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经济学基础与实务课程标准 精品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847296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6.28KB
管理学 经济学基础与实务课程标准 精品文档格式.docx
《管理学 经济学基础与实务课程标准 精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 经济学基础与实务课程标准 精品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具备思考并提出解决经济问题对策的能力。
(一)专业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原则与方法;
2、准确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3、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具体内容;
4、学生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
5、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
6、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方法能力目标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2、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推理与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3、对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够利用所学原理与方法举一反三正确、灵活运用,体现注重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
(三)社会能力目标
1、通过与课程内容紧密配合的课堂活动,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开放意识、训练意识、互动意识、交流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获得应有的收获。
2、从案例分析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养,让学生领悟并认识到敬业耐劳、恪守信用、讲究效率、尊重规则、团队协作、崇尚卓越等职业道德与素质在个人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能树立起自我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注重日常职业素质养成的意识。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
表1课程整体内容
学习情境
学习单元
参考学时
情境名称
情境描述
情境1认识经济学
1、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3、经济学研究方法
4、经济学发展简史
1.1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1.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3经济学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
1.4经济学发展简史
4
情境2价格理论
1、需求理论
2、供给理论
3、均衡价格及其应用
4、弹性理论
2.1需求理论:
需求、需求曲线;
影响需求的因素;
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2.2供给理论:
供给、供给曲线;
影响供给的因素;
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供给的变动
2.3均衡价格理论:
均衡价格的决定;
供求变动与均衡;
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2.4弹性理论: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交叉弹性;
弹性理论的运用
12
情境3消费者行为理论
1、欲望与效用概述
2、基数效用论
3、序数效用论
4、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
3.1欲望与效用概述:
欲望与效用;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3.2基数效用论: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消费者均衡
3.3序数效用论:
无差异曲线;
消费可能线;
消费者均衡的实现
3.4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
消费者剩余;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6
情境4生产者行为理论
1、生产理论
2、成本与收益
3、市场结构理论
4.1生产理论:
生产及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函数
4.2成本与收益:
成本概述;
短期成本分析;
长期成本分析;
利益与利润最大化
4.3市场结构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14
情境5分配理论
1、生产要素分析,工资、利率、地租、利润理论
2、社会收入分配
5.1生产要素分析,工资、利率、地租、利润理论
5.2社会收入分配
2
情境6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6.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6.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五个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福利
情境7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2、总需求与总供给
7.1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消费与储蓄;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7.2总需求与总供给:
总需求曲线;
总供给曲线
情境8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
1、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2、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8.1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失业理论;
通货膨胀理论
8.2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周期
2
情境9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9.1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9.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货币政策工具与运用
表2学习情境设计
情境1:
认识经济学
学习
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熟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对经济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经济学发展简史等内容。
方法能力目标:
经济思维方式初步体现,能将理论结合现实
社会能力目标:
自主学习意识、互动交流意识、引导正确认识自我
学习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描述
任务载体
教学条件
(教学场所、师资配备等)
教学方法和建议
参考课时
稀缺性与选择;
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
经济制度
教材
案例
教室、专职教师
讲授、案例分析
1
微观经济学定义;
宏观经济学定义;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讲解、对比、案例分析
讲解、对比、实训练习
经济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讲授
情境2:
价格理论
掌握需求理论与价格的决定、供给理论与价格的决定,理解均衡价格理论的形成及其在经济中的应用,掌握弹性的含义,熟悉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分析其与经济收益的关系,了解其他弹性理论。
学会运用需求供给理论对市场进行分析,能分析现实经济现象
发散思维能力、互动交流意识,团队协作精神,
提升竞争意识
2.1需求理论
讲授、案例分析、实训练习
2.2供给理论
讲授、对比、案例分析
2.3均衡价格理论
2.4弹性理论
案例分析、实训练习、分组讨论
情境3:
消费者行为理论
掌握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熟悉消费者剩余的含义,注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应用,了解消费者均衡的内容。
能将理论与自身实践结合,从消费者角度分析现实经济现象
培养良好的消费行为,培养创新精神,强化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具备严谨的态度
3.1欲望与效用概述
3.2基数效用论
3.3序数效用论
3.4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
案例讨论
情境4:
生产者行为理论
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规模经济的内容,短期成本、长期成本的概念与分类,四种市场结构的含义,利润最大化原则,理解长期与短期的含义,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生产者均衡的实现,注重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经济的应用。
能对生产者的行为进行分析,能指出不同生产者行为对市场的影响,能根据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配置
注重良好的个人修养,培养市场敏锐力,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4.1生产理论
讲授、案例讨论
4.2成本与收益
讲授、实训练习
4.3市场结构理论
情境5:
分配理论
掌握工资、利率、地租、利润理论,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内容并注重应用,理解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了解公平与效率。
能运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
合理处理公平与效率
分析综合能力
5.1生产要素分析,工资、利率、地租、利润理论
生产要素分析,工资、利率、地租、利润理论
收入分配的衡量:
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公平与效率
情境6: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核算方法,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的关系,注意区分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了解经济福利的内容。
能通过网络等手段获取我国国民收入的相关数据;
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分析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6.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讲授、案例分析,实训练习
3
6.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情境7: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
掌握总需求决定理论、乘数理论和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决定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理解消费函数理论
能分析理解简单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问题意识,表达沟通能力、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7.1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7.2总需求与总供给
情境8:
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
掌握失业的种类及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源泉,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理解通货膨胀的其他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能正确运用经济波动相关理论研判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敏锐观察社会中的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现象
8.1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
8.2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情境9:
宏观经济政策
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能准确判断一国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缘由,及现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预期目标;
能客观分析判断一国现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效果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政策,培养学生对不同经济现象作出合适的反应
9.1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9.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表3实验实训课程
序号
实验(实训)、实习
项目名称
实验(实训)、实习内容
教学要求
项目设计
参考
学时
价格理论分析运用
替代品与互补品;
均衡价格的形成;
弹性理论
具体了解影响需求的因素;
辨析替代品与互补品的区别;
会对需求弹性理论运用。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计算演练
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运用
效用分析的方法;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掌握效用分析的方法;
能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运用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
3
生产者行为理论分析运用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规模经济;
成本分类及成本分析;
利润最大化原则;
不同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规模经济内容的分析运用;
能对成本分类及成本分析;
利润最大化原则运用;
认识不同市场上厂商均衡的实现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计算演练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分析运用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具体运用;
能区分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5
经济周期理论及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运用
经济周期的特征;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具体分析经济周期的特征、阶段;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
合计实验(实训)、实习学时: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建议
在教学方法上,广泛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从理论的传授过渡到方法的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的基本思维方式及管理经济生活的实践技能,在每一次课上都有相应的案例,与现实经济现象结合紧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
同时密切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寓教于乐,通过与课程内容紧密配合的课堂活动(游戏、讨论、案例分析等),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互动交流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式教学
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教学中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主导的学习活动中来,主动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学会解决问题。
2、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以实际任务作为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围绕任务的完成而展开。
如关于近年来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状况分析,要求学生应用理论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运用网络媒体等方式自主完成。
3、讨论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设疑、设问等形式留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展开讨论。
课堂上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学生可带到课后继续讨论,去查阅资料,通过这种讨论式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强,收效很好。
4、角色扮演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就某一问题结合现实,模拟现实经济生活片段,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使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的过程,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增强体验、丰富情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5、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中,以经济生活中实际发生的各种经济现象为例,将《经济学基础与实务》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讲授,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看得见、摸得着、会解决”,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与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渐将经济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结合,从而刺激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将理论分析与应用相结合;
通过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
将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转为在老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
(二)学习方法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而学生要在自主探究、操作和讨论等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的职责变为更多的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学生应主动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感知教学情境。
积极思考,逐渐认识到经济理论是如何适用于具体的工作实践之中,激发自身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编写选用建议
为实现将学科教学转变为技能培养的高职理念,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采用有利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精品教材。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教材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应该及时对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思考一下教材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预先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在哪些方面做进一步的调整,是否继续使用该教材等。
(四)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本课程教学资源条件包括:
1、依据本课程性质要求编制的教案、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等各种教学材料
2、本课程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各种案例材料、图片、信息、网络、图书馆,以及专业期刊、电视广播等。
(五)教学条件建议
在教室中的课堂教学可考虑采用多媒体教学,减少教师板书和学生抄笔记的时间,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课后可借助学院图书馆、网络、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等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自学。
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经济专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 经济学基础与实务课程标准 精品 经济学 基础 实务 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