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全体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842950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7.89KB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全体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全体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全体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就中职生而言遭受的挫折也是很广的,常体现在:
学习成绩下降,升学不理想,人际关系不良,家庭变故,患病伤残,失恋等,如果不能正确的对待挫折,将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轻者影响学习和生活,重者攻击他人或伤害自己,甚至造成人格的歪曲,而影响一生的幸福,所以,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挫折,掌握应对挫折的技巧和方法,同时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为将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这个基础就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给人的健康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也就是说,健康包括三方面:
一是身体健康;
二是心理健康;
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快乐和各种烦恼,但有的人对烦恼的事情能处理得很好,有些人就处理不好,甚至一直闷在心理,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一时想不开,甚至去做一些傻事。
比如:
四川大学的一名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留下了遗书,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可以说心理健康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
再比如杭州有个9岁的孩子,在×
×
小学读三年级,学习优秀,被老师和同学选为班长兼少先队中队长。
有一天上午,他又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
当天中午,他姐姐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他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他不愿意,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几脚之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并用红领巾将自己吊死在窗框上。
这些事例虽然属于特例,是极个别现象,但心理疾病在目前的社会中却是极为普遍的。
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
据统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
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费用已经超过了购买食品的费用。
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
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
在我们中国,由于社会的转型,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
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当然,这个数字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
听到这些数据,可能有些同学会问,什么样的心理才算是健康的呢?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我认为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
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对现状感到满意,对前景也觉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
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患得患失。
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
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
能独立地做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现在,我先给大家讲两个真实的故事,从故事中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不健康心理对我们的危害。
【案例】镇江一女中学生因受批评服毒自杀
江苏省镇江市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刘婵娟,在班上的学习成绩是中下等,她有点偏科,在所有的学习科目中,她最喜欢语文,最讨厌数学。
她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读课外读物,尤其喜欢看小说。
同学们都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喜欢读课外读物的同学一般来说语文成绩都比较好,换一个角度思考,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一般都比较喜欢读课外读物。
刘婵娟就是这样一个同学。
星期四这一天,刘婵娟借了一本小说,由于时间比较紧迫看不完,上数学课的时候,她就把小说拿出来看了起来,数学老师发现以后就把小说收了去。
第二天星期五,刘婵娟很早就来到学校,趁老师还没上班,就蹑手蹑脚地来到数学老师的办公室,见数学老师的办公桌没锁,就拉开抽屉,看见那本小说静静地躺在抽屉里,于是就将小说拿走了。
数学老师上班以后,发现抽屉里的小说不见了,就怀疑是刘婵娟拿走的。
数学老师将这件事告诉了刘婵娟的班主任。
班主任知道以后,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刘婵娟,并且让她写检讨还说检讨要在全校公布,刘婵娟听说检讨还要在全校公布,就流露出不愿意的神情。
最后班主任说,如果你不写就不要来上学了。
星期六的早晨,刘婵娟迟迟不愿意去上学,当她的妈妈知道事情的经过以后,就去了学校,准备向老师认错以请求老师的谅解。
就在刘婵娟的妈妈去了学校以后,刘婵娟在家里想了很多很多,她认为老师不会原谅她的妈妈,还会批评她的妈妈,妈妈会受一肚子的气,回来后,妈妈一肚子的气会发泄到自己的头上,轻者挨骂,重者挨打。
刘婵娟觉得很受委屈,于是,她到街上买了一瓶农药回到家里就喝了下去。
当刘婵娟的妈妈在学校得到了老师的谅解,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准备叫刘婵娟去上学时,发现刘婵娟已经服毒自杀身亡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心情一定很沉重,一个花季少女就因为上课看小说而失去了年轻轻的生命,多么惋惜呀!
当时,我看了这篇报道以后,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其实,上课看小说或者上这门课看其它学科的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说它平常,说它小,是因为我们在座的不少同学曾经都做过类似的事情。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由于处理得不好,出现了恶果,酿成了悲剧。
在这件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我认为老师的处理方法是很正常的,任何老师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时,都会采取类似的处理方法。
我思考最多的是刘婵娟,我认为,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就出在刘婵娟身上,出在刘婵娟的心理上。
在整个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刘婵娟没有调适好自己的心理,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争取好的发展结果。
具体来说刘婵娟有三个方面的错误:
第一,刘婵娟不该上数学课看小说。
尽管她不喜欢数学,不喜欢数学,你可以想办法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数学的动机,因为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
第二,当数学老师将小说拿走以后,刘婵娟没有采取主动的方法。
主动的方法应该是向数学老师认个错,把心里的想法告诉老师,求得老师的谅解。
当班主任让她写检讨并说要在全校公布时,她没有把心里的话告诉老师,以恳求老师的宽容。
作为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那就是不愿意甚至不敢主动地跟老师交流。
第三,当刘婵娟的妈妈去了学校以后,她在家里想的都是消极的,没有朝积极的方面去想。
而事情的发展正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老师原谅了她,同意她去上学了。
这三点都是心理方面的因素,刘婵娟没有做好心理方面的调适。
有的同学会说,我到学校里来学习是为了拿文凭的,至于什么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际关系都无所谓,我只要拿到文凭,一切都好了,一好百好。
果真是这样吗?
果真是有了文凭一切都好了吗?
我看未必。
我再讲一个大学生的故事。
【案例】“神童”出家当和尚
宁铂是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首批招收的少年大学生,被称为“神童”。
大学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并在19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
一直到此时,宁铂走的路都是辉煌的。
但是,宁铂并没有按照这条辉煌的路继续走下去,而是出现了仿差。
聪明的才智、优异的学业并没有使他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相反,由于他没有注意调适好自己的心理,他慢慢地沉沦了。
当时过分的舆论渲染,给他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慢慢形成了恐惧失败的心理。
他曾经三次报考研究生,但三次都退缩了。
他的生活方式与常见的生活习惯渐行渐远。
2002年,宁铂为了逃避现实生活,只身前往五台山出家。
当然,最后还是被学校找了回来,如果他的心理能调适得好,他仍然还是个人才。
一位“神童”,一位全国最年轻的大学讲师,最后却想着要去五台山出家当和尚。
既可笑又可惜呀。
既使我们心里想笑也笑不出来,因为这里面包含着太多的辛酸。
这两个真实的故事很好的说明了心理不健康的危害。
我们在校学生的心理是个怎样状况呢?
四、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我们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
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为我们学校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适应问题。
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
如果适应不良,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使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
因为,进入警校后,我们会发现学校的学习生活与小学和中学是完全不同的:
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在很多方面都不适应。
其二,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困难。
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
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后会得以解决。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轻则导致情绪失调,重则会诱发为心理疾病。
表现为逆反心理、自卑心理等,这些心理到底以什么行为表现的,主要成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消除,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呢?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逆反心理
1.含义:
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
2.表现:
多数同学会表现出
1)家长总要反复唠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其它毛病,而不给予理解或帮助,就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他东、他偏西,”家长不愿意什么,他就会干什么。
2)玩电子游戏、交异性朋友、上课玩手机、晚自习偷偷去上网、甚至喝酒、吸烟、打架
3)对某个老师品头论足,这不好,那不好。
上课时故意油腔滑调地回答问题,或提出一些与上课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4)对优等生冷言冷语、挖苦嘲讽,同时,也对自己的落后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3.原因:
1)中职生心理特点:
①自尊心强,意志力薄弱:
同学们有较强的自尊心理,比较敏感,追求平等意识,但由于学业不出色,往往内心深处又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
尤其关注别人是否重视和关注自己,常为讲义气和一点小事而丧失理智,办事不计后果。
意志力薄弱,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强烈的追求意识,遇到困难就无所适从。
②好批评:
某些同学乐意看到权威角色的不足和缺点,从而提出猛烈的批评,从对外界的批评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
③好争论:
某些同学急于表现他们的能力和独特而与人争论不休,也经常因此与人失和。
从一件小事情而起的争论到最后往往演化为捍卫个人尊严的荣誉之争。
如某同学为关窗打架。
2)教师、家长:
不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用喝斥、讽刺、打骂、强行禁止等简单、粗暴手段对待学生;
或从相反的角度不关心、不理睬、不管教学生。
4.本质:
通过表现出对他人的不遵从、抗拒来突出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
心理上还是进步向上的,只是形式不恰当。
5.克服逆反心理
1)改变认识:
这并不是个人无能、无药可救的问题,这是人的心理特点,只是没有正确认识而经过不断的负面强化。
2)用合理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珍惜机会,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主动表现出来。
例如竞选班干部,参加比赛,为班集体出谋划策。
3)了解、宽容父母老师。
二、自卑心理
请同学们听案例我们从中分析自卑的含义、表现及原因;
【案例】曹操一代奸雄,有气吞万里之志定国安邦之才;
然而曹操却一直犯有自卑的心病,源头来自其不明不白的身世。
不大光彩的身世最终形成了曹操多疑、暴戾、喜怒无常的奸雄脾性。
曹操也会自卑?
病根在其不光彩身世?
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从中得到许多关于教育方面有益的启示。
曹操的父亲是曹嵩,而曹嵩是曹腾的养子。
《三国志·
武帝纪》说:
“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
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曹嵩到底从何而来,又是谁人之后?
《曹瞒传》及《世语》都认为,曹嵩是夏侯氏之子,是夏侯惇的叔父。
这般看来,曹操与夏侯惇当属堂兄弟,难怪曹操一直非常重用夏侯惇、夏侯渊,原来是亲缘关系使焉!
袁绍则不同,接连四世在朝廷中官居“三公”的高位,袁绍家族权倾朝野,名震天下。
曹操对自己的身世设法隐瞒,在当时十分讲究家庭和出身背景的气候下,即使事业如日中天的曹操也无法逃脱世俗眼光的审视。
曹操在与袁绍等同级竞争者交往中始终抬不起头,他实在受不了袁绍等人眼底那股嘲笑、鄙夷的目光。
最典型的例子,曹袁对阵,陈琳为袁绍作讨曹檄文,开始揪住曹操不光彩家世不放,此时曹操正因头风病卧床,读檄文,悚然汗出,一跃而起……司空曹操,他的祖父曹腾,是从前的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同时兴风作浪,骄横放纵,损害风化,虐待百姓,他的父亲曹嵩,使曹腾收养的义子,借助曹腾的地位,乘坐金车玉辇,勾结权势,篡夺皇位,颠覆皇权。
曹操是宦官阉人的后代,本来就没什么品德,狡猾任侠,喜欢制造动乱和灾祸,袁绍统领豪杰,产出奸佞,又遇到了董卓的专权,欺凌百官,虐待百姓,于是袁绍拔剑击鼓,发动诸侯,召集英雄,不追究他们从前的过错,都予以任用,于是和曹操共同商讨讨伐董卓,本来以为曹操是英雄之才,可以任用,谁知他愚昧短见,轻易发动进攻,打了大败仗,丧失了许多兵力,袁绍于是又分给他兵力,休整队伍,上表让他担任东郡太守;
又让他担任兖州刺史,让他披着虎文将袍,交给他军队,给他奖罚的权利,希望他能够像秦国将军(孟明视)一样将功赎罪。
但是曹操趁机飞扬跋扈,更加变本加厉,剥削人民,残害贤能良善的人,前任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天下出名,直言正色,从不阿谄奉承,却被曹操杀死把头颅悬挂起来示众,妻子二女都被杀害。
曹操从小自卑,最终养成终生多疑奸诈的性格,我们还以曹操为例:
功成名就后的曹操,对小儿曹植非常赞赏,而对大儿曹丕则不大感兴趣,这时候曹操的心理是倾斜的,曹操一手为兄弟俩奠定了不平衡的心理,也为曹植的早死埋下祸根。
那么,什么是自卑心理呢?
一个人对自己能力和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是自己瞧不起自己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1)自惭形秽:
有些同学因为个子矮、容貌差等客观事实,总觉得“低人一等”,常产生“我不如人”的自我感觉。
他们往往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害怕与人交往,不敢当众表现自己。
2)自暴自弃:
由于一时的失败或偶尔的犯错,如考试失败、交友受阻、家庭变故等,常会使一些同学从自信一下子跌入自卑的低谷。
伴随着希望的破灭,完全丧失了往日的激情。
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有的同学甚至破罐子破摔,时常惹事生非,成为同学讨厌老师头疼的“油条”。
表面看来他(她)们活得轻松自在,对一切都无所谓,其实内心却万分痛苦。
此类男生中居多。
3.分析原因:
①自身条件的缺陷。
容貌丑陋、身体残疾、家庭贫困、成绩落后……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强烈的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在与周围群体的比较中常常产生落后感和失败感。
②失败经历的阴影。
自卑源于失败。
曾经的失败让人刻骨铭心,消极心理未能得到及时调解,产生“我不行”的心理定势。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背负着失败的阴影,自卑者很难再燃自信的火花。
③错误观念的主导。
自卑乃“自以为卑”,并非真的不行。
个人的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常常蒙着自卑者的眼睛越走越远。
例如对自己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常常去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自然难尝胜利的美酒;
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度过,现在却表现平平,环境的改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争强好胜,希望在每一个方面都超过别人,却又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对手等等。
④人格障碍的影响。
意志薄弱者难适应环境,坚持到底,成功往往与之失之交臂;
多愁善感者易被悲观情绪所困扰;
嫉妒心强者常难坦然面对对手的胜利;
完美主义者总觉得自己有很多不足。
人格障碍是自卑情绪的内在成因。
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会束缚和压抑自己的身心潜能的发挥,不相信自己能取得进步。
他们表面上装着若无其事,有时还十分傲慢,实际上他们内心仍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关心和赞许。
但长时间的不公正待遇,使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内心变得十分自卑。
5.克服自卑心理:
1)相信自己。
自卑是自信最大敌人,自信的对立面即自卑。
美国著名整形外科医生马克斯韦尔·
莫尔兹在谈及修复心理和精神的畸形与缺陷时说,“在人生所有的陷阱中,丧失自信和自尊是最致命的陷阱。
因为这种陷阱是你自己亲手设计和挖掘的”。
同样我们可以这样提一个问:
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么怎样使别人相信你呢?
假如一个人尽想着“我办不到”,那他果然就会办不到。
自信是战胜自卑的良方。
自信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得意忘形,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
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以高昂的斗志、充沛的干劲、迎接生活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是战胜自己、告别自卑、摆脱烦恼的一种灵丹妙药。
自信,并非意味着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成功,而是说战略上要藐视困难,战术上要重视困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动手,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奋斗拼搏,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战胜每一个困难,从一次次胜利和成功的喜悦中肯定自己,不断地突破自卑的羁绊,从而创造生命的亮点。
要“相信自己”的方法有三:
⑴改变形象法。
心理自卑者,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
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
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
同时还得欣赏自我形象,把自己最满意的照片选出来悬挂并常常欣赏或常对着镜子微笑等方法可以增强信心,使自己更看重自己。
⑵语言暗示法或自我激励法。
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
如“没关系,我行!
”、“感觉还不错!
”等。
⑶预演胜利法。
每当自卑者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就要求他们先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
这种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对于帮助他们战胜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2)表现自己。
自卑者每表现一次自己,就会为自己增添一次成功的机会;
每成功一次,就会对自卑感产生一次猛烈的冲击。
其方法有三:
⑴发挥长处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避己之短,扬己之长”。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
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
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
⑵逆向比较法。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要认识自己就得拿别人来做比较。
我们通常不提倡逆向比较,即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但对于“羡人之长,羞己之短”的学生来说,选择别人的短处或过去的自我作为比较的对象,对于消除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⑶降低追求法。
一位哲人说过:
“追求越高,才能的发挥就越充分。
”这要求在自信是基础上,建立或设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或期望值,即指个体将某件事做到某种程度的心理需求。
“抱负水平”不宜定得太高或太低。
定得太高即超过自身能力水平,达不成则易产生“失败感”——俗称“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定得太低则没奋斗激情,易产生惰性。
所以要调整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距离,使心理达到平衡。
目标制定等要求可行性、指向性与层次性,达到“高而可攀,望而可及”。
3)补偿自己。
其方法有二:
⑴储蓄成功法。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自信也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之上的,科学家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画的痕迹——动作模式的电路纹。
当人重新忆起往日的成功模式时,又可重新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消除自卑心理时,为了能让他生活在成功的体验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他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的心情,这样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
⑵洗刷阴影法。
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
自卑心理者遇到挫折与失败比一般人要多得多,及时洗刷失败的阴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
洗刷失败阴影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两种:
一是将失败当作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
二是彻底遗忘,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彻底地忘记,或是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储蓄成功或洗刷阴影,两者都是在自己的记忆与体验中去弥补自己的生理缺陷或心理创伤。
而现实生活中,则要求“大胆、主动、充满信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这样才能真正地补偿自己。
4)珍爱自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讲座 全体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