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甜水镇垃圾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876046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51
- 大小:73.08KB
环县甜水镇垃圾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环县甜水镇垃圾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县甜水镇垃圾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甜水镇现有垃圾在就近的西沟内堆放,由于城镇发展现已无法使用。
正在启用的甜水镇甜水街村南街组石截子沟填埋场,由于没有卫生填埋的处理措施,垃圾渗漏液污染地下水、恶臭扰民,与周边村民因垃圾污染引起的冲突日益加剧。
近年来,因垃圾污染损害引起的纠纷倍增,造成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
为使日益加剧的垃圾危害得到遏制,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真正洁净美化甜水镇,在近期内迅速建设一个满足较长时间使用的垃圾处理场工程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第二节项目概况
1、项目拟建地点
本项目位于甜水镇甜水街村南街组石截子沟处,211国道东侧的山地及沟壑地,距211国道直线距离150米,距北面的甜水镇人民政府2公里。
2、建设规模
该项目征地70亩,新建包括垃圾填埋区,污水处理区及辅助生产管理区的大型现代化垃圾处理场。
该项目建成后前10年日处理生活垃圾为35Td,后20年可达60Td,服务年限为30年。
3、主要建设条件
该项目建设场址为山地,植被较好,周边无农户,空气扩散条件好,大气质量不会受到影响,根据调查结果表明:
项目建设标准。
场地可供垃圾填埋平均高度30米,地势开阔,库容量较大,使用年限可达30年。
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1279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1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279万元。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填埋场
1.1
处理工艺
卫生填埋法
1.2
填埋作业方式
每日覆土的单元分层作业法
1.3
启用年进场垃圾量
td
35
1.4
最大进场垃圾量
60
1.5
日均进场垃圾量
1.6
设计处理场容积
万m3
50
1.7
处理场服务年限
a
30
1.8
最大堆积高度
m
1.9
最大垃圾填埋高程
67
2
渗透液处理量
3
占地面积
亩
70
4
建设期
月
12
5
劳动定员
人
18
6
投资
6.1
投资总额
万元
1279
6.1.1
建设投资
1260.7
6.1.2
流动资金
18.3
7
年总成本费用
万元a
125.47
平均年
其中:
年经营成本
64.37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本项目建设是为解决和保护城镇环境质量的社会公益性项目,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伟大绿色环保工程。
项目实施后,不仅可以改善甜水镇镇区环境面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护府河水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安全,保护甜水镇地下水质,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甜水镇投资环境,抓住国家全面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有利契机,促进甜水镇经济的迅猛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议尽快组织实施。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节城镇垃圾的产生及收运、处理现状
1、城镇垃圾的产生及垃圾性质
甜水镇目前垃圾的来源主要为:
商业垃圾、机关学校垃圾、办公垃圾、集贸市场垃圾、道路清扫垃圾及生活垃圾,其中以生活垃圾为主要产生源。
据调查,环县甜水镇垃圾成份中以无机物含量为主,占79.10%。
有机物含量为20.90%。
无机物中以煤灰含量最高占78.7%,有机物中厨渣含量仅为12.30%。
垃圾容重范围在0.5~0.8吨m3,含水率30~40%,容重小于0.80吨立方米,设计考虑容重取0.75吨立方米,垃圾压实容重1.2吨立方米。
2、城镇垃圾的收运现状
甜水镇生活垃圾主要是通过垃圾楼道和设置在镇区内的35个垃圾箱及垃圾中转站进行收集。
城镇垃圾的清运系统主要是一次清运和二次收集转运两种类型:
一次清运:
垃圾收集后,直接送到垃圾堆放点。
二次转运:
由工人将收集的垃圾送至中转站,再由运输车辆送至垃圾处理场。
甜水镇垃圾清运以二次转运为主,约占总量的80%。
该镇目前拥有垃圾运输机械2辆,其中垃圾车1辆,洒水车1辆。
镇区现有垃圾转运站3处,每处面积约40平方米。
垃圾主要靠垃圾箱和垃圾楼道收集,环卫工人将收集的垃圾用人力翻斗车送到转运点,再由垃圾车送往垃圾堆放点。
该垃圾收运系统较为落后,机械化程度低,运力不足,清运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
3、垃圾处理现状
甜水镇现有垃圾在就近的南街水泥厂路口简易垃圾堆放场堆放,由于城镇发展现已无法使用。
正在启用的石截子沟填埋场,由于受到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仍然是采取简易堆放方式,导致了垃圾渗漏液污染府河、恶臭扰民,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随着城镇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镇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处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与卫生城镇的创建不相协调。
4、问题
⑴环境污染问题:
未经处理的垃圾堆放场实际上是一个大污染源,它对水源、土壤、大气均会造成直接的污染。
⑵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兴旺,垃圾简单堆放,与城镇的环境质量要求矛盾突出,群众经常为垃圾处置不妥而产生不满情绪,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对社会安定造成不稳定因素,因此,甜水镇镇区垃圾应尽快解决出路问题。
⑶镇区垃圾堆放采用垃圾箱的露天方式,必须合理布局垃圾站,解决垃圾临时收集问题。
⑷垃圾不处理而采用露天堆放是孳生蚊蝇、老鼠和病原体的良好环境,也是暴发病疫的祸根。
在垃圾堆放场附近,春、夏、秋三季苍蝇之多已到了令人发怵的程度,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项目拟新建一座日处理量为35吨(后期日处理量可达60吨)的垃圾处理场,它属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一个社会公益性项目。
城镇环境卫生是城镇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是给城镇“洗脸”美容。
小城镇建设好得再好,环境卫生跟不上去,到处是脏、乱、差,会直接影响到城镇的整体形象,必然会影响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建立一个美好的城镇需要有美好的城镇环境卫生相匹配,干净卫生美丽的城镇可以提高整个甜水镇的文明程度,可以反映当地人们的精神风貌,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社会两个文明的进步。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环卫工作的重要保证。
城市环境卫生制度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保障市民身体健康、美化城市市容、优化生态环境和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实施国家环保产业政策的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计划的纲要”,是符合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是保持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符合全省基础建设发展目标的需要。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原则和最终目标是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根据国务院分布中国21世纪议程和1995年全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工作会议纪要的要求:
“大力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强城市环卫设施建设”。
到200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运输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
到2011年所有城市都要建立符合环境要求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0%以上。
3.符合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需要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今天,经济的发展要求先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城镇环境将推动经济的更大发展。
随着县城的扩大,国家对西部开发战略力度的加大,为环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机会。
城市垃圾处理的建设,是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
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必须从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群众利益的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增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
因此,要加快城市垃圾处理的建设,充分发挥垃圾场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4.现有的垃圾处理场达不到卫生填埋场的标准,污染严重,亟待解决,目前,环县的现有垃圾只进行了简单的填埋,属于简易裸露堆放。
1)垃圾的随意倾倒,无任何覆盖,填埋场及周围地区蚊蝇孽生,老鼠横行,每当风起时塑料膜、纸张和粉尘四处飞舞,破环环境市容;
2)对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无系统的疏导、收集和处理设施,空气污染严重;
3)现有的垃圾填埋场无防渗措施,无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渗滤液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严重的污染威胁。
5.生态及环境保护的需要
由于垃圾处理设施的落后,环县县城现有相当数量的生活垃圾沿环河两岸河滩随意堆放,严重污染水质及地下水环境。
因此加强环境治理,建设新的垃圾卫生填埋场,保证环河、地下水和森林公园不受污染,保证下游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必要的。
本项目建设将改善环县甜水镇镇区的环境质量,保障居民健康,保护自然生态及资源。
本项目既是一项重要的环保设施,又是一项城镇配套的基础设施,是一项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项目。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第一节项目选址
1、项目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甜水镇甜水街村南街组211国道东侧的耕地,距211国道直线距离150米,距北面的甜水镇人民政府1公里。
2、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本项目规划建设用地70亩,土地所有权原属于甜水镇甜水街村,目前该地正在办理征地手续。
第二节项目建设条件
1、自然环境条件
⑴地形:
甜水镇位于庆阳市边塞北陲,距县城83Km,距庆阳市所在地西峰区83Km+153Km=236Km,位于东径107°
45′,北纬37°
09′。
东接山城、定边县,南邻山城、南湫,西靠南湫,同心县下马关,北与盐池县萌城接壤。
211国道线纵贯全境。
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海拔1498至1613m,相对高差115m,最高点烟墩山海拔1848m,沟壑密度1.4Kmm2。
东西长26Km,南北宽20.23Km。
总耕地面积为47700亩,宜林面积61000亩,宜牧草山面积315000亩。
⑵气象:
该镇属温带半干旱气候。
干旱、少雨、高寒、风沙大、蒸发量高,无霜期短。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40mm。
1991年以来,连续四年严重干旱,年降水量均低于150mm,特别是1994年9月份至2000年6月4日没有一次有效降雨,地面无蓄水,地下水位急剧降低,致使水窖干涸,井泉水量不足,干涸现象日趋严重。
多年平均气温为8℃,极端最高气温为37.5℃,极端最低气温为-23.2℃,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75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596.1小时,大于10℃;
积温2667℃,积温时间一般从4月下旬至10月上旬,170天左右,占全年的46.6%,年太阳辐射热量145.6千卡cm2;
无霜期120天左右。
历年最大冻土深度为137cm。
多年平均风速为2.1ms,一年四季风起沙扬,俗称“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水源缺乏,地下、地表水质苦涩,矿化度和含氟量都很高,每公升含氟量13.5至27.5mg,超过了国家规定饮用水标准,当地群众由于长期饮用高氟不清洁水,地方病严重。
⑶水文:
环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山、川、原兼有,梁、峁、谷相间。
全县大部分地区属环江流域,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多风干燥,旱、雹、风、冻、虫五灾俱全,尤以旱灾为重。
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且由南向北递减,是全省41个国扶贫困县和20个干旱县之一。
环县有大中型水库4座,都分布在北部山区,其中,樊家川、唐台子水库为可灌区。
四库共拦截雨面积120.3平方公里,有效库容87亿立方米。
其他蓄水工程有:
小I型水库5座,年末水总量1000.3万方;
小II型水库32座,年末水总量897万方。
⑷地震:
根据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环县县区内的所有乡镇均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
2、社会经济条件
⑴社会环境条件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东临甘肃华池县、陕西定边县,南接甘肃庆城、镇原县,西连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同心县,北靠宁夏盐池县。
东、西宽约124公里,南北长约127公里,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
省道横穿南北,交通十分便捷。
辖33万人。
是早在1936年解放的革命老区,建立了红色政权的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
环县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这里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华民族最早的繁衍生息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
隋朝置县以来,环县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曾涌现出诸多仁人志士、英杰贤达,南宋王渊,明代魏镇、魏锟,晚清明将董福祥、张俊,道情皮影艺人解长春,农民诗人《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词作者孙万福等名人辈出。
环县是红色教育的传播地,传统光荣,民风淳朴。
环县是1936年解放的革命老区,红军长征途经之地,原陕甘宁省委、省政府驻地,是陕甘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总后方。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一战——山城堡战役就发生在环县境内。
习仲勋同志为第一任县委书记。
革命战争年代,环县人民的无私奉献,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计划经济时代,环县作为农业大县,曾将大批粮食调往省内外,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粮食供给,支援了国家的工业化发展。
进入市场经济后,环县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干旱困难县。
甜水镇位于环县最北部,总土地面积79.07万亩,耕地面积4.77万亩,平均海拔1700米,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年平均气温7.5℃,全年无霜期120天。
人口情况:
乡镇总户数2509户,乡镇总人口24601人,乡镇从业人员3877人。
四通情况:
甜水镇有4个村通电,11个村通邮、通公路,1个村通电话。
文教卫生:
甜水镇有各类学校25所,教师134人,在校学生2705人。
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16人,病床20张。
经济指标:
2002年,甜水镇粮食总产量4531.16吨,农业总产值1572.81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3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5元,财政收入145万元。
⑵基础设施条件
甜水镇交通较发达,211国道(银西公路纵贯全境)穿境而过,全镇硬化村级公路12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建设项目所在地有村村通公路直达。
甜水镇电力充沛,已建成110KVA甜水输变电所1处,青铜峡35KVA小电网遍布甜水堡,电力比较充足。
日供电量可达1.0千瓦时。
拥有3千门程控电话、无线通讯网络和广电宽带网络。
3、建筑材料的供应条件
本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劳务、技术、建筑力量等其它都可以由本镇或项目所在地本市自己解决,像砖、水泥、沙、石灰等建筑材料也都可以在本地市场解决,而其质量、价格方面都有一定优势,这样既可以降低建设成本,也可以提高建设效益。
第四章建设规模及内容
第一节填埋场场址的选择
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必须考虑下列因素:
①场址选择应服从总体规划;
②场址应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
③场址应满足一定的库容量要求;
④场址周围应有相当数量的覆土土源;
⑤场址运距应较为适中;
⑥场址具有较好的外部建设条件。
垃圾填埋场选址是建设填埋场和搞好长期城乡规划的首要条件。
为甜水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消纳场问题,由环县环保、城市规划、国土、卫生防疫及镇政府等部门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踏勘,确定可供比较选择的场址为甜水街村南街组石截子沟处(第一场址)和甜水街村南街组水泥厂路口原垃圾场(第二场址)。
第一场址:
甜水街村南街组位于甜水镇东南方向,距甜水镇1.0km-3.0km。
石截子沟处场址由多个小山头的峡谷组成。
场内无良田,有少量旱土。
选用场地南面为地势较低的山谷,谷口标高100m左右,四周为120m标高的多个山头,局部山头标高130m左右。
填埋场容量约80万m3。
外部进场道路3.5km。
四周有几户散户居民,根据垃圾场的逐步填埋,居民需分批拆迁。
第二场址:
甜水街村南街组位于甜水镇东南方向1.0km-3.0km处,水泥厂路口原垃圾场距镇政府约1.0km,填埋场容量约40万m3。
本场址方案具有四周居民多,征用土地面积小,位于交通主干道211国道边缘,距乡镇府太近,城镇将来发展受限制,场地处于本镇的上风向处。
经综合比选,以及结合城乡规划、相关部门的选址推荐,本可行性研究推荐第一场址甜水街村南街组石截子沟处作为垃圾填埋场的场址。
其主要理由如下:
库容量较大、能满足30年的填埋需要;
运距较为适中;
城镇发展不受影响;
场地处于本镇的下风向处,当地居民同意接受,给予支持。
所以第一场址是较为理想的填埋场场址。
第二节建设规模的确定
城镇垃圾产生量与下列因素有关:
城镇人口: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增长速度也在加快,垃圾产生量也相应地增加,这是不可避免的机械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
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国民经济增长,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导致了垃圾产生量的增长和垃圾成分的多样性、复杂性。
根据我国132个城镇垃圾人均日产量统计数据发现:
垃圾人均日产量为2kg以上的城镇有11个,占8.27%;
1~2kg的城镇有61个,占45.86%;
0.5~1kg的城镇有46个,占33.39%;
全国垃圾人均日产量在95%的置信度时的均值为1.27kg,置信范围为:
0.5~2kg。
甜水镇镇区现有人口2.5万人(不含流动人口),根据我国同类城镇和甜水镇环卫部门的统计数据,估算生活垃圾人平量为0.9kg人·
日,镇区垃圾日产生量按2008年统计数据0.9kg人·
日计算,则为0.9kg人·
日×
2.5万人=22.5t日。
根据此计算结果,考虑到预留发展余地,本可研报告推荐本填埋场前10年垃圾日处理量为35吨日,后20年日处理量为60吨日。
第三节工程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征地70亩,新建包括垃圾填埋区、污水处理区及辅助生产管理区的大型现代化垃圾处理场。
项目建成后,近期处理生活垃圾能力35T日,后期最大处理能力60T日,服务年限为30年。
⑴垃圾填埋区:
垃圾填埋库区占地50亩,占总面积的72%,垃圾填埋高度可达30M,有效库容为50万立方米,建成初期处理能力为35T日,后期最大处理能力为60T日。
⑵污水处理区:
污水处理区建于垃圾填埋场东北部,占地10亩,占总面积的14%。
其中新建集污池600平方米,厌氧塘600平方米,曝气塘300平方米,生物氧化塘300平方米,自然氧化塘300平方米。
该区主要用于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能力为50T日,处理工艺为生物处理法。
⑶辅助生产管理区:
该区位于垃圾填埋场西北部,占地10亩,占面积的14%。
主要新建垃圾检测平台100平方米,地磅房60平方米,配电房50平方米,综合楼500平方米,生活用房150平方米,车库及机修150平方米,门房20平方米,建地埋式矩形钢筋结构粪库,有效容积为300立方米。
主要建(构)筑物建设规模一览表
名称
占地亩数
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垃圾填埋区
50亩
做垃圾坝及其附属工程
有效库容为50万立方米(330x100x15)=50
污水处理区
10亩
集污池(砼结构)
600平方米
厌氧塘(砼结构)
曝气塘(砼结构)
300平方米
生物氧化塘(砼结构)
自然氧化塘(砼结构)
辅助生产管理区
垃圾检测平台
100平方米
地磅房
60平方米
配电房
50平方米
综合楼(砖混)
500平方米
生活用房
150平方米
车库及机修
门房
20平方米
地埋式矩形钢筋结构粪库
300立方米
第五章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
第一节垃圾填埋处理工艺的选择
1、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
我国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为:
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对垃圾产生的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
对已经产生的垃圾,要积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防止污染环境。
各种垃圾处理技术及设备都有相应的适用条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下,可以合理选择其中之一或适当组合。
2、甜水镇生活垃圾处理方案的选择原则是:
技术成熟,设备可靠,能适应甜水镇的垃圾特性,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并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最少项目投资下,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转。
在选择过程中应着重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
⑴甜水镇生活垃圾物理和化学组成及变化趋势;
⑵甜水镇的经济实力和投资能力;
⑶甜水镇城镇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
⑷各种垃圾处理方式的特点;
⑸技术与设备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⑹对资源再利用的潜力和程度。
目前,能够对城镇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处置,并能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基本上可综合、归纳、划分为四大类:
⑴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
⑵城镇生活垃圾热化学处理技术(目前主要是焚烧技术);
⑶城镇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
⑷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技术。
3、垃圾处理方法简介
垃圾处理是指将垃圾转变为适合于运输、利用、贮存和最终处置的过程。
通过处理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目的。
“无害化”的基本任务是将垃圾经过工程措施处理,达到不损害身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环境的目的;
“减量化”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宜的工程措施和方法减少垃圾的数量和容积。
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对垃圾进行处理利用,另一方面要从源头出发,减少垃圾的产生量;
“资源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县 甜水 垃圾处理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