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839962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9.37KB
苏教版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苏教版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抽象实际事例中的数量变化规律,形成正比例的概念。
2、用图像直观表示正比例关系。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成反比例的量。
五、单元课时分配
1、成正比例的量2课时
2、成反比例的量1课时
3、正、反比例练习课1课时
第1课时成正比例的量
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63页的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
同学们购物问题中有单价、数量、总价,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讨论,反馈。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表格。
提问:
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板书:
时间和路程)
观察表中的数据,哪一种量的变化引起了另一种量的变化?
指名回答。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
为什么说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学生交流。
(有的学生可能发现一种量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一种量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2、谈话:
观察表中的数据,这两种量在变化中有没有什么不变的规律呢?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请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根据学
生回答板书:
=80=80=80……
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上面的规律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速度(一定)
3、小结:
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当路程
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的量。
正比例的意义)
三、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学生自由读题。
2、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把表格填写完整。
3、请学生根据表中数据,先尝试独立完成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再和同桌交流。
4、学生交流中,明确:
总价和数量是相关联的量,=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
四、归纳字母公式
1、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相同点。
提问:
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两种量都成正比例。
2、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
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Y/X=K(一定)
交流:
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Y比X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X和Y成正比例。
五、巩固练习
1、完成第63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要用完整的语言说出判断的理由。
2、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1)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先各自算一算、想一想。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碾米机的工作时间和碾米数量成正比例,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3、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判断,并指名说说判断的理由。
(2)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判断的思考过程。
4、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1)先让学生说说题目中将图中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的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
(2)再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并算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在表中。
(3)讨论表格下面的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
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成正比例。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
板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
时间和路程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2课时成正比例的量及其图象
教科书第63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4、5题。
1.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能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判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2、折线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
能否把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在折线统计图里表示出来呢?
如果能,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的表格
根据表中列出的两种量,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横轴和纵轴。
你能根据表中的每组数据,在方格图中找一找相应的点,并依次描出这些点吗?
学生尝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
展示、纠错
每个点都应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对应数值。
回答例2图像下面的问题,重点弄清:
说出每个点表示的含义。
为什么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你能根据时间(路程)估计所对应的路程(时间)吗?
你是怎么看的?
借助直观的图像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
三、巩固延伸
完成练一练
小玲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
为什么?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估计小玲5分钟打了多少个字?
打750个字要多少分钟?
练习十三第4题
先看一看、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要求学生说出估计的思考过程。
练习十三第5题
先独立填表,再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长度和总价所对应的点,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组织讨论和交流
你能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出两种成正比例量关系的一组数据吗?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同桌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评价反思
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作业
成正比例的量及其图象
第3课时成反比例的量
总第课时
教科书第64~65页的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6~8题。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认识反比例的意义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一、复习
1、怎样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用字母怎样表示正比例关系?
2、判断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时间一定,行驶的路程和速度
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
3、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在什么条件下,两种量成正比例?
4、导入新课:
如果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这两种量又存在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1、出示例3的表格学生填表
2、小组讨论:
表中列出的是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它们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你能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吗?
猜一猜,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
3、全班交流
学生初步概括反比例的意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填表,思考题中所提出的问题
组织交流,再次感知成反比例的量
5、抽象表达反比例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例3和“试一试”,说说它们的共同点。
启发学生思考:
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反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x×
y=k(一定)揭示板书课题。
三、巩固应用
练一练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成反比例吗?
练习十三第6题
先算一算、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练习十三第7题先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再有条理地说明判断的理由。
练习十三第8题
先填表,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判断,明确: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不成反比例。
思考:
100÷
x=y,那么x和y成什么比例?
6、同桌学生相互出题,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反思
课后你能与同学相互出题进行练习吗?
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
第4课时整理与练习
教科书练习十三的第9~13题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够正确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关系。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弄清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意义
找生活中成正、反比例量的实例
一、揭示课题,回顾整理
师: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这节课,我们练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回忆正、反比例意义。
什么叫做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的式子怎样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
二、比较分析,区分特征
1、出示练习十三第9题
观察两张表格并思考回答书中第69页的问题。
2、全班交流
3、引导比较、总结正、反比例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讨论: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感知应用
1、出示练习十三第11题
先填一填、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2、练习十三第10题
看图填表。
根据题中的图像,你能说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吗?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
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2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三第12题先独立判断,再交流判断理由
4、A、B、C三种量的关系是:
A×
B=C。
如果A一定,那么B和C成()比例
如果B一定,那么A和C成()比例
如果C一定,那么A和B成()比例
4、判断
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
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例。
X和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不成比例。
练习十三第13题
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实例,用表格表示出来。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正比例 反比例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