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832900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3.38KB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短文描写了表面温和,实际是一个了不起的杀虫机器的形象。
【解析】【分析】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金针;
剪刀;
(2)B;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
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
“‘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
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
贼也想:
“‘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
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顺势一________,________到树上。
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
“终于甩掉‘漏’了!
”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
(1)选择合适的词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纵
蹿
歪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________,贼顺势一________,________到树上。
(2)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①在老虎的心里,“漏”像________;
在贼的心里,“漏”像________。
②老虎打算用________的方法逃命,贼打算用________的方法逃命。
(3)你觉得文段的哪个地方有意思?
为什么?
(4)看到老虎和贼狼狈的样子,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答案】
(1)歪;
纵;
蹿
(2)粘胶;
旋风;
用树把“漏”蹭下来;
蹿上树
(3)我觉得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逃命的情景非常有意思,他们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盲目地逃命,样子狼狈极了。
(4)你们各怀鬼胎,不安好心,所以才会做贼心虚,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
(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3)、(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1)歪、纵、蹿
(2)粘胶、旋风、用树把“漏”蹭下来、蹿上树(3)我觉得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逃命的情景非常有意思,他们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盲目地逃命,样子狼狈极了。
(4)你们各怀鬼胎,不安好心,所以才会做贼心虚,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
(1)要正确使用动词,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
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________轻便________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蔡伦是怎样造出纸来的?
把描写动作的词语找出来,填一填。
剪或切→浸→________→________→晒
(3)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中“大约”的意思是________,可以去掉这个词语吗?
________
【答案】
(1)既;
又
(2)捣;
捞
(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大概;
不能去掉,因为“大约”表推测,去掉后就变成了确定的说法,不够严谨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并列关系。
故选“既……又……”;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1)既、又
(2)捣、捞(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①大概、②不能去掉,因为“大约”表推测,去掉后就变成了确定的说法,不够严谨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4.【答案】
(1)借花献佛;
满心欢喜
(2)那位盲人夜晚行路提着灯笼,是为了让别人容易看到自己,不会误撞;
同时也帮助了别人。
(3)开车经过隧(suì
)道,不开车灯,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
(4)礼物;
收礼物的人。
;
好事,对别人好的事。
自己心里得到快乐。
(5)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要求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1)借花献佛;
(2)那位盲人夜晚行路提着灯笼,是为了让别人容易看到自己,不会误撞;
(3)开车经过隧(suì
(4)借花献佛:
“花”指礼物。
“佛”指收礼物的人。
为善至乐:
“善”指好事,对别人好的事。
“乐”指自己心里得到快乐。
(5)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答案】
(1)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2)春;
夏;
秋;
冬
(3)酷热;
火热
(4)小草
(5)横线:
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
波浪线:
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
等到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6)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来欢快的舞蹈。
(1)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春、夏、秋、冬”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3)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4)、(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6)拟人句: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春、夏、秋、冬
(3)酷热、火热
(4)小草
(5)横线:
(6)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来欢快的舞蹈。
(1)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意思。
(3)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答案】
(1);
(2)
(3)
(4)
(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3)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1)幅;
忽然;
漂;
(2)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
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3)荷花随风轻快地跳起舞来。
(4)因为荷花很多,迎风摆动很美,看着看着作者仿佛也变成了荷花,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7.【答案】
(1)蹦蹦跳跳;
摇摇摆摆;
静悄悄;
慢吞吞
(2)小螃蟹怕别的动物笑话自己横着走路,后来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错误的,大家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没有人在乎他是不是横着爬。
(3)B
(4)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能妄自菲薄。
(1)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最后一段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此题考察了对题目的理解。
要注意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和文章主旨。
(1)1、蹦蹦跳跳2、摇摇摆摆3、静悄悄4、慢吞吞
(2)小螃蟹怕别的动物笑话自己横着走路,后来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错误的,大家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没有人在乎他是不是横着爬。
(3)B(4)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能妄自菲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最后一段内容的能力。
(4)此题考查对短文题目的理解能力。
8.【答案】
(1)chūn;
cūn;
zhuāng;
tǎao
(2)5
(3)孩子们挖野菜时,发现许多“金子”,并主动交给村长的
(4)绿油油;
白茫茫;
紫莹莹;
红彤彤
(5)老村长发现的“金子”指的是:
孩子们拾金不昧的善良之心。
(1)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2)考查有几个自然段,此题较容易,短文按自然段分得清楚,认真数一数便可知道。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一张张”来看,是ABB式结构,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5)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1)chūn、cūn、zhuāng、tǎao
(2)5(3)孩子们挖野菜时,发现许多“金子”,并主动交给村长的(4)绿油油、白茫茫、紫莹莹、红彤彤(5)老村长发现的“金子”指的是:
(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此题考查对自然段的把握能力。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4)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5)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子的生日礼物
从前,有个叫“砰砰城”的国家,那里是世界上最吵闹的地方。
所有的居民总在大叫大嚷,警察吹着异常刺耳的哨子,连城里的鸭子也有世界上最大的嗓门。
“砰砰城”里最吵闹的是喧闹王子,他________还不满八岁,________制造噪声的本领全国第一。
王子的生日快到了,国王问他想得到什么生日礼物。
“我想听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喧闹王子回答,“我要全城的人在同一时刻发出同样的叫喊,那一定是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于是,国王下旨,在王子生日的那一天的某一个时间,大家要齐声高喊“生日快乐”,共同制造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砰砰城”的居民们开始谈论这件让人激动的事。
一个人想:
“我也想听听世界上最响的声音,要是我自己叫得那么响,怎么听得见呢?
”邻居替他想了个办法:
“你张大嘴巴,装出叫喊的样子,别发出声音,就可以好好听了。
”他们的办法在城里传开了。
王子生日那天,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王宫前。
大家一起等待着,时间到!
可是,什么声音也没有!
“砰砰城”发生了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整个城市一片寂静。
这下糟了,王子肯定要发怒。
谁也没有想到,阳台上却传来王子的笑声。
因为四周安静,喧闹王子听到了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声音:
小鸟在林间歌唱,春风在田野吹拂,小溪在河谷奔流。
这些声音……是他得到的最特别的生日礼物。
从此,“砰砰城”不再吵闹了。
(1)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2)为什么王子生日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发出声音?
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原因。
(3)为什么王子从来没有听到过小鸟、春风、小溪的声音?
(4)读短文最后一句话,为什么“砰砰城”再也不吵闹了?
【答案】
(1)虽然;
但是
(2)一个人想:
(3)因为以前“砰砰城”太吵了,噪音掩盖了小鸟、春风、小溪的声音。
(4)因为大家都知道了安静的好处和噪音的坏处。
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
故选“虽然……但是……”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1)虽然、但是
(2)一个人想: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我写着写着,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
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
“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
“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
“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眼泪。
“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
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
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
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我的使用汉字的同胞们、朋友们,请去发展它、丰富它吧!
(1)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用句号结尾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2)填空。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方块字比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
)两个方面写了汉字的魅力(双选)。
高强度悟性的结晶
具有强大的再生活力
每一个汉字都有不同的风韵
书法艺术中无穷无尽的变化
(4)根据短文第二自然段,写出你对下列汉字的感受。
看见“太阳”这个词,你感受到________;
看到“森”这个字,你感受到________;
看到“________”这个字,你感受到________。
(5)根据短文中作者表达的感情,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今,电脑打字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书写习惯。
人们能快速地在键盘上敲打出自己需要的汉字,但书写汉字的能力却急剧下降,经常出现写错别字或者“提笔忘字”的情况。
你觉得,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应该怎样做?
写出你的想法。
【答案】
(1)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2)孩子;
鲜花;
精灵
(3)C,D
(4)热和力;
一棵棵大树;
休;
人坐在树下
(5)人们应该多拿起笔来书写汉字,少用电子产品。
(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
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考查对比喻句的理解,带着问题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仿写句子:
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1)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2)孩子、鲜花、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部编人教版 三年级 下册 语文 课外阅读 练习题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