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共八套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832760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92
- 大小:94.14KB
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共八套Word格式.docx
《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共八套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共八套Word格式.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2-3年D.3-5年
12.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C)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A.耐心B。
个性
C.平等D.分层次
13.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B)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相当于B.不低于
C.不高于D.无关于
14.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
A.变革B.改革
C.变化D.改变
15.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施教。
A.嘴B.耳
C.心D.眼
16.心理断乳期是指(C)。
A.幼儿期B.儿童期
C.少年期D.青年期
17.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D)。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8.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C)。
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
C。
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
19.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C)。
A。
新授课和巩固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D.理论课和实践课
20.《学记》中说“学不躐等”。
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B)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21.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让他选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
让他靠近笼中的猫;
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
这是一种(C)行为改变法。
A.代币奖励法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D.肯定性训练
22.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C)。
学习积极性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D。
智力水平
23.(D)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A.教学计划8。
教学大纲
C.教材D.课程表
24.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D)。
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D。
常模参照评价
25.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是(C)提出的。
A.布鲁纳B.布鲁姆
布鲁巴奇D。
波斯纳
26.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C)。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
C.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
27.小红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表现为(C)。
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D.求知欲
28.“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体现的是(C)。
A.创造性B.学会学习
学习迁移D,学习动机
29.由于反映活动形式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A)与程序性知识。
A.陈述性知识B.实用性知识
C.抽象知识D.直观的知识
30.在技能学习的最初阶段,(C)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A.知识B.能力
C.练习D.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31.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辅导教师与受辅导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有(ACDE)。
A.积极关注B.询问
C.尊重D.真诚
E.同感
32.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ABCDE)
A.说服B.榜样示范
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
E.奖励与惩罚
33.-般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ADE)阶段。
A。
选择B.认同
C.接受D.赞赏
E.行动
34.CAI的优越性体现在(ABCE)。
A.交互性B.即时反馈
C.所呈现信息生动形象D.机器规定速度
E.自定步调
35.群体凝聚力的正性力量包括以下含义(ACD)。
A.成员间较多的情感联系B.制约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C.成员间彼此喜欢D.使成员留在群体中的动机
E.调节成员间的思想和行为
36.对技能分类,较典型的观点是将技能分为(BD)。
A.言语技能B.操作技能
C.认知技能D.心智技能
E.体育技能
37.针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主要有(ACE)。
A.认知策略B.模式再认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D.动作系列学习策略
E.组织策略
3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ABC)。
A.问题的特征B.已有的知识经验
C.定势与功能因素D.负向迁移
E.个性特征
39.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ACE)。
A.直觉的道德情感B.自发的道德情感
C.想象的道德情感D.灌输的道德情感
E.伦理的道德情感
40.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有(ABCDE)。
A.焦虑症B.抑郁症
C.强迫症D.恐怖症
E.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4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ACE)。
A.符号学习B.上位学习
C.概念学习D.下位学习
E.命题学习
42.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ACE)特点。
A.对象的观念性B.动作的外显性
C.执行的内潜性D.运用的闭合性
E.结构的简缩性
43.-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ABC)。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
C.减少管理策略D.教学设计策略
E.学校领导策略
44.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其分为两类,即(AB)。
A.有结构的问题B.无结构的问题
C.创造性的问题D.认知性的问题
E.-般性的问题
45.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ABE)。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规范D.道德原则
E.道德行为
46.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ACD)。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B.知识广博
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D.富有个性
E.改善实践
47.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ABCD).
A.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B.制约教育的结构
C.制约教育的内容D.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
E.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
48.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ABC
A.遗传素质B.环境
C.学校教育D.社会活动
E.生产劳动
49.教学目标的特征有(ABD)。
A.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B.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
C。
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D.具有灵活性
E.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50.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体现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ABCD)。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与意见原则D.无歧视原则
E.保护儿童原则
三、填空题
51.分析指将整体材料分解为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对要素的分析、__关系__的分析和__组织原理__的分析。
52.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__内部环境__,使学生的__心理活动__始终保持在课业上,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53.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__观察__,教师也能够收集到大量的关于学业成就的信息。
54.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__期望__进行了研究。
55.处于__关注情景__阶段的教师经常思考的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课?
”、“如何呈现材料?
”等问题。
56.人类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遗传素质、心理成熟、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__教育__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7.中小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班级授课制、__分组教学__、个别教学和道尔顿制。
58.-般认为,品德包括道德认识、__道德情感__、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几种心理成分。
59.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__需要层次__理论。
60.教师的劳动特点包括:
__复杂性___、__创造性__、__示范性__、长期性。
四、判断题
61.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中,环境对人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正确的。
(Χ)
62.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6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64.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65.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过程就是德育过程。
66.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就是练习法教学。
67.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
68.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6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70.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五。
简答题
71.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
教育评价的目的首先应该服务于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很好的促进学
生和谐发展,教育评价的功能有三个:
认识、反馈和导向。
教育评价首先就要确认一定的教育现象是怎样的。
所以认识功能是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通过教育评价,可以帮助评价者和有关人士更好的把握了解评价对象。
为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教育评价的结果一般都要反馈给评价对象,这有助于评价对象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了解自己努力与标准要求的差距,这就是评价的反馈作用。
但是教育评价不是为评价而评价,是为了教育而评价。
72.简述基础型课程夫人基本内容。
(1)基础性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历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
“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2)它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的发展和学习动力、学习态度的培养。
(3)基础性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无论哪个学生都要学习。
要求很严格,必须有严格的考试。
(4)基础性课程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它随学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73.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
74.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74.
(1)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2)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
(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
'
(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75.有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从客观条件来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学习材料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六、论述题
76.论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德育规律。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学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方
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
这几个因素简称为知、情、意、行。
这四个要素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它伴随品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解决思想道德问题、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1,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达到和谐发展。
73.怎样培养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发展健康的情感;
(3)发挥集体和榜样的作用;
(4)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5)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七、案例分析题
78.李海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
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
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
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1)不正确。
他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
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
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3)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2020年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
(二)
1.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D)。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2.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的是古代先哲(C)。
A.孔子B.孟子
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3.以单元来计算,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C)。
A.3+2B.5±
2
C.7+2D.9±
4.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出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
这体现了德育的(D)。
A.政治功能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D.享用功能
5.观察者因看到榜样而受到强化,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D)。
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
C.间接强化D.替代强化
6.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指(A)。
A.情感陶冶法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D.指导自我修养法
7.如果儿童处于2-7岁年龄阶段,那么他属于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的(B)。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8.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A)。
A.价值体系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D.新观点
9.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的班级管理方法是(A):
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D.目标管理
10.关于师生关系,“教师中心论”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其代表人物是(C)。
A.卢梭B.杜威
C.赫尔巴特D.布鲁纳
11.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C)。
A.道德品质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D.创造能力
12.王老师很善于教育学生,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他总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王老师运用了德育的(B)。
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C)
A.国务院B.国家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4.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这种现象属于学习中的(B)。
A.定势B.正迁移
C.记忆D.负迁移
15.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这是德育培养方法中的(D)。
A.说理法B.榜样法
C.陶冶法D.锻炼法
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应由谁来认定?
(A)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B.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D.授权的高等教育师范院校
17.1970年写成并出版《终身教育引论》而成为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的是(A)。
A.朗格朗B.戴维
C.德洛尔D.富尔
1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A)教育行政部门。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B.省人民政府
C.市级以上教育局D.人民法院
19.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这些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
A.隐私权B.名誉权
C.受教育权D.人身自由权
20.借助结构化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是(C)o
A.接受学习B.指导学习
C.探究学习D.开放学习
21.(D)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A.掌握学习B.非指导性学习
C.程序教学D.发现学习
22.(D)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A.戴尔B.布鲁纳
C.斯金纳D.勒温
23.下列活动属于动作技能的是(C)。
A.摇头B.吞咽食物
C.写毛笔字D.运用记忆策略背单词
24.“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
A.疏导原则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25.-般来说,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动机强度是(D)。
A.强烈B。
较弱
C.微弱D.中等
26.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D)。
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7.广义的教学,包括所有(A)的共同活动。
A.教与学B.教师与教师
C.人与人D.学与学生
28.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D)。
A.6年B.5年
C.8年D.9年
29.小明把新学习的概念“钢笔”归到以前学习的概念“笔”之下,这种策略属于(D)o
A.计划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D.组织策略
30.班级组织能够为班级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这说明班级具有(D)。
A.满足需求的功能B.诊断功能
C.矫正功能D.促进发展功能
1.下列教育学著作中,作者和其作品相一致的有(ABCD)。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E.乌申斯基的《爱弥儿》
2.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BCE)。
A.面向学生B.面向未来
C.面向现代化D.面向21世纪
E.面向世界
3.下列属于新课程结构调整的内容的有(ABCDE)。
A.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B.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
C.农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教师 编制 考试 教育 公共 基础知识 模拟 答案 共八套