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883542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9.35KB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政治稳定
B.经济繁荣
C.文化认同
D.国家统一
【解析】各民族和睦相、民族的融合是取决于文化的认同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证明政治并不稳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经济繁荣不是决定因素,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国家也不统一也会出现民族的融合,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文化认同才是真正的民族认同。
4.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相异于上述思想的是
①墨家学派
②儒家学派
③智者学派
④斯多亚学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的思想,在题干中无体现,故①符合题意;
儒家思想主张“道德自觉”,另外“善人”是先秦儒家思想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即一种兼具道德与地位的人物,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善良之人,故②不符合题意;
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忽视了道德,故③符合题意;
斯多亚学派主张所有的人都同样具有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故④不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排除含有②或④的BCD项。
点睛:
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
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
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
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烽出并作,备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
②各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
③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③④不正确
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原因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故①正确;
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士”阶层兴起,故②正确;
当时私学兴起,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故③正确;
当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低下,唯物主义也没有战胜唯心主义,故④错误。
故D项正确,ABC项都错误。
故选D。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百家争鸣的背景原因相关知识,注意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分析即可全面得出正确答案。
6.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焦点是
A.是否反对掠夺战争
B.是否主张社会变革
C.是否要求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D.是否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B
7.“和谐中国”是唱响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
下列孔子的名言,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启迪作用的是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非攻,兼爱”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D.“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解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启迪作用。
故答案为A项。
“非攻,兼爱”是墨家反对战争的思想,排除B项;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是指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排除C项;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排除D项。
8.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显著发展
B.大量杰出人物同时产生
C.社会剧烈变革
D.群雄并立的需要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显著发展,带来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出现重大变化,是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
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本原因”的要求,排除BCD项。
9.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
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
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据题干情境及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改造,在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思想,法家厉行严刑峻法,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古代中国统治者治国一般是外儒内法,道家无为,消极遁世,墨家在战国时期是显学,但之后逐渐凋零,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错误。
10.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最突出的共同点是
A.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
B.反对掠夺战争
C.主张实行“法治”
D.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根据所学,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涌现了许多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题中A项符合诸子百家学说的共同点;
B项属于墨家的思想;
C项是法家主张;
D项属于需家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思想的共同点。
11.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诸子百家”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
B.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派别
C.“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和统治者对学术的重视是有关系的
D.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孟子、荀子在认识轮上有不同看法,但同属于儒家学派。
两人表面上泾渭分明,实际上都是强调儒家学说的教化功能,强调用儒家学说改造人们的死系那个,或让善意弘扬,或去恶扬善。
所以答案选B。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儒家思想
12.“易大传: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明朝
【解析】由材料“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数家并存,可以判断出是春秋战国时期,故答案为B项。
西周还没有出现百家,排除A项;
秦朝焚书坑儒推崇法家,不可能出现数家并存,排除C项;
明朝时儒学已经稳稳居于正统地位,不可能出现数家并存,排除D项。
13.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民贵君轻
B.兼爱尚贤
C.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能反映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民贵君轻、兼爱尚贤、无为而治尽管也是当时的主流思潮,但是并不能代表当时社会发展趋势,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法家思想
14.下列对“百家争鸣”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有
①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②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③所谓“争鸣”,指各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④这些思想家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①选项说法时期过于局限,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
②选项说法正确,解释出了“百家”的内涵;
③选项说法正确,对“争鸣”的解释十分合理;
④选项是对百家争鸣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故本题选择C选项。
D.①②③
15.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对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此题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和所学史实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百家争鸣·
影响
16.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解析】本题材料“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走向”反映了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文化领域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百家争鸣,因此选A。
B是秦朝时期;
C是西汉时期;
D是唐朝时期。
17.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
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
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兼相爱,交相利”
④人贵贱有“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和谐社会需要“仁义”,更需要平等,因此备选项中“绝仁弃义”和贵贱有序不符合要求,要排除。
18.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有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诸子百家的思想
19.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最早把道家思想发展为道教
B.其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源泉
C.他提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倡导法治
D.他提出“天人感应”,主张顺其自然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生活在春秋时期,而道教在东汉时期才兴起,A项错误;
B项是老子的政治主张;
C项是法家的主张;
D项“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故选B。
百家争鸣
20.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符合材料“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的说法,C项正确;
AB属于政治领域,与学术思想无关,排除;
D属于经济领域,排除。
所以选C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春秋战国”“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百家争鸣。
21.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B.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解析】周的“秩序井然”反映的是服装在周代礼乐制度上的表现,是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秩序。
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瓦解,封建的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服装的变化趋于“清新”。
唐朝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对外交流频繁,人们的服装也显得“丰满华丽”。
宋朝统治者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理学兴起,人们的穿着不再彰显个性,突出了服装的“理性美”。
故A项正确;
BCD项不符合题意。
22.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
①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
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影响,可以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百家争鸣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西汉,故④错误。
其它选项说法都正确,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3.某校校长经常这样教育学生:
“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为人处世不可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
你认为校长的教育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宽厚待人,知恩图报都体现了儒家的思想。
“为人处世不可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体现了道家思想。
“节俭”等体现了墨家的思想。
①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
材料没有体现法家思想,排除含有④的ABC项。
2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
这里的“意识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
A.春秋
B.战国
D.西汉
【解析】春秋时期,社会动乱,儒家道家诞生,但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故A项错误;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也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故B项错误;
秦朝时期选官制度主要是军功爵制,未形成文官体系,故C项错误;
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儒学成为文官体系的统一的意识形态,故D项正确。
解答本题很容易误选A选项。
因为很多同学会认为董仲舒的主张最开始的源头应该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思想。
但是我们要认识到,材料中强调“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且董仲舒的观点是“新儒学”,由此就可以得出这一选项。
25.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
“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
“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墨家的“兼爱”思想
【解析】抓住题干关键词“无父无君”“尊卑无别”,可知该思想冲击了等级秩序,墨家的“兼爱”思想主张同等的爱一切人,爱无差等,故D项正确;
儒家思想强调长幼尊卑,故A、B项排除;
法家思想主张君主集权,与“无父无君”的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26.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排列应是
A.儒、道、墨、法
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注意抓住儒、墨、道、法各家代表人物的主张再进行比对即可得出结论:
儒家提倡“仁爱”,注重自身修养和伦理道德,希望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是“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是“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属于隐士派;
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依法治国,是“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7.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①孔子的“礼”
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宗法制
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②③④
B.①③④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宗法制突出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中李世民的继位,违背了宗法制的原则,也是对孔子“礼”的违反,同时也违背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因此①②③均符合题意,而题干与“民贵君轻”不符,可以排除④。
正确答案为C。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孔子思想
28.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转变中,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古代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受到扼制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①选项说法正确,百家争鸣时期处于乱世,而大一统局面在汉朝已经成型;
②选项说法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现出的是对思想的控制;
③选项说法正确,自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之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确立;
④选项错误,自然经济在此时并未达到鼎盛。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29.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尽管观点各异,相互争论和诘难,但都各自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都关注社会现实,主张开展符合自己利益诉求的社会变革,故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各家也都有涉及,但不是所有学派共同关注的焦点,排除ACD项。
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
“百家争鸣”现象的产生是同当时的社会状况分不开的,诸子百家都是针对社会现实提出自己的主张。
30.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解析】首先确定“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其次我们可知这个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其成为正统思想是汉武帝时期。
排除④。
故C正确。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君齐桓公田午,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各国、各家学者纷至沓来……“邹衍、淳于髡……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
——《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
“……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
——《盐铁论》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孟子·
公孙丑下》
“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司马光《稷下赋》
(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特点。
材料二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
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人权宣言》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中《孟子·
公孙丑下》观点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观点不同的原因。
【答案】
(1)齐国官办;
诸子百家汇集;
提供政治咨询;
培养人才,传播文化。
(2)同:
都主张言论自由。
异:
材料一中认为未做官就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材料二强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受言论自由。
不同的原因:
所处时代的代表的阶级不同。
考查百家争鸣和西方人权思想。
第一问考查稷下学宫的特点,从材料一的“国君齐桓公田午,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总百家之伟说”即可归纳。
第二问关键在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不同的原因可用阶级分析法解答。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
战国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定型。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也需要掌握。
32.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言论: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黄陵 中学 普通 上学 第三 月月 历史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