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doc
- 文档编号:1683595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30.50KB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doc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一门课程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方法课程管理就会落空。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评价存在着很多弊端,作为学生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就是其中之一。
以往的语文课程评价等同于考试,学生只能是被评价的对象,无法参与评价过程。
教师进行试题设计、阅卷评分和试卷分析,致使评价过程成为只有教师参与的单向评价活动。
而且所出的试卷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否考查了学生能力,是否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过程方法等等,这些都值得考虑。
新课标明确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标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相配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就改变了以往的只有教师参与的倾向,确立了学生也是课程评价主体的地位。
因为评价功能不仅是对课程实施结果的考查,而且还有对课程进行诊断、比较、修订、完善等多想功能。
完整课程实施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作为双方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理应都是课程评价的主体,教师的主体地位一直以来都很稳固,但如果不能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他们也就无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体呢?
评价语文课程的内容应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评价的范围不能仅限于知识和能力还要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进行全面评价。
一、使学生成为识字与写字的评价主体
要评价学生的识字,重要的不是计较一时的识字量,而要着眼于学生的识字方法。
不能一味的教给学生这个念什么那个念什么,如“湫隘”“荫庇”这两个词不应该只教给学生读什么,而应该让学生明白遇到这样的生字词怎么办。
很简单就是养成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虽然很简单,但养成这样的习惯就不容易了。
我发现现在的中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人真是“凤毛麟角”。
例如,我们在学一篇课外阅读的时候出现“联袂”一词,这个词电视中几乎经常出现,说歌星影星“联袂”登台、“联袂”主演,当我问到谁认识这个词,谁用词典查过这个词,竟然没有一个人查过这个词,认识这个词。
这难道是个别现象吗?
这跟平常的识字方法不无关系吗?
如果从小就养成识字的习惯,还会出现这种不尽人意的现象吗?
所以说教师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督促养成识字习惯很重要。
学生要成为识字写字的评价的主体就必须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学习生字学习积累词汇。
在学各课生词的时候鼓励学生自己整理出每课的生字词。
一些生僻字要学会根据字的特点记住这个字,进一步理解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二、使学生成为阅读评价的主体
朗读是阅读教学评价的重点,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
老师从吐字是否清晰,发音是否正确,是否注意停顿和重音,是否注意语调和语速等方面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毕竟是学生自己在阅读,读过之后自己感觉怎样,其他学生听后感觉如何,是否应该自评互评一下,更有利于朗读水平的提高呢?
众所周知,阅读很重要,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学会从书中提取信息,学到知识,而且对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学生一定要成为阅读评价的主体,学会评价书中的人物,学会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例如阅读《谈生命》,那么优秀的散文学生不反复阅读怎么能理解感悟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呢?
学生首先自读,初步感知课文理解大意,揣摩感情的抒发,体会用什么样的声调语速来读。
接下来学生朗读,由其他学生对他的朗读加以评价,老师也可以加以鼓励,并指出学生没有注意道的不足之处来指导学生的朗读。
再由学生谈独到的内容和读后的感受。
我在教读这篇文章时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
(1)题目既然为《谈生命》作者是抽象的谈论对生命的看法吗?
(2)作者把生命比做了什么?
(3)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是为了谈对生命的认识,文中哪些语句是谈对生命的认识?
(4)划分这篇散文的结构,思考生命的本质和规律是什么。
(5)谈自己如何对待生命。
学生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感悟,懂得享受生命中的快乐是应该的,而更应该珍爱生命,更应该学会面对生命历程中的“悬岩削壁”、“狂风暴雨”——生活中的困难挫折,要像“一江春水”“一棵小树”那样奋勇前进,蓬勃成长。
三、使学生成为写作评价的主体
写作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评价和考查,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单是为了学习知识,陶冶情操,而且跟主要的是学会用文章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一篇文章最能看出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评价写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作文评价是教师看得辛苦评的认真,而学生是否受益了呢?
事实是学生往往看一眼分数,就把老师辛辛苦苦评价的作文扔到一边了。
分数能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能更好的被认识吗?
对写作本身来说哪写得好哪写得不如意,分数能客观地反映出来吗?
学生的写作热情能被激发出来吗?
所以学生成为评价写作的主体很重要。
在教学写作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一篇作文写完之后,学生分组阅读,互相评价,再分梯度的选出几篇典型的文章在班内集中评价,本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态度指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
其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适时的指导点拨,尤其引导学生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文章主题的表达,这样就使学生成为了写作评价的主体。
实践证明学生的评价意见是很中肯的,自己的文章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从而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
四、使学生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主体
综合性学习重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他的主要特点是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
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强调的是会学而不一定要学会。
所以评价综合性学习关键要注重全过程的考查,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表现出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具体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和经验,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怎样成为综合性学习评价的主体呢?
(一)开展针对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
既要变教科书为学生的世界,又要变世界为学生的教科书。
处处留心皆学问,多观察,勤思考,善谈论,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着对事情发表一些看法,学会看待处理一些事情。
(1)针对生活中的小事发表看法,如在课上有学生突然发病呕吐,有的同学捂住鼻子露出厌恶的表情,这种情况之下,我停下正在讲解的课,适时的让学生谈论对此事件的看法,然后我让大家换位思考“假如呕吐的人是你自己,你希望别人如何做呢?
”在谈论中我观察到学生的表情发生了变化,不少同学认为同学有困难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而且有同学主动帮助呕吐的同学清理现场。
我觉得这样做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的养成很有益处。
(2)针对一些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发表看法。
如美国攻打伊拉克、神舟六号飞天、人民公仆牛玉儒和任长霞的先进事迹、普通教师为救孩子献身车下使瞬间成为永恒、国内的巨贪腐败分子等等不都是很好的教科书吗?
针对这些事件谈自己的看法,使学生更加爱国更加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个时代再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在也不是培养书呆子的时代。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平台。
互联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不用岂不浪费?
青少年更多的是迷恋网络游戏,家长老师为此深感头疼。
为什么不加以正确引导呢?
我们也知道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不懂电脑,不会用电脑是新型的“文盲”。
网上发布查找一些东西是非常方便快捷的,这扇大门不能也不应该对学生关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有关语文课文的学习资料,这比老师一味的在那里教,学生单纯地学,会有更多的收获。
这同时也是在教学生如何学语文,教给学生“怎样学”,这比教给学生“学什么”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自己设题,自我评价。
过去的教学模式我们已经习惯老师提出问题,老师评价,学生总是被动的参加,我们为什么不把他“变”一下呢?
如对一段文字、一篇文章、一个单元,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从识字写字、词语运用、内容表达、感情抒发等方面自己设题,然后由学生讨论完成。
这期间教师可以适当讲解,但更多的是鼓励学生的做法。
既做到了自主性学习又做到了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多学少不要紧,设题难易不要紧,回答全不全面也不要紧,关键是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语文学习的方法。
总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成为了评价的主体也就成了学习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得到不断地提高。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
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初级中学
蔡志荣张玉新石永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课堂 教学 如何 学生 成为 课堂 评价 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