中国五次人口普查城市化水平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图中信息能直接反映的城市化标志是()
A.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绿地增加
D.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15.关于中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0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为60%
B.城市化进程已推进到成熟阶段
C.逆城市化现象很普遍
D.构建和谐人居环境是城市的发展趋势之一
【答案】14.A15.D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标志、特点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4题详解】
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据图,该图反映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A正确,BCD均均无法体现。
故选A。
【15题详解】
据图可知,200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为35%左右,A错误;
我国处于城市化进程中期加速阶段,B错误;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错误;
构建和谐人居环境是城市的发展趋势之一,D正确。
故选D。
读我国X省人口部分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6.目前该省人口增长模式为()
A.“低低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
C.“高高低”模式D.以上都不对
17.该省城镇和乡村的“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差异显著,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医疗卫生条件B.人口迁移数量
C.环境污染程度D.人口生育政策
【答案】16.A17.B
【16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目前该省的人口出生率为10‰,死亡率为5.5‰,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4.5‰,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故答案选A。
【17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乡村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重大于城市,主要是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年迁入城市,从而导致农村老龄人口比重加大,城市老龄人口的比重减小,故答案选B项。
生育率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育龄妇女实际生育子女的数量;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下图为江西省某市抚养比和生育率示意图,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儿童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总抚养比、生育率。
18.曲线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A.儿童抚养比、老年抚养比、生育率、总抚养比
B.老年抚养比、生育率、儿童抚养比、总抚养比
C.儿童抚养比、老年抚养比、生育率、总抚养比
D.老年抚养比、儿童抚养比、总抚养比、生育率
19.上海市在短期内可以降低抚养比的措施是()
A.提倡生育二孩,提高生育率
B.完善养老保障机制,提高医疗水平
C.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
D.放宽外来务工人员入户政策
【答案】18.B19.D
【18题详解】
江西省人口老龄化加剧,因而老年抚养比上升,儿童抚养比下降,但是受我国放宽“二孩”政策的影响,2010年以后的儿童抚养比应有所上升。
老年抚养比与儿童抚养比之和等于总抚养比,生育率的变化趋势应与儿童抚养比的变化趋势相接近,因而④是总抚养比,①是老年抚养比,③是儿童抚养比,②是生育率,B项正确。
【19题详解】
对上海市来说,提高生育率,短期内能够提高抚养比;
完善养老机制能够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问题,但不能降低抚养比;
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只会加大上海市的抚养比,同时这也与上海市的社会经济状况不相符合;
放宽外来务工人员入户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多为青壮年,可以在短期内降低抚养比,D项正确。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
江苏省流动人口总规模在2000—-2010年中增加了95.4%,而以长江为界的苏北和苏南流动人口格局不同,苏北地区流动人口持续向地级城区、县(市)级城市集聚,农村输出人口减少;
苏南地区城镇流入人口快速增加,农村流入人口普遍增加的特征。
20.促使江苏流动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B.经济因素C.交通发展D.气候因素
21.与苏北相比,苏南地区农村流入人口普遍增加的原因有()
①乡镇企业繁荣②交通通达性较好③农村环境优美宜居条件好④经济发达逆城市化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20.B21.A
【20题详解】
促使江苏流动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人口总是向经济水平高,收入高,就业机会多的地区迁移,B对。
江苏人口流动是自发性的,国家政策、交通发展为人口流动提供了便利,不是主要因素,A、C错。
与气候因素无关,D错。
【21题详解】
与苏北相比,苏南地区农村流入人口普遍增加的原因有乡镇企业繁荣,需要的劳动力多,①对。
交通通达性较好,便于人口流动,②对。
流动人口主要目的是务工,不是居住,③错。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低,④错。
A对,B、C、D错。
点睛:
促使江苏流动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人口总是向经济水平高,收入高,就业机会多的地区迁移。
苏南地区农村流入人口普遍增加的原因有乡镇企业繁荣,需要的劳动力多。
交通通达性较好,便于人口流动。
读某城市2017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2.该城市2017年的人口容量为()
A.351万B.105.6万C.97.3万D.85.4万
23.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A.土地资源B.市政C.教育D.劳动就业
【答案】22.C23.D
【22题详解】
读图,根据木桶效应理论,该城市2013年的人口容量是由短板决定的,从图中可以看到,城市的短板是劳动就业人口是97.3万人,所以C正确。
【23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劳动就业,是木桶的短板,其它因素不是短板,所以D正确、。
【点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24.更多“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25.“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答案】24.B25.B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实施”,这说明“城归”的出现是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选B;
城市产业尚未达到饱和,经济效益仍增长,A错;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乡村土地的撂荒不是主要原因,且乡村土地并未出现大面积撂荒现象,C、D错,所以该题选B。
【25题详解】
改善环境质量不属于社会效益,A错误;
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老人,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回流了青壮年劳动力,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正确;
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C错误;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而是后期“城归”返乡创业带动的,D错误。
所以本题B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26.读我国某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内部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简要分析其区位优势。
(2)如果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请说明该住宅区的区位优势。
(3)该城市工业区分布有何特点。
【答案】
(1)中心商务区(商业区) (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
接近市场。
(2)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地带,位于河流上游沿岸;
邻近风景区和教育区(好风、好水、环境美);
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污染较轻);
靠近环路或放射状道路,交通便利(绿色、自然、交通便利)。
(3)位于城市边缘,多沿交通线分布;
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
位于河流下游沿岸。
试题考查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因素
(1)图中A地区位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通过,交通便利,属于商业区。
(2)结合图例可看出,B地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地带,河流的上游地区;
邻近风景区和教育区;
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污染较轻;
靠近环路或放射状道路,交通便利。
(3)结合图例可看出工业区位于城市南部的边缘地区,地价低;
多沿铁路和工路分布,交通便利;
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下游地区,对城区污染小。
【点睛】
工业区一般布局主要考虑地租、交通和环保三个要素;
一般位于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原因是市区外缘地租低,可降低生产成本,也可减轻对市区污染;
临河、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便于原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运出;
在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可减少对市区污染;
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河流上游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临。
27.下图是芜湖地区行政区划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芜湖某同学家长准备去汽车4S店购买一辆高档轿车,该4s店最可能位于图中的行政中心是。
(2)图示中等级相同的行政区有个。
反映了行政区划等级越高,数量越,服务范围越,服务功能越。
(3)无为和繁昌以为界。
(4)近些年来,芜湖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请说出芜湖城市化在土地上的表现。
(1)芜湖市;
(2)4个;
少;
大;
多
(3)河流(长江)
(4)城市用地范围扩大;
土地利用上农业用地比重降低(或城市建设用地比重增加);
(其它合理可酌情给分。
(1)高档轿车应由级别较高的城市提供,据图应为芜湖市。
(2)图示中等级相同的行政区有4个;
行政区划等级越高,数量越少;
服务范围越大;
服务功能越多。
(3)据图,无为和繁昌以河流(长江)为界。
(4)芜湖城市化在土地上的表现为城市用地范围扩大;
土地利用上农业用地比重降低,城市建设用地比重增加。
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28.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
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
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
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
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
【详解】第
(1)题,从图中可知,1990年两省城市化水平差别不大,但以后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大幅度上升,呈现出高速度、高水平的特点,而贵州省城市化水平落后,且发展速度滞后。
第
(2)题,从自然环境比较两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社会经济条件表现在工农业基础、开放政策、交通运输、技术等方而差异。
29.读“北京市常住人口调查数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市常住人口2005年比2000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原因有()
①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北京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③外来人口大量迁入④每年新增大量大学生就业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2)从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你认为北京市现在正面临着哪两方面的巨大压力?
你对缓解这些压力有什么良策?
(1)C
(2)面临的压力:
就业压力;
人口老龄化。
对策: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发展养老院和家政服务等,实现老有所养;
关心照顾老人
(1)北京市常住人口2005年比2000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原因有外来人口大量迁入,③对。
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低,①错。
北京人口死亡率低,不会再出现大幅度下降,②错。
每年新增大量大学生就业,④对。
C对,A、B、D错。
(2)从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北京市现在正面临的压力是就业压力、人口老龄化。
缓解对策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发展养老院和家政服务等,实现老有所养。
关心照顾老人,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十堰市 学年 一下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