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的《老王》课堂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853668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7.90KB
王君的《老王》课堂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x
《王君的《老王》课堂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君的《老王》课堂实录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或许她是先“牵”再放……)
请思考,哪一个词语最深刻的告诉了我们老王的生存状态?
活命。
(板书:
活命)(默存评:
此词一出,这部分皆是围绕它来展开。
“活命”跟“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活命”可能仅仅是活着,谈不上尊严啊,幸福啊,就是在生存线上挣扎吧。
“生活”是有品质地活着。
了不起啊,这同学,说得深刻。
什么是“活命”?
老王会告诉我们。
大家先浏览一下大屏幕上的文字。
[投影展示]
“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是指北京解放后,即1956年起全国倡导的“公私合营”,要求把各个行业的人都组织起来,反对私营,反对单干。
后来因为要彻底地反对所谓“阶级压迫”,不准“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三轮就被取缔了。
那是中国的一段荒唐的历史。
(学生浏览)
我们先听一听老王自己的解说吧!
现在你们就是老王。
请把课文中这段文字转换成老王的倾诉。
讲给坐在他车上的杨绛听。
现在,我们都是杨绛。
王老师帮你开个头。
教师示范,能降低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唉!
据老王自己讲:
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唉!
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
他?
注意人称。
负责人的老师能即时指出学生的错误,给予学生的回答反馈)
我!
我脑袋慢,就进不去了,我感叹自己……
他这样的倾诉对吗?
不对。
好。
谁在他的基础上,把语言组织得更好一些?
开始……
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啊,我脑袋太慢啦,就晚了一步,然后就进不去了。
人老了,就没用啦!
嗯,语言组织得非常好了。
但你这个老王,精气神太足。
不像老王,像小王。
联系全文琢磨琢磨,老王说话,会以什么样的语气说呢?
再读,你来。
生(深沉地感慨,无可奈何的样子):
这个语气像老王了。
特别好的是表情,那种悲苦的表情。
说得到位了。
当然,聪明的老师也不吝溢美之辞)好,你想说,请你来。
这位同学很有创意啊。
她做了创造性地提炼。
她把所有文字都变成了“唉”。
服!
其实这段文字所蕴含的就是生命的无数个“唉”。
这就是什么?
活命啊!
老王首先被社会抛弃了,被“组织”抛弃了。
(提醒大家记笔记)(默存评:
虽是细节,但却是协助学生在养成好习惯,当然于成绩也是有益的,这是有经验的老师的做法)
其次呢,比较第一段末尾,读一读,他的家庭状况如何。
看看王老师大屏幕上的表达,能够这样调换吗?
比较!
改文:
有个死了的哥哥,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原文: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我觉得不如原文中写得好啊。
原文更增强调“死了,没出息,就没有”,把老王的孤苦伶仃表达出来了。
根据语法成分分析,原文是中心语——补语结构,改文是定语——中心语结构,前者强调的是补语,后者强调中心语,学生虽不知道这些,但语感很好,分析得很准确。
原文读起来更沉重。
大家感觉很精准,非常棒!
来,我们配合一下。
你现在是老王,我是杨绛,我们来对话,一人一句,你要根据课文中的意思来跟老师对话啊。
老王啊,你老伴还好吗?
还好……
(众反对)
结合前后文想想。
哎,我没有老伴……
老王啊,你孩子都长大了吧?
哪有孩子啊……
哎哟,老王啊,你家里还有什么亲人呐?
唉,有个哥哥。
哎呦,有哥哥真好啊。
不过死啦。
哎!
那还有什么亲人吗?
还有两个侄儿。
师;
那两个侄儿也能够经常走动走动帮衬帮衬你吧?
这俩孩子都没出息啊。
那还有其他能够照顾你的亲人吗?
就没有什么亲人了。
(生鼓掌)
再来一个老王,我们再聊聊。
老王啊,孩子们都工作了吧?
孩子?
哎,我呀,光棍一辈子啦。
没有结婚?
我这条件,谁愿意嫁过来受苦啊。
那家里还有什么亲戚吗?
两个侄儿还年轻……
那真好,经常过来搭把手吗?
哎,没一个争气的。
那你一个人挺难的,还有兄弟姊妹吗?
有一个哥哥……
有哥哥就好啊,总能聊聊天什么的……
早死啦,早死啦……
(生的表达入情入境。
大家热烈鼓掌)
孩子们,这就叫做“活命”啊!
没有家庭。
没有亲人。
不忘照应与小结。
再读大屏幕上第一句,预备,起!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仅仅“田螺眼”,瞎的。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生读)
我想起小悦悦事件。
鲁迅说中国人有很多……
看客!
对,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看客是如何对老王指指点点的。
你就是那些看客,你怎么来表达下面这个句子?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好,请你来。
生(讽刺地):
你这老光棍,太不老实了,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冷冰冰的语言,还有冷漠的动作,有表演天才啊!
生(激愤地):
你能够把这话的言外之意也表达出来吗?
生(鄙夷地):
活该!
(众鼓掌)
他把“看客”们的心灵深处的话都说出来了。
是,老王活该!
造孽!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就是他们的逻辑。
同学们,这就叫做,读──
好,我们继续读书。
现在我是杨绛,你们都是老王啊。
我们根据课文来对话。
如果我是杨绛你们怎么回答我呢?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老王啊,那个地方是不是就是你的家啊?
住那儿很多年了。
发现了问题没有?
发现了。
你说。
老王的回答是答非所问。
他没说他的家在那儿,那就是一个房子。
家是一个有亲人有温暖的地方。
但是他住的地方没有家庭的温暖。
他认为自己没有家。
他只有破败的小屋。
没有家。
读──
这就是活命的状态!
再读大屏幕上的文字。
预备起!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这个句子中哪一个词语最心酸地写出了老王的活命状态?
只好。
只好!
来,我们把这个句子读好。
你来试试。
生(深沉地):
同学们啊,除了这个“只”,文中还有太多的“只”。
我们来读这些句子,每个“只”都要重读。
他靠着活命的──
•
他只有一只眼
他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他只说:
我不吃。
……
(生动情朗读)
王老师一直以为啊,在现代汉语当中,最走投无路、最孤苦无依的一个汉字就是这个“只”字了。
真正的语文课,语言文字永远是核心。
昭君在注重人文性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
)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别无选择,这就叫做什么──活命。
老王就以这样的状态度过了一生。
当他最后一次出现在杨绛面前的时候,他是这个样子的。
孩子们,请读!
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他面如死灰
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分不清哪一只瞎
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
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
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
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配乐。
先请一生读,再齐读,感人至深。
同学们,这就是杨绛笔下的老王的“活命”的状态。
杨绛的文字,初略看去非常朴素直白,但如果我们细细琢磨,却大有深意。
这就是杨绛作品的典型的特色。
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的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实则在经过了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生命最本真最炫目的华丽。
读她的文字我们只有沉入词语里,你才能够感受到平淡文字底下的、背后的、深藏着的一些东西。
文本细读就是沉入词语里。
──南帆
其实刚才我们在分析老王的时候,用了一些文本细读的方法……
文本细读方法小结
咬文嚼字
深情朗读
重现情景
发现空白
探究疑点
学法指导,先授之以鱼,解决当前文本,又授之以渔,为今后致富储备。
(强调不用抄,只需体会)
第一部分阅读的目的主要是熟悉文本内容,乃是如孙绍振语文本的第一层次——一望而知的内容,这个层次教师无需多言,学生都能读懂。
所以王老师主要是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自己沉浸文本来说。
而抓手就是吴礼明在《散文阅读新路径》中说的“闪词。
”)
第二部分:
感受杨绛的“活命”状态
老王有幸的是,他遇到了杨绛,杨绛,何许人也?
请读作者──
杨绛,生于1911年
她是清华学者
一代才女
他是《围城》作者钱钟书的夫人
他们夫妇
都是建国初期中国最有学问的高级知识分子
可悲的是
他们遭遇了中国最荒唐的年代──文革
在那些长夜漫漫的日子里
他们经受了非人的苦痛折磨
知人论世,对人物和背景的介绍有助于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也是拓展学识的机会。
这个女子能够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美丽、最迷人的女子之一。
你看,她不会对着拉三轮车的那位老人说“这老家伙”,她叫他什么,读出来!
老王
(教生反复读)
当你听杨绛叫他“老王”的时候,你感觉出来杨绛心中什么样的情怀?
我感觉应该是亲切、博大的情怀。
我感觉就是街坊邻居,像一家人一样。
特别的亲切,很平等。
像朋友。
对。
当你们叫我“老王”的时候,老师也会感觉到亲切温暖平等呢。
但是,杨绛这个代才女对活命的老王,还有其他的复杂情怀。
看,文章的开头。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我们说,杨绛的文字,特别简洁,但是这个文字好像特别不简洁。
再读,预备,起!
生读:
他蹬,我坐。
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这段话中哪几个字完全能够不要?
你说杨绛她怎么了,她惜墨如金,为什么还要写个“他蹬,我坐”?
这难道还需要说么?
你从“他蹬,我坐”当中感觉到了什么?
咀嚼文字,文本细读的方法,写作者刻意的表达或可一窥其心境。
可见老师下了多深的功夫!
值得学习。
感觉是对老王的一种感谢之情。
他拉着我,他在使劲儿,很劳累不是?
所以杨绛感激。
我感觉一个“蹬”字,就显出老王特别费劲,杨绛特别轻松,有一种反差。
独特!
还有其他的感觉么?
他蹬,我坐,我坐在高处,他在下边蹬,我们之间……
有一种身份地位的差别。
杨绛好像不安……
哟,她说她读出一种不安。
有同学说有身份地位的差别。
很矛盾。
一方面,和老王很亲密,另一方面又在着意地表现这种差别。
玄妙在哪儿?
慢慢体会。
老王后来去世了,杨绛写了这篇文章。
那么杨绛内心的情感是什么呢?
散文的教学内容一般都要注重作者的情感,毕竟其创作目的就是缘于内心强烈的情感。
)读第一句,预备,齐!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都不是。
她的感觉是什么?
不安。
不安?
为什么,孩子们?
接下来请再快速地把全文浏览一遍,努力地用老师平时和今天讲到的一些方法,我们从第三者的角度思考一下,如果你来评价老王和杨绛交往的点点滴滴的那些小事,老王已去了,杨绛可不能够心安?
好,请静静看书!
[投影展示]
请默读全文,尝试用“咬文嚼字、深情朗读、重现情景、发现空白、探究疑点”等文本细读的方法研读思考老王和杨绛之间发生的那些事,然后实行课堂
争鸣:
老王去世了,杨绛的心“不安”,你认为呢?
她该不该“心安”?
(生静静读书)
停。
现在我们是站在第三者立场上来看待他们交往的故事。
请举手告诉王老师你的观点。
(生各自举手)
应该心安。
因为我觉得她已经为老王做了很多。
首先她给老王钱,只要用三轮车的时候一直叫老王的车。
坐车给钱没有?
给了,一分都很多。
这应该算协助他,因为其他人不敢坐老王的三轮。
还有一个,我觉得就是老王这样子,还是因为当时社会底层太艰苦了,杨绛也救不了。
是,有时候我们不能救大海里所有被冲上海滩的小鱼,甚至连一条你也救不了。
但我们还是要救啊。
你的观点是认为杨绛已经做得够多了,该心安,是吧?
其他同学请继续表达自己的意见。
我觉得她应该心安的。
杨绛不但自己照顾老王的生意,连她的女儿也受了影响给老王送鱼肝油呢。
他们一家都在用各种方法协助老王。
我认为她是不应该心安的。
老王来送东西,她都没有让他进门,让他坐一坐。
他还害怕。
如果是亲人即将离世,是不可能害怕的。
他抓住了细节,就应该这样去思考。
我觉得应该心安,他们一直相信老王的人品。
信任是最大的尊重。
该心安。
我是站在外人的角度来看的。
开始几个月,他都是经常到我们家,以后都是让老李来传话,我觉得这话有留白。
也就是说,老王来找她,但是杨绛好像并没有去找过老王。
如果我们关系很好的话,你有生病了,我肯定会去看你的,但是她没有提到去看老王,老王死了好久她都不知道,所以说她应该是不安的。
你看,她就使用了老师教学的方法,留白,她抓住了空白,她发现其实他们的交往当中特别主动的是老王,杨绛似乎显得要勉强一些。
预习中有很多同学问,为什么老王都这个样了,他还要去送香油和鸡蛋。
你怎么看,他为什么要去送?
老王觉得杨绛平时对他比别人好,所以他要回报杨绛。
说到一部分。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鸡蛋么?
我知道你们看不懂这个细节在于,包括我儿子在内的绝大部分小孩现在一提到要吃鸡蛋了就要被吓得逃跑。
但同学们,你们要知道啊,在老王那个年代,鸡蛋是什么?
极其珍贵的东西。
王老师小时候,一年只有在生日的时候,才能够吃两枚鸡蛋。
从来没有把鸡蛋吃够过。
香油呢,同学们,春雨贵如油,在那个年代,香油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啊!
在临死之前,连活命都艰难的老王把香油和鸡蛋送到杨绛的家里,他是在表达什么?
当作品中有些内容因时代差异学生可能无法理解时,教师要解释说明)。
表达深深的谢意!
拿出最珍贵的东西表达谢意。
他是把杨绛当亲人看待了,他是来和亲人告别。
对于老王来说,这是他能够做到的最隆重最掏心掏肺的告别。
但杨绛呢?
我们看一个细节。
最后老王死了,杨绛还不知道。
只读最后一句!
预备,起!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
我问:
“老王怎么了?
好些没有?
”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
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也不懂,没
多问。
(没兴趣多问?
没忍心多问?
没敢多问?
没脸多问?
没功夫多问?
没心情多问?
没勇气多问……)
画一段横线,让学生填入一个词语,是一种很好地体现学生对文本理解水准的策略。
(生读最后一句)
我要问的是,从平时的交往看来,他们是关系那么亲近的朋友,为什么“我”居然不问?
你认为是没怎么多问?
生(小声地):
没敢多问。
你怎么看的?
你认为是没敢多问?
请起来说。
她可能觉得对老王还不够好,心中内疚,所以不敢。
你的意思是不敢是因为心中有愧。
我觉得从文章的多个角度看,都是老王更关心作者一些。
从这个角度讲,是没想多问。
好,你认为是她本来就没有那么关心老王。
其他同学呢,你说你的观点。
我觉得是没有心情多问。
因为杨绛听说老王第二天就死了,她心情肯定很坏。
回家又看到老王送她的香油和鸡蛋,心情更坏,所以她没心情多问。
没有心情,好,你在努力触摸杨绛的内心深处。
你说呢?
我觉得是没有勇气去问。
因为老王死了,他不想接受这个事实。
活生生一个人,他怎么会突然死了呢。
老王死了,她可能回想理解老王以后让他做的事情,很不安,很痛苦。
你的意思是说觉得杨绛没有勇气问?
很深刻了。
到底是什么答案,老师其实也不知道。
我们看看当时的背景。
当时的杨绛是个什么状态?
他们生活的时代,杨绛作为一代才女,过的是什么日子呢?
“文化大革命”爆发于1966年,那是中国的一个荒唐的年代。
当时有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受到了残酷迫害,钱钟书、杨绛夫妇此时也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戴高帽,挂木板,受批斗,剃成阴阳头,被驱到大街上游行,最后被发配去扫厕所……经受了漫长的苦痛折磨。
下面的文字是杨绛回顾文革岁月,你来,帮大家读一读。
老师给你配点乐。
我们草草吃过晚饭,就像小学生做手工那样,认真制作自己的牌子……做好了牌子,工楷写上自己的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有一天大雨骤冷,忽有不知何处闯来的红卫兵,把各所“揪出来”的人都召到大席棚里,押上台去“示众”。
还给我们都带上报纸做成的尖顶高帽。
在群众愤怒的呵骂声中,我方知我们这个大群“示众”的都是“牛鬼蛇神”。
我偷眼看见同伙帽子上都标着名
目,如“黑帮”、“国民党特务”、“苏修特务”、“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等。
一位中年干部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块污水浸霉发黑的木板,络上绳子,叫我挂在颈上,木板是滑腻腻的,挂在脖子上很沉,我戴着高帽,举着铜锣,给群众押着先到稠人广众的食堂去绕一周,然后又在院内各条大道上“游街”。
他们命我走几步就打两下锣,叫一声“我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背后还跟着七长八短一队戴高帽子的“牛鬼蛇神”……
──杨绛回顾文革岁月
此乃“互文印证”法,两段材料的选用足以体现教师的格局和信仰。
也是为体现“生命的高贵”这个教学主题做铺垫。
)
(配乐,生沉痛地读)
看了这个背景,可能你的理解会有依据一些。
中国历史上最美丽的女子,最有才华的女子,中国最高贵的家庭,代表着中国知识分子最高层次的家庭,他们当时就过着这样的日子。
哪里是老王是活命的状态啊,杨绛以及他们一家人也是在……
第三部分:
总结──“活”出高贵的生“命”
你现在再回过头来,我们站在杨绛的角度,她当时没有问,也许,有很多原因。
也许没有勇气问,也许没有时间问,也许没有胆量问,也许没有心情问,甚至没有体力问……孩子们,如果我们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杨绛该不该心安?
那个时代,人与人被逼迫着互相背叛。
妻子得背叛丈夫,儿女得背叛父母。
就连杨绛和钱钟书的女儿,钱媛,要回去看爸爸妈妈也要先把大字报贴了,说我跟钱钟书、杨绛在思想上彻底地划清界限,然后才能够回到家,去看自己的父母。
而更悲惨的是,杨绛的女婿,钱媛的丈夫,因为不愿意无辜诬陷别人,最后被逼得上吊自杀。
《老王》的故事,就发生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里。
你说杨绛该不该“心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但杨绛不安,老王死时她不安,很多年后,她还不安,一直到了暮年的86岁,她还是不安。
于是她写了《老王》来忏悔。
教师自己对写作目的的解读。
)她是怎么样剖析自己的呢?
看大屏幕,预备读!
几年过去了,我逐步明白: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孩子们,杨绛是幸运的人吗?
她也是一个活命的人啊。
当我们读到这个句子的时候,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为什么她还愧怍?
这些问题,困扰了杨绛自己一生,也需要我们慢慢地去体会。
你们现在也许还不会太懂。
但有一天,你们会懂。
请看投影。
这是一篇读后感。
王老师写的,最后送给同学们。
作为你们去读懂这篇文章,读懂一个时代的起点。
请一个同学……我来放音乐,请你做好准备。
老王和杨绛
王君
你只有一只眼
但你把这世界
看得多么明白
你的房屋荒僻塌败
但你的心里却充满了温暖
你的三轮车都拉不动那破破落落的日子了
但你还是伸出双手
捧出了
你的大冰块
还有大鸡蛋
你呢
你不安
一直不安
他蹬
你坐
你不安
他只有一只眼
他要半价收费
他送人看病不要钱
他的香油和鸡蛋让你不安
他的悄悄去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王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