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881996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27.80KB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月13日
5月17日
13
5月20日
5月24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4
5月27日
5月31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5
6月3日
6月7日
统计
16
6月10日
6月14日
数学广角
17
6月17日
6月21日
总复习
18
6月24日
6月28日
总复习
19
7月1日
7月5日
测试
20
7月8日
7月12日
教研专题
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的利用错误资源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探索和理
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
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
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
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
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
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课时计划
课题
四则运算
(一)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2.“冰雪天地”3天接待
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
3×
6
(2)6÷
987
=27+85
=329×
=2×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接待多少人?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充分利用生动的情境图,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
再求什么?
又用什么方法?
最后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使解题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
在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继续追问每一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的掌握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相应的数量关系,因为它直观形象地表示出第二种揭发的数量关系,在画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
每个区有多少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二、新授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全班汇报: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再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
6÷
=2×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
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
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4.比较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
5.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网友们顺序计算。
6.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
A加减混合。
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
(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课后小记
四则运算
(二)
第2课时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天地”游玩,购门
票需要花多少钱?
(1)24+24+24÷
2
(2)24×
2+24÷
2
=24+24+12
=48+12
=60(元)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本题的数量关系不难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如有学生不理解“半价”,请学生来解释,分步解答较简单,要引导学生想办法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在合并时,结合解答过程说明运算顺
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引导学生思考“从下层取出8本放到上层去,两层书的本书就相同”这句话中分析两层数的关系。
一、复习引入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混合运算的知识,谁还记得,混合运算都有哪些运算规则?
1、口算。
12×
325×
416×
8100÷
3÷
920×
8÷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67-240+129
624÷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3
出示挂图
(1)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2)师提问:
成人票每张多少元?
半价是什么意思?
儿童票每张多少元?
要买几张成人票?
几张儿童票?
要解决什么问题?
购买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钱?
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这道题应怎么列式解答呢?
在小组内说一说。
强调列综合算式。
问:
你是怎样列式的?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总结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答。
2、检查“做一做”
第1题:
学生说明运算顺序
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明解题思路,并说明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学生先估算再笔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2、练习一第5题。
先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
3、练习一第6、7题。
是例3的巩固练习,再审题的基础上,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4、第9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养鸭的指数是鸡的一半”这一条件,然后独立解答。
5、第10题。
解题思路是先求上、下两层相差多少本,再求上、下层各有多少本。
四、归纳小结
今天的算式与昨天的一样没有括号,但是今天的算式包含加法、乘法或者除法,这样的算式是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
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第8页练习一第5、6题。
课
后
小
记
四则运算(三)
第3课时
知识与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积累,掌握知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积累分析能力
掌握有括号的区别
课本习题
四则运算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
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
洁员?
(1)270÷
30-180÷
30
(2)(270-180)÷
30
=9-6
=90÷
=3(名)
=3(名)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利用情境图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而且理解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首先要引到学生认真解读题意,尝试解答后,要组织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计算时,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先算括号里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练习实现请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在检查计算结果。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1、看:
课本第10页例4
2、想:
60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
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
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什么?
3、做:
尝试做第11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学习例4
出示例4,学生读题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
先求什么?
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例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强调:
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打括号
学生上台板演。
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
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2、练习二第2题:
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
3、练习二第3题:
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四则运算(四)
第4课时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1)42+6×
(12-4)
(2)42+6×
12-4
=42+6×
8
=42+72-4
=42+48
=114-4
=90
=110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可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先标出算式的运算顺序,独立计算后,分组讨论谈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会是不一样的结果,引导学生用术语和,差,积,商来表述运算过程。
明确了四则运算后,再应到学生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竖着比较上下三小题的异同,并体会到在计算混合运算时先要审题,根据运算顺序来确定怎样计算,然后在计算,养成好习惯。
结合算式,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情况与除法的意义联系起来,加深对杯的理解。
一、谈话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
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课本第11页例5,
两题的结果一样么?
为什么?
第一小题先算什么?
为什么先算减法?
第二小题先算什么?
尝试做第12页做一做
三、自学反馈
四、关键点拨
1、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出示例5
(12-4)
(2)42+6×
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
学生独立解答
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说明概括: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板书)
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第一题先让学生用术语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
第二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这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运算顺序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
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是从左到右计算,有括号的最先算。
五、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1页“做一做”。
分析:
妈妈一共买了几样物品?
妈妈又几种付钱方式?
2、完成课本第14页练习二的第1题。
提问:
如果一个算式里没有括号,应怎样计算?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应怎样计算?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2、3、4、5题。
课后
小记
0的运算
第5课时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题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319=319
0+568=568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
29=0
0×
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
76=0
0÷
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不能做除数。
进一步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作用。
为了把分散的学习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利用小组活动的方式,在讨论交流中对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作比较精炼的总结。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来说明从具体的例子中感受0做出输出法算是无意义,所以0不能做除数。
课本第13页例6,
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100+0=
(2)0+568=
(3)0×
78=
(4)154-0=
(5)0÷
23=
(6)128-128=
(5)0÷
85=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
29=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
1.
(1)100+0=
(2)0+568=
(4)154-0=
(8)235+0=
(11)0+319=
2.(3)0×
78=(12)0×
3.(6)128-128=(10)49-49=
4.(5)0÷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
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
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
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四、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例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
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0÷
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举例说明关于0的运算。
重点讲解0不能作除数
出示5÷
0和0÷
能不能找到商?
有没有含义?
说明:
0作为除数不能找到确定的商,也没有含义,所以0不能作为除数。
五、课堂练习
计算
0+8=22+17×
0=0+7+7=
8=56×
27×
0=74-74+19=
六、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想一想应注意什么问题。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二”第4-11题。
四则运算的练习课
第6课时
1.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8-29)
2.主要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3.体会学习的乐趣。
4.
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练习题
四则运算的练习课
7.8×
(25+18)8×
25+8×
=8×
43=200+144
=344(千克)=344(千克)
学生自己先预习练习题,做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讲解时会认真听,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做题过程中体会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
启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问题情节,通过计算比较获得合理的方案.
引导学生着重弄清有关”倍”的不同应用,加深对倍的含义的认识
引导学生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进到学生透过数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一、课前整理
1、预作:
练习二7-17题
2、想: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出四道混合运算,说明运算顺序
(72+108÷
36)×
64(400-75×
2)÷
125
63×
12÷
(38-29)1000-(450÷
9+720)
师引导归纳
1、练习二第7题
可以用三步计算也可以用两步解决,审题后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
8×
2、练习二第8题
学生经历填表——说思路——观察比较表中数据变化这一过程,加深对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的理解。
3、练习二第9题
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
(可让学生小组讨论4张牌上的点数代表4个数,运用适当的四则运算是这个数变成24.)
6×
2+4×
3(6+4-2)×
36×
3+2+4
4×
(3-2)(6÷
2+3)×
34
4、练习二第10题
激发生活经验理解题意,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想法,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练习二第11题
先让学生明白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作后组织全班交流思考过程及依据。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积÷
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5、练习二第12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6、练习二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练习二第14题
引导学生明白不同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弄清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启发学生用代换方法进行思考.把三个一步算式合并成一个三步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数学 第一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